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71节

胡庆余看了旁边的张武一眼,示意他说出这一次的谋划。

张武极为感激,他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旗,胡爷居然给了他一个这么大的露脸机会,压住心里的激动:“那家木料作坊刚好有一大批木料要通过码头运出去。”

“张某曾经与大江的白龙挂有过交情,已经与白龙挂的掌盘子说好了,可以借助他们的名头抢走木料。”

靖难功臣听了这话,全都是对区区一个小旗张武高看了一眼,能够与三教九流有这么深的交情,看来张武着实不简单。

别看是官僚缙绅瞧不上眼的下等人,往往在有些关键时候发挥出奇效。

靖难功臣也不嗦,一个个兴奋的跟着张武去了白龙挂的贼船,跃跃欲试的开始大干一场。

胡庆余牵着斑锦彪坐在茶肆里,慢悠悠的喝着茶水,没跟着一起过去。

傍晚时分,大江江面泛起粼粼红光,景色壮丽。

还没等胡庆余欣赏完大江的壮丽景色,徐辉祖带着一队长随,气冲冲的来找麻烦了:“胡庆余!”

“你行啊,竟然敢抢魏国公府的木料,今天要是不给本小国公一个说法,让你知道什么是无妄之灾。”

徐辉祖敢说这句话,是因为他已经观察过了,茶肆里只有胡庆余一个人还有一条狗。

他带来的长随可是有着二三十人,别说是一条狗了,就是十条狗也能宰了吃肉。

胡庆余不紧不慢的说道:“你有证据吗,本千户现在是官,平白无故的诬陷一名官员可是触犯了大明律。”

“要是没有证据就赶紧滚,否则别怪本千户不顾王爷的情面,让你知道什么是无妄之灾。”

徐辉祖气笑了,指了指身后:“瞪大你的狗眼看看,到底是谁会遭殃。”

第133章 烂湿田

“这话说的不错,你确实要睁大狗眼了。”

“哈哈,徐辉祖是不是眼睛瞎了,有多少围着他都不清楚。”

“许久没有动手揍京城里的二世祖了,是时候松松筋骨了。”

徐辉祖急忙后退了十几步,一直退到长随们的后面,脑门上沁出了冷汗,心里充满了惊诧。

胡庆余哪里来的那么大面子,怎么把妹婿身边的骁将全都请来了,要是说与一个两个关系好也就罢了。

燕王府所有桀骜不驯的骁将都来了,还都是一副为了胡庆余不惜得罪小魏国公的蠢蠢欲动,这是朱能都没有的面子啊。

徐辉祖见识过这帮子骁将在战场上是多么的不要命,登时就没了二世祖气焰,却还要强撑着面子说道:“今天暂且放你一马,若是下回还有人劫走魏国公府的木料。”

“你可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徐辉祖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憋屈又郁闷的回去了,本想着过来找回场子,又被他折了面子。

耻辱啊。

胡庆余回头看向了满脸失望的靖难功臣,忍不住乐了:“可别愁眉苦脸了,整个京城谁敢惹你们。”

“诸位又不是本千户这样凭借着赚银子本事成为了燕王府内臣,各位可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一步步厮杀到现在的官位。”

“徐辉祖不敢动手,早就情理之中了。”

谭渊脸上还遗留着抢劫木料商船的亢奋,身上的血还热乎着,美滋滋的说道:“好久没像今天这么痛快了,你可不知道,本将一拳头就打翻了三名恶奴。”

“只是吧,那帮子恶奴不禁打,还没尝出沙场的滋味就结束了,意犹未尽啊。”

“你看....能不能....”

胡庆余听到最后面一句话,向来耿直的谭渊有些扭扭捏捏,周围的靖难功臣全都热切的望着他。

胡庆余哂然一笑:“实话给各位说,抢了木料用来造船只是一方面,其实还有其他目的。”

“当然了,这个目的一时半会儿还不能透露,只要目的没有达成以前,抢劫木料的行动就不会停止。”

“各位放心吧。”

谭渊等靖难功臣们宽心了,嘻嘻哈哈的没有说话,默认了他们的那点心思。

胡庆余又给张武交待了几句,万万不能让魏国公府的人发现他们的真实身份,就算是发现了咬死不承认是燕王府的人。

得到了张武肯定的答复,胡庆余便回家躺平去了。

接连折磨了徐辉祖很多天,折磨的他心力交瘁了,实在是受不了了,再次去燕王府找上了胡庆余,见不到他就不走了。

朱棣只能派人把胡庆余叫回了燕王府,看见徐辉祖就心烦,始终没有见他一面。

燕王府正殿里,徐辉祖满眼的血丝,面容憔悴,盯着悠哉悠哉走进来的胡庆余,咬牙切齿的说道:“你到底要干什么。”

胡庆余点了点头,看来已经把他折磨的到了一定火候,直截了当的说道:“王宗睿现在还欠你一个人情吧。”

原来是因为王宗睿。

徐辉祖心里发苦,当初要不是逞能可以拿捏京城里有名的混账胡庆余,也不至于让他折磨的心力交瘁。

看来胡庆余是在图谋王宗睿,只要能摆脱胡庆余这个死缠烂打的祸害,卖了王宗睿都行。

徐辉祖紧绷的情绪放松了不少:“不错,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到底想要本小国公怎么做。”

“只要你不再来骚扰魏国公府,一切都好商量。”

胡庆余满意了,说出了图穷匕见的企图:“听说,王宗睿家里有一大片低洼的田洋.......”

话还没说完。

徐辉祖立即打断了胡庆余的赔本买卖,生怕他又借着不明不白的事情闹出一些幺蛾子:“那些田洋全是烂湿田。”

“烂湿田里全是积水,任何五谷都会被淹死,耕种不了粮食。”

胡庆余知道烂湿田的情况,还比徐辉祖知道的更多。

烂湿田是由于土地长期积水,土壤含水量过多。

累积了很多的氢氧化物,土壤酸性大。

导致土壤黏重,任何农作物都无法种植。

想要解决烂湿田的问题。

不难,也很难。

不难。

在烂湿田里建造一台抽水机,把积水抽出去可以了。

很难。

对于大明这个农业社会来说。

哪里有工业机械抽水机。

不过嘛,胡庆余有其他的办法抽走积水。

和兰风车。

和兰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土地经常被淹。

和兰不仅没有被淹没,还成为了欧罗巴的大国。

全是和兰风车的功劳。

和兰风车可以把倒灌的海水排出去,烂湿田里的积水更不是问题了。

胡庆余早就想好了一切,直接说道:“其他的不用你管,只需要帮着本将买下那些烂湿田就可以了,从今以后你我的恩怨一笔勾销。”

徐辉祖听到这句话,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不悦的看着胡庆余。

似乎是想发火。

却又叹了一口气:“烂湿田虽然种不出来粮食,每年还是要缴纳赋税。”

“烂湿田每年缴纳无数赋税,是王宗睿最头疼的一件事,你可别再折磨我了,要是想要土地最差也应该要旱地,起码还能种点粮食,哪有要烂湿田的道理。”

胡庆余坚持己见,不会去与他解释:“其他的你不用管了,只要帮本千户要来烂湿田就可以了。”

世上哪有往自己身上揽累赘的道理,徐辉祖见他一再坚持,就不多说了:“这可是你说的条件,以后要是有了什么差池,可不能再来找本小国公了。”

徐辉祖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不想多嗦了,当即离开了燕王府去索要烂湿田了。

朱棣一直正殿后面听着,等到找茬的人离开了从正殿后面走了出来,难得有了耐心:“烂湿田明显是累赘,不能长出粮食,每年还要缴纳赋税。”

“不能揽在身上。”

胡庆余拱了拱手,自信满满的说道“王爷,末将有办法让烂湿田种上粮食。”

朱棣再次停下了脚步,回头盯着胡庆余。

紧紧的皱起了眉头。

第134章 胡庆余真务实

一点也不相信胡庆余说的话。

不是他不相信,大明的宰相在这里也不会相信。

烂湿田从先秦时期就存在了,几千年以来都无法种粮食。

烂湿田不能种粮食,如同天圆地方。

是千百年来的世俗常识。

如果烂湿田能够种粮食,就像这个世道不是天圆地方一样可笑。

胡庆余知道朱棣不会相信这件事,直接走进了旁边的书房,拿起笔墨开始画图。

和兰风车的结构不复杂,在中世纪就造出来了。

胡庆余画好了和兰风车机构图,吹了吹上面没干的墨迹,走出去交给了朱棣。

开始给朱棣介绍风车、转轮、辘轱等等结构。

一步步串联起来,实现抽水功能。

朱棣在胡庆余的介绍下,看懂了大明风车的构造。

朱棣突然瞪大了眼睛,心潮澎湃到嘴唇都颤抖了:“当...当真...你可不能欺骗本王,真要是有了这等利器,王府几个千户所的粮草就不用发愁了。”

何止是不用愁了。

只要不把大明风车的秘密泄露出去,足够燕王府养起一支成规模的大军。

朱棣一个劲的乐呵,笑个不停:“看来这一次要把王宗睿坑死了。”

京城郊外。

一大片辽阔的田野。

田野里全是粘稠的淤泥,往外冒着河水。

靖难功臣站在河岸边,望着辽阔的烂湿田,手足无措的发呆,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胡庆余望着一望无际的烂湿田,眼睛都快放光了。

尤其是看到田地里大片的淤泥,更是差点笑出声。

全是天然的肥料。

首节上一节71/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