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283节

“皇爷爷,走,换衣服出宫!”朱雄英催促着。

,,,

军器局隶属工部管辖,负责人叫沈冠,得知当今圣上和太孙来了,立马跑出来迎接。

老爷子大手一挥,吩咐道:“不用你,把老胡叫过来!”

没多久,头发凌乱,胡子邋遢,酒糟鼻子的老人走了过来,看到老爷子的时候,老胡是既惊讶又激动,连忙跪在地上磕头。

老爷子让他起来,笑道:“胡老三,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这副酒鬼的样子!”

这个老胡朱雄英之前打造武器的时候也见过,听老爷子这话好像还认识这人。

老胡跪在地上猛然抬头,激动的说道:“圣上还记得草民?”

“咱当然记得你,当年攻打张士诚的时候,所用的火器都是你带人锻造的,后来咱让你去工部当官,你不愿意去,只要了几坛好酒,咱赏了你十坛上等的好酒,结果你差点喝死!”

老爷子走上前拍了拍老胡的手臂,十分亲切的说道:“这些咱都记得呢,这一次咱来的匆忙,没给你带酒,回头咱让人给你送来!”

老胡感动不已,立马跪在地上谢恩。

老爷子说道:“太孙要看火器,带路!”

老胡带着二人来到军器局最后面的一处小院内,院子中有一处独立的房间,房间四周居然有身穿盔甲,手持弓弩,火器的锦衣卫把守,老爷子带着朱雄英站在后面,老胡独自走过去,没有说任何话,大手一挥,锦衣卫立马让开一条路。

站在后面的朱雄英忍不住问道:“皇爷爷,这个老胡到底是什么身份,竟然可以命令锦衣卫?”

“他就是个酒鬼!”

老爷子严肃道:“但你可别小看这个老酒鬼,他的命比六部尚书,公侯勋贵还要金贵!”

第206章 三眼火铳

听到此话,朱雄英忍不住又看了几眼正在开门的老胡,这老头除了能打点兵器也看不出来什么独特之处啊!

老爷子看出了大孙子的疑惑,解释道:“这老酒鬼叫胡涂,家里排行老三,一般都叫他胡老三,别看叫胡涂,这老酒鬼可一点都不糊涂!”

说到此处,老爷子笑了笑,继续道:“十几二十年前,你外公常遇春,徐达,汤和这些人都不敢得罪他,特别是打仗前,都得送些好酒巴结着……”

“皇爷爷,这是为何啊!”

朱雄英越听越不理解,徐达,常遇春都是何等人物,为何会巴结这个酒鬼!

“还能为啥,为了火器呗!”

老爷子神情严肃的说道:“这个胡老三掌握着火器锻造之法,还有火药的配方,而且整个大明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洪武大炮就是他造出来的!”

“这个酒鬼原本是前元军器监的工匠,后来被李文忠俘虏了,从此就开始给咱们大明朝干活了!”

这么一说,朱雄英就明白过来了,原来这个其貌不扬,邋里邋遢的老胡竟然是大明最顶尖的军事科技人才,而且是独一份的。

“皇爷爷,这个老胡要是有什么意外,火器锻造之法不就失传了?”

“失传不了!”

老爷子悠悠说道:“火器的锻造之法以及火药的配方早就被咱藏起来了,他就算哪天喝酒喝死了,也不影响火器的发展!”

朱雄英笑了笑,心中感慨,还是老爷子考虑的周全。

远处,老胡小跑过来,拱手道:“圣上,殿下,可以进去了!”

朱雄英还没走进去就闻到一股火药,火油的味道,而踏进房间的那一瞬间就被里面的东西震惊到了。

只见房间何处摆满了各种零件以及各种成品和半成品,甚至还有没成型的大炮。

角落里放着好几个木桶,里面都是一些硫磺,石灰,木炭粉,硝石等原料,也有已经制作好的火药,弹丸等物。

好家伙,这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的实验室。

老胡取来一把新制作好的火器交给老爷子,老爷子则拿到朱雄英面前,说道:“大孙,这就是咱们大明军队之中常规装备的火器,三眼火铳!”

朱雄英接了过来,握在手上掂了掂,还挺沉,十斤的重量肯定有,而且是前头重,后头轻。

前面的造型就像三个铳管绑在一起一般,每个铳管的口径大概有十厘米,整体用铁片固定在一起,三根铳管底部相连,铳管合用一个火门,底部连接在一起,一声炮响,三个铳管的弹丸同时发射,性能有些类似于现代的霰弹枪。

后面是一个镂空的铁筒,由一根光滑且削尖的木棍连接其中,尾部同样如此,只不过连接的是一枚枪尖。

三眼火铳属于火门枪,这是一把一尺长的三眼火铳,为步兵使用,骑兵使用的要四尺多长。

使用时,士兵需要将黑火药装填进铳管,然后再向其中装填弹丸,在装填完成之后,再用烧得红热的金属丝或木炭从火门处引燃火药完成击发。

如果来不及射击,三眼火铳还可以当近战武器狼牙棒使用,战斗时,若是被前面铸铁的部分砸中头部,一定是脑浆迸裂的下场。

当年洪武爷占据的都是南方地区,而南方不产马,这就导致骑兵人数稀少,北伐时,就是让步兵用这三眼火铳来对抗北方的游牧骑兵!

这玩意可远攻,可近战,威力强大,是克制骑兵最好的武器。

沐英当年就是用这种火器加上独创的三段击战法,纵横西南无敌手。

但三眼火铳的缺点同样很多,首先就是操作太复杂,太浪费时间,有时候甚至需要两个人协同操作,作战时就算用三段击也无法完全弥补这个缺点。

其次,由于是火门枪,一旦遇上雨天,火绳,火药,弹丸被淋湿,三眼火铳基本就废了!

还有铳管没瞄准装置,射击全凭经验,射击精度不佳,而且有效射程不足百米。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泥模法铸造铳管,管壁有沙眼,没有去除杂质的技术。

抵受膛压不够,火药的比例也没有精确掌握,反复发射,铳管过热,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就容易发生炸膛的情况,所以三眼火铳要改进的地方还有许多。

要想改进就要从威力,射程,火药,弹丸,稳定性下手。

朱雄英仔细研究了一下老胡的新作,脑海中不断思索改进的办法。

前世的朱雄英虽然没有学过专业性的理论,但当兵时却学过一些关于枪械的基本知识。

要想提高威力和射程,就要提高弹丸的初速,说直接点就是加长铳管的长度。

朱雄英摩挲着铳口,比划了一下,说道:“老胡,把铳口延长三寸,可解决射程和威力的问题!”

老胡听后,微微一笑,说道:“太孙殿下有所不知,射程和威力的大小取决于火药和弹丸,和铳管没有关系啊!”

朱雄英白了他一眼,说道:“亏你还是大明最顶尖的火器高手,这认知还有待提高!”

说罢,又言道:“原理孤就不给你说了,说了你也定不懂,你就记住一句话,铳管越长,射程越远,打的越准!”

“太孙殿下,这……”老胡眉头一皱,这个说法有些让他接受不了,要不是说话的人是太孙,恐怕早就开始反驳了。

老爷子拿过火铳仔细端详着铳口,同样疑惑道:“大孙,咱也有些不明白!”

朱雄英斟酌一会,用尽量能懂的话解释道:“铳管越长,产生的火药气体对弹丸推进力量就越大,因此射程就会越远!”

两个老头相互看了一眼,一脸茫然,完全听不懂这话的意思。

“皇爷爷,你不用明白,按照我说的绝对没错!”朱雄英也是无奈了。

老爷子摸着胡须,犹豫半天,最终对老胡说道:“听太孙的!”

朱雄英继续说道:“铳管延长的同时,弹丸和火药的量也要增加!”

“殿下这万万不可啊!”

老胡听到此话立即紧张起来,说道:“弹丸和火药若是增加必然也会增加炸膛的风险!”

朱雄英听到此话却不以为然,坦然说道:“炸膛和火铳的长短没有关系,是你制作弹丸和火药的比例不对!”

说罢,来到放材料的木桶旁边,抓起桶中的黑火药用手捻动着,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最后拿出房间,用火折子点燃。

黑火药燃烧的很慢,烟雾也大,其中一些杂质并没有被点燃。

朱雄英闻着空气中刺鼻的火药味,悠悠问道:“这种黑火药你是如何制作的?”

胡涂看了一眼老爷子,得到允许后说了起来:“以一成硝石,三成硫磺配同量木炭,碾碎成粉,混合搅拌,就成了火药!”

“不对!”朱雄英摇摇头。

“什么不对?”老爷子十分关心的样子。

“比例不对!”

朱雄英指着几个装有原材料的木桶说道:“最佳配比是一硝二磺三木炭!”

老胡听后连连摇头,说道:“太孙殿下,草民直言,您说的这种份量草民试过,并不好用!”

朱雄英笑了笑,说道:“那是你用的原料都没有经过提纯!”

“提纯???”

听到这个词胡涂是真糊涂了!

第207章 手雷

作为古代人,他们头一次听说如此新奇的词语,朱雄英解释道:“就是取其精华部分!”

木炭还好说,硫磺和硝石如何提纯就是个大问题了。

硝石,这东西很常见,农村老房子砖块上的白霜,碱土地上析出的白色粉末都属于硝,也可以人工制造。

提纯硝石的方法有四种,分别是合成法,中合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

在古代这样没有发电机的条件下,只能用溶剂萃取的方法。

朱雄英前世虽没有多高的学历,但也学过一些简单的提纯原理和方法。

说干就干,朱雄英决定让老爷子和老胡这位军工专家开开眼,于是立马让人准备木桶和清水。

点燃木柴,铁锅烧水,随后将硝石倒入木桶里的清水之中。

硝石易溶于水,会随水分蒸发在表面形成白霜,颗粒物会沉淀到水底,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这些水中含有大量硝物质。

接着用棉布过滤出其中杂质,再将这些水放在太阳下晾晒,得到的就是纯净的硝石了!

这个方法太耗费时间,朱雄英直接命人架锅烧火,把带有硝物质的水放在铁锅中熬煮,直到把水熬干。

这种方法下得到的纯硝石要比原本没有提纯过的要少了六成。

原本满满一桶硝石,熬煮过后竟然少了一半还多。

这是最简单的提纯方法,也是民间常用的方法,对此胡老三并没有感到惊讶。

可接下来太孙殿下提炼硫磺的方法才算让这位军工专家大开眼界。

其实在古代也有提炼硫磺的技术,而且提炼的技术很简单,将生硫磺加热,到二百度的时候硫磺熔化,过滤掉没有熔化的物质,继续加热,不断搅拌,使其中的部分杂质汽化蒸发掉,到四百度硫磺沸腾,收集硫磺气体,将硫磺气体降温凝固,即可得到比较纯净的硫磺。

不过,朱雄英并不打算使用这种方法,其一,太浪费时间,其二得到的硫磺还是不够纯净。

朱雄英的方法是,先在锅内放入麻油或牛油,再将捣细的硫磺加入油中,加热使硫熔化,搅拌。硫黄有亲油性,于是进入上面油层,而沙土等较重杂质下沉在锅底。

当硫黄完全化开之后,趁热滤去沙土,再将混有硫黄的油层倾入盛冷水的盆内,则油浮于上,硫黄沉于下,取出硫磺烘干就是纯度最高的硫磺。

无论是前面的硝石萃取法,还是刚才的硫磺入油法,都属于土方法,在没有工业体系的古代,这已经是当前的最好极限了!

胡老三用手捻了捻,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惊喜道:“好东西,这是我见过最细致的硫磺!”

朱雄英笑了笑,说道:“试试吧,按照一硝二硫三木炭的比例配火药!”

胡老三连忙取来三眼火铳,又按照朱雄英说的配比,从铳管口倒入火药,放进弹丸,每一个铳管都倒进了三四枚,装填完成后,用火折子点燃火门处的引线。

“砰!”一声铳响,伴随着一股白色烟雾,十几枚弹丸被迅速射了出去。

如此反复射击十几次都没有出现卡壳和炸膛的情况。

首节上一节283/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