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163节

“你是何人?”朱雄英问道。

那官员回答道:“回殿下,臣是凤阳府府尹陈兴德!”

“本王不用你陪!”

朱雄英站在原地,看着众人,沉声道:“凤阳县县令张度何在?”

“臣在!”

话音刚落,后面挤出一人,正是昨天见到的张度,朱雄英说道:“今天祭祖,就你陪本王去吧!”

“臣领命!”

这一幕让下面无数挤破脑袋都想结交吴王的官员是瞠目结舌,在下面窃窃私语讨论着这县令什么来头,竟然能被吴王看中。

“这玩意华而不实,皇爷爷不喜欢坐,本王自然也不会坐!”

朱雄英看着偌大的龙辇挥挥手,说道:“皇陵没有多远,本王走过去即可!”

随后又大声喊道:“本王奉命祭祀皇陵,所有百姓皆可跟随观看,一路之上,本王会与大家一起走过去!”

此话一出,围观的百姓不知道谁带头喊了一嗓子,其他百姓纷纷跟着一起喊道:“吴王千岁!”

“吴王千岁!”

“吴王千岁!”

并不断拥挤,都想走上前与这位亲民的吴王能说上一句话,要不是兵马司的人拦着,恐怕早就冲了进来。

皇陵距离皇城并不远,也就八九里路而已,最多走上半个时辰就到了。

朱雄英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凤阳官员以及拱卫司的人马。

朱雄英体力充沛,走这点路自然不算什么,这可累坏了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官员,其中还有些看着精壮有力,威风凛凛的年轻武将。

凤阳皇陵是埋葬皇家列祖列宗的地方,朱元璋为吴王时就已经开始修建,说是列祖列宗,其实只有朱元璋的父母,兄嫂,姐,侄子共十余口人。

整个皇陵修建的十分恢弘肃穆,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围墙,走到这里,百姓和官员就要止步了,朱雄英带着拱卫司人马和六位属官以及张度走了进去。

远远望去,看到的却是数不尽的宫殿和房舍,看这规模,不下千间。

朱雄英心中感慨道,建这么多宫殿确实没什么用,只能空着,祖宗又住不进去,实在有些劳民伤财了。

朱雄英走在神道之上,两侧是三十二对石像生,有石人、石兽、望柱、石桥、石碑等,造型生动,精工细刻。

走过接近三百米的神道,之后是御制皇陵碑,上面记载了朱元璋一生的奋斗史,从一个孤苦伶仃的放牛娃最后成为开创大明基业的开国之君。

望着恢弘的皇陵碑,朱雄英明白老爷子的一片苦心,这是告诫后世子孙,当牢记创业之艰难,守业之艰辛。

皇陵碑对面是一块规模相同的无字碑,上面没有任何字迹,朱雄英猜测,老爷子的意思大概是,皇恩浩荡,难以言表。

直到最后才走到最终的目的地:坟冢!

这座长大概六十米的高台就是朱家列祖列宗的坟冢。

坟冢修建的极为,上面刻着麒麟,石虎,石羊等象征孝道,吉祥的石刻。

接下来就是一套极为繁琐的祭祀仪式。

上香,读祭文,奉茶,奉饭羹,献帛,献酒,焚祝文、辞神叩拜,击鼓,鸣锣,弦乐等……

(内容省略,不然大家又说水文了!)

一套流程走完,已经到了中午,整个过程,朱雄英不是站着就是跪着,幸亏有垫子,不然膝盖都得磨破一层皮。

回去的路上,朱雄英让官员退下,亲切的与百姓交谈,围在他身边的百姓不断夸赞皇恩浩荡,凤阳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家家户户都有地种,顿顿都有馍吃,隔三差五还能吃顿肉。

朱雄英笑了笑没有说话,要不是昨天自己亲眼所见,差点就信了这话,这些人都是“演员”,问不出来什么。

张月也在人群之中,但她实在没有勇气去和尊贵的吴王说话。

此时,朱雄英压根没有心情听周围跟着的一群“演员”吹捧,随后无意之间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发现了张月。

二人相视一笑,有些尴尬,朱雄英只是挥挥手,并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叫她。

张度与本县的官吏跟在后面,与方县丞并排在一起,二人私下交情不错,方县丞用手臂捅了捅他,笑道:“恭喜县令大人!”

“喜从何来?”张度有些不明白。

方县丞笑了笑,继续说道:“咱们哥俩一起共事多年,就不说那些客套话了,我算看出来吴王殿下为何如此看重你了!”

二人一直并排走着,张度解释道:“那必然是本官为官清廉,政绩突出!”

方县丞听后顿时大笑起来,忍不住说道:“这天下为官清廉,政绩突出的官员多的是,为何就看中你一个小小的县令?”

张度打趣道:“本官自然有几其他人所不及之处!”

“啧啧……你还挺自信!”

方县丞继续笑道:“你比别人强的地方就是生个好女儿!”

“那是!”

张度并没听懂言外之意,自豪道:“你就可着整个凤阳找,都找不到像我们家小月这么懂事的女儿!”

谁知方县丞先是左右看了一眼,见周围没人靠近,这才低声道:“刚才我看到你们家小月对着吴王殿下笑呢……”

张度听后,完全没当回事,说道:“这又能说明什么,你看这么多百姓谁不是笑的!”说完自己也笑了笑。

“吴王殿下看着你们家小月也笑了!”

方县丞又补充道:“笑的比小月还开心!”

听到此话,张度再也笑不出来了,冷着脸说道:“这话可不能乱说!”

“我看的真真切切……”

方显丞话还没说完,突然恍然大悟,指着张度说道:“好呀,怪不得你连府尹家的公子都看不上,原来小月是被皇长孙看上了……”

“哎……你的命真好!”

方县丞叹息道:“以前我总是笑话你没儿子,现在我恨不得拿我三个儿子换你们家的小月!”

第19章 凤翔侯张龙

祭祖的事情已经完成,按道理来说,朱雄英可以回京复命了,但他还要去看看汤和,张龙等辞官归养乡里的老臣。

朱雄英先是来到凤翔侯张龙的府上,由于已经派人提前通知,张龙早已带领全府上下现在在门口等候。

朱雄英不喜欢坐轿,一般都是自己骑马或者坐马车。

没多久,马车在凤翔侯府不远处停了下来张龙带领府中家人快步走了过来,恭敬的行礼道:“臣张龙率领全府上下恭迎殿下!”

“吴王殿下千岁,千千岁!”

朱雄英扶起他,微微一笑,说道:“张老侯爷,不必多礼,快快起来!”

张龙资格很老,老爷子当年在淮西起兵之时,他就跟着四处征战,打过集庆,打过陈友谅,后来又跟随徐,常北伐,跟随傅友德攻打凤州。

后来在防守“秦陇襟喉”凤翔的时候立下大功,以“平羌戎”的功劳获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凤翔侯,食禄二千石,免二死,子孙世袭指挥使。

张龙作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与延安侯陆仲亨关系不错,洪武二十三年,一大批淮西勋贵牵入胡维庸余党案,为首的李善长,陆仲亨,郑遇春等人被抄家灭族。

作为淮西一党,张龙竟然没有被株连,赐他金银,宝钞,锦帛等物,让他告老还乡。

如今的张龙虽然满头灰发,却精神抖擞,笑道:“看到老侯爷身子骨如此硬朗,本王也放心了!”

张龙听后,大大咧咧的直言道:“不如往年了,年轻时跟随皇爷打仗落下病根,一旦刮风下雨就开始疼!”

“皇爷爷可是特别挂念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兄弟,特意让本王前来探望!”

张龙恭敬道:“承蒙圣上挂念,臣有愧啊!”

客气几句后,朱雄英看向张龙身后的青年,与张龙有几分相似,不用问都知道,这人是驸马都尉张麟,而另一位相貌清秀的女子则是自己的姑姑,福清公主。

“臣驸马都尉张麟,拜见吴王殿下!”

果然是驸马,这张麟长相虽不俗,与老子张龙一样,带着些许憨厚。

“不必多礼!”

随后又看向福清公主,笑道:“福清姑姑,近来可好啊!”

对于福清公主来说,不是第一次见朱雄英这位侄子,但对朱雄英来说,却是第一次见这位姑姑。

除了几位留在京城几位藩王和公主,朱雄英对其他长辈几乎没什么印象,有些人都是进宫后才听说的。

据说这位福清公主是最像皇室公主的一位公主,举止端庄,知书达理,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还十分聪慧,擅长治国安邦之道,曾多次献策,帮助老爷子解决朝政问题。

“雄英!”

福清公主神情动容的说道:“早就听说你回来了,姑姑一直想去京城看看你,但父皇不允许!”

“所以侄子主动来看姑姑了!”朱雄英笑了笑。

“殿下,外面太冷,还请殿下进屋暖和暖和!”张龙劝说着。

“成!”

朱雄英点点头,进入府中,喝了一口热茶,说道:“老侯爷一切可好?”

“有劳殿下挂念,臣一切都好!”

张龙问道:“圣上可好?”

朱雄英笑道:“皇爷爷好着呢,一顿都能吃两张大饼!”

“哈哈……”

张龙大笑起来说道:“那臣就放心了!”

客气几句后,福清公主端来糕点茶水放在朱雄英面前,笑道:“雄英,这是姑姑亲手做的糕点,姑姑还记得你小时候最喜欢吃这桂花糕了!”

“现在也喜欢吃!”

朱雄英拿起一块大口吃了起来,赞叹道:“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这话纯粹是故意说给福清公主听的,他要真能想起八岁以前的事,当年早就跑到皇宫门口大喊皇长孙回来了。

福清公主坐在一旁,问道:“雄英,你皇爷爷身体如何?”

“还有大哥,这几年大哥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皇爷爷身体不错!”

朱雄英说道:“至于我爹,身体确实不太好,此次去了西安……”

朱雄英吃着糕点,说话的时候掉了一些渣在衣服上,那吃相和老爷子简直一摸一样。

听到姑侄二人讨论起了家事,张龙很识趣的退了出去。

朱雄英喝了口茶水,说道:“皇爷爷挺想念你的,可惜姑姑不在京城,以后有机会多去看看他老人家吧!”

福清公主听后神情黯然,叹息道:“自从离开京城,姑姑再也没有看过父皇!”

当年张龙告老还乡的时候,驸马都尉张麟和福清公主也跟着一起回到了老家。

说完,又问道:“大姐还是不愿意见父皇吗?”

朱雄英点点头,无奈的说道:“是,临安姑姑的态度很坚定!”

“不仅临安姑姑,汝宁姑姑,还有安庆姑姑,现在都不愿意见皇爷爷,其实欧阳驸马是我杀的,欧阳伦触犯国法,固然该死,但我心里总觉得对不起她!”

首节上一节163/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