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有脑疾,你还让我当皇帝 第47节

朱有经验,知道朱元璋气撒过了,基本安全了,撅着屁股从树上爬下。

“爹,您怎么今天过来了?您也不通知一声,我好去接你。”朱讨好道。

朱元璋黑着脸,“劳资来看看你给劳资惹了多少祸!”

朱无辜道,“惹祸?没有啊?我这个月乖的很,根本没惹祸!”

朱元璋:(|||)“打大臣儿子,偷大儒手稿,绑知名学子,全京城选美……你特么有脸说自己没惹祸?”

朱眨巴眨巴眼睛,更无辜了。“我有脑疾,我干这些事儿,还算惹祸?”

朱元璋:“……”

朱标:“……”

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

朱元璋黑着脸,想揍朱一顿,又觉得这点小事儿不值当。

随即又找一个理由。

“你胡闹一个月,咱交代你的事儿你是不是一件没办?”

“咱交给你的都是朝廷大事儿,你要是耽搁了咱的事儿,咱跟你没完!”

朱耸耸肩。“我这一个月就是在办您的事儿啊,要不然我干那些事儿干嘛?多研究点木叶绝招防身,他不香吗?”

朱元璋:(|||)

打大臣儿子,偷大儒手稿,绑知名学子,全京城选美……都是为咱办事儿?

这么说,咱岂不是要谢谢你?

朱元璋瞬间就把刀提了起来。双目赤红,如地狱爬出的恶鬼。“你最好给咱一个合理的解释,要不然你就等死吧!”

朱漫不经心的将刀刃拨到一边。死死的盯着朱元璋的眼睛,极为认真的问道。

“爹,我问你,你是不是准备先拿我和我小弟当刀,等收拾了李善长之后,朝廷动荡,再杀了我们给百官一个交代?”

看过明朝历史的朱知道,

老朱头最会卸磨杀驴。

毛骧身为初代锦衣卫指挥使,为他做尽脏事,最后呢?被他随意找个理由杀了,给百官泄愤。

他们现在做的都是锦衣卫的事儿,难说朱元璋不会拿对毛骧的手法,对付他们。

嘶……朱标倒吸一口凉气,眼神惊骇的看着朱元璋。

不会吧,

这可是骨肉至亲,血浓于水!父皇真准备对老五下杀手?

朱元璋手一下顿住了,眼神躲躲闪闪。“我只能保证不杀你,其他的,我只能尽量保全……”

说着朱元璋丢下大刀,颓丧长叹。“老五啊!人在朝堂,身不由己。你爹是大明地位最高的人。可你爹大部分时候也得向局势妥协!”

“不是咱老朱没良心,而是咱得靠那些官儿替咱管着大明啊!”

“我懂,我也知道,我知道咱朱家人离不了朝堂百官。”朱默默低语。声音里充满了无奈。

可随即抬头,眼光里充满希望的光芒。

“可是,爹。我这些兄弟不为名不为利,放弃一切跟随我。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走向死路。”

“我答应过要带着他们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我就一定要做到!”

这……

朱元璋,朱标惊骇对视一眼。

一个不可能的猜想涌现他们心头。

难道……

朱想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朱元璋,朱标二人瞬间把注意力放在了朱这俩月新整的报纸身上。

难道,这就是朱用来对付百官的法宝?

“老五,来坐,喝茶,”

“老大,你也没点眼力见儿,没看见你五弟刚刚爬树累了吗?还不给他捏捏肩?”

朱元璋瞬间把朱按在椅子上,又是吩咐朱标倒茶,又是吩咐朱标捏肩,别提多热情了。

“老五,你给咱好好说说你整的这个报纸,咱看着挺新奇的,是个什么说法?”

朱慢悠悠的端起茶杯,滋了一口,顶着朱元璋不耐烦的目光,又自己添了一杯茶!

“爹,我问你,你怕朝廷百官心生不满,朝廷动荡。具体怕他们什么?”

具体怕他们什么?

朱元璋愣神。

他怕那些文臣举刀造反吗?不怕,那些文臣都是书生,不够他一个人杀的。

他怕那些文臣勾结武将,举兵造反吗?

不怕,要说李善长胡惟庸勾结武将,举兵造反他还怕点儿。他俩一死,有哪个武将看那些文臣一眼?

他怕文臣集体罢官?

说怕也怕,说不怕也不怕。

文臣有硬骨头不假,可不全都是硬骨头,

他杀一批,留一批,分而化之。总有解决的办法。

要说他最怕的,就是那天下悠悠众口,是他朱元璋的名声,是百姓对朝臣的看法,是读书人对朝廷的信心!

大明行君子之道。

他不能让天下人认为他朱元璋毫不讲理,他不能让天下百姓对大明没有希望。

他怕的,是百官那张嘴!

第55章 报纸

朱端起茶杯给朱元璋倒了一杯茶,缓缓说道。

“爹,自古以来朝廷治理百姓,皆以教化为重。天子守德,朝臣惜身。天子和朝臣皆用自身的德行,给天下百姓做榜样。”

“而如何评判天子和朝臣德行的,唯有读书人的那杆儿笔。”

“想秦始皇千古一帝,倾全国之力修建长城。读书人认为修建长城暴虐无道,百姓民不聊生。终天下怨秦久矣,在秦二世揭竿而起,大秦暴乱。”

“可实际上呢?长城成为我中原抵御北方的最重要的防线。几千年过去,它依然是屹立在中原土地上坚不可摧的屏障。”

“想隋炀帝二世而亡,倾全国之力修建隋唐大运河。读书人认为因修大运河枯骨遍野。隋炀帝好大喜功。终世家联合反抗,被唐李得了天下。”

“可隋唐大运河真的不好吗?隋唐大运河打通南北交通,使中原南北联系更为紧密。哪怕到如今,部分大运河河段仍是我大明南北运输的最重要的航线。”

朱元璋和朱标被朱这一番话干懵逼了。张大嘴巴,满脸不敢相信的看着朱问道。

“秦朝暴政,隋炀无道,这都是天下认定的事情。你的意思是他们自身没问题,都是被读书人的笔给写死的?”

“不,他们自身政策也有问题,朝堂崩灭也并不意外。”朱摇摇头。

“我是想说,舆论猛于虎。对朝堂而言,天底下的舆论有时候比凶狠十倍的外敌都要恐怖。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控制住读书人那杆笔呢?”

“就拿您将要整治淮西集团来说吧。您以往的做法是啥,先派个心腹当刀,疯狂打压淮西集团。”

“您不惜给他先斩后奏之权。不在乎他找的罪证是否真实。只要能帮您收拾淮西集团,哪怕您明知道您的心腹冤杀大臣,您还会坚定不移的举起手中的大刀。”

“可天下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冤杀太多,必定导致百官愤怒,百姓民怨四起,天下读书人群起攻之。最后您咋办呢,把心腹杀了,黑锅全扔给心腹。最后说一句。“这不是俺老朱干的,都是这狗东西的错。””

“您就是怕天下人骂您冤杀功臣,您怕天下百姓对您失去了希望……”

朱标:“……”

朱元璋:“……”

朱元璋嘬着牙根子,有些蛋疼。“咱在你小子心里就是这么不要脸的人?”

朱标和朱齐齐扭头看着朱元璋,异口同声。“别怀疑,你就是,甚至你能做的比这还过分!”

朱元璋无语。

好吧,他承认,这确实是他的想法。

不过,他也没办法,这是每一任皇帝都能做出的选择。

哪怕是亲儿子,该舍弃就得舍弃,最多他能保亲儿子一命。这已经是他仁至义尽的选择了。

朱标握紧朱的手,拉着就走。“老五,回家,这差事咱不办了。咱爹卖儿子卖上瘾了!你是我亲弟弟,我不答应!”

朱笑呵呵的拦住朱标。

“大哥,且慢,听我继续说。我既然接了咱爹的活!就有办法不接他扔的黑锅。”

说着,朱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一摞纸。用一根毛笔在上面比划。

“爹,您看哈,现如今百姓知道的消息只有两条,一条是朝堂下发的各种布告,一种是千奇百怪的小道消息。”

“布告太简洁,最多提一嘴什么什么官儿,犯了什么什么罪,施以什么什么刑罚?根本不会详细说明。”

“小道消息又太乱,说句玩笑话,一个官看同僚被杀,忍不住感叹一句,“陛下不仁,吾当挂印而去”。说不定传到百姓耳朵里就成了“陛下暴虐,吾当揭竿而起。””

“这两样都不能详细的说明事情的情况。百姓想了解事情真相,能怎么办呢?只能从信任的读书人那里打听。”

“而我设立的报纸。就不一样了。这官贪墨了哪里银子,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致使哪里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点一点的全都能说清楚。”

“最重要的是啥?必须坚定不移的给百姓说明。皇上明察秋毫,嫉恶如仇。杀官是为民做主。只有坚信皇上,皇上才能还百姓一片晴朗的天空。”

“百姓拿到手里一看,陛下圣明!说不定还自发聚集,拿臭鸡蛋砸贪官!”

朱元璋内心充满了震撼。

他为什么这么恨贪官污吏?

不仅仅是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更是因为贪官污吏败坏他的名声。

百姓被多收赋税了,骂他贪婪。百姓受朝廷欺负了,骂他暴政。哪里受灾,赈灾粮食被贪污了,骂他不发赈灾粮食……

其实呢?

都他么是贪官污吏搞得鬼!

这些年他朱元璋受的委屈多了去了,有时候他说理都没处说去。

“你这相当于朝廷发给官员的邸报。以后百姓也能像官员一样及时了解各种朝廷政策。”朱标也回过味儿来,眼神渐渐亮起了光芒。

“不仅如此。”朱呵呵笑道。“上面我不仅要刊登朝廷最近发生的大事。还会刊登一些民间发生的一些新鲜事,刊登百姓所发的声音。”

“比如,某县城出现连环杀人案,百姓夜不能寐。”

“比如,城管大队坚决打击黑恶势力,百姓拍手称赞,”

“比如,百姓觉得大明幸不幸福,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有哪些?”

首节上一节47/1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