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96节

丘福都是为了照顾师弟啊。

这才失手杀了人,一切都是为了郑亨家里。

第176章 搬迁武术之乡

丘福却是没当回事,只是轻描淡写的说道:“你们带来了这么官兵,要抢夺郑家的祖坟。”

“引起了一场械斗,兵房掌柜因为鱼肉百姓,死于了械斗。”

械斗?

在场所有人再次震撼了,更多是无语。

乡里确实经常发生争水的械斗,往往都会以死人收场,朝廷对于这种事也无法进行责罚,一般都是交给地方的宗族族长处置。

只是.......从未听说过因为争祖坟引起的械斗。

不过,这么解释倒也符合械斗,双方为了争夺比命还重要的东西,纠集了所有乡民用乡里自治的方式解决。

纠集了所有乡民这一点符合了。

唯有争夺比命还重要的东西.......确实可以这么解释,争水都能引起械斗,何况是祖坟。

只有总觉得有些怪异。

丘福做事看似莽撞,却是立即解决了问题,又是一刀剁下了赵乡绅的脑袋:“挑事的人应该是他,不巧了,他也死于了械斗。”

官兵们全都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上前,一个个惊慌失措的扔掉了雁翎刀,逃到了合肥知县的后面。

丘福已经杀了带头的两人了,不会再动手了,要不然恩师也保不住他。

郑亨心里一狠,直接扑向了合肥知县,一脚把他踹倒在了地上。

合肥知县再也没有一切尽在掌握的悠闲,吓尿了裤子,哭喊着乞求道:“别杀我啊,本官可是朝廷的进士。”

“更是已经在吏部留名的官员,你要是杀了本官,逃脱不了一个砍头的下场。”

郑亨高高举着一口佩刀,狞笑一声,没有理会合肥知县的哭喊求饶。

刚才他爹憋屈落泪,可没见合肥知县这么讲理。

“噗!”

郑亨是个有仇必报的性子,快意恩仇的落下了手里佩刀,一颗肥头大耳的脑袋‘骨碌碌’滚了很远。

郑大泰没有责怪长子,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了。

立即带着宗族子弟扑向了旁边的家丁们,关庙里长没有半点犹豫,所有人呼喊着把赵乡绅留下的家丁全都杀光了。

杀完人以后。

郑亨、郑大泰、关庙里长等所有气喘吁吁的站着,嘴里干渴的要命,心里却是从未有过的痛快。

喘息过后,郑亨等所有人看向了丘福,似是在询问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丘福早就有了主意:“丘某现在就拿着恩师印信去一趟附近的卫所,府里的文官有可能是浙东官僚的人。”

“卫所的千户一定会站在我们这一边,毕竟恩师的父亲是淮西勋贵一员。”

“等到千户带着官兵封锁了本县,老二你立即带人去赵乡绅家里,找出来所有的金银古董,另外把所有的田产地契卖给本县的其他乡绅。”

郑亨已经明白了丘福的意思,这是要把整个梁乡举家搬迁到龙江船厂附近的田庄。

郑亨心里还牵挂着祖坟,有些犹豫,但想到有了赵乡绅积攒那么多代的家财,郑家已经光耀门楣了。

可比一句虚无缥缈的祖坟有公侯气要实在多了。

郑亨目送大师兄离开这里,转头给父亲和几位里长说道:“不瞒父亲说,儿子已经拜在了左丞相小儿子门下。”

“恩师在京郊有数千亩良田,再加上燕王手里的数千亩良田,足够让整个梁乡的乡亲们成为庄丁了。”

郑大泰和关庙里长等乡亲们听的是晕晕乎乎,左丞相和藩王都是传闻里的天潢贵胄,他们这样的贫苦草民竟然是与天潢贵胄有了关系。

不是家丁,也不是宦官。

竟是拜在了左丞相门下。

只是,从今以后就要背井离乡,离开生活了祖祖辈辈的家乡,对于每一个乡民来说都是一种痛苦。

郑大泰和关庙里长等乡亲看了看四周的尸体,已经逼到了绝路,又想到前面还有足够光宗耀祖的富贵等着。

郑大泰等人咬了咬牙,心里一横:“走,赶紧带人去姓赵的家里。”

“留一部分人在家里守着,赶紧带着妇孺们收拾金银细软,最迟明天就要离开这里。”

合肥县距离大江不远,王忠赶去了大江对面的建阳卫,找到指挥使表明了身份。

这名指挥使的长子是今科考生,可惜落榜了,曾在人群里羡慕的注视过王忠,没想到能在家里见到今科第五的武举人。

又是激动又是热情的宴请了王忠。

建阳卫指挥使得到了王忠的许诺,可以让长子去燕王府校场读书,立即借给他几艘水师大船。

以操练为借口,把梁乡的数千乡民全都运到了龙江船厂码头。

胡庆余惊了,本来只想着郑亨能够带来一二百乡民就不错了,没想到把整个武术之乡都给搬来了。

胡庆余安排了擅长处理政务的孟善,安顿好了所有乡民,在梁乡乡民的翘首以盼里,全都把民籍转成了燕王府的庄丁。

左丞相可没有资格拥有那么多的庄丁。

丘福等着恩师忙完,想说杀了兵房掌案挑起争端那件事,又不敢说,毕竟是他擅自做主,嚅嚅喏喏了半天,满脸纠结。

胡庆余看出了他有话要说,却又不敢说,不满的呵斥了一句:“有话就赶紧说,这么没个主见,以后到了沙场可怎么办。”

郑亨孟善王忠三人全都懵了,不敢相信恩师说的那人是丘福。

没有主见?

丘福要是没有主见,面不改色杀了一名官吏和一名乡绅的那人是谁。

恐怕,燕王府里的一些千户都没有丘福做事果决,自有主张了。

丘福也不知怎了,在外人面前凶神恶煞,见了恩师就嚅嚅喏喏的成了软蛋,臊的满脸通红:“弟...弟子知错了。”

“没有别的事,就是杀了一名兵房掌柜和一名乡绅。”

胡庆余早就得到了张玉的口信,在他们还没赶回来以前就知道了这件事,满不在乎的说道:“那个合肥知县不就是仗着关系欺压百姓,也让他家里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关系。”

“那名千户已经处理妥当了,就是以械斗的借口推诿了过去,另外你们师公已经派人送去了书信。”

“要不了多久,他就能官升一级了。”

第177章 开始出海了

丘福几人放心了,连忙给恩师歌功颂德,一副奴婢样。

胡庆余只觉得自己手痒了,有了打人的冲动,不过为了正事只能暂时放过这几个不成器的门生:“有一批从山东布政司运来的滇石棺材被海寇劫走了。”

“十有八九是浙东官僚动的手脚,那些所谓的宁波商帮都是半商半盗的货色,经商的同时,还干着劫掠的买卖。”

“为师就想着从你们几人里挑选两人,剿灭这帮海商,顺便正式开始去东洋劫掠。”

丘福一听这话,那还得了,竟有人胆敢劫掠恩师的福船,满腔怒火的破口大骂起来。

“狗娘养的浙东官僚居然抢到了恩师头上,要是让丘某抓住了他们,全都扔到海里喂鱼。”

“婢养的!郑某要把他们全都切碎了喂狗。”

“活腻歪了,这一次不管怎样都要让弟子去,弟子一定不辜负恩师的期望,好好挫一挫浙东官僚的威风。”

丘福、郑亨、孟善三人争红了眼,王景弘却是镇定自若的站着没有说话,因为他很清楚这一次出海不会少了他。

王忠同样是没说话,不是他不想去,只是有自知之明,这次多半没他的份了。

还不如老老实实跟在恩师后面,多学一些韬略。

胡庆余满意的点了点头,几名门生没有一点推诿退缩,一个个碰见了杀父仇人一般,争抢着担任本次的总纲首。

要不是顾及着恩师在这里,早就上手了,谁能站着谁就有幸统领福船水师。

胡庆余踌躇了片刻,直接点将了:“本次出海是龙江船厂的首战,一定要讨个开门红的彩头。”

“王景弘肯定要去,丘福你作为大弟子也要当做表率,担任本次的总纲首。”

“另外.......”

郑亨孟善王忠三人本以为只会挑选两名门生前去,没想到还有第三个,全都眼巴巴望着恩师。

希望能被恩师选中。

胡庆余思虑再三,决定了另一名弟子的人选:“本次出海的船工,大部分都是梁乡的乡民,船上能够走动的地域狭小。”

“又要长时间在海上待着,难免出现一些矛盾,郑亨你作为粮长的长子,又是梁乡有史以来的第一名武举人,有你在里面居中调停,为师就放心了。”

郑亨神色狂喜,赶紧下拜,顺便还朝着孟善、王忠两人挤了挤眉毛:“弟子一定不辜负恩师的厚望。”

孟善王忠两人瞧着他那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样子,差点没气炸了,跃跃欲试的想要给他脸上来一拳。

胡庆余为了安抚迫不及待想帮着恩师做事的剩下两名弟子,慢条斯理的说道:“你们俩也别懈怠。”

“书房里还有那么多邸报没有看完,每天写十篇策问交给为师。”

孟善王忠期待了半天,结果又是让人头疼的策问,丘福三人免不了幸灾乐祸起来,庆幸自己能够出海,虽是刀口舔血,却也比在书房里枯燥破题要强多了。

孟善王忠两人倒是没有一点不满,不同于丘福三人一心想要上沙场,他们两人性子比较沉稳,很乐意每天读邸报。

那些邸报可都是朝廷边关将领的各种决策。

胡庆余安排好了一切,就让孟善王忠两人赶紧滚了,带着丘福三人面授机宜:“有了射表,为师相信你们能在海上以少胜多了。”

“抢回滇石倒是次要,你们往后的主要是劫掠东洋人,通过抢来的金银财货逐渐壮大船队。”

“另外有一点千万记住了,不许留下一个俘虏,一定要赶尽杀绝。”

丘福三人听到最后四个字,不禁有些不寒而栗,虽然不知道恩师为何痛恨东洋人,本来就想宰杀东洋人的三人,决定就连东洋妇孺都不放过。

鸡蛋都给摇散了。

胡庆余目送三名门生离开,心里刚才还没多少担心,现在却紧张起来,不得不叹了一口气:“本千户还真是个关心弟子的好恩师。”

说完,赶回了燕王府。

就在胡庆余坐在景泰蓝圆顶官轿里哼着昆腔儿的时候,文华殿的中枢重臣们因为他愁坏了。

朱元璋拿着今科武举的中举奏章,已经看了好几天了,还是有些难以相信:“丘福郑亨这些军户寒门中了武举也就罢了。”

“怎么就连徐增寿一个不学无术的二世祖,也能高中,还是今科的武状元。”

中枢重臣们面面相觑,虽说自己也不信,但总要给徐达留些面子,从来没当着那么多官员的面谈论这件事。

毕竟,徐增寿是魏国公徐达的小儿子。

洪武皇帝不给面子的行为,立即就惹恼了徐达,不乐意道:“重八哥这话说的就不爱听了,咋的,我儿子高中了今科武状元怎么了。”

“可是不曾有半点的徇私舞弊,凭借的都是自身真材实料。”

“别得不说,在吃苦这方面有老一辈的风采,可不像李景隆,不就是被捅了一下,至于当个逃兵吗。”

李文忠悠哉的看着笑话,突然听到徐达扯到了长子身上,还是极其丢人的被捅一事,脸都气绿了。

首节上一节96/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