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36节

“说是要做棺材铺子的坟墓买卖,现在正在兴头上,三位千户可别打扰了他。”

坟墓买卖?

不就成了乱葬岗!

三位千户顿时噤若寒蝉,张开的嘴巴还没说出半个字,又是赶紧闭上了。

三人的反应与权贵子弟们如出一辙,胡庆余在他们眼里成了瘟神,慌忙躲到了顾永熹旁边。

顾永熹快要笑出了声,为了避免露馅,只能强忍着开怀大笑,一本正经的说道:“可惜啊,本将正在给元生公公营造寿身寺,事情繁琐,实在是有些忙不过来。”

“三位若是有时间,不如给本将帮忙一二。”

想要拉拢三位千户不是嘴上说说就行了,需要付出真金白银,顾永熹的一句帮忙,就是比真金白银还要让人心动的筹码。

三位千户想要投靠小丞相胡汉山就是借助他的权势,等到升迁的时候,能够帮忙在兵部多多美言几句。

元生公公在朝廷里说句话,可比小丞相胡汉山有用多了。

三位千户对视了一眼,难掩脸上的狂喜,一起郑重的拱手下拜。

“我等三人以后就全都仰仗顾指挥使照顾了,倘若有什么能够用得上的地方,我等三人绝不会有二话。”

顾永熹多年的夙愿终于完成,再也掩饰不住心里的高兴,放肆的大笑起来:“只要有本将一口肉吃,就不会让你们喝汤。”

“喝汤有什么滋味,一起吃肉才有滋味。”

顾永熹说这些话的时候,故意看向了胡庆余,想要从他脸上看到痛哭流涕的后悔。

勋贵少爷和这个公子也是笑吟吟的看向了胡庆余,等着看好戏了。

“本少爷就说胡庆余早晚会吃大亏,这下亏的内衣都不剩了,不知道胡汉山会不会教训他一顿。”

“哎呦,这话说的,胡汉山可是出了名的兄友弟恭,怎么舍得打他幼弟,不就是一直想要笼络的三名千户投奔了顾永熹,没了也就没了。”

“这可不是一般的卫所千户,是上十二卫的千户,不是淮西勋贵嫡亲子弟不能担任,以后下放到地方少说也能担任一方布政司的都指挥使,那可是掌握一省兵权的封疆大吏。”

顾永熹听到权贵子弟们的一声声议论,更是志得意满了,看向胡庆余的视线越发玩味起来。

茶馆里的朱元璋看的是更有有滋有味了,回头问了一句:“你说胡庆余会不会后悔。”

毛骧还没从刚才的恐惧里缓过劲来,抹了一把脑门上的冷汗,强颜欢笑的说道:“应该会吧,毕竟那三位是上十二卫的千户。”

朱元璋老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心里却是与毛骧的想法一致,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会后悔。

就在所有人的注视下。

胡庆余恭恭敬敬的给顾永熹弯腰作揖,恭敬的有些过头了,有些像是在给灵堂里的死人行礼:“多谢顾指挥使了帮了本总旗一个大忙。”

“以后有时间本总旗一定要好好谢谢顾指挥使,请你吃上一顿烧尾宴。”

“哈哈。”顾永熹看似云淡风轻的笑了起来,但谁都能看出来他脸上的阴狠:“不就是三桌烧尾宴,莫要拿这件事来报复心里的后悔。”

“只要是能够得到三位千户的帮助,别说是三桌烧尾宴了,就是十桌烧尾宴一样是值得。”

胡庆余摸着下巴,看了看顾永熹,又看了看三位千户。

越看越是感觉和善可亲,都是他的贵人啊。

当时跟着兄长胡汉山去宴请虎贲左卫的三位千户,差点没把胡庆余吓死,淮西勋贵看似还在按照规矩办事,按照皇帝朱元璋希望指挥使和千户们一条心的规矩办事。

但那都是老黄历了,天下大乱的时候当然要一条心了,这样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击败敌军,现如今可是天下太平了,哪个皇帝会希望将校们上下一心?

顾永熹在胡庆余的注视下,浑身不自在,就像是收买了三位千户的人心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是一件抄家灭族的大罪:“呵,你再是用不在乎的情绪来掩饰心里的后悔,都已经无济于事了。”

“木已成舟,寿身寺舆图在本将的手里,营造寿身寺的主导权也在本将手里,三位千户是不可能投靠小丞相胡汉山了,你就死了这条心。”

胡庆余生怕顾永熹反悔,一个劲的点头称是:“是是,你说的都对,赶紧去营造寿身寺吧,还在这里费什么话。”

“难不成带着三位千户一起分润元生公公的人情,是一句空话是用来哄骗三位千户?”

顾永熹瞧见胡庆余到现在了还不肯死心,还在争取三位千户,彻底放心了。

顾永熹满脸的瞧不上胡庆余,摇了摇头:“这一切都是你自己做的孽,再说这些话有什么用?”

“你啊,后悔都来不及了!”

三位千户转头看向了顾永熹,心里的疑虑全被胡庆余说了出来,元生公公的人情要是换成了他们绝对不肯分给别人,一个人独占了多好。

顾永熹还能不明白三位千户的意思,只用了一句话完全捆绑了三位千户:“下一次的京察还希望三位千户多多支持。”

原来是有求于他们,三位千户不再有疑虑了,欣喜的拱了拱手。

“不就是警察,顾指挥使请放心,我等三人一定全力支持。”

“以后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我等不支持顾指挥使还能支持谁。”

“这话说的在理,等到下一次京察,虎贲左卫的指挥使一定是顾指挥使。”

还没开始京察,三位千户一口一个指挥使,顾永熹秀气脸容上没有了一丝阴狠,只有春风得意了。

第63章 燕王的不甘

顾永熹脸上的春风得意,在不远处茶馆里的朱元璋看来,就变成了面目可憎。

站在一旁的毛骧,脸上只有对他的嘲弄:“陛下,顾永熹实在该杀,居然明目张胆的勾结陛下身边的亲卫。”

“只要控制了虎贲左卫的数千亲卫,想要做霍光就可以借助亲卫控制皇帝。”

朱元璋一直就对淮西侯爷在各个布政司拥有大量旧部感到了忌惮,一直以来绝不允许任何人染指守卫皇宫的上上十二卫。

顾永熹公然拉拢虎贲左卫的行为,触碰了朱元璋最为忌讳的底线。

另外,还要勾结朱元璋身边的大伴元生公公,更是让他感到了厌恶。

朱元璋和和气气的笑道:“哪里是霍光,分明是王莽。”

毛骧瞧见朱元璋出现和和气气的笑容,心里一颤,杀性十足的洪武皇帝每次流露出这种和气笑容,有人就要遭殃了。

尤其是说了一句王莽,虽说霍光和王莽都是汉朝的逆臣,但是霍光只是控制了皇帝,王莽却是改朝换代的谋反了。

毛骧看向春风得意的顾永熹,脸上的嘲弄更浓了,还多了几分杀意:“末将立即派遣锦衣卫监视顾永熹的一家老小,还有那三名千户的一家老小。”

朱元璋轻轻颔首,随后带着毛骧离开了茶馆。

顾永熹带着三名千户营造寿身寺,胡庆余独自一人营造坟墓。

寿身寺已经营造了一小半,胡庆余才开始营造坟墓,却比寿身寺营造完成的快了几天。

工匠们感激胡庆余的不克扣工钱,甚至还上涨了三成,一个个卖力营造坟墓,赶在寿身寺前面营造好了坟墓。

一条宽阔的石板路直通鸡鸣寺官道,石板路两旁种了一棵棵松树。

郁郁葱葱,颇有几分公侯陵墓的气派。

石板路尽头是一座三门四柱浮雕镂刻汉白玉牌坊,在阳光的照耀下光泽白亮如华表,恍惚间真的置身于公侯陵墓。

胡庆余站在汉白玉牌坊的正门下,看着牌坊上的义庄二字,喜滋滋的说道:“当初答应王爷需要用一年的时间,没想到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有了这座义庄,每年少说能赚十万两大明宝钞。”

鸡鸣寺义庄营造完成以后,朱棣为了给胡庆余站台,不嫌晦气的亲自过来了。

朱棣望着汉白玉牌坊,迟疑不定:“气派倒是很气派,旁边可是元生公公的寿身寺。”

“本王等藩王们对待元生公公都是礼敬有加,何况是元生公公的徒子徒孙,不会有宦官冒着得罪元生公公的可能,在这里埋上一座坟墓。”

太子朱标因为二十几麻袋的大明宝钞,对于有着财源本事的胡庆余上了心,想要把胡庆余拉拢到东宫。

朱棣不嫌晦气的带着朱能等武将过来了,太子朱标依旧是不嫌晦气的带着方孝儒黄子澄等读书人过来了。

太子朱标的观点难得与莽夫弟弟相同:“元生公公可是与一般的藩王大伴不同,他曾经是父皇的师弟,感情深厚可是连孤等皇子都无法媲美。”

“官僚缙绅都有自己的祖坟,老百姓可是买不起银价高达五百两大明宝钞的坟墓,手里有银子买卖坟墓的只有两种人。”

“一个是宫里和藩王府的宦官们,另一个就是两淮盐商、晋商等富商。”

太子朱标说到这里就停住了,剩下的话不用多说,义庄牌坊前面的所有人都清楚。

宫里的宦官们都不敢得罪元生公公,何况是两淮盐商、晋商等富商。

胡庆余喜滋滋的没有说话,神情里却是一副尽在掌握的悠闲神态,让在场的众人摸不清头脑。

胡庆余知道没有人会相信,除了皇帝朱元璋,指着走过来的顾永熹说道:“这件事还得落在顾永熹的头上。”

“只要有顾永熹的帮忙,用不了多久就能卖出去十万两大明宝钞的坟墓。”

胡庆余不解释还好,解释了以后更让太子朱标、朱棣等人困惑了。

顾永熹现在与胡庆余虽说不是世仇,但已经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恨不得阴狠的害死胡庆余,怎么会主动帮他。

更不会帮着胡庆余破坏寿身寺的风水,替一个仇人得罪元生公公。

“笑话!”顾永熹秀气脸容看向胡庆余,只有阴狠:“本将就是悬梁自尽,都不会帮你一丁点忙。”

“可别说要与本将五五分成,就算是一九分成,本将都不会帮着卖一座坟墓。”

顾永熹为了当着太子朱标的面打压胡庆余,显示胡庆余的昏聩无能,找到三名千户凑了上百两大明宝钞送给宫里的几位掌印太监当做茶水费,过来了一趟。

几名掌印太监瞧见了太子朱标,直接跪了下来:“奴婢等拜见太子殿下。”

几名掌印太监对待同样是皇帝儿子的朱棣,态度完全不同了,只是冷淡的说了一句:“见过燕王。”

胡庆余赶紧转头观察朱棣的神情,果然是握紧了拳头,脸上多了几分心灰意冷。

胡庆余差点笑出了声:顾永熹怎么就这么好呐,整个官场都很轻视陛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因为他没有任何兄死弟继位的可能,上面还有两个皇兄,长幼有序是国本,就连皇帝朱元璋都不能违背。

这样就越发显得我的难得可贵。

顾永熹等到掌印太监们行过礼以后,同样是跪在了地上:“末将,见过太子殿下。”

对待燕王朱棣的态度就很轻视了,顾永熹甚至连拱手都没有,直接无视了燕王朱棣,连一声招呼都没打。

朱棣的脸色阴沉了很多,却也无可奈何,心里叹息:整个大明的官员谁会在乎一个四藩王,顾永熹这样的武官更是直接无视了本王,就是因为过于巴结太子朱标了,生怕落下一个勾结藩王的坏印象。

可是!本王不甘心啊!

凭什么都是父皇的儿子,太子朱标和二藩王秦王有机会坐上皇位,成为君临天下的大明皇帝,本王就只能做一个臣子,建立了再多的功业只不过是博得皇帝一笑罢了,自身的生死全凭他们来决定!

第64章 磨刀霍霍

就在掌印太监和上十二卫武官无视了燕王朱棣,所有官员都不看好燕王朱棣。

胡庆余作为权倾朝野的左丞相嫡幼子,京城里最显赫的一撮权贵子弟,摇尾乞怜的谄媚道:“在本少爷的眼里,王爷才是最英明神武的那一位,值得本少爷一生去追随。”

“至于太子殿下和秦王等藩王嘛......”

胡庆余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片刻,笑吟吟看向了太子朱标。

太子朱标仁慈的笑着,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子泰然自若,显然是没把胡庆余对他的看法当回事。

不过,方孝儒黄子澄等读书人却看出了太子朱标脸上的不自然,极为在意胡庆余的看法。

掌印太监能够在勾心斗角的深宫爬到现在的位子,一个个心细如发,也是看出了太子朱标的在意。

顾永熹的容貌秀气,心思更是谨慎,一直在注意太子朱标的神情变化,同样是看出了太子朱标的在意。

就在所有的期待里。

胡庆余摇了摇头:“太子殿下和秦王等藩王不及王爷的一成。”

首节上一节36/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