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185节

  遥领,就是只担任职名不亲往任职。

  直到明朝洪武初年,亲王的权力再度复苏。

  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们分封,这些“王”统称为“藩王”,他们是有着藩府的,跟汉代的诸侯王一样,封国境内有着专门的官员,属于是“小政府”,从国君、丞相再到士大夫,都是比较完整的。

  经过靖难之役后,朱棣也没有说废除这个制度,毕竟都是自家人,还是要给他们一些好日子过。

  不过明朝的“王爷们”,也在朱棣以及朱瞻基等人的努力下,不断“削弱”,他们也成了一群只会拿工资的宗室了,大明的灭亡,在鞑清眼中看来,就是不断放纵大明皇室的后果。

  所以在鞑清初期,也就是后金时代,努尔哈赤就对“封王”这个东西抓得很严格,不是有功,即便是他的亲儿子,也是不允许封王的,甚至在一开始,努尔哈赤只是给儿子们封了“多罗贝勒”,也就是清初的“四大贝勒”。

  朱克臧则打算是糅合一下,亲王可以亲自前往封地任职,但是封地都不是华夏本土!

  为了让朱克能更好地管理东瀛都护府,大明准备在应天府招募一万人左右的都护亲军,当然东瀛都护府亲军的钱粮,大明国库不负责,就地解决。

  另外,还在文武百官里面的夷州岛派系挑选了一文一武,前去辅佐朱克。

  都护府的基层干部也需要大明空降的官员搭出一个框架,然后再以经受过考验的进步倭人充当枝丫。

  此外,朱克臧作为大明天子,也要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东瀛都护府的发展方向。

  首先,朱克臧指出,东瀛都护府位于神洲(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必然地震频发,所以不适合搞大型工业。

  为了向众人说明什么叫地质板块和地壳运动,朱克臧又不得不在地理学上火线做出了突破,并在大明格物致知学院提出了朱克臧板块漂移假说。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是大明不想让倭人去造船造自行车造枪造炮,而是东瀛的自然条件不允许啊!

  而且东瀛都护府这个地方国土狭小,虽然水稻产量极高,但水稻生产过于内卷,并不适合大量种植。

  因此都护府应当以发展轻工业,比如织棉花、纺衣服、捕鲸、渔业、林业等低附加值行业为主,让大明本土高产的农业来保障都护府的粮食安全,让大明发达的重工业来满足都护府的工业品需求。

  为了让倭岛尽快摆脱贫困,大明将争取在两年内,在日本建成十家轻工厂,实现其与大明的产业互补。

  ......

  “目前,由礼部牵头开展、户部协办的《大明文化普及项目》已经在神圣大明联盟的各个朝贡国和附庸国率先进行了推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礼部尚书接着禀报道:“今年下半年以来,大明归化司已经向暹罗、马塔兰、亚齐等国以及缅甸、澜沧、南洋等地区派遣了五百六十三名归化儒教监。”

  “并在周边诸国建立了一百五十九所明学堂来普及汉文、汉字以及传扬我大明文化。”

  “另外,我们在泰西诸国也以私人的形式开办了很多明学堂来加深文化渗透。”

  原来,大明在光复华夏事业的同时,对于文化渗透方面的布局也没有放松。

  为此,大明还在一年前牵头组建了一个“明学文化联盟”,并号召和大明贸易的世界诸国加入其中。

  大明的各个藩属国自然不必多言,全都加入了这个所谓的“明学文化联盟”来学习大明上国的先进文化。

  就连西方世界也有不少小国加入了“明学文化联盟”,就连英国也加入了。

  因为,大明的各种商品,是英国佬渴求的,加入一个文化联盟而已,小意思。

  另外,逐渐复兴的大明已经是世界的贸易中心,想要在日益繁华的国际商业市场上分一杯羹,掌握汉文、汉语那是非常迫切的需求。

  很多远洋商人都开始主动学习汉语。

  随着大明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汉语大有被默认为第一国际通用语言的趋势。

  连带着汉语翻译和汉语老师也成为了海外最紧缺的职业。

  而各国商品经济过于依赖大明,也为大明对西方世界的文化渗透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趁着这股东风,大明也再次加大了对西方世界输送文化书籍的力度。

  以此引导更多的西方人从心底里对大明这个东方大国充满无尽的憧憬和向往。

  据礼部官员的设想:一旦大明在西方世界实行的文化渗透成功,未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百姓都成为了大明的“铁粉”。

  下辈子大明人,将会成为各国百姓的口头禅!

  可以想象,如果文化入侵成功,有朝一日大明与其他国家开战,这些已经被文化渗透洗礼的外国百姓转眼便会成为大明军队的“带路党”。

  ......

  “嗯,不错!”听了刘殿的奏报,朱克臧满意地点了点头:“半年多在大明周边诸国建立了一百多所明学堂,这个进度还是非常喜人的。”

  “对了,吕宋官商马和泰搞出来的话剧也可以利用起来。”

  朱克臧突然想到了马和泰这人,听说他最近在应天府组建了一个戏剧社,在为朱克臧的伟大事迹编剧呢!

  这也专业对口,之前马和泰就是靠着戏剧,打开了鞑清宫庭的大门,重操旧业罢了。

  朱克臧随口补充道:“把话剧推向西方市场应该也会大受欢迎的。”

  “至于剧本方面,待时机成熟后,可以让马和泰的戏剧社多准备一些宣扬我大明文化的剧本专门面向西方市场。”

  “这样一来,既能赚钱又能借此推进大明对西方世界的文化渗透,可谓是一举两得!”

作者已阳

  作者今天突发高烧,一测抗原是阳性,哎,各位书友一定要小心啊!

  今日更新会晚一点。

第330章 大明军衔制改革(求订阅!)

  神武四年(1685年)一月一日。

  兵部的新式军衔启用命令同步下达到了大明近卫军、国防军各镇。

  此前,由于战争原因,国防军来不及换装,使用的是旧式军服,趁着这次改革,也将国防军的新式军服向近卫军看齐。

  于是,新式军服也将陆续发放到国防军各镇手中。

  早在去年年底,兵部就已经开始向各大制衣工坊下了定单,让他们着手赶制新式军服。

  与新式军服同步赶制的,还有军衔肩章、臂章、领章、帽徽等相关配套的相关物件。

  当然,为了表示区别,两者衣服的颜色不同,近卫军的常服衬衫是白色的,国防军的常服衬衫则是蓝色的。

  臂章也不同,原来近卫军的臂章是白虎,后来大明建国后改为了黑龙臂章!

  所以现在白虎臂章交由了国防军。

  ......

  现如今,实行精兵路线的大明军队,其一线作战部队基本维持在了32.5万人的规模,其中包括六个镇的近卫军,二十个镇的国防军(原为八镇,逐步扩军)。

  如果要是算上文职、辎重部队的话,大明军队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40万左右!

  还有就是各国的仆从军和各新占地区的守备军,没有算入其内。

  不过,相对于大明蒸蒸日上的人口数量,大明正规军的规模其实并不算多。

  不仅不算多,面对未来复杂的世界形势,特别是消灭鞑清以后,大明军队的规模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才能不断对外殖民扩张。

  作为演讲帝,这次的发布新式军衔,朱克臧免不了宣传一番。

  为了充分宣传,朱克臧更是在应天府聚集了六镇近卫军!

  架势很大呀!

  站在校场的高台上,朱克臧抑扬顿挫地说道:“近卫军是朕的子弟兵,也是大明帝国繁荣昌盛的捍卫者,为了让军人们更具荣誉感,朕命令:在近卫军中实施新式军衔,改制完毕后,望诸君武运昌隆,武德充沛。”

  在场的将士们一听朱克臧如此看重他们,便一起大喊:“大明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年迈的兵部尚书邱辉,走上台来宣读圣旨:“皇帝诏曰,北伐战事以来,近卫军死于战争者,每人给予抚恤金二百块银元,分地二十亩,二十年不收赋税,儿女免费入学。各立功者按照所立功劳大小,分别给予最多五十块银元不等的奖励,并作为晋升军衔依据,日后均按照此规矩办理,钦此!”

  如此高的抚恤金,可以说是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明军人们的后顾之忧,让军心士气都有极大的提高。

  众人又是山呼万岁,随后由邱辉代为接了圣旨,然后军官们就簇拥着朱克臧来到会议室,宣布军衔的具体事宜。

  这次新式军衔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帅,将,校,尉,士。

  元帅只有一个级别,其他都分为三级,上,中,少。

  除此之外,士的少士改为下士,还有兵的名称也不同,分别是上等兵,列兵,新兵。

  每个大明军人的军服都会按照军衔佩戴新式肩章。

  兵是一到三条直杠,士则加一颗星,尉则是两颗星,校则是三颗星,将军级别没有直杠,只有一到三颗星加上一条龙,帅则是一条龙加四颗星。

  近卫军众位军官在听完朱克臧的讲解后,眉来眼去,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

  邱辉眼神示意离朱克臧最近的潘阿强,阿强心领神会。

  很快,他就举起手来,朱克臧见到,则问道:“潘管镇,你有什么问题,请说吧!”

  潘阿强立马站了起来,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说道:“末将请求在大明军衔制中再多加一级。”

  朱克臧本来是按未来军衔制度来制定大明的军衔制的,本来觉得已经很不错了,阿强这个粗汉子居然有不同的意见,真是罕见。

  对了忠诚的潘阿强,朱克臧也不恼怒,笑道:“计将安出?”

  潘阿强回道:“末将请求在帅上面再加一级:大元帅。”

  潘阿强继续说道:“末将以为皇上也应该授予军衔,臣等请皇上任大元帅一职。”

  众军官一起站起来道:“臣等请皇上任大元帅一职,统领臣等扬我国威。”

  朱克臧见他们如此整齐,明白显然是早就已经商量好了的,他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现在听他们一说,是呀,自己也是军队最高指挥官呀,加个大元帅衔头是好事呀,于是笑道:“也好,那就加一级大元帅吧,五星一龙。”

  众军官大喜,身为武将,最怕两件事,一是功高震主,一是文官不把武将当人。

  虽然朱大皇帝在位的时候,不可能出现以文驭武的时候,但保不准后面的皇帝开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到时候他们武将又悲催了。

  他们商量过,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皇帝也任军职,这样两件事就都可以轻易解决了。

  现在皇帝答应自己加军衔,以后军人的日子可就要好过多了。

  当然了,朱克臧自认大元帅好像还挺合理的。

  大明天子本来就是大明皇家军队的最高统帅,有军衔才对味呀!

  目前,大明军中军衔最高的为中将,人选有:邱辉、朱天贵(海军)、刘国轩(海军)、潘阿强、秦志国、汪显武。

  而少将则是黄庆、钱延、林升等人。

  至于勋章制度,大明军队中的勋章分三级,铜星,银星,金星,共有三类:勇气勋章,智慧勋章,义气勋章,分别对应作战勇敢,指挥得当,救助战友三个方面。

  这些勋章以下有一种荣誉勋章,授予对外战争中有斩获的士兵。

  对了,所有勋章都只能由皇帝授予。

  与军衔同步发布的是《大明军衔条例》。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军衔低的必须无条件服从军衔高的,这样战斗中即使主官牺牲了,也不至于会没有指挥而乱做一团。

  至于军衔的调整规则是分两种情况,战时会以功劳为依据来晋升军衔。

  和平时则是士兵新入伍为新兵,达到训练标准后直接转为列兵或者上等兵,上等兵三年可晋升一级直到上士,四年可晋升一级直到上尉,五年可晋升一级可到上校,而上校以上则必有通过军功才能升上去。

  这样一个新兵,如果在和平年代,没有特别机遇的话,要经过三十六年才能晋升到上校!

  这就给了大家一个信号,想要升军衔,那就去打仗立功吧!

第331章 奇观可搬迁(求订阅!)

首节上一节185/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