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422节

赵丫头很是委屈,人家淮王妃是感动哭的,而他却是被太孙吓哭的。

“害……我还以为多大事呢!”

朱允听后却完全没当回事,趁机说道:“好了,别哭了,以后注意便是,大哥毕竟是储君,君臣之礼自然不可少!”

赵丫头抱着朱允,小声抽泣道:“是妾身惹太孙殿下生气了,这才没有为千岁送行,妾身知道错了,请千岁责罚!”

说完,顺势跪了下来!

朱允连忙把他扶了起来,抱在怀里,安慰道:“什么罚不罚的,快起来!”

“哎……”

“大哥也真是的,就这点小事至于生这么大气吗……”

第61章 忧虑的朱高炽

北平!

燕王府内已经挂起了红绸,灯笼,整个王府的人都在紧锣密鼓操办朱高炽的婚事!

燕王妃徐妙云最为高兴,这不仅是老爷子赐婚,还是最疼爱的大儿子娶亲,一定要大操大办!

不过,让徐妙云最为高兴的是朱高炽被老爷子亲自册封为燕王世子,这就意味着他就是下一任燕王。

嫡长子世袭王位,这本就是规矩,可朱棣对这个胖大儿子却不是很喜欢,他最宠爱英武的朱高煦。

这让徐妙云很是担心,现在世子名份已定,总算放心了!

“灯笼再挂高一些!”

“还有红绸……太短了,立马换掉!”

为了大儿子的婚事,徐妙云忙的不可开交,亲自指挥着府人在燕王府各处忙活着!

此时,一位面白无须,身姿挺拔的府人走了过来,恭敬道:“奴婢见过王妃!”

“三保来了!”

徐妙锦转身说道:“聘礼都准备好了吗?”

马三保拱手道:“按照千岁和王妃的吩咐已经全部准备完毕,除了朝廷的赏赐外,还有良马百匹,金茶筒一个,银茶筒两个,银盆子两个,绸缎一千匹,玉器二十件,玉如意四柄,珐琅盘一套,各类糕饼、鸡鸭鱼肉……”

说着,从袖子里拿出礼单,说道:“请王妃过目!”

徐妙云拿过后翻看起来,很是满意,又交给了马三保,嘱咐道:“今天是纳徽的日子(下彩礼),快给张家送去吧,记得要客气一些!”

马三保接过礼单,却有些为难,说道:“王妃,千岁已经派人来叫奴婢,说有大事吩咐,这……”

“他能有什么大事……”

徐妙云冷着脸说道:“世子的婚事才是整个燕藩最大最重要的事,你去送聘礼,其他的不要管,王爷那我去说……”

“这……”

马三保还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没有开口,带着人送聘礼去了,他已经猜到燕王找他去做什么!

马三保走后,徐妙云没当回事,继续忙着布置。

正巧此时,朱高炽低着头走了过去,好像在思考什么事情,却被徐妙云看到,连忙喊了一声。

朱高炽回过神来,立马行礼道:“母亲!”

徐妙云走了过来,说道:“高炽,婚服都给你做好了,你去试试合不合身!”

朱高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是,母亲,孩儿这就去!”

“高炽,你是不是病了,看你最近两天好像不太对劲啊!”

自从回来后,他就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有些事,他很想当面问问父王,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面对母亲的关心,朱高炽解释道:“没有,可能是最近太忙,孩儿有些劳累,不碍事的!”

“那你试完衣服就回去休息去吧!”

徐妙云十分关切的说道:“婚礼的事你就别管了,母亲帮你操办!”

“多谢母亲!”

朱高炽再次拱手,说道:“孩儿告退!”

说完又也不回的走了,徐妙云忙着喜事也没在意这些。

整个王府十分吵杂,也十分混乱,到处都是忙着做事的府人。

路过一处偏房时,朱高炽听见里面隐隐传来父王朱棣的声音。

“千岁,朝廷早就传出风声,明年陛下就要传位于太孙,一旦那孩子登基,千岁的处境就危险了!”

“贫僧说句大不敬的话,如果洪武陛下龙驭归天,那孩子会看着这么多手握兵权的叔叔而无动于衷?”

这个声音好熟悉,难道……

朱高炽突然一惊,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父亲还敢和这个黑衣和尚往来!

刺杀不成,姚广孝在一群江湖武人的保护在乘船逃到辽东,又从辽东逃回了北平!

而且倭国刺君之事也没有告诉朱棣,只是说这段时间去拜访了许多好友,走访了许多寺庙,参禅悟道!

朱棣是何等人,虽然不知道姚广孝具体去做了什么,但也不至于信他参禅的鬼话,彼此心照不宣罢了!

朱高炽小心翼翼趴在窗户边,透过缝隙看去,只见父亲燕王猛然回头,神情颇为无奈,说道:“那又怎样……”

“就如你说的那样,本王又能如何?”

“就算明知道那孩子以后要削藩,要致本王于死地,本王又能做些什么?”

“去造反?”

朱棣苦笑一声,继续说道:“以一个小小的燕藩和整个大明朝对抗……”

“这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那些淮西勋贵还没死,那孩子继位以后,一定会把他这些娘家人的亲戚召回来重用!”

“这些骄兵悍将都是从死人堆爬出来的,打起仗来都是好手,随便挑出一个都远胜燕藩的将领,而且本王也自认不是那蓝玉的对手!”

“更何况燕藩两翼的兵马即将交给宁谷二王,以后的日子更为艰难……”

“老和尚,你不是整天挑唆本王要造反吗,你来告诉本王,怎么反才能成?”

朱棣随手扯来一把椅子坐了下来,静静地等着姚广孝的答复。

这段时间,朱棣想了很多,他有野心不假,但实力远远配不上那颗野心。

他想尽任何办法,都不觉得能赢那孩子!

他不知道老爷子还能活多久,但只要老爷子还在,即使退位,那孩子也不敢随便动这些叔叔,特别是九大塞王,这关乎大明北方的军防!

这也就意味着,老爷子就是他们这些藩王的护身符!

可老爷子都快七十岁了,又能护他们几年?

而且话又说回来,老爷子不仅是他们这些藩王的护身符,更是所有朱家人的护身符!

有老爷子在,借他朱棣十个胆子,他也不敢造反。

老爷子能护着儿子,但也能护着孙子!

“千岁,一个燕藩或许难成大事,如果要是有三五个燕藩,那就容易许多了!”

朱棣眉头一皱,问道:“什么意思?”

“秦,晋,燕三藩乃大明最强藩王,若是一起共事必能有所作为!”

姚广孝握着佛珠,不急不燥,总是一副胸有成竹,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样子。

朱棣听后却是不屑一顾,冷声道:““秦王,晋王都是保皇派,和那孩子是一条心的,而且本王的燕藩和晋藩素来不和……”

后面的话,朱棣没好意思说下去,秦晋二王从小穿一条裤子长大,而且晋藩兵强马壮,只要燕藩敢动一下,秦藩会向晋藩输送兵马,而晋藩能直接缴了燕藩的械!

“千岁,贫僧说的是秦晋两藩,并没有说秦王,晋王……”

朱棣愣了一下,心中正在琢磨这句话的意义!

而姚广孝也是故意卖个关子,继续说道:“千岁,如果给你七个藩,你敢不敢让这大明改天换日?”

第62章 七藩之计

七个藩……

听到此话,门外的朱高炽倒吸一口凉气,瞬间感觉心跳加速,呼吸不顺。

这和尚真是好大的口气,真不知道他是何来的自信,能弄来七个藩让自己的父王去造反!

朱棣听到此话,同样惊愕不已,眼神之中透着不敢置信!

“你来告诉本王,除了本王的燕藩,剩下六个藩都在哪?”

以前朱棣对姚广孝的话深信不疑,可自从那孩子出现后,这老和尚就没成过事,可谓十计九败!

“都在大明各地!”

姚广孝缓缓说道:“有句话贫僧刚才说错了,或许不是七藩,而是九藩,十二藩,甚至更多……”

看着姚广孝那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朱棣突然大笑起来,那眼神好像看傻子一般。

这老和尚像个江湖骗子一样,说的话也越来越离谱了!

“贫僧认为削藩不仅不是坏事,对于藩王来说还是好事!”

面对燕王那嘲讽的眼神,姚广孝依旧很平静的说道:“如果朝廷要削藩,恐怕到时候削的就不止千岁一个人了,唇亡齿寒的道理所有藩王都懂……”

这句话倒是说到点子上了,削藩的后果只有两种!

要么朝廷收回兵权,废掉封地,取消王爵,听话的圈在凤阳,不听话的直接杀了!

要么所有藩王联合在一起和朝廷对抗,也就是造反,就像汉朝的七国之乱一样,推翻新皇帝!

可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哪有这么简单,历朝历代也没有王爷造反最后成功的例子。

不到万不得已,被逼无奈,谁又敢迈出这一步。

再说了,就算所有藩王一起造反,最后就算成功了,这皇位也轮到他啊!

秦,晋二王都在,他朱棣注定只是陪跑的,从身份上来说,这是永远无法越过去的两座大山!

“千岁无需担心,贫僧说过了,真到了那一天,只有秦藩,晋藩,没有什么秦王,晋王!”

朱棣眉头一皱,没想到老和尚竟然看破了他的心思。

“本王需要知晓具体计划!”犹豫半天,朱棣还是没有忍住。

“千岁还是不要知道为好,以免牵扯进来,若是东窗事发,一切都是贫僧的罪过,与千岁无关!”

姚广孝转动佛珠,双手合十,紧闭双眼,十分虔诚的吟诵着佛号。

“阿弥陀佛,贫僧愿承担所有罪恶,就算死后永坠阿鼻地狱,贫僧也无怨无悔!”

姚广孝的举动再一次打动了朱棣,良久后,缓缓说道:“大师,刚才是本王不对,轻视了大师,还请莫怪!”

首节上一节422/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