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54节

谭渊摩拳擦掌的准备大干一场了,胡庆余干劲十足的离开了府城。

当天深夜。

胡庆余顶着困倦的眼皮,撑着没有睡觉,亲自安排一个百户的燕王府将士们运送粮食,一直熬到了第二天清晨。

等到忙完了第二批粮食的运送。

胡庆余两眼布满了血丝。

锦衣玉食的贵少爷脸容,多了几分憔悴,很像是在教坊司里纵欲过度以后的样子。

“啊哈。”胡庆余打了一个哈欠,准备回家去睡觉了,还没走出王府的大门,就碰见了精神抖擞的张武。

张武赶紧给胡庆余行礼:“胡爷先别回家,王爷今天去东宫参加小朝会,指名道姓要让胡爷一起陪着去。”

胡庆余已经不止一次的说过,进了王府以后就别低三下四的再叫他胡爷了,不合适。

张武是个知恩图报的豪杰,坚持要喊胡庆余一句胡爷,实在拗不过也就随他去了。

燕王的车驾已经在王府门前准备好了。

另外,还贴心的准备了一顶绸缎蝠纹官轿,燕王大伴亲自邀着胡庆余走进了官轿,让他趁着前往东宫的时间,歇息一炷香时间。

靖难功臣陈圭感慨了一句:“在王府待了那么多年了,没见过谁能让王爷这么考虑周到,胡庆余这小子独一份了。”

朱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绷着脸说道:“你要是能救活许多受灾的老百姓,天天坐官轿都没管你。”

救人?

陈圭等靖难功臣杀人倒是在行,救人就捉襟见肘了。

靖难功臣们感慨的不是能坐官轿,他们从来都瞧不上娇弱官员们乘坐的官轿,感慨的是燕王对于胡庆余的关心。

绸缎蝠纹官轿来到东宫,在朱棣的授意下,停顿了一袋烟功夫,又让胡庆余多休息了片刻,这才叫醒了他一起进了东宫小朝廷。

胡庆余每次走近都刻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躲在靖难功臣们的后面,一般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胡庆余的一只官靴刚刚迈进东宫大殿,感觉气氛有些不对劲,几位藩王的视线全都落在了他身上,而不是走在最前面的朱棣。

胡庆余跟着燕王站好了位置,对面的官员们和几位藩王,还是时不时的打量他,像是在打量一件宋朝的木叶天目盏。

“孤没想到这一次的旱情,居然真被胡庆余料到了,着实是匪夷所思,难不成胡庆余曾经拜师了刘文成。”

第100章 推诿的好手

文成是刘伯温的谥号。

小济宁侯等东宫官员心知肚明是因为提前一个月料定旱灾这件事,过于匪夷所思了,只能找些奇人异士来解释。

胡庆余拜师刘伯温这件事绝不可能,作为浙东文官曾经的闻人,刘伯温就是被胡惟庸李善长两人整死了。

小济宁侯到了现在还满脸得意,甚至有些看不起胡庆余:“殿下,从高句丽换来的三万匹辽东大马已经运到京城了。”

“请殿下尽快挑选可靠的官员,把这批辽东大马及时的送给蓝玉将军。”

小济宁侯很是不满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风头偏偏让胡庆余给占了,轻蔑的说道:“不就是有了旱灾,多死几个灾民罢了。”

“蓝玉将军要是平定了西蕃,那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比起一些微不足道的泥腿子饿死,平定西蕃才是头等大事......”

还没等小济宁侯把话说完,一口绣春刀砸向了他的脑袋,好在弓马娴熟及时的躲了过去,不然肯定要给他的脑袋开个口子。

晋王怒不可遏的大步走了过去,嫉恶如仇的他抬手就是一巴掌,扇在了小济宁侯脸上:“混账!现如今每天都有百姓饿死。”

“你居然还在这里搞党争,你把我等藩王当成了什么,是唐朝的牛李党争,还是宋朝的新旧党争!”

不论是牛李党争,还是新旧党争。

当官的依旧是纸醉金迷,老百姓受了大难。

大明朝的淮西勋贵和浙东文官相争,结果却是相反,官员们一个个夹着尾巴过日子,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过的有滋有味。

小济宁侯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巴掌扇懵了,也扇醒了,他只想着三万匹辽东大马能够换来多大的功绩,忘了当今的皇帝陛下。

可是洪武皇帝。

在官僚缙绅和百姓面前,永远只会选择袒护老百姓。

小济宁侯掩面而泣,哭的伤心极了:“好你个胡庆余,你个扫把星转世,凡事和你扯上关系准没有好事。”

“一件天大的功劳都能让你变成杀头的大罪。”

“本小侯爷倒霉啊。”

胡庆余满脸的无辜,也有些无语:“是你自己非得要用粮食换辽东大马,本典仗可是早就说过了有旱灾,你非是不信。”

“只是说也就罢了,在燕王的大力支持之下,还买了五十万石的粮食,就是在提醒你有旱灾,结果你非要用太仓库里的陈粮去换辽东大马。”

“拦都拦不住,良言难劝要死的鬼,你想不开非要主动寻死,这能怪谁。”

不信?

藩王们也没有一个人相信,偏偏旱灾还真的发生了。

小济宁侯真够可怜,换了谁都会当场崩溃。

太子朱标再是仁慈也忍不住了,现在真想用鞭子抽死小济宁侯:“够了!不要把过错强加在胡庆余头上了。”

“这一次是孤错了,孤不想推卸罪责,你也别想着逃过问罪,当前至关重要的是怎么赈济灾民。”

太子朱标这一次是真的愠怒了,没有粮食吃可是要死人,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一片一片的累累尸骨。

不仅是受灾府县的老百姓没粮食吃,漕粮运不进来,京城的老百姓也没粮食吃了。

因为用来预备旱灾水灾的陈粮,全都换成了一匹匹辽东大马,就算是把所有的战马杀了吃肉,也不够京城那么多老百姓吃。

小济宁侯哭的更加伤心了,这些话无异于是给他的棺材板钉上了钉子,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了:“方孝儒都是你的力排众议,要不然本小侯爷也不会沦落到这步田地。”

“本小侯爷当初只是随便说说,是你的坚持才让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一步。”

方孝儒亡魂大冒,赶紧撇清关系:“方某只不过是说了几句中肯的评判,怎么就支持你用陈粮换辽东大马了。”

“再说了,方某当时是在为西蕃的战事考虑,只是在说一些对西蕃战事有利的话,可是与你私自换战马没有半点关系。”

小济宁侯可以死,但这件事不能与太子扯上半点关系,影响到太子的名望。

黄子澄齐泰等人听懂了方孝儒的暗示,一个个化身青天大老爷,义正辞严的开始把所有罪名坐死在小济宁侯一人头上。

“不是私换,是挪用!”

“你好大的狗胆,居然瞒着东宫和朝廷私自做出了挪用太仓库陈粮的决定,难道就不怕天下的悠悠众口吗!”

“没有东宫的文书,也没有朝廷的旨意,为了谋取私利居然挪用了老百姓的赈灾粮食,本官建议,立即把他吊死在城门上,以儆效尤!”

胡庆余看着方孝儒等东宫属官一步步把小济宁侯逼上了绝路,又把太子朱标彻底的摘了出去。

沉默了。

干实事他们不如自己,说起做官的本事,不愧都是官僚缙绅子弟里的佼佼者,这一手指鹿为马的本事着实是炉火纯青。

太子朱标仁慈的秉性,哪里愿意让别人替他受过,张了张嘴准备把一部分罪责揽下来。

还没等太子朱标说话,方孝儒瞄了一眼胡庆余,慌忙又收回了视线,急声道:“燕王你说句话啊。”

方孝儒知道自己不可能与胡庆余达成共识,对方可是没少给他挖坑,想要斡旋这件事只能由燕王朱棣开口。

朱棣没有趁火打劫,借着这个机会索要一些好处,直接说道:“本王有一个疑问需要东宫的各位属官解答。”

方孝儒等东宫属官松了一口气,脑袋如小鸡啄米,一个劲的点头。

朱棣公正的说道:“小济宁侯挪用太仓库的陈粮,是不是真的没有东宫文书,你们可要如实回答。”

“是否签发了文书,只要愿意查,一定能够查的到。”

原来问的只是这个,方孝儒等东宫属官彻底轻松了,把太子摘出去这件事不会有任何纰漏了。

方孝儒赶紧说道:“这一点请燕王殿下放心,东宫绝对没有签发任何一张文书。”

“太仓库陈粮换走高句丽战马这件事,太子确实是不知情,全是小济宁侯私自做出的决定。”

第101章 阴阳怪气小能手

众叛亲离。

当初方孝儒等人有多捧他,现在就有多想把他踩死。

小济宁侯也豁出去了,怨毒的胡乱攀咬:“方孝儒、黄子澄、齐泰、解缙全都有份儿,就是受到了他们的怂恿,本小侯爷才会挪用太仓库里的陈粮。”

胡庆余一听这话。

好家伙。

建文四傻全都聚齐了。

这四位建文朝的中枢重臣,可是没少给建文帝帮倒忙,与某位优势在我一样,没事就喜欢越权指挥前线正在打仗的数十万大军。

靖难之役,建文帝手下还是有不少能打仗的将帅,一度击败了十来万的朱棣大军,要不是建文四傻种种迷之操作,朱棣就要被活生生耗死了。

不过,四傻在军事上迷之自信,政事上却是能够成称为翘楚,方孝儒眼眶湿润了,装起了可怜:“对对对,就是我等四人出的主意,与太子殿下没有半点关系。”

“皇帝陛下若是有什么责罚,就冲着我等四人好了。”

黄子澄三人眼睛一亮,高啊,方孝儒的这手主动揽罪高明啊,只是出了主意连个从犯都算不上,最多也就是罚俸一年,却能在太子殿下心里留下殉国忠臣的印象。

这笔买卖一本万利了。

黄子澄三人亢奋起来了,在众多东宫属臣迷惑不解里,拼了命的把罪过往自己身上揽。

“不要多说了,主要怂恿你的人是我黄子澄,与太子殿下还有诸位同僚没有任何关系。”

“黄先生高义,不过我齐泰没有让人代为受过的习惯,这一切都是齐某做的。”

“我解缙虽说年纪最小,却也不愿意在各位兄长的照顾下苟活,一人做事一人当,这件事我解缙认了。”

东宫属官们大受感动,深深敬佩东宫四近侍的人品,有这么几位深明大义的俊杰,何愁皇长孙的地位不稳,何愁藩王们的咄咄相逼。

太子朱标微微阖目,上苍保佑才能让东宫有这么四位俊杰,等到他驾崩的那一天,可以放心的把皇位交给四位俊杰了。

东宫之幸。

大明之幸啊。

太子朱标笑容满面的看了一眼胡庆余,似是再说东宫没有你胡庆余,还有四位俊杰。

胡庆余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四傻什么德行他还能不了解,又在挖空心思的拍马屁了。

太子朱标没等来凡事要唱反调的胡庆余说话,看来他也被方孝儒等人感动到了,为了大明的未来只能心狠了:“四弟,赈灾的事情交给你了。”

“太仓库陈粮挪用的要案,也一起交给你了。”

高明。

朱棣不得不为太子朱标的这手制衡感到赞叹,好处给他了,同时把得罪淮西勋贵的处置小济宁侯交给了他。

心里踌躇,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笼络民心,不能得罪淮西勋贵,明显是后者更有益处。

就在朱棣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胡庆余差点拍手叫好,双喜临门啊,既能笼络了民心,又能与淮西勋贵闹矛盾。

胡庆余喜滋滋的劝了一句:“王爷,五十万两的大明宝钞可不能打水漂。”

首节上一节54/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