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50节

方孝儒紧急与众多读书人商议了过后,直接喊出来一个天价:“十万两大明宝钞!”

两淮盐商、潮州帮等商人全都是满脸愕然,这是相当于用一百两一亩的银价卖了中田,上等水浇田不过五六十两一亩。

经过十万两大明宝钞的刺激,两淮盐商、潮州帮等商人清醒过来,抹了一把脑门上的冷汗,庆幸刚才喊出十万两大明宝钞的那人不是自己。

“好!”

胡庆余神色大喜,方孝儒终于上钩了,这一次不仅是让他白白掏出十万两大明宝钞,等到旱灾来临以后,还要他把一千亩良田原封不动的吐出来。

天底下最大的冤大头,方孝儒当定了。

胡庆余牵着斑锦彪一个健步来到了方孝儒身前,请出来一直在看戏的朱棣:“这一次的中人就劳烦王爷了。”

朱棣满脸奇怪的走了出来,像是见到了大傻子一样,奇怪打量东宫重要属臣之一的方孝儒。

就在喊出十万两大明宝钞那一刻,方孝儒已经后悔了,他这是激情上脑的一时冲动,心里琢磨着反悔。

第92章 为燕王妃长脸

燕王朱棣从戏台后面走出来。

方孝儒想哭了,这是不给他活路啊,有一位藩王做中人谁也别想赖了这些的买卖,除非那人想要戏弄皇室的威信。

胡庆余没有理会方孝儒的欲哭无泪,热情的把他拉到一面八仙桌旁:“来来来,别客气,赶紧把手印按了,以后京郊的一千亩良田就是你的了。”

方孝儒现在只想哭,像个木头人一样,在胡庆余的强拉硬拽之下木然的签字画押。

得到的不是一千亩良田,而是要做兔儿爷的卖身契。

胡庆余喜气洋洋的甩了甩十万两银子的凭证,志得意满的说道:“王爷,怎么样,一百两大明宝钞一亩的银价做到了吧。”

“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刚好一百两大明宝钞。”

那都是方家的血汗钱!

方孝儒心里在怒吼,当着燕王朱棣的面又不敢说出来,真的快要哭了。

朱棣无语的看着摆来摆去的凭证,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二十三两一亩的中田,卖出了一百两大明宝钞的天价。

这要是放在今天以前,朱棣肯定以为有人在捉弄他,谁能想到还真的让胡庆余做到了。

“胡庆余还真是个经商奇才。”

朱棣的嘴皮子没动,怎么还有人敢冒着得罪方孝儒等浙东官僚缙绅的风险,说出来有些讥讽意味的话。

戏园子里的众人左顾右盼的四处看了看,瞧见了戏园子门口的一件色衮龙服。

所有人赶紧从官帽椅上站了起来,恭敬行礼。

“见过太子殿下。”

方孝儒等来了做主的人,半真半假的哭嚎了起来,样子可怜极了:“殿下可要给臣做主啊。”

“一座不过上千亩中田的庄子,却让臣花费了十万两大明宝钞,可把臣给.......”

“做什么主。”太子朱标不悦的看了一眼方孝儒,刚才发生的一切,全都看在了眼里:“又不是强买强卖,孤怎么给你做主。”

“十万两大明宝钞是你自己喊出来的银价,又没人强迫你,难道让孤做出强迫人的暴君行为不成?”

方孝儒吸溜着鼻子说不出话了,只能更加可怜的嚎啕大哭,这一次没了半假,真情实意的哭嚎起来。

十万两大明宝钞啊!

一向抠门的老父亲要是知道了这件事,还不得打断他的狗腿。

胡庆余清楚的知道方孝儒父亲是个抠门的守财奴,为了避免拖欠银子,脑筋一转打起了太子朱标的主意:“殿下,方孝儒毕竟是东宫的属臣。”

“本典仗要是堵着东宫门口要账,有损太子殿下的威仪,不如这样,太子殿下先把大明宝钞垫付了,以后绝不靠近东宫半步。”

太子朱标不在乎十万两大明宝钞,极其爱惜东宫威仪的羽毛,别人不敢堵着东宫大门要账,以胡庆余的混账名声。

能够做出这等荒唐事。

太子朱标很满意胡庆余的为他考虑,满口答应了下来:“孤明天就让大伴把大明宝钞送到左丞相官邸。”

“哇!”

方孝儒听到这话,哭嚎的更大声了,心里的最后一丝赖账的希望没了。

“哈哈!”胡庆余喜不自胜的大笑了一声,又赶紧收了回去,开始埋怨起了柳玉娘:“唉,本典仗真是娶了一个败家娘们。”

“只是在家里提了一嘴京城有可能发生旱灾,家妻就逼着本典仗卖了一千亩良田的祖产,也要多囤积一些粮食。”

“本典仗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没办法,谁让本典仗疼媳妇,不就是一千亩良田卖了也就卖了,就当博红颜一笑了。”

在场的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妇人之见,心里暗骂败家的同时,更加破口大骂胡庆余的为了夫人一笑就连一千亩良田都舍得卖。

京城里的权贵夫人和小姐们本就对胡庆余的才学念念不忘,现在又有了这么疼媳妇的行为,他们以后的日子还怎么活。

凡事就怕个对比,权贵夫人和小姐们还不得有事没事就提一句胡庆余怎样对待夫人。

太子朱标听了这话,都露出了苦笑:“太子妃昨天还因为孤不给她营造戏园子,正在置气,你这话要是传到太子妃的耳朵里。”

“孤的耳朵可就不清静了。”

胡庆余看向了一旁的燕王。

朱棣被迫长了面子,只是笑笑没有说话,心里却在想着还是燕王妃知书达理,这些年来从来没无理取闹过,一直帮着他提高名望。

太子朱标因为胡庆余的一句话,不得不想法子安慰太子妃了,要不然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鸡飞狗跳:“这回肯定要修戏园子了。”

“孤又不想用宫里的民脂民膏大兴土木,胡典仗有什么高见,这件事可是因你而起,不许置身事外。”

就连太子朱标都免不了太子妃的唠叨,在场的权贵富商们更是牢骚满满。

“你疼夫人就疼夫人,非得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昨天刚刚拒绝了家妻要买正红色石榴纹宁绸的无理取闹,这下好了,撒尽家财也得买了。”

“你家夫人只是要正红色石榴纹宁绸还好,只要肯花银子,总能从高官家里买来,我家夫人却是要给长子每年五百两大明宝钞的花销,唉,慈母多败儿啊!”

“五百两已经算是不错了,我家夫人竟然是要答应长子娶个娼妓为妾,先不说丢人现眼吧,只是赎身的大明宝钞就要一千两,为了这事没少吵闹,这下好了,不赎身也不行了。”

胡庆余没想到这一次买卖千亩良田,还带来了家门不宁的影响,大好事啊。

这不就越发显得燕王妃的贤良淑德。

燕王妃要是知道因为他获得了那么大的好名声,肯定会对他心生几分好感。

太子朱标说出了让朱棣感到得意的话:“还是燕王妃贤良淑德,平时看不出来,等到胡庆余为了夫人一笑豪掷一千亩良田的事情传出去。”

“家里闹的不安宁的京城权贵,必然会搬出来燕王妃的贤良淑德,到那时燕王妃的贤明就会传遍京城了。”

“说不定都会传到母后的耳朵里。”

第93章 胡庆余多少钱一斤

朱棣心里舒服极了,说出酸溜溜羡慕话的这人可是他只能仰视的太子朱标,嘴上却是十分谦虚:“太子谬赞了。”

“燕王妃不过孝顺了一些,勤俭持家了一些,也没有多少贤良淑德了。”

太子朱标更不是滋味了。

重孝,勤俭持家,可是洪武皇帝和马皇后最在意的两样品德,只是凭借这两点就能让马皇后对燕王妃更加亲近。

“四嫂坚持了这么多年的礼佛烧香,为父皇母后日日夜夜的祈福,终于要厚积薄发了。”

潭王的言语里充满了倾慕,带着几名米行大掌柜走进了戏园子,本来是想从胡庆余手上买走田庄,在听到冤大头方孝儒喊出十万两大明宝钞以后,果断坐在辇架里没有出来。

等到方孝儒欲哭无泪的签字画押以后,潭王从辇架里走了出来,耳闻了胡庆余不知道是在自哀自怨,还是在显摆的一句话。

潭王已经确定要娶五军都督府佥事于显的女儿,未来潭王妃还不知是什么品行,正色道:“本王以后的王妃要是有四嫂一半好,就心满意足了。”

朱棣很重视与潭王的亲疏关系,潭王掌控的各大粮号所能提供的粮食,足够供养数十万大军。

只要潭王能与他一条心,燕王府准备起事以后,每年所需的粮草高枕无忧了。

朱棣略带拉拢意味的说道:“八弟妹要不了多久就要过门了,往后可以与你四嫂多走动,整天在佛塔里烧香祈福挺无趣。”

“有个经常说知心话的妯娌,日子也能多些乐趣。”

潭王是个聪明人,知道朱棣这是借着妯娌之间的来往,拉近燕王府与潭王府的关系。

潭王也有自己的打算,只要潭王妃与燕王妃交往的多了,肯定会沾染一些贤良淑德,不求潭王妃能够勤俭持家,能有重孝的表现就行:“那感情好,到时候四哥可不能嫌弃八弟妹扰了燕王府的清闲。”

从燕王到四哥,两人的亲近关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燕王心里颇为惊喜,没想到在浙东、江西等学社刻意遮掩下,燕王妃那么多年的名声不显,今天因为胡庆余折腾出的一场闹剧,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八弟说的哪里话。”

“四哥巴不得她们妯娌之间多走动,你四嫂也就能有个说知心话的姐妹了。”

太子朱标看着燕王和潭王在那兄友弟恭的唠些家常话,略显尴尬,言传身教弟媳的重任通常来说应该是太子妃这个长嫂来做。

想到太子妃挥霍无度,太子朱标实在没有那个脸说出口,只能干看着燕王和潭王说些兄弟间的家常话。

唉,当初父皇要是让孤娶了魏国公长女该有多好。

胡庆余自己也没想到,一句为了夫人谋取功劳的铺垫,起到了那么大的效果,居然是让关系淡薄的燕王和潭王有了联系:“万事开头难,有了这层关系的突破。”

“以后总会有些人情往来,感情就那么回事,往来的多了感情就深了。”

朱棣不会忘了胡庆余这个功臣,有意无意的说了一句:“胡柳氏若是有空闲,可以经常去找燕王妃说些贴己话,京城里的规矩多。”

“多了解一些京城里的规矩,总没有坏处。”

胡庆余瞪大了眼珠子,心里全是惊诧,这是靖难四公朱能才有的恩宠,居然逾矩的落在了他头上。

虽说凭借本事受到的恩宠正隆,比起朱能这样的嫡系大将还是有着很多差距,单单就从功劳来说,还差的很远。

难不成听说了柳玉娘因为出身在京城里的处境不好,让燕王妃为她撑腰。

胡庆余什么都不在乎的摆烂,唯独妻妾是心里软处,深受感动:“多谢王爷,末将这辈子都会铭记在心。”

朱棣笑了笑,待人以诚是他一直对待部将的态度,尤其是他真的欣赏胡庆余:“囤积粮食这件事不管是有什么目的。”

“只要你是燕王府的人,就放开手脚去干,一切的后果自有本王替你担着。”

戏园子里的众人不论是和朱棣不对付,还是平时瞧不上四藩王朱棣,此时全在佩服朱棣的有担当。

做了燕王的部将也不算太差。

洪武皇帝的震怒,可是就连太子朱标都不敢说能够担着。

胡庆余扫了一眼始终没有说话的小济宁侯,促狭笑了:“王爷放心,这件事不需要燕王府担着,还能拔一拔燕王府的名望。”

“当然了,末将已经挑明说了,没有一个人相信末将所说的旱灾,恐怕王爷也没相信。”

“不过不打紧,等到一个月以后,一切都见分晓了。”

潭王比谁都关心旱灾,因为这件事关系着胡庆余的投诚,能够把一千亩中田卖出十万两天价的经商大才,说什么都要笼络在手里。

潭王担心胡庆余的主动投诚会给他留下坏名声,用着玩笑话的语气说出了真话:“胡庆余留在四哥府上也没什么大用,顶多就是开辟几条财路罢了。”

“四哥不如让给八弟,这样精通经商的人才在潭王府才能发挥出作用。”

潭王顿了顿,知道只是空口白牙的说不可能让燕王放人,狠心割了一块肉:“不如这样,用潭王府的一家粮号换走四哥府里的胡庆余。”

戏园子里,瞬间鸦雀无声了。

太子朱标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潭王。

代价过大了啊。

首节上一节50/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