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时代:帝国超壕大军阀 第93节

却反遭第十一集团军发起的反冲锋将五茂凛太郎以及他的军官观摩团来了个一窝端。

幕国军队见己方主帅被困随即发起救援行动。

在幕国军队的强力救援下,五茂凛太郎虽然被救了出来,但还是在被围过程中受了枪伤。

当晚,被救出险境的五茂凛太郎便因伤势过重被连夜用飞机转送到了闽京陆军医院。

九月十三日,幕国大本营指派了陆军大将丘村大成接任海州派遣军司令官全权负责海州战事。

一时间,本就备受瞩目的海州之战更加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而幕国军队在海州陷入胶着之态,也极大鼓舞了整个大恒国内的抗幕士气。

之前国内不断有人鼓吹幕国军队大恒战场无敌论,认为大恒军队根本就不是幕国军队的对手。

特别是大恒各地的军阀武装面对身为九大列强之一的幕国有着先天性的恐惧。

跪久了的恒国人普遍认为但凡是被冠以列强之名的国家都不是现如今的大恒可以得罪的起的。

即使有大恒护国军的突然崛起,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深入人心的恐洋心态。

所以,很多地方军阀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大恒三军最高统帅部的重新编组加入到了大恒护国军的序列。

但是,他们对于跟幕国军队作战还是本着消极怠工的态度以各种理由对最高统帅部的安排部署阳奉阴违。

很多人想的是到底是效仿余德容之流倒向幕国人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还是真的跟着大恒护国军打上一场他们毫无把握的抗幕之战.............

这个时候,海州之战的结果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有人都在等着海州之战的最终结局。

他们想要看一看坚决抗幕的第十一集团军到底可以和幕国军队死磕到什么程度。

幕国军队面对第十一集团军的死磕到底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如果海州之战可以打破幕国军队不可战胜之神话,必将极大鼓舞整个大恒的抗幕士气。

这与大恒护国军消灭洋人的三国联合舰队以及击败九国部队的壮举在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因为,在大恒各地军阀看来,现如今的大恒国存在着两种武装力量,即:陈见深的大恒护国军以及各地的地方军阀武装。

大恒护国军打的再怎么好,那也代表不了他们这些地方军阀武装。

而奋战于海州的第十一集团军就不一样了,杜承弼所部本身就是地方军阀武装。

如果杜承弼所部发起狠来都能让幕国军队吃尽苦头,那同为地方军阀武装的他们应该也能做到。

这就证明幕国军队也许真的没有那么可怕,也不是像传言所说的那样不可战胜。

要是这样的话,那这场抗幕之战那就有的打。

所以,海州之战的结局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大恒的抗幕大局................

第152章 一致对外

昌隆十年十一月十六日,持续了三个月零五天的海州之战最终以幕国军队全面占领海州而结束。

但是,幕国海州派遣军为了占领海州却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幕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十万之巨。

此战,幕国方面共计损失了坦克400余辆,飞机一百余架,战舰三艘。

历经四任司令官,一名陆军少将被击毙,第三任海州派遣军司令官五茂凛太郎陆军中将也因伤势过重在闽京陆军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全面占领海州所付出的代价可谓是超乎了幕国大本营的想象。

第十一集团军在海州保卫战之中所展现出来的顽强也超乎了洋人观察团的预料。

大恒军队打不了硬仗、缺乏抵抗之决心的帽子被第十一集团军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摘了下来。

而本已经决心殉国的第十一集团军司令杜承弼则在最后关头被特情总署安排的飞机接出了海州。

此战,第十一集团军虽然拼光了十五万人,但也让幕国人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大恒军队面对幕国军队首次打出了1.5比1的战损比。

这个结果极大鼓舞了大恒抵抗幕国侵略者的士气与决心。

昌隆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陈见深在帝都召开了大恒统战大会。

各地军阀纷纷出席了统战大会并正式表态愿意接受大恒三军最高统帅部的调遣共同抗幕。

至此,大恒一致对外的抗幕大局才算是正式统一了起来。

陈见深在统战大会上宣布凡是加入大恒护国军序列的部队且真心遵照统帅部安排进行抗幕的,各部军饷皆由朝廷统一拨付调配。

武器补给供应也将按照正规军标准发放。

但是,为了抗幕大局最高统帅部必须对各集团军按照大恒护国军的军事建制下派军官。

尤其是政工军官,连级的宣导员,营级的督导员,团级的督导主任,师级的督导长以及军和集团军一级的总督导长全部由最高统帅部指派。

统战大会上,陈见深还以最高统帅部的名义下达了各部新改编部队的部队军官还将分批次参加由最高统帅部组织的军官学习班。

陈见深此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彻底改变大恒武装的派系之分,将大恒军队彻底变成一支真正的国家武装。

不解决这个问题,在战场上都怕吃亏、都想保存实力的话,这仗肯定会被拖后腿。

这种问题可是有着前车之鉴的,当年某位蒋姓大佬在这方面可是吃了不少的亏。

手底下很多精锐之师就是被所谓的友军给坑没的.............

对于陈见深的这一安排,众人虽然心里或多或少都有点想法,但陈见深以大恒朝廷的名义承担起了他们的军饷补给,人家派点军官过来倒也是无可厚非。

更何况,他们也严重低估了大恒护国军那些专业的政工军官的能力。

把护国军的那套东西搬过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给这些军阀武装来一个脱胎换骨。

等这场战争打完了,这些军阀头子会发现自己的部队全踏马成人家陈见深的死忠粉了...........

不过,对于那些在抗幕战争中真正出了力、立了功的人,陈见深也绝对不会亏待他们的。

该给到的奖赏和职位那肯定都不会含糊!

其实,只要把大恒这些军阀士兵从根上彻底转变为一个合格的大恒军人,他们的觉悟和思想都能够跟得上的话,他们会更加乐意在一个强大且正规的军队里闯出一番事业。

对于那些军阀头子而言,在大恒护国军里做一个高级将领其实一点也不比在地方上做军阀差。

最起码那种荣誉感和归属感就完全没有可比性。

从地方军阀转变成一名合格的护国军将领这是一种升华!

同时,终于以避免内战的方式整合了国内的抗幕势力之后,大恒三军最高统帅部也随即制定了全面反攻作战计划。

大恒护国军于河冀行省集结了四个集团军总计六十万兵力发起了崂东会战。

崂东会战以大恒护国军第四集团军为绝对主力,第五、第六与第七集团军协同作战,以收复跟着余德容倒向幕国的崂东行省为目的。

大恒护国军第四集团军是在皇家三军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在以前的军阀武装中属于是顶尖的存在。

陈见深对于皇家三军这支曾经大恒顶尖武力的代表自然也是相当重视。

特意派驻了大量的政工军官对其展开了重点洗脑工作。

主要军官还被送到了军武学堂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这一次的崂东会战正是第四集团军大展身手的好时机。

另外,最高统帅部还从奉幽行省向丽州半岛派出了远征军准备将丽州半岛上的幕国人赶出去,从而切断幕国方面的一个战略中转要地。

只要丽州半岛在幕国人手里,他们就可以随时以丽州半岛为跳板对大恒本土发动军事行动。

所以,大恒远征军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个跳板之地给拿下来。

只要拿下了丽州半岛,大恒护国军也可以以丽州半岛为中转直接对幕国本土展开攻势。

所以,陈见深派往丽州半岛的远征军包括了三个甲类作战师以及在奉幽行省新组建出来的六个乙类作战师。

而幕国人也深知丽州半岛的重要性。

因此,幕国人在丽州半岛也驻扎着重兵。

并且,为了防备陈见深的大恒护国军部队,幕国大本营还多次向丽州半岛增强了兵力。

为的就是应对奉幽行省的大恒护国军。

对于大恒护国军的战力十分了解的幕国人非常狡猾的没有从丽州半岛向奉幽行省展开攻势,而是集中全力在丽州半岛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坚固防线。

幕国大本营的高级军事观摩团实地考察了丽州半岛的军事部署后,曾经放出豪言丽州半岛之防务固若金汤,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想要在短时间内将丽州半岛从幕国人手中抢走都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第153章 打懵了

昌隆十年十二月三日。

由大恒护国军发起的崂东会战正式打响,这也拉开了大恒军队向幕国侵略者发起全面反攻的序幕。

大恒护国军三个集团军六十万兵力从河冀行省全线踏入崂东。

余德容也集结了五十万大恒联盟军配合二十万幕国军队在崂东设防,并在东昌、德城、崂营一线组成了坚固防线。

而幕国方面对于由大恒护国军主动发起的崂东会战也是相当重视,专门派遣了幕国陆军大将久野木光担任幕国方面的总指挥官负责统一指挥包括大恒联盟军在内的七十万大军。

崂东行省,德城一线。

大恒护国军第四集团军第十军新编28师向德城方向展开了攻势。

在己方坦克的掩护下,新编28师的士兵们以标准的坦步协同队形发起了冲锋。

同一时间,第十军炮兵阵地。

一门门冒着寒光的野战炮整齐排列着,炮兵各就各位,一切准备就绪。

陈见深给大恒护国军定下的战术就是多兵种协同作战,弹药管够!

能用大炮解决的问题就不用担心炮弹问题!

“各炮注意!28师主攻方向。”

“保持距离一百五十米。”

“徐进弹幕!”

“高低加十,向右十八密位。”

“开火!”

嘭嘭嘭!!!

随着炮兵指挥官的一声令下,各炮火力全开,一枚枚炮弹拖拽着长长的尾焰向着目标地点袭去。

这种不用担心后勤补给的打法就五个字太踏马爽了!

铺天盖地的炮弹让敌军的坚固阵地立时散了架.................

冲锋的士兵踏着还有热度的焦土快速推进。

只有列强国家才能玩得起来的徐进弹幕战术被大恒护国军运用的贼六。

没有火力不足顾虑的大恒军队可以说是彻底放飞了自我。

首节上一节93/1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