大明:我开局皇太孙,爷爷朱元璋 第124节

这个人正是现任太子妃吕氏。

她本来十分期待今天到来,为了她的儿子朱允,她可谓是费尽心思。

更是狠下心了,亲自割破朱允的手指,造成为制作万寿图受伤的假象。

只为了给儿子树立仁义孝道的形象。

事实证明,她的筹谋是有用的,初时看到万寿图的圣上。

正如她期待的,十分看重她儿子。

后来为了让效果更好一些,她特意从民间请来了打铁花的杂耍艺人来宫里表演。

因为她知道,这是马皇后以往最喜欢的表演。

只要皇上想起来马皇后,那么他也必然可以想到他们唯一的儿子朱标。

朱允现在年幼,他最大的依仗就是他是太子朱标的嫡子。

所以吕氏不允许皇上忘记朱标,她要提醒皇上:

你还有一个已故的孩子叫朱标,是你和马皇后唯一的孩子。

只要他还记得马皇后,还记得朱标。

那么他就不会把皇位传给其他的人。

因为不管他把皇位传给任何其他的孩子,都是对马皇后的背叛。

这个是她不能接受的。

当然这个也不是吕氏想要看到的。

本来这一切都按照预想的往前走。

但是偏偏出来这样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把这一切都给打破了。

吕氏从不盲目自信,她对外界的一切有清晰的判断。

所以她知道她费尽心思准备的礼物在这场无形的比试中落败了。

试想,还有什么礼物能够比得上这样一场天降祥瑞呢?

这个人不仅无视尊卑,越级送了礼物。

而且在所有的礼物中拔得头筹。

这个对她来说,不是什么好兆头。

想到此处,吕氏远远看向蓝玉的光更是淬了毒一般。

蓝玉!

你这回真的是好算计。

为了给我们俩使绊子,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我是拿你没办法,但是我就不信你还能把那小子护得严严实实。

吕氏自然不相信一个小小的指挥使,有那么大的能量。

所以先入为主认为是蓝玉在给她俩使绊子。

至于那指挥使什么的,也只是蓝玉想出来的借口而已。

第127章赏!重赏

但是即使是蓝玉找来的靶子,吕氏也不想就这么放过他。

谁要是挡了她儿子的路,她一个都不愿意放过。

龙鳞卫指挥使朱瑜是吧!

把脖子洗洗干净,等我来收割吧。

……

华盖殿前,朱元璋呆呆的看着天空,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自内心觉得烟花美。

他此时保持着一个姿势,一动不动站在那里。

一直到烟花结束,天空恢复宁静才意犹未尽的收回目光。

“绚丽!”

“磅礴!”

“庄重!”

更重要的这是祥瑞之兆啊!

今天的这场烟花,不仅给白莲教余孽打击,更是给了大明百姓一个定心丸。

“好!”

“一定要重赏。”

“不管多重都不算重。”

身后的文武百官闻言,都是一惊。

此时皇上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但是他当场说要给赏赐,已经说明皇上对这个礼物很满意。

更何况皇上现在说的是重赏,就很说明问题了。

要知道自从出了胡惟庸一事,皇上在赏赐上更是吝啬。

哪怕之前在捕鱼儿海大获全胜的蓝玉。

也没听到朱元璋嘴里说出重赏二字。

当时虽然赏赐的绵帛不少,但是之后直接把原来定好的“梁国公”改为“凉国公”。

要知道,这虽是一字之差,但是地位却千差万别。

“梁”是古时候就有的国家名号 ,直接拿过来使用,才能说是真正的国公。

但是“凉”是什么东西,况且皇上还特别注释为凉薄之凉,一旦使用了这个字,那蓝玉的身份也只能算是一“公”。

但是皇上说了是重赏之外居然还额外提示:不管多重都不算重。

这也就看出来这皇上对这礼物是多么满意了。

可以这样说,就这样的满意度从胡惟庸以后就没有再出现过,

就是在胡惟庸之前也没有过啊。

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果真的要拉出来一个人比一下的话,也就当年开平王常遇春可以比一比了。

但是常遇春的功劳是有人可以比得上的吗?

要知道,常遇春可是北上夺得元大都的功臣啊。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但凡听到朱元璋这些话的人,一个个都是表情夸张,内心震撼。

朝中大臣还好些,他们就是皇上说什么,听什么,一点反抗的想法都没有。

但是那些藩王可就不一样了。

个个表情扭曲。

如果自己可以送出这样的礼物该多好,那样太子之位可以说如探囊取物,轻松无比啊。

蓝玉这老家伙也是真不懂事,有这样的好东西,为什么不能用咱的名义送出去呢!

这样的话,未来若是登上帝位,还能少了你的功劳吗?

于是,这些藩王看向蓝玉的目光越发埋怨,甚至是带着点愤恨。

其中最不爽的就是秦王朱爽。

看向蓝玉的目光,好像是在看仇人。

这老不死的,标准太子阵营的。

别看太子已经薨逝半年有余,他还是不肯向其他势力低头。

现在更是想出向皇上献祥瑞的招数。

看着吧!

当老爷子找真的立他那懦弱孙子为太孙,下一个要对付的人就是你。

哼!

朱爽瞪了一眼蓝玉,当然还不忘对着朱允翻一个白眼。

他对自己这个便宜侄子充满了敌意,

现在也很乐意看到他风头被抢。

当然看到这一幕默默高兴的不止他一个。

除了诸位藩王还有一个小透明皇孙。

这个皇孙就是朱允,他是这么多皇孙中唯一一个父母双亡的人。

当然现在的东宫吕氏,他嘴上叫着母妃,心里不承认的。

都说吕氏贤良淑德,但是真相到底怎么样,恐怕也只有距离吕氏最近的人心里才清楚。

而且即使不在吕氏身边亲眼观察,可比较常氏和吕氏身为太子妃期间,太子府中婴儿出生情况,也能看出一二。

太子妃常氏还在时,不仅她自己生下二子二女,当时还是侧妃的吕氏生下朱允,还有其他通房妾侍也有产下孩子。

但是吕氏被提为太子妃以后,一切都变了。

在那以后 ,除了吕氏为太子生下三个儿子以外,竟再没有其他孩子出生。

这其中肯定不是太子的能力的问题,要不然吕氏也不可能再有孩子。

真实原因,有心的人稍一留意自然能明白是吕氏,不能容忍其他孩子出生。

其实朱允早就看明白了局势,他也知道这一切是吕氏在搞鬼。

他承认自己胆子小,但是脑子还是有的。

他也知道吕氏为什么给他送一些玩意儿。

对,真的就是玩意儿,各种各样的,只要他玩的开心,吕氏就特别开心。

他也明白同样是在先生课上调皮,为什么被教训的是朱允,而他就是轻松揭过。

反而是如果他被先生夸奖了,吕氏就不会给他好脸色,给他的饭菜质量也会下好几个档次 。

被区别对待次数多了,朱允自然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于是后来每次上课,他都吊儿郎当的,也不听先生讲什么,下课后先生留的功课他更是碰都不会碰。

有意无意中,他在自己学业上养成了得过且过的性子。

首节上一节124/1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