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219节

  朱克臧就笑着说道:“朕最近怎么听说大明的财神爷杨尚书最近有点忧愁。”

  原来,朱克臧也知道杨英状态不对,给他来谈心谈话了。

  不说这个还好,说起这个,杨英瞬间忍不住说道:“皇上,臣以为,如此大的开支就算是遇到旱情,恐怕赈灾也用不了这么多钱啊!”

  毫无疑问,从经济利好的角度来看,大明这一次的柔佛计划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亏本买卖,但朱克臧却继续笑着说道:“朕当然明白,只是想把南洋真正消化,大明必须这么做!”

  ......

  柔佛,新宁城。

  这是标准的大明移民新修建的城池,在柔佛的序列之中应当属于县城一样的级别,它位于淡马锡北部的陆地。

  但如今城内,却是热闹非凡。

  所有来到这里的移民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柔佛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他们曾经最看重的食物。

  整体价格,要比大明境内低至少三成的价格,很多平日里都不敢想的上好木材打造的实木家具,精美异常不说价格还并不算贵。

  当然,如果是大明来的工匠亲手打造的,那价格可就不好说了,可要是柔佛本地的那些人生产的,价格就会十分便宜。

  李大牛带着自己一家来到新宁城里采购物资。

  小驴车上,李大牛的小儿子兴奋的挥舞着赶驴车的鞭子,一旁的李大牛连忙开口说道:“不要打咧,它还走着呢,打什么,这可是村上的驴车!”

  村庄,大量的汉人村庄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以耕牛、骡马集体化使用的方式来节约物资的,主要是一家一户一头牛。

  就连大明也承担不起这样的投入,毕竟在这个时代就算是有钱,也没有这么多合格的耕牛啊,一百亩地不少,李大牛一家根本种不过来!

  可春耕开始没多久之后,李大牛的惆怅就迎刃而解了,因为自己家的地里多了一些壮劳力。

  这些壮劳力默默无闻,根本不问自己要一分钱,就连吃一口饭都是畏畏缩缩的。

  让李大牛最开始以为这些人是不是生了什么病,把脑袋给烧坏了。后来经过当地移民的公务员介绍。

  李大牛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在和大明近卫军作战的时候,被俘虏的柔佛战俘,还有一些不听话的土著部落。

  原来是以前的敌人,打那以后,李大牛彻底就不管那些人在自己家地里到底怎么忙活了。

  原本以为一家几百亩地根本种不过来的李大牛算是彻底明白了。

  自己一家,哪里是来柔佛移民的,这不完全是来柔佛当地主的吗?

  这天下,居然有这样的好事。

  李大牛有时候晚上都会睡不着,感觉这一切就像做梦一般不真实。

  “爹!我想要吃那个麦芽糖!给我买一点吧!”

  “幺儿!爹爹给你买哦!”

  熟练的拿出一块铜板,买来了甜甜的麦芽糖,偷偷尝一口,李大牛觉得这糖,就和现在的生活一样的甜。

第390章 皇室专列、新媒体出现

  “闾爱卿,朕听闻说京杭铁路已经全面对外开放,并且已经有百姓开始愿意接纳这种新鲜事物了?”

  聊别的,闾范可能停顿一些,可要是说到铁路,闾范可以滔滔不绝的和任何人连续聊上好几天时间都不带厌烦的。

  毕竟空中花园完工之后,他的工作重心就在这个京杭铁路。

  只听他说道:“皇上,京杭铁路的推广确实已经颇具成效,并且皇室专列也已经即将交付使用。”

  “朕怎么都还没有问你,你就先提到这件事情了?”朱克臧笑着说道。

  而一旁的闾范则是开口说道:“皇上,皇室专列经过臣和整个皇家工业总局数次的试验和连续性的测试,微臣可以拍着胸脯和皇上说京杭铁路之安全,定当万无一失。”

  “那朕过几日便去看看你准备得到底怎么样。”

  闾范连忙点头说道:“微臣恭候皇上!”

  ....

  京杭铁路自全线贯通并且达到试验长达近三个月时间,时刻保持着每天按需全线运行无事故的纪录之后,大明道路局(前身为东宁道路局)和新成立的交通建设集团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对外宣传。

  经过朱克臧的拍板,大明所有铁路、水泥路等交通要道的管理权力和收费权,最终都要留给道路局。

  而收取上来的这些钱,除去必要的养护成本和相关的人员开支等一系列支出项之后,将全部交给大明国库。

  “卖报!卖报!大明神武六年二月十五日,皇家专列将从京城开抵杭州府,皇家专列!皇上将亲自乘坐火车出行!”

  宣传的目的,就在于让百姓能够更好的接受并且消化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如今大明的报业已经从刚刚开始的皇明日报一家独大,到现在仅仅是应天城附近的范围内已经充斥着数家报社。

  在各自的领域,以不同的刊发周期对外发行。

  甚至,朱克臧还发现了一名商业奇才,此人见到报纸在百姓之中有如此良好的传播性和巨大的利益,便自己花费银元一万枚,专门在应天京城内开了一家报社,雇用了不少的读书人。

  每日写文章讨喜?

  根本不可能,他要做的是一个纯商业性的广告报纸,雇佣了一部份读书人负责撰写的全部都是一些广告文章。

  主要还是负责在京师街头,寻找些牙行、餐饮商家的掌柜,整日推广自己的报纸,并且宣扬能够给他们带来不错的生意。

  一来二去,也有不少人选择相信了他。

  随后《应天商报》一经推出,就有不少人选择购买。

  毕竟在这份报纸上,详细记载了京城之内各个好吃、好玩、有趣的商户都在什么位置,哪些酒楼历史悠久,厨子手艺一流。

  可以说是大明应天城内最早出现的吃喝玩乐一条龙般的生活指南,就连朱克臧在看到这样的一份报纸时也是啧啧称奇。

  有点后世新媒体的味道了!

  朱克臧对着前来上奏的通政司官员都夸赞道。

  通政使司,简称通政司,其前身为洪武三年设立的察言司,大明通政司的职能和大宋的通进奏银台司相像。

  主要职责都是掌管内外奏章,但两者的不同在于规格和作用,宋代银台司对枢密院负责,而通政司直接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的耳目喉舌。

  通政司的主要职责为掌管内外章疏,奏报皇上,并誊抄副本,通报六科等政府部门,同时敦促各级官员将了解的社会实情上报皇上。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说,类似于一个新闻转达机构,起着通达下情的作用。

  通政司收到臣民递交的文件后,在办公厅公开拆封,按照规定将每封文件的提要誊写清楚。

  “私人报业发展合情合理,并无不妥。”朱克臧如此批示道。

  然而,朱克臧要专门乘坐皇家专列前往杭州府的消息出了之后,第一时间刊登这则消息的便是在应天府的《应天日报》。

  应天日报是一家私人报社,不是大明官方的喉舌。

  可还没等皇明日报反应多久,当天几乎是同一时间,应天城大大小小的不少的商业性报纸就开始纷纷跟进消息。

  而杭州府中的报纸更是极力宣扬这件事情。

  就连应天府周围各地都有不少人每天都在议论此事,商议是否要提前前往京城或者杭州府的火车站,一睹皇上龙颜。

  浩浩荡荡的舆论风刮起来的时候,最先感到眼皮连环跳动的是应天府和杭州府两处的地方衙门官员。

  “不好!若是如此多的百姓涌入火车站,车站内的衙役数量绝对不足以让如此多的百姓规规矩矩地站在原地,到时候一旦发生动荡,你我就要有大麻烦了!”

  要说应天府衙其实也不是一个好差事,皇城根脚底下,管理的却是整个京城的大小事务,可京官都在这里...

  有人曾经调侃,京官千千万,应天府不算。

  说的就是应天府衙往往会呈现出一种极为尴尬的处境,但面对京城内的各种事情他们却不能不管。

  “府尹大人,我以为也是如此,现如今仅仅京城或许就会超过五万百姓想要前往京城火车站,到那时候必定是拥挤如潮水一般!”

  “更关键的是,一旦发生什么问题,危及到铁路,府尹大人,我等可担待不起啊!”

  府尹邵廷采也是个聪明人,哪里听不出这话里的意思。

  邵廷采,字念鲁,浙江余姚县城人,师承黄宗羲,为学重在经世,谈理终归致用,力倡读史以救当世之失。

  他对宋明忠烈、晚明恢复事迹非常热衷,时常搜罗写成文章表彰他们的事迹。

  在黄宗羲的引荐下,他顶替了上任府尹王宏撰的职位,因为王宏撰当澳洲总督去了。

  这次皇上乘坐火车,是他上任以来第一个大任务。

  如果因为人手不足,让百姓们涌入火车站内,造成百姓的踩踏或许只不过是摘官帽罢了。

  可如果让皇上受了惊,或者出现什么危险,自己就算是有十个头,恐怕到时候都不够砍的!

  “那该如何是好,如今应天府的府衙衙役就算全部在那一天前往京城火车站,想必也很难维持住啊!”

第391章 锦衣卫与应天府尹联合行动(求订阅!)

  在场的官员们也是带上了重重的沉思之色。

  毕竟距离皇室专列,也就是朱克臧前往杭州府的日子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如此短的时间内想要临时征召大量的衙役。

  绝不是应天府衙门可以做到的事情。

  只听那官员说道:“要是下官看来,这件事情恐怕还是得要求助于锦衣卫,若是南镇抚司能够想办法多布置一些人手在火车站,恐怕就算是一个锦衣卫也要顶的上我们十个衙役。”

  邵廷采的眼睛瞬间亮了。

  邵廷采连忙说道:“没错,我们应该让锦衣卫多派点人手,毕竟在那一天他们还要贴身负责皇上的安全,本官这就去锦衣卫衙门商讨一下。”

  应天府府尹快步走在京城街头,而当他看到京城街头已经有不少人正在议论十几天之后前往京城火车站的具体细节的时候,他的脚步未免又快了几分。

  南镇府司衙门外,应天府府尹邵廷采拱了拱手,冲着门口的锦衣卫说道:“应天府府尹邵廷采,有要事相议,还请行个方便。”

  “你是邵大人?那你在此稍等,我进去通报一声。”门口的锦衣卫卫并没有多说什么,转过身就进了衙门内。

  不一会,便有一位锦衣卫千户走了出来。

  锦衣卫千户黄良骥,长相硬朗,但见到邵廷采来此,还是热情的说道:“邵大人,有何贵干,快快请进,站在门口算怎么回事。”

  黄良骥本不用对邵廷采如此客气,毕竟在偌大的京城之中比他这个小小的应天府尹要大得多的官员如海一般。

  平日里见了黄良骥,也是或多或少地位还得低一些。

  哪里像现在这样黄良骥主动出来迎接邵廷采更是难得一见,这都是因为当初开发锦衣卫换岗仪式,黄良骥受了邵廷采的帮助,至此两人交情便算是搭了上来。

  平日里邵廷采并未让黄良骥帮其做过什么事情,反而是在每一次锦衣卫做事需要应天府衙帮助时,毫不犹豫。

  一来二去的就连黄良骥都觉得自己有些亏到了邵廷采。

  邵廷采拱拱手说道:“原来是黄千户,那我就进来了。”

  “快快!来人备茶!”

  锦衣卫的偏房中,有一个小型的会客厅,邵廷采和黄良骥就在此议事,只听邵廷采推门见山便直接说道:“今日我来锦衣卫,是有一件麻烦事要来找人帮忙的。”

  黄良骥一听,连忙说道:“邵大人你只管说,只要能够帮得上忙的,我黄良骥定然不会推辞。”

  “黄千户可知道,最近京城议论纷纷,不少百姓都在商议过几天要前往京城火车站一睹皇上圣颜,本官担心到时候人数太多,仅仅凭借着应天府衙的力量不足以维持的住啊!”

  黄良骥听到邵廷采如此说来,也是顿时反应了过来,说道:“这件事如今已然如此严峻了吗?邵大人可有计算过,大概当天会有多少人前往京城火车站。”

  邵廷采想都没想便说道:“少说得有五、六万余人!”

  “嘶!”

  一听到这个数字,黄良骥也是不禁头皮发麻,顿时坐不住了,连忙说道:“这件事我今天之内就将汇报给镇抚使,我想镇抚使应当能够抽出一点人手来协助你们,但依我看来,恐怕不会太多,因为锦衣卫人手也不够用。”

  邵廷采听完也沉默了,但过了一会他还是说道:“这件事情,锦衣卫能够帮忙,本官已经十分感激了,剩下的,只能我再去想办法了。”

首节上一节219/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