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64节

胡庆余也不嗦,直接把所有的正红色石榴纹宁绸交给了陈亨,还帮着他操办家里的丧事。

等到一切忙完了。

陈亨直接去了六安侯的官邸,说出了从此不与淮西勋贵往来的惊人话语。

陈亨回到指挥使官邸的正厅,看着在那悠哉喝茶的胡庆余,有理有据的说道:“胡千户费了那么大的功夫,想必不仅仅是为了让陈某与淮西勋贵断绝关系。”

“应该还有其他的所求,让陈某猜猜究竟是为了什么,燕王?”

胡庆余听到这么一针见血的话,一点也不感到意外,靖难四公各有各的所长,陈亨有着超乎常人的战略眼光,还能看懂朝廷里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

胡庆余也就不拐弯抹角了,朝着燕王府方向拱了拱手,真诚的说道:“本千户做了这一切都是得到了燕王的命令,至于燕王是为了什么。”

“以你陈亨的眼界应该是不难猜到,希望你能成为燕王府的忠臣良将。”

陈亨陷入了沉思,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

胡庆余直接加了一把火:“二百匹宁绸的人情可不是那么好接在手里,有些话王爷不会说出口,本少爷这个京城有名的混账可就无所顾忌了。”

“欠了情就要还!”

陈亨直接反问了一句话,顿时就让胡庆余愣住了:“等洪武皇帝驾崩以后,王爷会不会清君侧。”

胡庆余头疼的直嘬牙花子,怎么王爷身边都是野心勃勃之辈,张玉还会委婉的表明自己只会效忠皇帝的意思。

陈亨可倒好,直接问了一句老皇帝驾崩以后,燕王朱棣会不会造反。

胡庆余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告诉他到那时一定会清君侧。

陈亨大喜过望,他可不想只是给老娘办上一场虚假的诰命夫人丧葬,还想着给死去的老娘挣来一个诰命夫人荫封。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立下开国的功绩。

陈亨霍然起身,走到了胡庆余旁边,低声说了一句:“你回去告诉王爷一声,请他放心。”

“最多三个月的时间,本将就会把卫所里的淮西勋贵旧部清理干净,全部换上燕王府的塘骑亲信。”

这份投诚可真是够决绝,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

胡庆余肃然起敬的拱了拱手:“陈兄放心,本千户一定会把你的原话一字不差的告诉王爷。”

“时间不早了,本千户就不在这里叨扰了,还得回去赶紧把这件事告诉王爷。”

陈亨拱了拱手,有说有笑的亲自把胡庆余送出了官邸,等到胡庆余的身影看不见了这才转身回官邸。

这一切都被蹲在门口的锦衣卫番子看在眼里,写下了胡庆余挑拨离间边军指挥使和淮西勋贵的关系,加急送了上去。

两人在正厅里的秘密交谈,始终没有番子能够探听到,因为陈亨官邸里的家丁仆役全都在灵堂忙活,没有留一个在正厅。

胡庆余回到燕王府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豹房还是灯火通明。

走进豹房,靖难功臣们依旧是一个比一个能熬,已经站班当值十几炷香了,还卷着不放衙回家。

朱棣把视线从搏杀豹子的骁勇边军身上移开,多了几分期待,还没等胡庆余主动禀报,先开口询问了起来:“事情办的如何了,陈亨有没有答应效忠本王。”

胡庆余郑重点头:“回禀王爷,陈亨已经答应了。”

“另外他还主动问了王爷会不会清君侧,末将如实回答了他,陈亨当即就说出了会效忠王爷,还说会在三个月内把边军卫所的武官全部换成塘骑。”

朱棣激动的站起来按住了胡庆余的肩膀,怎么也想不到一直寻求的边军突破口,就这么轻易的解决了:“你小子还真是本王的福将。”

“有了陈亨当做突破口,本王以后就能慢慢渗透边军了。”

“只是王府的粮饷始终是个问题,你小子要用心当差,替本王分忧。”

说起王府的粮饷,胡庆余就想起了朝廷的收税大权,尤其是两淮盐商等商人在官僚缙绅的支持下,大肆的躲避商税。

胡庆余恨的牙痒痒:“王爷,想要给燕王府挣来第二条源源不断的财路其实不难,两税就不用想了,这是大明的根基谁也别想在两税上动手脚。”

“商税可就不一样了,当今陛下对奸商们可是尤其的厌恶,只要从商人们身上割一刀,足够给王府挣来一条每年十万两大明宝钞的财源。”

说起挣银子,朱棣可就来精神了,尤其是从商人身上割肉,兴致勃勃的问道:“父皇当初为了能够从商人身上多搜刮一些银子。”

“在洪武一年就挑选了大量精通赋税的官员,罗列了所有合理的赋税,几乎已经把能够征缴的商税,不会给商人们留下半点能够钻的空子。”

“再想征税,可就难了。”

胡庆余卖起了关子,把握十足的说道:“具体怎么征税,末将其实早就有腹案了,只不过需要王爷说服陛下,在松江府设立一个市舶司。”

“只要末将能够担任市舶司的提举,保证能给朝廷每年增加百万两的赋税,到时候末将从中运作一二,就能给燕王府带来每年十万两的粮饷。”

“当然了,不是贪污朝廷的赋税,是用合理的办法不会触犯大明律。”

朱棣心动了,不过要想在松江府设立市舶司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其中涉及了很多官僚缙绅的党争。

朱棣想到每年十万两大明宝钞的诱惑,又想着燕王府的穷酸,按耐不住了:“本王明天就进宫给父皇建议这件事。”

“只要是对朝廷有利,想必父皇不会拒绝这件事。”

胡庆余想要在松江府设立市舶司,帮着燕王府增加粮饷只是一方面,还有着自己的私心,想要买一些佛郎机的鸟铳和火炮。

如果能够买来佛郎机的工匠就更好了,以佛郎机人喜欢买卖奴隶的贪心,只要能给他们足够的茶叶绸缎瓷器,让他们绑来本国的贵族都没问题,更别说工匠了。

第120章 要去钞关当官了

胡庆余得到了朱棣的许诺,看了一圈拼命熬着的靖难功臣们,无趣的拱了拱手,哼着昆曲儿回香荷院了。

抱着豆蔻少女柳玉娘,美滋滋的睡觉了。

第二天清晨醒来,还没等胡庆余去燕王府点卯,就得知了父亲胡惟庸要见他。

胡庆余还以为是因为济宁侯那件事,忐忑不安的去了主院正厅。

胡惟庸坐在花梨官帽椅上,端着珊瑚釉盖碗,一本正经的喝茶,瞧见胡庆余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态度没有像以前那样严肃,缓和了很多:“赈灾这件事办的不错。”

“难得你有上进心了,这样才对,我们父子三人只要一条心,早晚有一天会让胡家成为大唐年间的五姓七望。”

应该是早晚有一天掀起‘胡惟庸案’,杀的秦淮河染成了红色。

胡庆余撇了撇嘴,只想着怎么摆烂了。

胡惟庸放下手里的珊瑚釉盖碗,又有了培养胡庆余的心思:“燕王在今天的早朝上提议了松江府设立市舶司的建议。”

胡庆余听到市舶司几个字,不再神游了,眼巴巴等着父亲胡惟庸的接下来的话,想要知道市舶司的建议有没有得到采纳。

胡惟庸突然皱起了眉头:“也不知道是谁给燕王出了这么个馊主意,姚广孝?还是刚刚来到燕王府急于表现的张玉?”

胡庆余沉默了。

还能有谁,当然是英俊潇洒的鄙人。

只是........难道不应该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好主意?

胡惟庸严肃老脸都出现了一些轻视,数落起了出主意的大聪明:“这可就触动了浙东官僚缙绅们的根本。”

“直接在朝堂上掀起了波澜,今天的早朝可谓是让为父又找到了洪武初年的景象,那些个言官的唾沫星子都快溅到燕王脸上了,一个个像是死了老娘一样,声嘶力竭的抨击燕王。”

“就差直接说燕王是反贼,不过也差不多了,甚至有浙东官员说燕王与东洋人勾结在一起,想要私自贩卖茶叶丝绸瓷器,这可是等同于贩卖私盐的罪名。”

胡庆余已经预料到了浙东官僚缙绅们会有反应,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剧烈的反应。

简直就是捅了炸药桶。

胡庆余不免担心起了朱棣,好不容易引起了洪武皇帝关注,得到了以前没有的关心,可不能因为这件事让洪武皇帝失望。

那可就因小失大了。

胡庆余急忙问道:“后来怎么样了。”

胡惟庸瞧见小儿子这么关心燕王,从来没有询问过他这个父亲的情况,有些不满:“燕王虽说不受官僚缙绅们待见,不愧是从小在战场上长大。”

“遭受了那么多官僚缙绅的抨击,硬是面不改色的继续提出建言,说是举荐你担任市舶司的提举,掌管整个松江府市舶司的税收。”

胡庆余放心了,经过浙东官僚缙绅的刁难,朱棣坚毅的性子想必会在洪武皇帝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再次提升了朱棣在洪武皇帝心里的分量。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还没等胡庆余乐呵多久,胡惟庸给他带来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为父听到了这话,当时就表示了反对。”

“分明就是把你架在火上烤,为父怎么会让你直面那么多的浙东官僚缙绅,考虑到你还要在燕王府当差,不好直接驳了燕王的面子。”

“为父就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让你去水西门担任钞关大使,这么一来,避免了你直面浙东官僚缙绅,又给了燕王面子.......”

后面的话,胡庆余完全听不进去了,满脸的悲痛。

偏偏还无处发泄。

父亲胡惟庸严厉归严厉了一些,从那一千亩皇庄开始,始终都是对他爱护有加,这一次也是一位父亲的正常行为。

胡惟庸担心小儿子不知道水西门钞关的重要,语重心长的嘱咐道:“别看水西门的钞关大使只是一个小小的税官。”

“却是漕运的最后一道钞关,是朝廷的重要税收来源。”

“只要你老老实实在水西门钞关熬上几个月的资历,甚至都不用几个月,只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能结交大批的官僚缙绅。”

胡惟庸瞧着一言不发的小儿子,还以为他被感到的无言以对了,轻捋胡须说道:“你想要赚银子,为父就随了你的心愿。”

“在水西门钞关结交的官僚缙绅,可是与一般的官僚缙绅不一样,身后全都把持着各种商道,你要是能够笼络的他们,对于的仕途大有帮助。”

胡庆余听到还会笼络大批官僚缙绅,更是满脸惨然。

不是对仕途有帮助,是对棺材铺的生意有帮助。

摆烂!

必须要摆烂。

胡惟庸自以为给小儿子安排了他渴望的官职,轻轻拍了拍胡庆余的肩膀,赶回左丞相衙门办公了。

胡庆余等到父亲胡惟庸离开了,这才想起来还有一件事没问,水西门的钞关大使到底是实职还是兼领。

在燕王府好不容易爬到现在的位置,他可不想失去燕王府的副千户。

胡庆余只能火急火燎的赶往了燕王府,没像平时一样点个卯就走,反倒是找上了朱棣。

靖难功臣们惊奇看了一眼胡庆余,不躺平了?

胡庆余深吸了一口气,一副上刑场的样子:“王爷,水西门的钞关大使,到底是实职还是虚职。”

朱棣瞧见他那一脸的不情愿,哭笑不得,水西门的钞关大使可是比市舶司提举裨益良多了,多少官员想去担任都担任不了。

市舶司提举是得罪很多官员,水西门的钞关大使是扩大官场人脉。

胡庆余怎么还一副要砍头的难受样子。

朱棣由衷的感慨了一句:“左丞相对你不像是传言里严苛,在本王看来,左丞相对你的袒护甚至超过了很多只有一根独苗的官员。”

“为了不让你在本王这里难做,保住了你的燕王府副千户,只是让你兼领了水西门的钞关大使。”

“到时候只需要在衙门里喝茶,什么都不用做,水西门钞关另一个主管税收的户部主事,是六安侯的次子王宗睿,自会安排好一切。”

第121章 朱元璋迫切求知的税收政策

胡庆余当然不怎么乐意了,担任市舶司提举的另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借助这件事摆烂,逼的浙东官僚缙绅去交好李善长。

李代桃僵。

‘胡惟庸案’最后变成‘李善长案’。

首节上一节64/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