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催促老爹就藩 第13节

朱瞻壑一马当先手中的唐刀,不停的挥舞一颗颗敌军的头颅被砍掉,骑兵所过之处交趾人不是被刀砍杀就是被无数的战马践踏而死。中军的步兵见到敌军溃败,骑兵已经开始追杀,朱大一也不甘落后,指挥大军冲锋,明兵步枪兵手持刺刀燧发枪,追上敌人先开枪,再挺着刺刀猛刺。无数交趾人只能逃跑,根本不顾自己的背后安全。

前一刻钟还在指挥台上惊喜的发现自己大军突入明军阵型。明军眼看就要崩溃的时候。明军军阵中响起一阵阵的巨响浓烟。随后只见自己的无数人马开始疯狂的向后逃窜。明军骑兵开始残忍的砍杀。加速了整个队伍的崩溃。

陈季扩竟然一时间愣住了,久久说不出话只是呆呆的看着无数的溃兵将自己的后备军队全部冲散。整个战场上到处都是夺命狂奔的残兵败将。

‘陛下,事到如今只能撤退了,再不撤退等谅山的明军休整完再出来,我军就要被前后夹击’兵部尚书胡尤克说

‘不,朕还没有输,我大越国还没有输,我的十几万将士还在浴血沙场,你现在让朕撤退是何居心’陈季扩想疯了一般抽出自己的宝剑架在胡尤克的脖子上愤怒的说道,脖子上架着剑的胡尤克也是怕的要死,他害怕陈季扩在盛怒之下真把他杀了。所幸一旁的众官员都赶紧劝解。

脑子稍微冷静的陈季扩,发现自己刚刚过去失态了。但是身为掌权者可不会道歉,只能顺着众人的劝解,慢慢放下手中的宝剑。所有人都劝陈季扩赶紧撤军吧,军队已经混乱了,再耽搁下去,所有人都走不了了。

陈季扩茫然的站在高处看着无数的明军的步兵和骑兵一边屠杀溃败的士兵,一边逼近中军指挥台。见事情已经不可挽回。陈季扩只能无奈的说了一句;

‘全军撤退’后在侍卫的保护下逃走,中军高耸的皇帝大旗随即飘了,所有交趾人心里的希望破灭了,再也没人继续抵抗了。

一帮子文臣武将见状也赶紧撒丫子撤退了,生怕慢一步成为明军的刀下之鬼。

第34章 明军惨胜,俘虏十一抽杀

就在朱瞻壑带着明军追杀交趾人的时候。站在谅山城头的朱瞻基不可思议的看着这一幕,他没想到朱瞻壑就一万人马竟然把十几万的交趾叛军打的一败涂地仓皇撤退。

幼军的下级指挥,京营的各个千户,纷纷向朱瞻基请战。

‘将军如今交趾人败退,我军理应立刻出击跟援军一起前后夹击敌人,此战我大明必胜’

‘对啊将军,您下命令吧’

看着一众属下的呼声,朱瞻基如坐针毡,在他内心十分的不愿承认朱瞻壑胜利了,但是眼前的情况使他不得不做出指挥,不然消息传到一旦传到南京皇帝的耳中,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沉重还在还能出城作战的士兵还有多少’

‘回将军话,幼军五百人,京营一千五百人还可以作战’

‘好全部集合,随我杀出城去,杀光交趾人,为我大明阵亡的将士报仇’朱瞻基说完马上下了城头。骑上自己的战马,两千士卒已经整顿完毕。

随即谅山城中也杀出明军,本来就在逃命的交趾人看到自己的前方又出现明军,已经有点草木皆兵的感觉,尽管明军只有两千人,溃败的交趾人数以万计,但是他们没有一点继续作战的欲望,只知道跑名,两千明军也杀了一地的敌军。

陈季扩领着自己的亲信撤走之后,整个战场上到处都是逃命的交趾人,朱瞻壑看到这种情况,下令通知手下;‘抓捕俘虏’

骑兵边跑边喊;‘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所有的明军开始喊起来;‘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交趾人一看跑不了了,只得跪地投降。逐渐的战场上除了死尸,到处都是跪着投降的交趾士卒。谅山城朱瞻基指挥的明军和朱瞻壑指挥的明军汇合在一起。明军将士们激动的抱在一起热烈的欢呼胜利。而朱瞻基朱瞻壑两人都骑着高头大马面对面的看着。

朱瞻基看着自己面前英姿勃发,盔甲上沾满敌人鲜血的朱瞻壑,无奈的笑到;‘弟弟谢谢你千里救援’

而朱瞻壑,看着面前的朱瞻基。头发混乱面色苍白身上的战甲也破烂不堪,知道他在这谅山城艰难守了近一个月着实不容易,也没有出言嘲讽;‘没事,我也是奉皇上的旨意,救援自家人吗。’

随即朱瞻壑严肃的拿出圣旨,见朱瞻基下马虚弱的就要跪下,朱瞻壑开口说道;‘哥,都是自己人不用跪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 曰;南援诸军作战不利,主帅重伤大军被围,特命太平营参将朱瞻壑统领大军救援,立刻擢升游击将军统一指挥太平营,幼军,京营三千营,五军营,广西卫所兵,南援大军副帅安远侯柳升身受重伤特命修养。望尔等同心协力剿灭叛乱戴罪立功。钦此’

太平营,幼军,京营三千营,五军营的几位指挥官连同朱瞻基立刻跪下;‘臣等领旨谢恩’

随即在朱瞻基的陪同下,朱瞻壑作为南援大军的主帅进入谅山城,用衙门充当帅府的大厅中。

朱瞻壑朱瞻基两人让手下人出去,两人坐在饭桌前一边喝着酒一边讨论这场战事。

‘大哥,现在整个南援军还能继续作战的有多少兵力’

‘二弟,如今只有同登城保护柳升将军的三千京营,还有这次夹击交趾人的两千余人了。还有两千多人都是伤员需要很长时间养伤,三千幼军的,全部都是精锐是爷爷交给父亲训练的将士,如今能战斗的只有不到五百人了,两千多人阵亡,我对不起他们,是我害了他们’朱瞻基一边喝酒一边说着,说着说着就痛哭流涕起来。

吃完饭,朱瞻壑的手下朱大一求见。

朱瞻壑朱瞻基两人坐在大堂上,两排将官分立两边。

‘回禀将军此次作战,我军斩首敌军五万余人,千户,将军等官员约两百余人。缴获战马四百余。兵器物资不计其数,共俘虏交趾叛军五万六千人,还有数千人的伤员我们没有关估计也算是斩首吧,就是匪首陈季扩等高层人员逃跑未能抓获有些不足’

朱瞻壑满意的点点头‘不错,此战基本上已经把交趾北方的叛乱力量打断了脊梁,伤亡十万再加上谅山城下打死的六七万敌军,这匪首陈季扩此时身旁顶多就两三万人,我们后续配合沐国公的云南兵就可以将陈季扩这股叛军彻底剿灭,说说我军的伤亡’

朱大一有些为难的看着朱瞻壑

‘说嘛,我军伤亡如何’

‘回禀将军,此战我军火枪兵阵亡一千四百余人,重伤三百余人,轻伤一千余人,骑兵阵亡两千余人,轻伤五百余人。战死七个连长,十六名排长,二十二名班长’

‘什么’朱瞻壑一下子站了起来。

‘说说我们现有多少能作战的兵力’

‘目前火枪兵一千二百余人,一千人轻伤员估计半个月可以归队,炮兵八百人骑兵三千人’

朱瞻壑气的咬牙切齿,这些步兵连的士官都是自己花大价钱培养起来的,现在一战牺牲了近一半,心疼的要死。再加上原来的南援大军的兵马,最多就一万人能作战,其余的还要驻守各地。

‘传我命令,将交趾俘虏中的大小官吏一个不留的斩首,剩余的人按照十一抽杀的刑法,斩首’

大堂中的其他人呢都倒吸一口凉气,十一抽杀,五万六千余人按这个比例,就要有五千六百多人被斩首啊。

所有人立刻跪下说道;‘将军,杀俘不详啊,这么多的俘虏斩首,你以后怎么在朝堂立足啊’就连一旁的朱瞻基也连连劝阻,屠杀俘虏会被朝廷的言官弹劾的。

‘混账,你们说的是什么话,你们就知道不能杀俘虏,你们想想这交趾一路上多少的汉人村庄被他们夷为平地,多少的汉家儿郎被他们残忍杀害,这次不把他们打怕了,是不是以后这些交趾人还会叛乱,我们还要出兵还要牺牲明军将士的鲜血,老百姓的生命啊。若不是我拿剩下的俘虏还有用,我恨不得把他们全杀了。你们都是妇人之仁’

第35章 下一步的对交趾方略

朱瞻壑的一番话将他们说的无地自容。很快明军将所有的俘虏被分为每10人一组进行抽签,抽出一人就立刻处死,所有的交趾人不敢反抗,只是默默的祈祷不是自己被抽中,很快五千多名俘虏就被处决。这些所有的俘虏再也不敢生出一丝的反抗念头,

在明军的指挥下,剩余的俘虏开始打扫战场,将死亡的交趾人尸体一个个堆叠,人头摆在最上方,建造了一个巨大的京观。

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朱瞻壑一方面派人将捷报送往京城,一方面对指挥的军队进行整编,再次之前朱瞻壑朱瞻基一起返回同登城,会见重伤的安远侯柳升将军。

两人在得到允许后进入病房中,看着靠着枕头坐在床头面色憔悴的柳升,急忙齐声说道;‘末将等拜见将军’

病榻之上的柳升虚弱的微笑道‘两位世子真是折煞老夫’

朱瞻基再也忍不住自己眼中的泪水了。他边哭边向柳升请罪。;‘回禀副帅,末将罪该万死,擅自追击敌军导致主力被围,损失惨重要不是朝廷立刻派遣我二弟朱瞻壑领军支援,恐怕南援大军就会因为末将的无能导致全军覆没’

柳升重重的咳嗽一声缓缓的说道;‘首先真的是感谢汉王世子千里驰援,使我南援大军免于覆没的危险’

朱瞻壑连连表示同为朝廷的军队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其次,这次我两万大军出征,主力被围困在谅山的时候,同登城的守军在我命令下多次冲击敌军的防线,想要支援谅山只是始终无法突破,三千人马我又不敢全都派出去,我要为朝廷保住同登这座我军的退路,所以还请世子勿怪并非是我不全力救援。’

‘好了好了,这次我们是来看望副帅的,怎变成检讨大会了,不管怎么样,柳将军拖着病重的身体为大军保证了后路的通畅,朱瞻基的南援主力虽然被敌军围困多日但是依靠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作战能力消灭了数万敌人,最后还配合救援明军前后夹击溃败的敌军,也算是将功补过吧,我相信圣明的皇帝陛下会原谅你们的过失的’

此战的最大功臣朱瞻壑给这次战役下了如此定论,也算是为两人摆脱战败处罚提供了理论基础,安远侯柳升,世子朱瞻基心中都默默的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两人坐在病床前一起讨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安远侯柳升虽然躺在病榻之上但是身为老将还是时时刻刻关注着战场上的情况,在得知朱瞻基领着主力被围在谅山的时候,心急如焚多次支援,最后得知世子朱瞻壑领军不仅解了谅山围还彻底击败了交趾人陈季扩建立的大越国的主力时,他就在考虑如何为下一步的作战提供思路。

正好趁着这个时机,柳升率先说出自己的建议。如今大明军队控制着太原郡,宣化郡,从同登经过谅山。过文林,山洞,知道东部海边重镇海防城。也就是说之前嚣张一时的大越国,如今只剩下三江府也就是河内到西北部沙巴一带的地盘。交趾人一共有近三十万主力大军,谅山一战,敌军损失超过二十,也就是说此时的陈季扩的大越国也就不到十万人马,还要抵御谅山的明军,又要抵御云南方向沐国公的军队。

‘两位世子,末将的意见是,集中大军主力立刻南下跨过北江之后就可以收服三江府,陈季扩就没有了地盘就是彻底的流寇,在我两路明军的打击下必定覆灭或者逃亡交趾南部跟日南王简定汇合’

朱瞻壑看看眼前的堪舆图。摸摸自己的下巴微微思考。转头问向朱瞻基;‘大哥你的意见呢’

本来朱瞻基以为自己作为败军之将,自己的意见都可能得到重视,但是一下子被朱瞻壑问起来发了一下楞。随即说道;‘此战陈季扩的主力全灭,对于剿灭叛军应该说没有大的问题,我们可以一方面配合广西的卫所兵镇压各地的骚乱稳定我军控制区,一方面主力接应云南的大军。两军合力从沙巴一路杀到三江府,继而大军南下配合英国公张辅的大军彻底消灭交趾人的叛乱’

朱瞻壑也思考了一下,他对面前的柳升朱瞻基问道;‘老将军,大哥,你们知道为什么永乐四年,自从交趾由我大明设立交趾布政使司管辖十五个府,四十一个州,二百一十个县一来,交趾年年作乱,是我大明不得不在交趾派驻大军,四处奔波剿灭叛乱吗’

‘二弟这还不简单,主要是我大明派遣到交趾布政使司的官员,老是贪赃枉法吸食百姓民脂民膏,监军太监马骐,是事实上安南军区的太上司令官和交趾省的太上省长,他对交趾人施展不堪负荷的勒索,仅孔雀尾一项,每年即要一万只。如果数目不足,他就把交趾人逮捕,并残酷地拷打。交趾人逼不得已才老是杀官造反嘛’朱瞻基直白的说

‘世子殿下,我觉得太子世子殿下说的不错,这交趾本就是蛮荒之地,离京城又有千里之遥,派遣过来的官员大多是犯事贬黜之人他们在国内的时候就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派到这交趾天高黄帝远的地方,更是肆无忌惮的压榨当地人,交趾人受不了起来造反的人多了,其他人没人就更没有愿意来交趾受罪的了’安远侯柳升平静的说道’

朱瞻壑默默的点点头十分认同他们的说法;‘柳大人,大哥你们说的不错。我认为交趾人造反叛乱其中确实有我大明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原因,但是还有更重要因素,你们没说或者没看到,要不这个隐患不除,这次剿灭了陈季扩指不定几年后,又有李季扩,王季扩出来到时候还是需要我大军劳师远征,费钱费力。

我大明永乐皇帝郡县安南后将它变成一个作为与东南亚和西欧各国船舶往来通商的根据地。郡县安南大大提升我大明对南洋和诸藩国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为郑和下西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所以无论如何都要使用所有的手段牢牢的把交趾控制住,’

第36章 想要彻底剿灭反叛的根基

柳升对于朱瞻壑的说法十分的惊讶,老百姓造反不就是因为贪官污吏多的原因吗,真的还有其他因素啊。朱瞻基也是不明白为什么朱瞻壑会说还有其他因素。他们两直直的看着朱瞻壑希望他赶紧说一下其他的因素是什么。

‘柳大人,大哥,这第一嘛就是交趾人始终跟我们汉人不一样,尽管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会学习汉家语言和文化,但是绝大部分的老百姓还是说的交趾语,流行的是交趾的习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对我们汉人,大明有很强的认同感,一旦受到不公他们会下意识的认为是我们大明故意去欺负交趾,造成他们强烈的叛逆心理’

柳升,朱瞻基心中都在仔细的琢磨刚刚的话,都觉得是这种问题。

‘这第二嘛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了,我大明只是打击消灭了交趾的外戚胡氏异族的叛乱,随后成立了交趾布政使司,在交趾人看了他们没有了做人上人的机会,所以背地里有不少的交趾富豪贵族明里暗里的支持各地的叛乱,企图使我大军四处灭火,拖垮我们的军队和财政,他们好趁机摆脱大明的控制自立为王,鸿州世家的曲承裕,三江府河内世家黎利在地方上都是有权有势的大家族,还有庞大的家丁护卫。’

在朱瞻壑用签到,得到的安南历史中,他了解到河内世家黎利最初集结兵力造反的时,大明交趾省两位参政冯贵、侯保,动员军队征讨,本来可能扑灭,但监军马骐不愿看到他们胜利,而把精锐部队留着自卫,只拨给他们数百名老弱残兵,结果二人战死,黎利的势力途不能控制。随后安南大明安南总兵官王通,在交州府应平县宁桥遇伏,死二万余人。1427年,明朝援军司令官柳升在倒马坡(越南同登),也遇伏,柳升战死,七万余战士全部被杀。王通惶恐失措,还没有等到呈报中央批准,就向黎利求和,允许退出交趾。黎利接受这个提议,双方筑坛盟誓。

这个黎利就是迫使大明势力退出交趾的幕后黑手。朱瞻壑想借用这次剿灭叛军的机会彻底清除交趾的反叛势力的根基将交趾牢牢的控制在大明的手中。

自己的说法得到朱瞻基,柳升的肯定之后。朱瞻壑说出自己意见;第一步就是在交趾大力推行汉文化,说汉话写汉字习汉家风俗,二是严厉打击各地的交趾人叛乱用最彻底的手段将交趾人打怕打服不能生出一丝反抗的心思,三是从内地移民到交趾加大交趾的汉人数量。一旦汉人数量远远大于交趾人的时候,交趾就不会再脱离了。所以朱瞻壑的技术计划是。指挥大军一路 直奔三江府控制河内城。使用这次俘虏的交趾人组建仆从军,在地方上清除交趾人的贵族富家势力。随后大军向西南直扑沙巴消灭陈季扩的势力,配合云南方向的兵马平定交趾北部。然后南下与英国公的大军汇合剿灭日南王简定的叛乱

计划确定后,朱瞻壑,朱瞻基离开柳升养病的地方同时劝告柳升老将军好好养病。

两人赶回谅山后,朱瞻壑就返回大营,指示太平营的指挥朱大一在交趾人中挑选精锐组建仆从军,条件就是必须彻底服从明军的指挥,二十人一个小队,一百人一个中队,三百人一个大队。一共组建一百个大队三万交趾人,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必须是明军指挥官,副官的话可以授予表现特别优秀的交趾人。剩余的人员全部送往海防城对面的鸿基城,修建鸿基港。朱瞻壑记得鸿基有煤矿产优质无烟煤矿区长100多公里,宽15-20公里,储量20多亿吨,表土薄,利于露天开采,是交趾也是中南半岛最大的煤矿利用鸿基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更好的发展工业。朱瞻壑准备在鸿基也建设一个钢铁厂。利用煤炭大力发展钢铁制造业。

就在朱瞻壑的大军整顿休整,训练整编交趾仆从军的时候。先前从谅山战场上逃跑的大越皇帝陈季扩的人马也在经历千难万险以后,返回三江府的河内城。一路上风餐露宿收拢残兵败将。等在河内安顿下来之后,陈季扩立刻召开朝廷会议。

在朝会上,陈季扩询问了在后方负责收拢军队的阮文涛将军;‘此次我军还有多少兵马’

阮文涛将军跪地艰难的说道;‘回禀陛下,我大军返回三江府的一共三万四千余人’

‘什么,就三万人你们都是废物吗,出征是整整三十万的,同登一战损失三万,谅山一战损失十七万。二十大军啊就这样没了这个是我辛辛苦苦多年积攒下来的精锐啊,一战尽没,数万明军可是在谅山随时扑过来的啊,你们你们都说说事到如今应该怎么办’

朝堂上的官员一个个低着头默不作声,此次大败而归陈季扩在官员百姓中的威望已经大大的降低,事到临头谁也不想去触陈季扩的霉头。

‘你,胡爱卿你说该怎么办’

在谅山差点被陈季扩一刀砍了的大越兵部尚书胡尤克本来不想再参与朝廷大事,眼看着大越国朝不保夕他想尽快溜之大吉的时候,陈季扩又点名让他说说自己的看法,无奈的胡尤克只得走出文臣队伍来到陈季扩的御座前面跪地行礼到;‘臣参见陛下’

‘好了好了,起来吧别说那些虚的了,赶紧给朕说说你有什么想法,要是可行的话朕大大的赏’

‘回禀陛下,现在整个三江府收拢的兵士加上原有的守备军一共也就四万人,现如今最主要的是召回,在谅山前线的东溪,七溪驻防的六万大军,这数万大军可以说是我大越的精锐之师战力保存完整,但是目前谅山已经被明军占领,大军只有从北件渡过北江,在从富粮绕过明军控制的太原城,南下经过三岛山返回三江府,一旦这六万大军回来,整个河内有十万大军,北面可以派兵在北江南岸修建营寨阻止明军渡河,一面在宁江防备海边的海防城明军的进攻。只要沙巴的征南将军李成能抵挡住云南方向的明军,我们大越国就可以再招募大军挽回局势,重整旗鼓与明军再战’

第37章 谅山大捷传入京

陈季扩本来十分急躁的心情在听到胡尤克的分析建议之后慢慢安定下来,他觉得胡尤克的计策不错,只要自己在三面抵挡住明军就可以再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没必要再回顺化重新当做日南王简定的傀儡皇帝。

于是陈季扩一边下旨命令东溪七溪的六万大军想办法尽快绕开明军防线返回三江府,一边指示在沙巴艰难阻击沐国公率领的明军的征南将军李成,再努力坚守一段时日。当初沙巴的沐国公沐晟在得知朱瞻基率领大军被围困在谅山凶多吉少的时候,

他发疯的指挥明军进攻交趾人的防线,希望尽快打通前往三江府的道路好北上救援,但是沙巴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陡峭,交趾人利用地形修建的防线死死的抵住明军的进攻,尽管在明军疯狂的进攻之下,交趾人伤亡惨重但是好歹顶住了明军,没有让明军突破放线。

就在朱瞻壑的大军休整准备南下的时候,谅山的捷报已经通过大明驿站的八百里加急送到南京城。

南京的朝阳门,两队士兵正在盘查进出城门的百姓商贩。一个士兵对着自己的小旗官说道‘;‘虎哥,咱们这么冷的天还在巡查,往日这个时候,京城不是没有这么严吗

’你小子懂什么,张三我可告诉你给我好好查,最近这京城不太平,刺客还没找到,兵马司锦衣卫都还在死死盯着呢,少给我捅娄子’

‘放心吧,虎哥,我就一个小兵能干什么啊,一定好好听你的话’

就在两人闲来无事聊着天的时候,只见远处一匹快马飞驰而来,上边坐着的士兵背上背着一面红色旗子。边跑边喊;‘交趾谅山大捷,谅山大捷’

‘快快快把拒马都挪开’几个明军士卒刚刚把拒马挪开,快马就一溜烟的跑进城去,看着这情况领头的小旗官,李虎暗暗的松了一口气。要知道在古时候的文件军报的传输都是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300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到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八百里加急"专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任何人胆敢阻拦,斩立决。

送达紧急军情的士兵骑马进城之后,也是大喊;‘谅山大捷,’也是提醒路人不得阻拦驿站快马。熙熙攘攘的街道因为士兵的大捷呼喊,立刻分开两边让快马通行。百姓们听闻大捷,都议论纷纷。

卖菜的老汉跟摆摊的小贩也聊起来;‘小李,这谅山大捷,这谅山在哪里啊’

摆摊的小贩惊讶的说道;‘张老汉这你都不知道,谅山在交趾啊,前几年英国公张辅大人不是出兵交趾吗,这几年交趾都没安稳过,老是有人造反,这年后不是派去的京营大军有安远侯,太子世子领军也被围在谅山了,当时的军报也是八百里加急送来的,随后汉王世子殿下又领兵救援,我估摸着这次应该是汉王世子打赢了吧’

‘噢原来如此啊,老汉进城的次数少,其中大致还不清楚,看来这汉王世子也是一代名将啊,刚一出征就打赢了’

‘谁说不是啊,太子世子的大军被围在谅山的时候,好多人都觉得大军估计悬了,这汉王世子出征救援啊,那日我在朝阳门外见到了,一个个士兵膀大腰圆的,扛着长长的火器,还有碗口大的大炮,骑兵也多,看着就威风的很,能打赢很正常,这才是我大明的天兵天将啊’摆摊的小贩时不时的卖弄着自己的见闻。

首节上一节1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