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装瞎皇子,被周姐直播曝光 第173节

  甚至老爷子也是这个意思!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实在是太可怕了!

  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快就被他给否定了,因为他觉得根本不可能!

  他太了结老爷子和朱标了,这父子俩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就在藩王和朝中文武都对西域的治理问题而议论纷纷的时候,朱栎却在汉中府忙着他自己的事情。

  扩军的事情已经解决了,把任务给刘山他们布置下去之后,他还想提高一下军队的福利待遇!

  想要短时间内扩军,你就必须要拿出能够吸引人的待遇条件!

  之前汉中军的福利待遇,就已经比朝廷军更好,但也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还需要他继续完善。

  比如战后面对的问题,因为之前汉中军仅有的几次作战都是碾压式的结束了战斗,所以问题并没有暴露出来。

  但这一次远征西域还是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

  虽然后勤补给十分给力,极大的减少了将士们在前线的后顾之忧。

  但当时毕竟是严冬,光是军队里被冻伤的将士都有不少。

  再加上在轮台之战和阿克苏之战当中伤亡的将士,他还要安排专门的伤情鉴定师,制定伤情鉴定的标准。

  死了的自然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受伤的,就必须要考虑的。

  重伤、残疾、轻伤、轻微伤之类的划分都要列出来,并且安排专门的人进行鉴定。

  只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之后,才能针对各种伤亡造成的结果,进行分级式的补偿!

  重伤的拿多少汤药费、抚恤金,轻伤的又是多少?

  这些细则都是需要制定清楚的!

  而且还不能只是象征性的给一点,必须要彻底解决这些将士们的后顾之忧,否则谁还会毫无顾忌的给你卖命?

  亦或者退伍将士们的待遇标准,退伍之后能够拿到的补贴费用,都得仔细计算之后给一个朱栎能接受,也要让这些将士们都觉得满意的方法。

  之前他制定的那些福利规则,总体感觉还是低了些,这也是朱栎为什么想要再次提高军队福利待遇的关键原因。

  而且这些细则全部确定下来之后,也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军队扩招的工作,也必然能吸引一大帮年轻人甘愿进入汉中军中效力!

  当然,如今汉中和西安两府老百姓的日子都越过越好了,就算是不当兵,他们一样能通过其他方式继续生存下去!

  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汉中和西安的GDP一直在不断的提高,老百姓们都能丰衣足食了,也会从侧面提升军队的用人成本。

  打个比方,在家里种田、干活,或者进入汉王府旗下的工厂内打工每个月能赚三两银子的话,那如果你军队的待遇不能高于这个标准,谁会愿意参军呢?

  更何况随着经济的发展,GDP的提升,老百姓的收入所得同样也会相应的提升。

  所以日后所有得福利待遇,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提升,不能是一尘不变的!

  这也是朱栎不得不提高一下待遇标准的原因之一。

  不过若是在西域那边,朱栎完全不会担心。

  他相信汉中军的福利待遇一旦公布出去,西域的那些老百姓,多的是抢着能加入汉中军的人!

  这也是朱栎想要达到的效果!

  另一方面王卫军校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并且第一批学员考核也已经在进行当中了。

  很多细节上的问题,还需要朱栎亲自把关。

  第一期学员的招收,他不希望出现任何问题!

  而且王卫军校还给军队将士们的子弟专门安排了录取名额,这也相当于是一种教育式的福利待遇!

  凡事拥有一等功的将士,他家至少会有一个保送进入军校录取考核决赛竞技场的名额!

  这也相当于是最高的福利了!

  一般的学员想要通过军校的录取,还要经过层层选拔,选出最优秀的那一批才能顺利进入军校当中成为正式学员。

  而这些一等功家庭的子弟却能直接进入决赛圈,只需要一次考核就能决定是否能够进入军校!

  看似这样的规矩对其他的学员有些不公平,但想要拿到一等功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能够活着的一等功少之又少,但是已经死了的一等功却不少!

  几乎是战死沙场的将士们,再差也能获得一个集体一等功的荣誉!

  想要进入王卫军校,目前就三个途径。

  一个是皇室成员和王公贵族,由各自家族活着皇室直接选入,这本就是一种特权阶层的优待,但这样的优待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同样也要经过严苛的考核!

  只不过朱栎专门给这部分人留了名额,不至于让他们去和其他普通人抢名额就是了。

  第二个,是一等功家庭的子弟们!

  第三个便是通过正常的考核制度,经过层层选拔筛选出来的普通学员!

  其中最优待的,反而是这些一等功家庭的子弟们,他们甚至比皇室成员和王公贵族的子弟更有优势!

  可别小看这能提前进入决赛竞技场的条件!

  因为王卫军校的招生是面对全国的,如今甚至覆盖到了西域,所以最终能够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决赛圈的绝对都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真正能过来的也就那么一小撮人!

  和这些全国选拔出来的最顶尖的一批孩子比起来,大部分一等功家庭的子弟们都是不占优势的,他们可以说是占了大便宜!

  这也是为什么说,这样的待遇已经是军队最高待遇的原因!

  当然,你自家孩子不争气,没办法在决赛圈突围,顺利进入军校,那就怪不得谁了!

  ...................分割线..................

  ps:求鲜花!!!求月票!!!求评价票!!!.

137:老九能打下西域,我朱棣也能把鞑靼打下来!

  137:老九能打下西域,我朱棣也能把鞑靼打下来!

  早在王卫军校建设完工的时候,朱栎就已经让人开始宣传军校招生的消息了。

  想要把这条消息尽可能的扩散到整个大明,对其他人而言或许有些困难,但是对朱栎还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因为每年往来汉中府的这些商人,就来自于大明各地。

  汉中府的商业网络,同样也能成为朱栎传播信息的途径。

  汉王府麾下的商队和经营的店铺就不用说了,和汉王府做生意的其他富商,也乐得卖汉王朱栎这个面子!

  初期有了几个月的传播效应,至少能保证整个大明两百个左右的州府,也都知道了王卫军校在招生的消息。

  当然,同样在招生的可不止王卫军校,还有朱元璋那边在弄的皇卫军校。

  但朱元璋这边给出的福利待遇,却比不过汉中那边!

  所以想要报考这两所军校的学员人数基本上也在伯-仲之间。

  想要考皇卫军校的,以江南等地的老百姓居多。

  而想要报考王卫军校的,则以长江以北的老百姓居多。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

  即便是抛开福利待遇,有些学员也以为朝廷办的军校肯定比藩王办的军校更加严苛!

  科举南北榜的差异,原本就让老百姓们觉得朝廷的考核制度倾向于南人,所以很多北人自然也就选择了同样在北边的汉中。

  再则朱栎给的福利好,而且汉中也属于北边,生活环境和习惯,比较起南方而言,让北人更容易适应,甚至根本就不用适应!

  而且南人素来看不起北人,在大明朝也是常态。

  就比如南边的读书人就压根瞧不上北边的读书人是一个道理。

  既然如此,更多的北人也就选择了报考汉中的王卫军校,而把朝廷的皇卫军校当成了第二选择,如果这边没考过,来年再去朝廷那边试试!

  南人则恰恰相反,朝廷这边没考过,来年再去汉中试试。

  反正每个人的想法可能各有不同,但能做出的选择,无非就是这两个。

  其实这样的情况,朱栎之前就已经想到了。

  但是他压根就不担心。

  “如今报考我们王位军校的初期学员有多少?”

  朱栎知道这几天军校考核已经开始了,特意对着杨卉询问道。

  “目前统计出来的人数是两万三千人!”

  “其中一万五来自北边六省,湖广和云贵的考生只有五千人左右。剩下的三千人是江南等其他地区的!”

  “再加上我们这边功勋子弟一共是两万五千人左右!”

  杨卉把考生的大概情况给汇报了一遍。

  而这第一批军校的学员,朱栎只决定招收200人,也就是说,这两万五千人,最终能通过层层选拔考入军校成为正式学员的,只有200人。

  其中留给功勋子弟和皇室子弟的名额是100人,而其他两万多普通老百姓人家孩子,只能争抢那100个名额!

  也就是两百人选一个!

  从这点上说,功勋子弟和皇室子弟的确占了不少的便宜,竞争压力也小得多。

  但即便是在后世,资源分配问题也没有说绝对公平的,更何况还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换而言之,朱栎能够给这些出生普通的考生提供一个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就应该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了,哪还能抱怨什么公不公平的!

  当然,两万多人的考生并不算多的!

  大明朝在12到15岁左右的孩子的确不少,但不是谁都想走这条路的。

  毕竟更多家庭更愿意自己的孩子能读书考科举当官,而不是上战场厮杀,说不定哪天就连人都没有了!

  想当初王伍不就是这样么?

  他老子王禾希望他能够读书考功名,但奈何王伍根本就不是那块料啊!

  而父母能狠下心把自家十几岁的孩子送到军校的,要么是对自己的孩子有绝对的信心,要么就是如王伍一般,觉得不从军,这辈子都没出路了!

  换句话说,能下决心考军校的,大多数都不是来糊弄事的,自身肯定也都要有几把刷子。

  南人大多生活比北人优越的多,在某些方面却是比不上北人的!

  比如北人天生有对战争的机敏,对鞑子的仇恨远超南人。

  毕竟大明建国之后,北人还一直时不时被南下打草谷的鞑子烧杀抢掠,南人则安稳的多!

  再则北人的身体素质整体都要比南人搞出一截,从这方面而言,选拔出来的学员光是身体素质这一块,肯定也会比南人强一些。

  更关键的是,朝廷那边的教材还是他朱栎这边提供的!

  而且还只提供了一半!

  他压根就不用担心皇卫军校又可能超越他王卫军校的!

  除非等日后皇位军校也属于他朱栎了之后,这种情况才会在根本上改变。

  “嗯,人数比本王预期的要少一些,不过也没事。这只是头一年。”

首节上一节173/1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