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47节

太子朱标坐在大殿正中间,一座形似龙椅的金线大团软榻上。

等到朱棣站在左边的第四个位置。

东宫大伴敲响了东宫的小朝钟,尖细声音庄重威严了很多:“朝议开始,闲杂人等无故不可喧哗。”

方孝儒站在东宫大殿里,整个人的气势都不一样了,俨然已经成了权倾朝野的左右丞相。

方孝儒端着仪态,走出了朝班:“启禀殿下,近来京城里的米价大跌,粮商们都开始抛售粮食了。”

“大明已经连续多年的五谷丰登,是前所未有的太平世盛,眼看夏粮就用运进京城了,太仓库里还囤积着上百万石的粮食。”

“要是不能及时发买的话,这些陈粮就会发霉烂在太仓库里,还请殿下早做定夺。”

太子朱标没有因为方孝儒的一句话就做出决定,询问了掌管太仓库的官员:“太仓库的粮食还有多少。”

掌管太仓库的官员,是一个胡庆余怎么也没想到的人。

小济宁侯走出了朝班,看了一眼站在燕王身后的胡庆余,眼里全是吃人的目光:“启禀殿下,太仓库的情况正如方孝儒所说的那样,还剩下一百一十二万三千一百七十石粮食。”

“按照往年的惯例,去年的陈粮都会低价卖给京城里的老百姓。”

“但是京城里的粮商已经在大批量的抛售粮食了,太仓库的上百万石粮食恐怕卖不出去了。”

胡庆余第一次来参加东宫的朝议,准备只是听一听,没有说话的心思。

听到方孝儒和小济宁侯在东宫大殿上一唱一和,琢磨出味道来了,对于上百万石粮食的处理应该早就想好了。

小济宁侯接下来的话,证实了胡庆余的想法:“朝廷正在平定西蕃,由于缺少上好的战马,前方的战事有些吃紧。”

“太仓库里的上百万石粮食与其烂在库房里,不如从北方的高丽换来辽东大马。”

“一来避免了陈粮的浪费,二来还能给正在征讨西蕃的前线提供大量上等战马,可谓是一举两得。”

小济宁侯说完这句话以后,看向胡庆余露出了报复般的快感。

方孝儒黄子澄等东宫属臣,全都是看向了燕王朱棣,一个个的似笑非笑,气势更是如虹。

其他七位藩王一样是把视线落在了朱棣身上,神色各异,基本上都带着一丝玩味。

只是卖粮食,难不成还能与朱棣扯上关系?

谭渊靠近胡庆余的耳朵,低声提醒了一句:“征讨西蕃的主帅是蓝玉和沐英。”

胡庆余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俩,难怪太子这么不遗余力的支持征讨西蕃。”

蓝玉和沐英两人都是彻头彻尾的太子党,一直以来都是太子在卫所官兵里最忠诚的拥趸。

朱棣因为从小跟在常遇春和徐达身边南征北战,在卫所官兵里的威望是所有藩王都不能赶得上,就连太子朱标都逊色很多。

只要蓝玉和沐英能够顺利征讨了西蕃,立下大功,就能提高东宫在卫所官兵里的威望,从而打压了朱棣的威胁。

“好啊!”

胡庆余突然大喊了一声,看着小济宁侯和方孝儒满脸的钦佩:“当真是一条妙计。”

第86章 邪门的胡庆余

大殿里的谁都能拍手叫好,唯独以燕王府忠臣自居的胡庆余不能。

偏偏他第一个拍手叫好了。

这就有些怪异了。

难不成这里面有什么阴谋?

小济宁侯和方孝儒等东宫属臣们如虹的气势大涨,望着一惊一乍的胡庆余,摇了摇头满脸鄙夷。

“胡庆余还真是一个墙头草,感觉燕王要垮台了,就急不可耐的给太子表忠心。”

“呵,再有才能的人只要是沾不忠这两个字,谁会重要他?”

“现在知道投靠太子了,早干嘛去了,当初要不是他主动放弃了东宫仪卫司副将,主管这件事的人哪里还能轮的上我等。”

小济宁侯和方孝儒等人说话的声音不大也不小,足够整个东宫大殿听清楚了。

说给太子朱标听的同时,也是说给燕王朱棣听,要趁着这个机会彻底把朝秦暮楚的骂名戴在胡庆余头上。

朱棣没想到胡庆余会是这个反应,听了那些刺耳的话还是没有怀疑他有二心,却也充满了疑惑。

朱棣看不出心思的说了一句:“确实是一条良计。”

胡庆余准备囤积粮食以前还在发愁太仓库里的陈粮,要是不卖光的话,到时只是凭借太仓库的粮食就足够度过饥荒了。

着手囤积的五十万石粮食就砸在了手里,成了只能低价卖的陈粮。

到手的功劳没了不说,还降低了他在朱棣心里能赚银子的信任。

胡庆余心里免不了感慨良多:小济宁侯和方孝儒真是好人啊,尤其是方孝儒,几次帮他主动解决了难题,主动给了自己一方的党羽一刀。

太子朱标的反应果然就像方孝儒等人预料的那样,对于胡庆余的品性产生了怀疑,不悦的说道:“你认为这是一条好计策?”

胡庆余先是点头,又是摇头:“好,也不好。”

“征讨西蕃这件事是大明的头等大事,当然要想办法提供一切军备,用陈粮换来一匹匹上等战马当然是一条良策。”

“但是吧,本典仗略懂天象,感觉大明接下来一段时间会有旱灾,太仓库的粮食要是没了,京城的老百姓就要饿肚子了。”

小济宁侯和方孝儒等人明白了,胡庆余这是在玩欲擒故纵的把戏,赶紧走出了朝班,大声呵斥起来。

“住口!大明已经风调雨顺的那么多年,怎么可能会有旱灾,莫要在这里危言耸听!”

“还懂的看天象?你怎么不说自己是诸葛亮!为了在太子殿下面前争功邀宠,居然厚颜无耻到这个地步!”

“奸佞!为了一己私利,竟敢阻拦蓝玉沐英两位将帅征讨西蕃,耽误了国事难道就不怕当今陛下问罪吗!”

在一句句的声讨里,胡庆余已经成了大明第一奸臣,为了个人的私利,无所不用其极。

胡庆余还是一副顽固不化的样子,坚持说道:“殿下千万不要听小济宁侯的谗言,要是饿死了京城里的老百姓,才是真正的大罪。”

胡庆余越是坚持会有饥荒,越是坐实了他阻拦蓝玉沐英立功的心思,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小济宁侯故意冷笑了一声,引起了所以人的注意:“你不愧是左丞相的好儿子,学了一手党争的好本事。”

“颠倒黑白的本事,都快赶上赵高了。”

一句党争说出口,顿时让大殿里的人脸色一变,胡党在朝廷里结党营私是个公认的事实,但是绝不能把党争两个字说出来。

这是个忌讳,更何况后面还加了一句赵高。

谁不知道太子殿下最厌恶的奸臣就是赵高,导致了大秦王朝的二世而亡,这是要把胡庆余往绝路上逼,不让他有任何投靠东宫的机会。

藩王们饶有兴趣的看向了胡庆余,想要看看他的脸色有多难看,会用什么话进行理屈词穷的反击。

结果,胡庆余的神情让藩王们看不懂了,已经把他骂成赵高了,却是得了一句吉祥话的眉开眼笑。

胡庆余低声说了一句:“赵高好啊,末将真要是赵高,现在就阉了自己投靠太子。”

“王爷就可以做个刘秀,等到登基的那一天可别忘了末将的功劳。”

胡庆余这句话同样是不大不小,故意没说刘邦,说了一句刘秀,告诉大殿里的所有人在他心里燕王朱棣才是中兴大明的那个人。

小济宁侯被他无赖的性子,折磨的无话可说,只能用吃人的目光恨恨望着他。

痛斥胡庆余是赵高都没任何作用,吃人的目光更是不痛不痒了。

不只是秦王晋王对胡庆余有兴趣了,所有的藩王们都对他有兴趣了。

这番话不仅洗清了胡庆余有二心的嫌疑,还众多藩王们见识到了情愿得罪太子也要维护燕王的忠心。

哪里是贰臣,分明就是能够跟着发起玄武门之变的忠心耿耿。

朱棣立即训斥了一句:“乱说些什么,今天不过是商议用陈粮换军马,怎么还扯到赵高身上了。”

胡庆余对谁都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无赖样子,只是听了燕王的一句训斥,就像个鹌鹑一样缩到后面去了。

朱棣在众多藩王面前挣足了面子。

“燕王说的对,今天是商议怎么处置太仓库里的陈粮,太子殿下还是早点定夺。”

方孝儒总觉得胡庆余有些邪门,明明是他们立功的机会,怎么到头来变成了胡庆余展示忠诚的品行,赶紧拉回了正题。

太子朱标又一次见识了胡庆余的忠心,心里对于陈粮换军马的心思转移了不少: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孤真要是发动唐太宗那般的玄武门之变,能够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追随左右的属臣,不会有一个。

燕王身边的其他人不说,胡庆余一定会跟在燕王身边,单就是忠臣这一项,孤身边的属臣不如燕王了。

朱棣略微抬高了脸容,身材本就最高的他,有些俯视在场所有藩王的意味了。

秦王晋王等藩王明白朱棣这是什么意思,权势或许不如太子秦王等人,忠臣方面却要胜过一筹。

“有胡庆余这样的部将,真是长脸啊。”

第87章 比胡庆余更能赚银子的人

朱棣本就觉得胡庆余给他大大的长脸了,听到心直口快的晋王说了一句羡慕话,更是脸上有光。

东宫的小朝会是为了让小济宁侯和方孝儒等人在诸位藩王面前露脸,结果让胡庆余出尽了风头。

小济宁侯憋屈的扯回了正题:“末将已经联络好了高丽的王室,明天就把陈粮装上福船运往高丽,为大明换来三万匹辽东大马。”

小济宁侯说完这话以后,期待的看向了大殿里的藩王们。

藩王们听到一句三万匹辽东大马,视线全都从胡庆余身上收了回去,颇为惊异的看向了小济宁侯。

晋王的藩地内有着商号开遍了大明的晋商,贩马生意一直是晋商主要营生,对于辽东大马各种情况了如指掌:“确定是三万匹辽东大马,不是一万匹辽东大马?”

“按照当前的市价,一匹上等辽东大马少说能卖到一百两大明宝钞,上百万石粮食最多也就能换来一万匹辽东大马。”

“小济宁侯却说能够换来三万匹辽东大马,已经是与白送没有什么区别了,高丽王室的脑子难道让驴踢了。”

小济宁侯嘲弄的看着胡庆余,脸上全是挑衅的表情,似是在说不只是你会赚银子,本小侯爷赚银子的本事比你更强。

方孝儒适时的站了出来,帮腔作势的说道:“都说胡庆余是京城里善于赚银子的权贵少爷之一,凡事啊就怕个比较。”

“胡庆余这段时间以来,满打满算赚了不过四五十万两的大明宝钞,小济宁侯翻手就赚了两万匹上等辽东大马。”

“谁更胜一筹,一目了然。”

黄子澄等人跃跃欲试,他们这些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向来是能言善辩,有着信口雌黄的本事,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现在有了小济宁侯在经商方面压过胡庆余的依仗,底气十足到都快冲到嗓子眼了。

不吐不快。

“说得好!”

胡庆余又是抢了黄子澄等人要说的话,不吐不快真的憋在了嗓子眼,黄子澄等人百般难受,差点呕出一口老血。

想说,又没话说了。

黄子澄等人只能瞪着眼珠子,想要瞪死抢话的胡庆余,瞪了半天,对方没有半点痛痒,只是把眼睛瞪得干涩了。

没有一点作用。

胡庆余满脸的敬佩,自愧不如的叹了一口气:“小济宁侯在经商方面的才干胜过本典仗十倍,要是真能换来三万匹辽东大马。”

“别说是本典仗了,就是小财神汤鼎以后见了小济宁侯都要退避三舍了。”

小济宁侯脸上的得色没有了,这番话要是别人说出来还能接受,偏偏说出这话的人是胡庆余,怎么听都觉得不对劲。

难不成胡庆余又在给他挖坑了?

首节上一节47/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