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22节

朱棣叹了一口气,正要答应。

胡庆余一把夺过了朱棣手里的票凭,斤斤计较的说了起来:“最少三百两大明宝钞,少一个子都不卖。”

小侯爷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一个胡庆余,还像个商贾一样斤斤计较:“胡小旗,你可是从七品的武官了,还是显赫的勋贵少爷,怎么像个下贱的商人。”

第36章 谁能有我会赚钱

胡庆余懒得理睬这名小侯爷,比起市井小贩还要在乎蝇头小利:“三百一十两。”

小侯爷等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们全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从来都是往少了说。

哪有胡庆余这样还价,没有减少一两银子,反而是涨了银子。

小侯爷狠下心来加了五十两银子:“二百五十两大明宝钞,这已经是本侯子等商量出来的最高银价,不能再多了。”

胡庆余只有一句话:“三百五十两。”

这次不仅涨了,还从二百两涨到了惊人的三百五十两。

小侯爷怒斥了一句:“放印子钱的也没有你黑心,这才几句话就多要了一百五十两大明宝钞,五百张票凭就是七万五千两大明宝钞。”

胡庆余的坐地还钱,让靖难功臣们都感到了黑心,那些敲骨吸髓的放印子钱商人比起胡庆余来都算是有良心了。

转念想到这些大明宝钞都是用来给他们充实军备,操练手下的兵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了。

再黑心一些。

胡庆余感觉火候差不多了,三百两已经榨干了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们的荷包,肯定拿不出三百五十两,话锋一转:“这样吧,银价降到三百两大明宝钞。”

“到时候毛小宛多唱一出望江亭,这样总行了吧。”

读过书的人最喜欢折中,一直坚持三百两大明宝钞,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们一定不会同意。

但是从三百五十两降到了三百两,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们就会觉得占了便宜,何况还有多听一出望江亭的添头。

却忘了一件事。

票凭是从二百两涨到了三百两,他们曾经的底线最多就是二百两。

小侯爷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们,所有人都是一副占了便宜的神情,全都同意了。

小侯爷露出了笑容,足足降低了五十两,真是占了大便宜。

不过,小侯爷没有继续与胡庆余说话,担心他又要变卦,直接找上了燕王:“王爷,这是三百两大明宝钞。”

朱棣随手把票凭交给了一名亲信指挥使,让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们去找那名亲信指挥使买卖票凭。

朱棣看向又在那病殃殃没有精神的胡庆余,等到所有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们离开以后,说了一句让靖难功臣们讶然又赞同的话。

“庆余真是本王的萧何。”

胡庆余在名望和朱棣之间选择了后者,正因为名望这事发愁,听到燕王对他的一句赞叹。

胡庆余来了精神,喜滋滋的说道:“末将哪能与汉初三杰萧何相比,末将只不过会赚银子罢了。”

朱棣亲密的拍了拍胡庆余的肩膀,感叹了一句:“本王缺的就是能赚银子的人才,没有银子拿什么招兵买马。”

“没有银子大军吃什么喝什么,遇到了敌人都不用打,就不战自溃了。”

胡庆余理解朱棣的这句感叹,别看燕王手下有数千兵马,但都是吃朝廷的俸禄。

一旦断了俸禄,除了豹房的塘骑以外,没有官兵愿意跟着燕王朱棣。

想要谋求大业,就要有属于燕王自己的银子来源。

朱棣麾下一直急缺这样的人才,都快放弃寻找了,直到胡庆余的出现填补了这一块空缺。

黑衣僧人姚广孝担心朱棣操之过急了,及时劝了一句:“陛下的身体健硕,想要掌握燕王府独有的财源需要一步步来,千万不能太着急了。”

“要是让陛下感觉到王爷对太子的储君位子有了威胁,对于燕王府来说就不利了。”

朱棣正是明白这一点才更加看重胡庆余,因为胡庆余足够年轻。

再有才干,如果年纪老迈,还不等朱棣开始大业就已经埋进土里了,那样的人才要了也没用。

李祺站在一旁,盯着抢走他功劳的胡庆余,脸色难看。

却又不可能放弃立功的机会,眼看燕王就要离开,李祺争取着说了一句:“常言道银子多多益善,虽说王爷已经有了十五万两大明宝钞。”

“但是再多十万两大明宝钞,可以让王爷操练更多的兵马。”

朱棣的志向是君临天下,当然希望麾下的人才越多越好。

不过相比较对待胡庆余的态度,对待李祺的态度就平淡多了,朱棣只是说了一句:“你要是也能为燕王府赚来十万两大明宝钞,也算你立了大功。”

李祺拱手下拜:“末将一定不会让王爷失望,襄助王爷完成打到捕鱼儿海的大业。”

靖难功臣们听到一句捕鱼儿海的大业,全都是不由自主的摇了摇头。

胡庆余来了没多久,已经看出燕王朱棣真正的大业是皇位,李祺在燕王府待了那么多久了,还以为是打到捕鱼儿海。

真是人与人的差距,比起人与狗的差距还大。

朱棣听到了小国公李祺的表忠心,反而是对他的态度更平淡了,只是轻轻点头,连句话都懒得说离开了豹房。

李祺还以为是因为胡庆余抢了功劳,也抢走了燕王对他的宠信,针锋相对的说道:“论家世你不过是个没有继承权的嫡幼子,本嫡长子可是能够继承国公。”

“今天这事算是本嫡长子的一个磨砺,拿你当磨刀石磨砺自身,等到本嫡长子继承了韩国公,你就知道你与本嫡长子之间的差距。”

“比人和牲口还大。”

说完,李祺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胡庆余看着李祺离开的身影,脸上有了阴笑:“还磨刀石,本小旗让你变成李善长出山的抛砖。”

胡庆余可是比李祺会做人多了,朝着还在观看塘骑选拔的靖难功臣们抱了抱拳,迈步离开了豹房。

放在今天以前,靖难功臣们不会给胡庆余一点面子,不会搭理他的抱拳。

经过这一连串的事情,靖难功臣们已经认同了胡庆余,纷纷抱拳回礼。

胡庆余看到靖难功臣们的回应,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回去的途中一直在想着怎么继续搅黄诗会雅集:“反正大明宝钞已经到手了,也就没了顾虑,还是要继续想办法捣乱。”

“有了,不如玩上一出红叶传情的把戏。”

第37章 红叶传情

夫子庙戏院的诗会雅集,在万众期待里终于是开始了。

蓝香君和毛小宛如约而至,从后门走进了梅林戏院的二楼,这里勋贵小姐和官宦小姐们专属位置,不用再费神的铺开珠帘或者漆彩仕女六扇屏风隔开。

小侯爷和部堂公子们难得起了一个大早,想在夫子庙戏院等着蓝香君和毛小宛的官轿。

“蓝二小姐来了吗?”

“没看见,应该是没来。”

“诸位别等了,蓝二小姐和毛四小姐已经从后门进去,还有很多勋贵官宦小姐们。”

小侯爷和部堂公子们听到这话,只能遗憾的走进夫子庙戏院的大门,在门口拿出票凭给了来福以后,坐到自己的官帽椅上。

等到所有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们坐好了位置,勋贵官宦小姐们坐在二楼,透过竹帘看向下方。

梅林戏台在众人的期待里走出来一人。

却不是期待已久的毛小宛,而是一身彪纹补子武官服的胡庆余。

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们还以为胡庆余要在毛小宛唱昆腔《西厢记》以前,按照戏班的规矩,说几句吉祥话。

胡庆余看着戏台下面一排排的权贵子弟:“毛小宛的西厢记要在最后唱,不过在这以前,先来上一场红叶传情。”

这句话落下,勋贵少爷和这些公子们全是交口称赞,从来没像今天这般看胡庆余顺眼。

“好!这几百两大明宝钞没有白给。”

“哈哈,蓝二小姐和毛四小姐可是在楼上,说不定能够看上本公子。”

“嘿嘿,别说是这两位京城四大美人,本少爷可是听说今天还来了很多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

胡庆余激起了勋贵少爷和这东公子们的迫不及待情绪,便让丫鬟婢女们去二楼取来写着名字的一片片红叶。

蓝香君挺着盛开的牡丹,坐在最靠近竹帘的第一排官帽椅上,用龙飞凤舞的文字写上了胡庆余的名字。

坐在旁边的毛小宛,看起来柔柔弱弱,一副我见犹怜的温柔美,一双妙目似泣非泣,任何男人看了都想揽在怀里好好呵护。

两名国色天香的绝色美人,便是二楼的两颗明珠,成为了最光彩夺目的存在。

毛小宛性子柔弱,却有自己的坚持,说话时轻声慢语:“不知香君姐姐写的是哪一位少爷。”

蓝香君听到一句少爷,就知道我见犹怜的毛小宛准备与她相争了,挺直了腰肢,盛开的牡丹颤了又颤,让勋贵官宦小姐们看了都眼馋:“自然是曾经有过婚约的胡庆余。”

提到婚约二字,毛小宛那双似泣非泣妙目,流露出了一丝哀怨,低下了玉钗发髻,轻声慢语的说道:“胡郎文采斐然,喜欢的应该是才女。”

“这才会主动退了香君姐姐的婚约。”

蓝香君听了这句话,心里虽然不认同,却有几分信了。

贝齿轻咬,盛开的牡丹又是颤了几下,豆蔻少女般赌气的把红叶扔在了托盘上。

毛小宛看了一眼乱颤的牡丹,心里暗暗想着:这对牡丹要是放在自己娇柔的身上,怕是连路都走不了,会因为前坠过重导致摔倒。

唉,香君姐姐真要是放下身段来,恐怕天底下任何一个男人都禁受不住那对盛开牡丹的诱惑。

毛小宛用一手秀气的小楷,写上胡庆余的名字,羞答答的把红叶放在了托盘上。

楼上的勋贵官宦小姐们各有心思的开始写名字,胡庆余把唱名交给了一名丫鬟,坐回了自己的位子。

小侯爷和部堂公子坐的青龙位是面对戏台,胡庆余坐的是戏台旁边的班主位置,面对着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们。

用一面竹帘隔开,旁边是登上二楼的木梯。

胡庆余刚刚坐下,就发现摆着两三张官帽椅的班主位子,有一位熟人:“老哥怎么来了。”

“不对,老哥这么大的年纪了,也是来看毛小宛?”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听到这么一句打趣,吓得大气不敢喘,这么多年了还没见谁敢对皇帝朱元璋这么的放肆。

朱元璋笑眯眯的审视着竹帘外的权贵子弟们,没有把胡庆余这句话当回事:“听说临安公主也来了,老头子就跟太子要了两张票凭。”

“太子找到燕王拿了票凭,便过来了。”

胡庆余听了这话,越发笃定这名两淮盐商与太子朱标关系不浅,甚至有可能是太子朱标的钱粮师爷:“这可是心腹中的心腹,是太子的钱财来源。”

“也是本小旗在燕王府最终目标,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朱元璋没听清胡庆余的嘀嘀咕咕,问了一句:“你觉得临安公主会被哪位少爷公子看上。”

堂堂一位公主,还是大公主。

还能愁嫁?

胡庆余知道这里面的原由,与太子朱标关系极好的临安公主,因为肥胖被京城权贵子弟取笑为京城第一丑女。

为了这件事,皇帝朱元璋把几名口无遮拦的酸腐书生关进了应天府大牢,却坐实了京城第一丑女的名声。

临安公主没少因为这件事哭泣,好几次差点悬梁自尽。

胡庆余奇怪的回应了一句:“临安公主好像是许配给了小国公李祺,老哥怎么还会问能被谁看上。”

朱元璋不仅是皇帝,还是一名父亲:“别提那个不懂感恩的李祺了,居然因为临安公主的样貌,多次想要悔婚。”

首节上一节22/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