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160节

  在黄履庄这个大发明家的主持下,玻璃厂耗时一个月,就攻破了螺旋形玻璃冷凝管这道难关,至此,实验器具再也不被西方人卡脖子了。

  黄履庄真是新大明宝贵的复合型人材,什么都能插一手,朱克臧有预感,他会是新大明第一个大匠师,比苏老成还快。

  “是以,这硝化棉的要点就在于发烟硝酸和纯净的棉花。”

  朱克臧又不厌其烦地将所知的硝化棉制作过程讲了一遍。

  这东西虽说起来简单,仅用了四五行字就造好了,但实际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出问题就会导致试制失败。

  记忆中的工艺过程,仅有“纯净的棉纤维”、“浓硝酸”、“硝化十五分钟”这几条。

  想要造出威力巨大的军用硝化棉,还得靠黄履庄等人经过反复试验才行。

  他又望向黄履庄,“对了,听说我在广州的时候,你便已制得了发烟硝酸?”

  由于硝酸具有易挥发性,故而浓硝酸会在空气中吸水形成一层雾,所谓“发烟硝酸”便是指浓度90%以上的硝酸。

  这东西可是几乎所有炸药的基础,更是核心化工原料之一,也是朱克臧一早便嘱咐试制的重点药剂。

  “回皇上,微臣用蒸馏法制出,只是产出较少。”

  有了浓硝酸,那硝化棉便算是制出一半了,朱克臧满意点头,至于产量,硝化棉也用不了太多。

  “走吧,先让我看看你们制备硝酸。”

  承天府南郊的厂房里,黄履庄等人七手八脚取来实验所用的材料。

  很快,黄履庄便开始用玻璃烧瓶煅烧一种绿色粉末,另外有人负责盯着炉火、器材密封情况。

  不多时,就有烟雾经过冷凝管进入另一端的收集瓶中。

  黄履庄在一旁解释道:“这硝酸实则自古便能制得,只是其中水分过多。微臣想起皇上提到浓硫酸可吸水,进而想到以浓硫酸出发烟硝酸,几多尝试之后才终得所成。”

  华夏从来不缺人才!

  朱克臧也是甚感欣慰,自己只是稍创造了一些土壤,大明的科学事业便已开始生根发芽。

  待至酉时,实验室里已制成了一大瓶的浓硫酸。

  黄履庄立刻带人用备好的硝石粉末混合浓硫酸比例是他们早已测试好的开始再次装瓶灼烧。

  那根极长的冷凝管便派上了用场。

  其实华夏很早便有成熟的“经验科学”,就如“煅烧绿矾取绿矾油”,其实就是土法制作浓硫酸。

  另外“煎炼结为盆硝”就是重结晶提纯硝石的方法。

  这些在天工开物中便都有记载。

  有了这些土法经验,再加上朱克臧带来的化学知识体系,大明的化工产业怎能不一日千里?

  利用硝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脱水性,冷凝管的另一端很快就聚出一瓶底的浅黄色液体浓硝酸。

  只是这绿矾和硝石价格都不便宜,朱克臧又要用极为纯净的原料,故而这一点儿硝酸便花去了近十两白银,却还无法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另一边,王牌侍卫沈诚正带领数百名近卫军大兵,用温水反复搓洗棉花。

  这些士兵们皆是下手轻柔,却不放过棉花团的任何一个角落,简直比给自己孩子洗澡还要精心。

  洗过棉团的水立刻倒掉,换用新水再洗。

  每一蓬棉花都要反复洗涤十几二十遍,而后拧过放在屋里的“土炕”上烘干。

  皆因棉花纤维上粘了大量油脂和杂质,会严重干扰硝化过程。

  朱克臧不清楚该如何提纯棉纤维,眼下能想到的办法便只有反复清洗这一途了。

  次日。

  朱克臧亲手将洗得发亮的棉花,置入浓硝酸中并用凉水保持恒温。

  黄履庄立于一旁计算时间,另有人目不转睛地棉花,拿着黄履庄发明的温度计,记录着实验数据。

  一刻钟时间,也就是十五分钟,这是硝化时间。

  “时间到。”

  黄履庄刚一出声,立刻有人按照朱克臧事先嘱咐,用夹子夹出“棉花团”,迅速置于一坛子酒里。

  硝酸中取出的东西看上去像是发黄的旧棉花,但其在四十多度的环境中就有可能自燃,随后引爆其他部分,是以必须放在酒精中储存。

  随后众人捧着刚制出来“猛炸药”,兴致勃勃地来到早已圈定好的空地上。

  近卫军的士兵抱着决死的心态,点燃了引火物,而后拼命跑到了半里开外的“掩体”后面,与众人挤在一起。

  良久,大家却未听到期盼的爆炸巨响。

  朱克臧很快收起望远镜,失望地摇头道:“不行,调整配置参数,重来。”

  方才在望远镜中,那团“棉花”呼地烧了起来,片刻间即彻底消失,倒是无烟无残留,有点无烟火药的影子了,但还远远不够。

第287章 该如何收复应天府?

  没有想象中的大爆炸,众人虽有些失望,但却仍是信心十足,皇上既说这么做没问题,那硝化棉便定然会如期制出。

  “可能是棉花还不够纯净,要彻底洗除油脂。”

  回到火药厂,朱克臧首先想到这个问题。

  黄履庄献策道:“皇上,微臣幼时见屠户家洗衣,为祛油腥,会加些碱在水中。”

  “可以一试。”朱克臧旋即记起,碱和油脂会发生皂化反应沉淀,高中化学知识。

  他继续吩咐道:“另外硝酸也要注意剔除杂质,硝化温度和时间得反复尝试,找到最适宜的配比。”

  “微臣这便去办。”

  二十七岁的黄履庄初露峥嵘。

  ......

  拿起前线发来的战报,朱克臧很是欣慰,西线黄庆的神圣大明联军正在准备攻打四川,而东线的近卫军一、二、三、四、六镇带着大明国防军已经将长江以南,除江苏、浙江以外的地盘占领了,攻势如潮!

  第六镇就是钱延在澳门训练的。

  不久,潘阿强、汪显武、秦志国等人上书,请求攻打应天府,也就是南京,大明的故都,朱克臧却不着急,因为应天府的城墙太坚固。

  应天府的明城墙,作为冷兵器时代最为坚固的城市防御体系,在火炮出现后的较长时间内,由于墙体的高大、厚实,以及诸多因素,尚未能造成直接的威胁。

  就连火力凶猛的新大明也得忌惮一二,为什么呢?

  应天府城墙始筑于公元1366年,整整花了28年才建成,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城四重城垣组成,京城城墙设有城门13座,大型水关2座,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

  朱元璋建这座城墙的时候,想的是,要打造全天下最坚固的城墙,过去的城墙大都是泥沙混合的,但是太祖朱元璋不要这样,他准备全部用砖头修建,这样算下来,就得需要3.5亿块砖头。

  要是有人想从中获利,那么砖头的质量就会差,这样的城墙是起不到作用的,这些砖块,基本上都是从江西、安徽等地运来,都是用优质的粘土以及一些白瓷土,烧制而成的,很是坚固。

  但是这样大的工事,不仅动用的人多,要烧制的砖块也很多,为了避免不出现豆腐渣工程,所以朱元璋也是几天几夜睡不着,就想着这事怎么解决,后来他就想到,每个砖块是谁烧的,就刻上谁的名字。

  于是他就下令,这些砖头上不仅有监制人的名字,还有烧制砖块的匠人,他们的基本信息也都在砖头上,一旦发现质量不过关,就能找到到底是谁的错。

  建造城墙的二十八年里,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5省各府、州、县,以及军队卫、所等近两百多个单位的百万余军民承担和组织人力制坯烧造城砖,将烧造好的城砖统一运往南京用于修筑城墙。

  这几省所辖的各府、州、县到处可以看到人们取土制坯的繁忙景象,还有遍布各地密集的砖窑冒着滚滚浓烟烧砖的情景。

  无数烧砖人衣衫褴褛,汗流浃背,日夜不停地赶烧砖坯。

  而一片片城砖上,刻着州、府、县及官员的名字,有的则刻着乡里总甲、甲首、小甲等组织和烧砖人的名字。

  如此庞大的工程,一向败家的朱克臧,都不敢这么造!

  所以南京城的城墙,虽然是十四世纪建造的,但它的防御力,大部分火炮都打不穿!

  这就是明城墙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至今屹立不倒的原因。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先后两次破城都是在城墙下挖地道填充炸药,将城墙炸开缺口而攻入城内。

  特别是后一次鞑清的部队为了打下太平天国的国都,虽在同一地点集中使用了相当数量火炮轰击,仍未能将明城墙击垮,这就是是应天府城墙防御力强悍的明证。

  朱克臧寻思,这应天府的明城墙,怎么也算是一个奇观吧?

  绝对是了!

  就是BUFF估计一般,加防御力啥的,没用。

  因为新大明,是充满进攻性的,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只有新大明进攻别国的份,要是让人打到应天府城下,那就太丢人了。

  思索了一会儿后,朱克臧写下批示:不急,朕御驾亲征。

  揉了揉太阳穴,朱克臧刚放下笔,就听到不远处一阵地动山摇的巨响,直震得他耳膜生疼,头顶上的破瓦灰如雨下。

  朱克臧腾地便站起身来,近来黄履庄等人一直在试爆硝化棉,时有声响发出,但此次明显不同,动静比以往大了数倍。

  为了指点他们早点制造出可靠的硝化棉,朱克臧甚至在这附近弄了一个“临时办公室”,一边办公,一边随时去指导他们。

  他忙向距离临时办公室仅一里多远的试爆地点赶去。

  试爆点旁的掩体后面,黄履庄一脸灰土,远见大明天子来了,立刻满脸得意地高声道:“皇上,成了!成了!”

  朱克臧闻言也是大喜。

  这段时间他先后设计了甩干桶用于防止“过硝化”,又从大明肉联厂调来几十部绞肉机粉碎棉花,总算是制出了合格的硝化棉。

  但之后却遇到了硝化棉湿度问题太干了稍一动就会爆炸,太湿了根本无法点燃。

  前后经过七八天的反复试验,期间还有两名工匠因此身受重伤。

  而方才这简单的“成了”二字,终于宣告大明拥有了可以用的猛炸药。

  朱克臧欣慰地环视一圈,“大家都辛苦了!”

  又问黄履庄道:“眼下有多少制好的硝化棉?”

  “回皇上,共有八十多斤。”后者又补充道,“不过发烟硝酸已备了二百斤,碎棉也有百斤以上。”

  朱克臧点头吩咐道:“好,立刻加紧硝化,制好的那些按刚才试出的比例兑酒和水,制得三百斤硝化棉后便来向朕禀报,能否快速收复应天府就在此一举了!”

  他记得最早硝化棉是黑火药威力的二到三倍,而现代无烟硝化棉的爆速高达6000米每秒,是最好配方的黑火药的12倍以上。

  黄履庄制造的硝化棉虽然比不上现代无烟硝化棉,但起码是黑火药威力的四到五倍!

  三百斤大明硝化棉炸开应天府城墙应该绰绰有余。

  制造硝化棉最麻烦的便是原料准备,只要棉花和硝酸搞定了,硝化过程不过十几二十分钟的事儿。

  黄履庄郑重拱手道:“微臣保证,三日之内必能完工!”

第288章 大明爸爸,高丽苦啊!

  “钦舍,听说你准备御驾亲征收复故都?”老岳父突然登门。

  “是的,两日后就出发了。”

  “走之前,有一群客人想见你!”陈永华笑了,显然来者是一群有意思的人。

  “谁?”

  原来,大明前往高丽的商船带回了高丽的使臣团,高丽的主使金寿恒是领议政大臣,相当于新大明的首相。

  他也算是非常会演了,一从安平港下了船就跪地痛哭,还念了一段明显是提前准备好的文章,大体意思就是高丽君臣被迫屈从鞑清的压力,但是却时时感念大明,甚至为万历皇帝建庙祭祀,不敢丝毫忘再造之恩。

首节上一节160/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