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43节

“回去好好想一想有什么良策,最多给你们三个早朝的时间,不然咱就要问罪了。”

六部官员们如蒙大赦的赶紧回去了,回到了各自的衙门,又都恢复了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

这种事见识了太多,六部官员们有着无数办法推诿,开始提笔写出各自的良策。

只不过这些良策到底是不是有用,就不关他们的事了,反正已经提出了良策又没有尸位素餐的一句话不说。

朱元璋烦躁的在文华殿里踱步,心里抑制不住的涌现一股子杀欲,想要把六部官员的脑袋全砍了:“要不是还要留着你们制衡淮西勋贵。”

“就凭今天利用抚恤来党争,咱就会砍了你们全家的脑袋。”

今天下了大雪,朱元璋不准备出宫体察民情了。

就在这时,元生公公收到了一封番报,不知道要不要递给皇帝朱元璋,他的滇石棺材还没运过来,可不想胡庆余这么早的死了。

朱元璋正愁着不能出宫体察民情,现在来了一封来自宫外的番报,直接拿了过来:“发生了什么事,让大伴都开始迟疑不定了。”

朱元璋刚开始没有当回事,以为又是哪里遭了灾,需要赈济灾民了。

只是看了一眼,朱元璋老脸就有些难看了,一直看到最后,愠怒的大喝了一声:“胡庆余真是无法无天了!”

“为了赚取一些大明宝钞,竟敢打起了阵亡将士抚恤银子的主意。”

“真是活腻歪了!”

元生公公听到最后一句话,眼皮子猛地一跳,免不了责怪胡庆余的胆大包天。

碰什么不好,非得碰皇帝朱元璋最在意的抚恤银子。

吃人血馒头已经是朱元璋要剥皮的大罪了,何况吃的还是阵亡将士。

第77章 这群狗还挺能叫唤

元生公公因为寿身寺对于胡庆余还是有一些好感在的,用自己的办法帮了他一把:“奴婢这就安排锦衣卫去把胡庆余抓进诏狱。”

“胡庆余不管以前有多么的懂事,这一次吃了人血馒头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朱元璋经过这句话的提醒,想起来胡庆余过去的精明,明显是不会做出这么昏聩的脏事。

朱元璋迟疑的想了想,暂时放下了逮捕胡庆余的念头:“这件事非同小可,咱亲自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去把毛骧叫来,让他陪着咱出宫一趟。”

元生公公在关键时候的这句话,就是顾永熹等权贵子弟们梦寐以求的人情,果不其然救了胡庆余一次。

朱元璋带着毛骧前往了大时雍坊官帽胡同,还没等他见到胡庆余,胡同口围满了各个学社的读书人。

前后胡同全都堵着密密麻麻的读书人,好在不是放衙的时间,不然勋贵侯爷们连家都回不去了。

朱元璋挤在读书人里看了看,京城里最有名望的几大学社基本上都来了。

方孝儒等浙东学社,黄子澄等江西学社,齐泰等应天学社,解缙等苏州学社,还有对阵亡将士最关心的蓟辽学社,在王艮的带领下也都来了。

这就有些荒诞不经了,读书人什么时候关心过边关将士的死活,朱元璋还没开口询问,旁边的一名操着浙东口音的读书人,敬佩的拱了拱手:“老先生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参加这一场盛会,晚生佩服。”

盛会?

抚恤银子怎么就成了读书人的盛会。

朱元璋的脸色有些不愉:“京城里的学社怎么全来了,对于读书人来说为了区区抚恤银子,没必要这么大动干戈。”

浙东读书人看向左丞相的官邸方向,幸灾乐祸的说道:“还不都是因为胡庆余以前把读书人得罪惨了,尤其是经常与京城各个学社的闻人作对。”

“什么是闻人,那可是京城学社的领头人,也是最有名望的才子,毫不夸张的说掌握着仕林的舆论风向。”

“现在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抨击胡庆余的机会,这一次就要让他彻底身败名裂,让燕王府也容不下他。”

毛骧听到一句舆论风向,心里都是一颤,这个浙东读书人还真是什么都敢往外说,小心翼翼的看向了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就黑了,才子这两个字格外刺耳:“没想到京城里的学社本事还挺大,这么说来的话,能够轻松煽动民意了。”

浙东读书人胸中充满了自豪:“那是当然,说句托大的话,就是皇帝陛下也不见得有方孝儒黄子澄等几位大才子说话管用。”

毛骧看向站在最前面的方孝儒黄子澄等大才子,差点笑出了声,好端端的过来抨击胡庆余,想要给皇帝朱元璋留下一个好印象。

结果,啧啧........留下了一个煽动民意的恶劣印象。

朱元璋的脸色更难看了,阴沉着盯着笑容款款的方孝儒黄子澄等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胡庆余出来了!

随着一声大喊,方孝儒等人带着读书人立即围了过去,很快就把胡庆余围在了中间。

胡庆余看着密密麻麻的读书人,还都是有举人功名在身的学社读书人,没有半点的心惊胆颤。

胡庆余扬了扬手里的狗绳,贱兮兮的说道:“怎么都来斗狗了,本百户的狗刚好喂饱了,正想着消消食。”

“有一个算一个,看看那一只狗厉害。”

官帽胡同大街上只有斑锦彪一条恶犬,胡庆余这句话是把方孝儒等读书人说出了狗,准备趴在地上与斑锦彪狗咬狗。

方孝儒从来没遭受过这样的侮辱,不在等了立即开始抨击他:“你这次贪墨阵亡将士的抚恤银子,可以说不死也要脱层皮。”

“听说你在燕王府混的是如鱼得水,燕王很是看重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燕王府的能臣。”

方孝儒说到这里,露出了大仇得报的痛快笑容:“不知道当所有卫所官兵都开始厌恶你的时候,燕王是愿意保住你,遭受名声在各地卫所降到最低的恶果。”

“还是会抛弃你,保住燕王在各地卫所的名声。”

想要报复胡庆余就要打碎他最在乎的东西,虽然不知道胡庆余怎么会上赶着巴结一个小小的四藩王,但是能够报复他就足够了。

学社读书人幸灾乐祸的附和起来。

“当然是抛弃胡庆余了,一个小小的胡庆余哪能与天下卫所的名声相比。”

“拿点名声可是四藩王唯一能够拿出手的东西,也是四藩王在兄死弟继位时唯一的依仗了。”

“虽说只是微弱到随时会熄灭的希望,燕王不会为了区区一个胡庆余,放弃仅有的希望,注定会被抛弃。”

朱元璋听到这群读书人一口一个兄死弟继,分明就是在咒太子朱标子嗣不兴,即便这是一个事实,却也听不得这等大不敬的话。

等了半天,胡庆余没有半点后悔,反而是一脸古怪的看着学社读书人。

方孝儒轻轻挥了挥手,只是一个挥手动作,就让京城大部分读书人安静了下来:“瞧见没有,这就是名望带来的作用。”

“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了,只要浙东学社、江西学社等众多学社一起散播抚恤银子这件事,要不了多久,胡庆余这三个字就会成为各地卫所最臭不可闻的名字。”

方孝儒‘哦’了一声,算无遗策的笑道:“差点忘了,以杨士奇为首的金陵学社是你兄长胡汉山的人,完全可以让金陵学社帮你澄清。”

黄子澄就等着这句话,一唱一和:“我等读书人还挺期待杨士奇帮你澄清,以金陵学社的名声肯定能把这件事闹的更大。”

“闹的更大,胡庆余这三个字的臭名也就传的更快。”

“说不定到时候还要摆上一桌酒宴,感谢杨士奇的帮忙。”

学社读书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终于是让胡庆余吃瘪了。

“哈哈!到时候一定要多敬杨士奇几杯。”

第78章 还是燕王能显摆

“哈哈!何止要多喝几杯,学生都想给杨士奇立个生祠牌位了。”

“哈哈!不至于,不至于,不如给杨士奇立个牌坊。”

学社读书人听到一句牌坊,笑的更猖狂了,不就是在说当了娼妓还要立牌坊。

朱元璋若有所思,以前还觉得胡汉山掌握着金陵学社是个威胁,现在看来金陵学社支持淮西勋贵,也不是一件坏事。

还得多亏了方孝儒的提醒,不然就要着手剪除金陵学社了。

胡庆余没有理睬方孝儒黄子澄等人,把那张来自边关的文书狠狠摔在方孝儒脸上,是在等着几个人的到来。

等了没多久,要等的那几位果然是来了。

“太子驾到!”

“秦王来了,速速让开!”“快给晋王让路。”

“燕王骑马来了。”

太子朱标头戴冕冠,穿着色衮龙服,来到左丞相官邸门前,难掩仁慈脸容的失望:“胡庆余真是太让孤失望了,如果不是从方孝儒等才子的嘴里得知。”

“孤还不知道你竟敢图谋阵亡将士的抚恤银子,没想到孤一直想要招揽的陶朱人才,竟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

秦王和晋王两人失望透顶的摇了摇头,再也没了招揽胡庆余的心思。

从东宫仪卫司副将那件事来看,胡庆余看似不在乎太子朱标的看法,其实是尤其在意。

太子朱标作为储君,能够在很多事情上影响到洪武皇帝的决定,另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只有在太子朱标、秦王、晋王眼里炙手可热,才能更让朱棣感到他这个陶朱人才的难得可贵。

胡庆余等来正主了,摇头晃脑的说道:“胡某虽说不是朱圣人那般的千古完人,却也是大明少有的谦谦君子。”

方孝儒等读书人面露鄙夷,他还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

“厚颜无耻到了你这个份上,也是整个大明独一份了,把阵亡将士的抚恤银子都给贪墨,还敢说自己是谦谦君子。”

“世上有哪位谦谦君子图谋抚恤银子?无耻之尤!”

“呵呵,这是学生这辈子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你要是谦谦君子,难不成我等奉公守法的读书人是小人。”

胡庆余满不在乎的说道:“你们不是小人,是小丑。”

小丑?

不就是戏园子里的丑角,还是最下等的小丑角。

方孝儒等读书人的脸上没了笑容,暗暗下定决心,这一次一定要把胡庆余在各地卫所的名声彻底搞臭。

太子朱标心里的失望,已经变成了不可救药:“已经到了今天这一步,难道还要嘴硬?”

“只要你把银子还回去,跪在正阳门外给父皇认个错,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如果还这么执迷不悟下去,只会有一个抓进诏狱的下场,燕王你说对吧。”

太子朱标的最后一句话,是想让朱棣劝一劝,勉强还有一条活路。

太子朱标回头看了一眼,朱棣脸上的神情让人琢磨不透了,怎么没有半点的失望,还是一副津津有味看戏的神情。

胡庆余从怀里拿出来一张文书,双手交给了太子朱标:“殿下请看,看了这封文书以后一切都明白了。”

“如果到时候殿下还对本百户感到失望,本百户不用锦衣卫来抓,自愿进入诏狱受刑。”

别说一封薄薄的文书了,就是一道圣旨都不能扭转当前的局面。

真要是扭转了,说句扭转乾坤都不为过。

方孝儒等读书人半点也不信,认为胡庆余一定想借着太子的仁慈,求他帮忙躲过这一次的大难临头,以后马首是瞻只给东宫赚取大明宝钞。

太子朱标同样是不信,冷淡的打开了文书:“若是求情,就不用浪费笔墨了,孤.......”

还没等太子朱标说完话,仁慈脸容再也没有任何失望,更没有了冷淡,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欣赏,甚至还多了热切。

能够让储君想要热切得到的人才,京城年轻一辈的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里,稀少的可怜。

秦王不明白只凭区区一封文书,太子朱标对待胡庆余的态度怎么差别那么大,怀揣着极大的好奇从太子手里接过来文书:“恩?恩!”

“胡庆余可谓是京城第一谦谦君子。”

太子朱标的前后态度反差很大就算了,怎么到了秦王嘴里,直接就成了京城第一谦谦君子。

首节上一节43/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