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258节

  翁子麒从身上取下一卷地图,摊在报纸之上,指着南部的汝州和南阳府,道:“孟兄,锦衣卫已经联系在下,明日一早,南阳知府封觉明、汝宁知府滕正民便会率领当地团练乡绅投靠大明,将安徽一带的北伐军将士迎入两地,并配合围攻归德府。”

  原来,河南巡抚章钦文正是在归德府组织兵力抵挡西进的大明军队。

  孟召珍恍然大悟:“大明好深的谋算,愚兄明白了!原来大明的出兵河南近一月,一直陈兵于山东和河南两省边界,却是为了吸引章钦文组织兵力前往边界抵挡。想必是南阳知府、汝宁知府两人也跟贤弟一样,早被大明的锦衣卫说服归顺大明,只等章钦文的大军落入归德府这个陷井便拉网!”

  真是天下谁人不通明啊!

  可惜巡抚章钦文过于胆小,不敢亲往战场指挥,在后方的归德府城驻防,否则就能生擒了。

  但即便是这样,此次恐怕他也在劫难逃。

  南阳和汝宁两地的主官,早就将两地的地方绿营兵掌控在手中,加上地方团练的带路,大明国防军两个镇的将士,一下便能深入河南境内,绕道至归德府后方,估计用不了两天,便能进入陈州境内,将归德府完全包围起来。

  而且,只要击败章钦文率领的万余清兵,整个中原一地,再无什么兵力能与明军抗衡。

  “孟兄,天下未定,清帝被俘,正是我等拨乱反正最好的时机,错过了,我们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再无出头之日!”

  翁子麒说完,一脸殷切地看向孟召珍。

  “好!既然贤弟都已经说得如此明白了,你我多年相交,愚兄还会不信你不成?愚兄决定了,贤弟你速速赶回陈州府,应该明日便能到!你我两府,便约定后日一早宣布举事,脱离鞑清,归顺帝国!”孟召珍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道!

  两人当即寒暄两句,便离开密室。

  一刻钟之后,虽是深夜,开归道署衙门后院门偷偷打开,出现一辆马车,数骑人马。

  他们急速奔向城门,手持知府大人手令深夜出了开封府城,赶往东南边的陈州府。

  一天后,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入归德府城内,将在城内的巡抚章钦文给吓坏了。

  南阳知府、汝宁知府两人率领南阳、汝宁两地绿营和团勇,早在三天前,便偷偷将明军领入境内,从汝宁府的西平和南阳府的叶县两地,一举攻占了许州直隶州的襄城和郾城!

  章钦文意识到归德府是一个死地,一旦大明从许州攻入陈州,归德府将被三面包围。

  当即来不及组织一帮军纪涣散的绿营兵,他自率汉八旗二千军队,命两名总兵率领清兵随后整备兵力,撤往西面开封府。

  次日上午,当章钦文刚刚抵达开封府城外,开封知府孟召珍组织开发的地方乡绅大摆筵席犒劳赶路辛苦的清军,并亲自作陪,邀请章钦文入知府衙门赴宴。

  章钦文不疑有他,率数十亲卫骑兵入城,一进入知府衙门,章钦文和数十名亲卫便被早已埋伏好的府兵射杀,章钦文当场惨死。

  继而,开封知府孟召珍又派团勇将城外喝得大醉毫无防备的清军击溃,斩杀数百,俘虏上千,只余数百人逃脱。

  顿时,开归道员兼开封府知府孟召珍宣布八朝古都开封府脱离鞑清治下,归顺大明帝国,并带头剪去脑后的长辫,脱去鞑清官服,恢复汉服。

  开府城内的地方团练和府兵,也在满城搜查八旗官吏和少量的旗兵将领,不到半日功夫,整个开封府城便被孟召珍所彻底掌控。

  与此同时,陈州知府翁子麒也宣布陈州光复,脱离鞑清,归顺大明!

  次日,两府叛出朝廷,投靠中华帝国的消息传出,整个中原大地,从最北边的彰德府,到最西南边的陕州直隶州,除了归德府因为有章钦文留下四千汉八旗兵驻守,没有宣布叛出鞑清朝廷外,其余的六处州府府城,全部宣布脱离鞑清,归顺大明!

  ......

  十月份的一天,天气逐渐寒冷起来,长江以北安徽桐城,冷飕飕的寒风,让城内人烟稀少,显得有些荒凉。

  张氏府内,在炭火的自我燃烧下,却是温暖如春。

  一名雏气未脱的青年正毕恭毕敬地站在书房内,旁边却是端坐二人,身穿一身长袍,却是曾经担任过鞑清礼部侍郎的张英。

  另有个四十来岁的威严中年人,站在张英身侧,一看便是当过官的人物。

  雏气未脱的青年,正是张英的儿子,近两年名动安徽的神童张廷玉。

  此二人可不简单,清代历史上,以良好家风、家训传承时间长、成就大的,最突出的就两个家族,一为山东诸城的刘氏家族(刘统勋),二为安徽桐城的张氏家族(张廷玉)。

  桐城张氏家族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张英、张廷玉父子,被称为“父子宰相”。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张氏家族从远祖张淳明于明隆庆二年进士及第后,直到清嘉庆十年张聪贤进士及第,在前后近二百多年的时间中,张氏家族公出了进士18名、举人30余名,此外还有数量不等的贡生、监生及秀才功名者,不下数百人,入仕为官者,则有上百人。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世代为官的家族。

  张英在1681年的时候乞假回乡重新安葬父亲,回乡安葬父亲后,又在家乡龙眠山构筑房屋,居住数载。

  如果没有新大明崛起的话,他会在1686年重返清廷,被康熙一路提拔。

  然而,自1683年明清大战之后,张英敏锐地意识到,天下已进入乱世,局势未明的情况下,返朝当官异常危险!

  特别是安徽桐城就在明清的交界,一旦大明开启北伐,他们张家就是第一个被包圆的。

  于是,他便以指导儿子学业的理由,在老家逗留了下来。

  今天,过去曾与张英交好的工部侍郎孙在丰,从北伐带来了一个让他们全都震惊的消息传来。

第465章 大清又双背黑锅!

  大明一北伐,安徽很快就光复了,由于朱克臧特别交待,明军对张家基本秋毫无犯!

  看来朱克臧对张廷玉是觊觎的。

  此时的张府中,曾经的工部侍郎孙在丰心情沉重地道:“敦复兄(张英的字),弟此番从直隶归来,几经曲折,说来话长啊!世道纷乱,大清已经气数已尽,纵然诸葛再世也无力回天了!”

  张英也是面色肃然。

  “屺瞻(孙在丰的字),你我都身为大清臣子,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尽自己本份便是!也不枉熟读经书,身受圣人教诲。”张英叹道。

  “敦复兄,弟特意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地急忙赶来,便是告诉你一件京师传来的骇人消息。”孙在丰两眼睁得浑圆,显然那消息十分惊人。

  “可是明军攻下了京师?”张英问道。

  孙在丰面色一惊,诧异道:“敦复兄怎么知道?然不仅仅如此!”

  “我儿衡臣(张廷玉的字)在大明的报纸中看到的,桐城几乎最早被大明攻克,大明的报纸早已在桐城中流行。”

  张英不知道是该高兴自己张家没被大明清算,还是该为大清的危难感到难过,他只是追问道:“到底大清怎么样了,京师到底有没有被明军攻下?屺瞻,你别卖关子了!”

  张英也是担心大明报纸是蒙人的加新闻,因而便想与孙在丰求证一番。

  孙在丰一声苦笑,道“敦复兄,明人报纸写的是真的,京师早在一个月前便被明军攻克了!皇上北狩木兰围场,说是北狩,其实是领着一万八旗新军北逃!”

  孙在丰的言语中,已完全没有了以往的臣子对皇上的崇敬。

  “皇上跑了就算了,还让恭亲王常宁冒充自己,结果被明军生擒了,大明就认恭亲王是大清皇帝,直接把大清年号改成了顺明,还让假皇上宣布退位,大清亡国了!”

  “我大清变成了两个皇帝,一个北狩,一个被俘,却没有皇城的局面!”孙在丰有些嘲讽地道。

  他说的都是报纸上没有的消息,原来那个投降的康熙是假的!

  张英默然,嘴上却是叹了个气。

  孙在丰本是浙江德清人,其人生性豪迈,常常被人说胆大包天!

  如果没有新大明,他会成为大清的治河名臣。

  孙在丰本就对于满洲贵族专断重位,横行朝纲,欺凌汉臣的行为,十分不满。

  而此番康熙仓惶北狩,让他更是心中一片冰冷,失望到了极点。

  加上如今大清统治迅速崩塌,江山不稳,他和许多汉臣一样,开始思索后路来。

  “敦复兄,除了这个,还有更劲爆的消息。”孙在丰继续说道。

  而张英却有点悲天悯人了,无暇顾及孙在丰口中的劲爆新闻,低落道“大清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身为臣子,我等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一旁的张廷玉充分展现了这个年龄的好奇心,却道:“父亲,咱家不欠大清的,还是孙先生说的惊人的消息吧!”

  张英满脸惊讶:“还有比大清亡国更惊人的消息?”

  孙在丰压低声音道:“这个消息是我半路上听说的,不知道是真是假。”

  “说是曲阜的衍圣公,以衍圣公府和孔圣人直系后人的名义,号令天下士林和儒家子弟全部起来背叛大清,归顺大明!”

  “什么?衍圣公真是这么说的?”张英震惊了,急忙问道。

  张英心里有点不相信,大家都是读书人,对那曲阜的衍圣公府,视为圣地,而作为圣人之后的衍圣公,在他心中,与大清皇上的份量一样,而且,这认同满旗人为君主,还是因为衍圣公说的大清皇上为天下共主。

  而边上的张廷玉更是心中震动不已,他虽年少,没有功名,但也是读书人中的一员,自然清楚衍圣公在读书人心中的份量。

  而且,每次更朝换代,衍圣公都会出面支持新统治者,而他支持的人,往往的确最后夺得天下。

  张廷玉闲暇无事,也看过几份往期的《皇明日报》,他突然发现,这原本被大清朝廷声称在南方肆掠,四处烧杀抢掠的明军,根本不是那回事。

  经过对《皇明日报》上报导的几个事件进行验证,他发现大明报纸上所说的,基本都是真实事情。

  而且,上面刊登的关于各种新奇数知识,包括火车、轮船、电灯等新奇物件,格物致知的力量让他大为惊叹,眼界大开。

  而南方百姓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更是让年幼的他发现,大清和大明的区别。

  正因为这份报纸,他开始对大清蔑称的伪明海匪朱克臧产生了巨大的好感。

  张廷玉这个小神童瞒着他的父亲,已经悄悄打包行李,准备明年就去参加大明格物致知学院的入学考试!

  听到衍圣公要归顺大明,张廷玉心中振奋:“孙叔叔,归顺大明乃天命所归!”

  “贤侄,但衍圣公的这番公开归顺大明的表态,导致山东满旗贵族不满。根据路人的传言,上个月,衍圣公府一夜之间,便被数千八旗乱兵攻破,几千年的圣地,竟被目不识丁的八旗乱兵肆掠横行,有人看见,那伙乱兵之中,便是兖州总兵。”

  孙在丰低声说道。

  兖州总兵属实冤。

  张英猛地一震,急道:“果真如此?难道衍圣公真的归顺了大明,而大清的兖州总兵肯定恼羞成怒,为了阻止,向衍圣公下手了?”

  作为熟读经书的儒家子弟,他对衍圣公可谓崇敬有加。

  “真相到底如何,小弟却是不清楚了!”

  孙在丰愤然叹息道:“不管是谁,竟然派兵去杀衍圣公一家,还将圣人遗留下来的经书都抢走,实在是太过可恶!幸好,大明北伐军恰路过伐山东,遇到那些抢完衍圣公府的八旗乱兵,双方激战,大明将乱兵都击溃,将从圣庙抢走的经书都接了回来,还救了几名圣人的旁系后人,等于是救了圣人的脸面和后人,此举大善!

  “想不到大清口中的蛮夷、海匪、明妖,不但不排儒,还尊崇圣人,这可是大好事啊!”

  张英脸色大变,神色复杂地道:“屺瞻兄便是为此事而来?”

  他已经明白孙在丰来的用意了。

第466章 北方士子的向往、33两白银理论(二合一大章)

  孙在丰性格直爽,有血性,虽是读书人,禀承忠君思想,但作为相交多年的好友,张英却清楚他与如今很多的读书人出身的汉官一样,一直对顺治、康熙两朝的文字狱很是不满。

  别看康熙提出满汉一家亲的理论,实则只是给读书人有了台阶可下,该文字狱的,康熙一点都不含糊。

  顺治朝典型的文字狱有张晋彦案、《变记》案,康熙朝已经发生的有明史案、黄培诗案、朱方旦案。

  《变记》案最为经典,可以说是开启了华夏历史的坏头。

  顺治四年,广东和尚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壮事迹的史稿《变记》,被应天城门的清兵查获,在严刑折磨一年后,定谳流放沈阳。

  次年,又有毛重倬等坊刻制艺序案,毛重倬为坊刻制艺所写的序文不书“顺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无本朝”,有关“正统”的“不赦之条”。由此规定:“自今闱中墨牍必经词臣造订,礼臣校阅,方许刊行,其余房社杂稿概行禁止”,从此诞生了清朝言论检查官。

  大明的士大夫越是被朝廷惩罚,便越是得到舆论的赞扬,于是更加意气风发,大清则相反。

  除了文字狱和贪赃枉法,大清的士大夫倒是少受惩罚,但不是的仁慈,而是士大夫的“死相”,可以说华夏知识分子的脊梁,其实是在清代被折断的,从维护社会稳定来说,我大清做得确实不错,但从倡导自由开放和社会发展来说,似乎大明更具有胸襟气度。

  读书人虽然懦弱,但好赖还是能分辨的。

  如今,大清连京城都被占去,真皇帝北狩,假皇帝投降,已经是分崩离析,不成气候了。

  连直隶、中原等地官员纷纷投奔大明,这个时候,张英的这位好友接着说衍圣公府的事情,其用意显然可知。

  不外乎想试探下自己,对待大明的态度而已。看样子,是想归顺大明了!

  当下,张英已经想明白了前因后果。

  “不错!敦复兄,如今的天下,大明已经占有四分之三,看这形势,用不了多久,必将统一华夏,成为新一代明主!”

首节上一节258/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