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11节

  而郑氏的号召力也有确实的效果,郑经登陆大清初期其实兵力相对稀少,因此耿精忠亦对其看轻,但随后两广、福建的豪杰就踊跃来投,而耿、尚两家的前郑军旧部也纷纷与故主联系,刘进忠等小军头也纷纷向郑经示好。

  正是这一背景下,郑经先后败耿精忠、尚可喜,灭黄芳度,夺取漳、泉、惠、潮四府,建立了不亚于其父的功业。

  如果郑经真的用好这个巨大优势,打出王业不偏安、胡汉不两立的旗号效仿国姓爷再度北伐江南,以当时郑经坐拥福建、广东最富庶四府的物资背景以及清廷大量军队被耿吴两家牵制,这是完全可行的。

  哪怕依然不能攻克南都,但是对当时因为奏效、哭庙等事件对清廷颇为不满的江南士绅而言,再度看到大明诏讨大将军的旗号,其冲击力可想而知。

  而缺少了江南在三藩之变期间提供的上千万石粮食基础,大清几乎必败。

  而对郑明自己,若能先于耿、吴两家夺取江南,亦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角逐天下。

  可他爹郑经先是因为接纳耿家叛将和耿家背盟,之后面对耿精忠内外交困的局面,既不索性大举发兵夺取福建全省,同时尽可能削弱耿家势力,也不伸出援手帮耿精忠度过难关。

  结果导致尚有相当强军事实力的耿家因为战略上的绝望倒向清廷,彻底改变了东南局势对比。

  之后,面对至关重要的兴化乌龙江决战,又听信陈绳武谗言,任用只有勇武的许耀为主将,许耀自己都觉得不堪为主将,请求换帅。

  陈绳武竟表示这是大将示谦,无需在意。

  老臣陈骏音此时已七十多岁,不忍看到一生事业被妄人所害,进直言要求郑经应当亲统大军激励士气和清军决战才有一线生机。

  陈绳武表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是大帅所为,陈骏音老迈昏庸,罚去海岛思过。

  最后,果不其然,郑军被优势兵力的清耿联军打得全线大败,几个月丢了漳、泉、惠、潮、汀、兴化、邵武七个府。

  回到现实,心中计算了一下日子,这个时间点,他的好父王郑经,还有冯锡范等人马上要回来了,他得赶紧做好准备。

第23章 炼钢厂

  换完理念,他还剩下320点辉煌点数,是时候在系统商场购物一波了。

  他首先用30点数购买心仪已久的法国1777型燧发枪的图纸和制造方法。

  买完了解之后,发现想要量产燧发枪是一个大难题。

  燧发枪的工艺,以明末的生产力水平其实做得出来。

  但是欧洲全面普及却是在十八世纪初,其中原因一是工艺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二是在成本和生产速度上要优化,三就是要等刺刀技术成熟。

  十七世纪的刺刀,还存在寿命短、报废率高的问题。

  燧发枪的问题没这么严重,但同样存在,燧发枪加刺刀固然先进,可是在十七世纪,这两种武器造得慢用得快,价钱还贵,射击精度一般。

  以明郑现在的实力,着实不算好武器。

  郑克臧兑换法国的1777年型燧发枪射击精度勉强还行。

  根据火药的燃烧情况,它射出子弹的枪口初速在200-300m/s之间。

  虽然1777年型燧发枪的子弹在 300米处还有杀伤力,但在200米的以上距离,普通步兵基本不会向单个的人射击。

  套用英军的话就是“在200码外打中士兵的子弹没有一个是瞄准那个人的。”

  然而,“天下武功,惟快不破”。

  燧发枪的高射速使得枪手在敌人到20米时还有机会射击,也没有必要如同火绳枪那样分为数队轮番射击,火力密度极大增强。

  而且刺刀的普及更使得燧发枪兵能够在敌人到达面前时,不需要依赖长矛手和剑盾手保护,而是可以自行用刺刀与敌人肉搏。

  但是一旦大量列装,就会面临很尴尬的问题,战争一开打,武器生产速度赶不上武器损耗的速度。

  甚至还不如东宁神雷管用。

  不过买都买了,只能咬咬牙,再花费20点数购买了套筒剑式刺刀,并没有选择许多穿越小说里面神乎其神的三棱军刺,也就是56式冲刺刀。

  一方面它是和枪身一体的,现阶段郑克臧无法生产,另一方面,56式冲刺刀严格来说是妥协的产物,刺是它的唯一功能,创伤面小,功能单一,缺乏砍、锯、剪等功能。

  购买玩这两样东西,郑克臧又发现了新的难题,那就是想要量产燧发枪和刺刀,需要更多的优质钢材,但是炼钢技术他在系统商城了解了一下,直接头皮发麻。

  想要大量生产枪钢、炮钢,需要的前置技术太多了,不是土法炼钢那么简单的就能解决的。

  比如炼钢的核心难度是如何提高炉温,这是炼钢中卡住人类文明最长时间的问题。

  从炼铁到炼钢的首要难题是如何提高炉温,不提高炉温那钢就无法量产,这又涉及到耐火砖,蓄热室,炼焦,水力鼓风等一堆东西。

  然后是避免原料过渡污染,涉及到洗矿,选矿,精致,反射炉,坩埚,化学除杂等一堆问题,搞明白这些问题工业炼钢才算有了基本根基。

  这么复杂,除非给郑克臧配几个工程师,他一个人可搞不定,怎么办呢?

  郑克臧突然灵机一动,买技术太复杂,自然发展不起来,那干脆就买成品呗。

  接着他继续翻阅系统商城,搜索了一下炼钢厂,左翻右翻,找到了性价比最高的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局旗下炼钢厂,系统特价处理,仅需250点辉煌点数。

  可别瞧不起洋务运动时期的炼钢厂,放在这个时代,就是无敌的。

  据《江南制造局记》记载,该局光绪十七(1891)年开始试炼“钢料”。这第一炉钢,就是用向克虏伯公司购买的西门子马丁炉制成的。

  这可是中国第一炉真正的现代枪炮钢,是中国冶金史上真正的里程碑。

  从这一天开始,江南局的自制枪支、小型火炮,就开始使用自炼的枪炮钢。

  1898年,《工程师》杂志一位撰稿人访问江南制造局。

  他对制造局钢材的生产能力印象深刻,并作了如下描述:“整个企业最让我感兴趣的一环是钢厂,陌生人不会想到在清国这样的国家有如此成功的重型钢材锻造和铸造工艺。但是江南制造局做到了,并且从几年前规模很小的开端,到现在炼钢厂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制造局的一个重要部门,所有6英寸口径以内的枪管钢都由这个部门提供。”

  但是作为军工企业的一部分,炼钢厂受制于整个制造局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加上经营者缺乏战略眼光,产品陈旧,造成经营状况很不理想。

  由于是系统特价处理,属于阉割版,只有酸性炼钢平炉一座,转炉一座,带有动力系统的2000吨水压机一座,不过这些对于郑克臧来说就够了。

  钢对于郑克臧来说很重要,除了军事用途外,他急需优质的钢筋来点亮钢筋混凝土技术,为他后续的奇观建设添砖加瓦。

  可能系统也是考虑都这一点,才把炼钢厂这种优质资产特价处理,真是良苦用心。

  特别是里面有一座水压机,简直是救命!

  水压机也就是液压机,除了可以用来锻造枪管、炮管等军械零件外,还可以用来制造先进火药。

  在《克虏伯火药造法》中,无论是栗色火药还是是无烟火药,这些高密度、单孔或多孔的几何形火药饼、硝化棉基本是水压机压制而成。

  当然这些郑克臧还暂时不晓得,只知道捡了大便宜。

  “系统,我买了炼钢厂,怎么才能到货?”郑克臧不假思索,问出了关键问题。

  【只需要宿主提供合适的场地,由宿主确认后,相关设备便能立即送达】

  系统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机械无感情,听在郑克臧耳朵里无异于天籁之声。

  “不愧是我的金手指,牛逼就完事了!”郑克臧眉飞色舞,炼钢厂一到货,他就直接呜呼,起飞。

  趁热打铁,他在书房左右挪步,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把炼钢厂设立在东宁军校的后山附近的平地上,这样就可以重兵把守,防止出现安全问题。

  正好最近东宁军校工程建设差不多,现在紧急加一座厂房,应该很快就能完工。

  思念到此,郑克臧当机立断:“毛兴,马上把李太监请过来。”

第24章 同化原住民的机会

  几日前,郑克臧安排了李老太监秘密招募炼钢工人。

  有李太监的运筹帷幄,炼钢厂的人员很快就能凑齐,只等军校营区附近的厂房那边建好,他的工业时代就能提前开启了。

  等待的日子里,郑克臧每天都沉浸在书房幻想炼钢厂的美好未来时,今天也不例外。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白日梦。

  还没等来李太监,侍卫沈诚就过来汇报工作了,沈诚这段时间负责监督东宁军校的扩建工程,时不时过来跟郑克臧汇报工作,但很少会这样着急。

  “报告监国殿下,出事了,军校那边出事了,有熟番出现......”沈城跑得太快,一口气没喘上来,说话也是断断续续的。

  看到跟见了鬼一样的侍卫沈城,郑克臧有点担心了,难道是原住民过来袭击军校,不应该呀,经过他父王郑经的安抚政策,这些原住民虽然不友善,但也很少主动进攻。

  郑克臧拍了拍他肩膀,示意他先休息一下,嘴巴利索了再说话。

  “他们来了多少人?一百,还是五百?有没有带武器?”郑克臧沉声问道。

  如果低于一千个人,装备了斑鸠火铳的青年营应该随便干爆吧,没道理这么慌张。

  稍作休息之后,沈诚马上汇报:“监国殿下,军校那边发现了熟番,只有一个,没有携带武器。”

  “赛连木(闽南骂人话),一个人你慌什么慌。”郑克臧骂道。

  看到郑克臧发火,沈诚连忙解释:“监国殿下,那个人有问题。”

  “怎么回事?”眼见有情况,郑克臧也是冷静了下来。

  “报告监国,那个熟番染了下利,腹泻不止,人快不行了。”

  下利就是痢疾,是古代常见的以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旦发生疫情,很容易通过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开来。

  特别是这些开化程度较低的原住民,卫生条件差,疫情一旦爆发,往往很难结束。

  “带路,我去现场看看。”郑克臧当机立断,准备去现场看看怎么回事。

  “监国殿下,那边危险,请不要亲自涉险!”沈诚急忙阻止郑克臧。

  “无妨,我受命于天,不怕痢疾,快带路,迟恐生变。”郑克臧有系统在身,根本不怕痢疾。

  “是!”

  ......

  来的现场后,一个懂土话的学员,告诉郑克臧,这熟番是平埔诸社中的一员,因为染了疫病,担心部族的人被他传染,自己一个人就跑出来了,名字叫大武腊,人也长大高大健壮,是部族里面的猎手。

  其实这熟番就是所谓的平埔族,意思就是生活在平地的人,用来区别生番和高山族。

  平埔族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是夷州岛中部和南部的主人,甚至还有他们的国家,叫大肚王国。

  大肚王国并不是它的本名,属于闽南语在对外交流中引起的讹传,其在当地则更多地被称为“白昼王国”,其首领也被称为“白昼之王”或“太阳王”。

  大肚王国的本质就是一个跨族群准王国罢了。

  大肚王国内部共有十来个部落组成的27座村社,且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

  这些部落只是集中在一起报团取暖罢了,内部矛盾也是剧烈的。

  但随着华夏移民的到来,大大挤压了平埔族的生存空间,加之夷州岛耕地面积本来就不多,因此双方经常爆发冲突。

  1661年,国姓爷的军队与大肚王国发生军事冲突,郑军高凌、杨祖被杀,愤怒的国姓爷派黄安、陈瑞等人调兵遣将进攻大肚王国,战火遍及大肚诸社,两者矛盾越来越尖锐。

  后来,大肚王国里的一支部族叫拍瀑拉族残忍杀害了一千多名垦殖的华夏平民,只是当时还没来得及派兵以牙还牙,国姓爷就去世了,郑家陷入内乱,反击的事情就耽搁了下来。

  还好他的父王郑经没有忘记这件事,派刘国轩带兵讨伐,在绝对实力面前,拍瀑拉族受到了教训,人口本来就很少的他们几乎灭族。

  在明郑的铁血反击后,当地原住民袭击事件减少很多,郑经也就没有大动干戈了,转安抚教化为主。

  民以稀为贵,明郑人口本来就不多,吸收一下这些原住民也不错,这次痢疾危机或许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郑克臧在系统研究了怎么治疗痢疾,发现了其中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土制大蒜素,只需要10点辉煌点数。

  大蒜中的重要成分大蒜素,是一种广谱抗菌物质,杀菌力可达青霉素的1/10,对多种常见的病菌都有抑制作用,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感染,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制作大蒜素宜早不宜迟,郑克臧让人找个地方好好安置大武腊,尽量别让他嗝屁了,不让他的大蒜素就没有临床病人了。

  安置好这个可怜的平埔族猎人后,郑克臧叫潘阿强和秦志国两个小伙子赶紧去东宁府集市整个几十斤大蒜过来。

  ......

  不愧是常年获得体能考核标兵的小伙子,跑得就是快,没几个时辰就扛着一麻袋大蒜奔跑而来。

  仔细回忆了一下系统给的土制大蒜素的制作方法,郑克臧开始指挥众人剥蒜和捣蒜泥。

首节上一节11/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