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304节

  此后,麦克科密克一直在改进,由40匹马牵引,收割幅宽达30米的联合收割机,上面甚至还装有麦桔打包装置。

  在这位农民发明家的启发下,又出现了蒸汽自走式的收割机。

  不过,对于个体农民,自然耗费不起这样的耗煤大户。

  但在皇庄那种大农场,蒸汽机收割机绝对是有前途的。

  “皇上,还没完呢!”

第540章 大明农民也能去秦淮河潇洒(求订阅!)

  “来,换上耕地的犁!”

  颜元将蒸汽机开了回来,看着傻眼的大臣,笑的非常开心,接着又开始炫技。

  很快,学院学生们开始将收割机的部分拆下来,然后给蒸汽机装上犁地用的犁。

  颜元再次驾驶着蒸汽机在田间走动,伴随着蒸汽机在田间走动。

  在它的后面,拖着宽敞犁地机深深的深入泥土之中,伴随着机器的走动,非常轻松地将厚厚的泥土翻了出来!

  比起用牛马来,翻出来的土还要更深,更加的整齐。

  陈永华:“神器,未来农耕剩下来的马匹,可以用于开疆拓土!”

  好家伙,大明帝国人均战犯,大明首相这句话让朱克臧也不由得陷入反思。

  大明的战争机器是不是该停一停了?

  其实朱克臧多虑了,大明文官的武德一向都是比较充沛的。

  前明推翻蒙元之后,武将勋贵地位比之文官更高,为防重蹈唐朝藩镇覆辙,于是选择以文制武。

  用文官制衡武官,虽然有一些效法宋朝的意思,但是其目的并非如宋朝一下将武将刻意压制低下,只是为了防止武将权力过大。

  而大明文官也多善兵事,军事能力极其出色,相比宋朝文官不好言兵堪称是两个极端。

  大明文官善兵者如铁铉,王骥,王越,罗亨信,项忠,韩雍等人,都是战功赫赫,那么为什么明朝文官这么能打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大明对于文官的培养机制了。

  大明文官虽然由科举步入仕途,但并非明代科举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僵化死板。

  各省生员在乡试之时可以额外加试射箭,如果成绩优秀的可以单独造册,将他们成绩进行“加分”处理。

  而府州县学还要教授生员武艺,因此明朝文人别的不说,武力值这一块肯定比大宋高不少。

  .......

  “卖报!卖报!”

  “应天制造总局制造出蒸汽机收割机,可一天收割千亩麦田!”

  第二天早上,伴随着朝阳的升起,新的一天开始,大明帝都的大街小巷,报童的声音再次响起。

  夸张的标题立即吸引了早就已经等待买报人的注意力,很快,一个个报童的身边都聚集了大量的买报人,一份份报纸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了帝都老少爷们的手上。

  拿到报纸的进步工人们自然而然首先看向报纸的头条,在上面赫然写着六个大字,蒸汽农业时代。

  “蒸汽农业时代?”

  大家的脑海中充满了疑惑,蒸汽农业?

  蒸汽机这些工人们认识,怎么工厂的东西也可以用来种田了!

  皇明日报这样写,肯定是真的!

  众人的脑海中充满了疑问,带着这样的疑惑,纷纷快速的看下去。

  皇明日报前文用了很短的篇幅介绍了一下蒸汽机,也是担心有些人不认得这玩意。

  蒸汽机在大明是广泛运用了,但也局限于火车、挖矿、锻造灯行业,其他行业的人不认识也正常。

  随后,皇明日报讲到了现在蒸汽机一个极其重要的运用领域,那就是农业领域。

  “如此小的蒸汽机竟然拥有五六匹牛马的力量?”

  有人看着报纸上面介绍的数据,有些难以置信,蒸汽机收割机的出现,也是带来了如何计算力量的思考,经过了颜元的建议,大家也是以马匹的力量来参考,马力、匹成为了力量的单位。

  一台蒸汽收割机或耕地机就是五马之力!

  “还有这蒸汽收割机能够一天收割上千亩的麦田?”

  有人难以置信的看着报纸上面所写的内容,一天收割上千亩麦田,这是何等的速度?

  一个人辛辛苦苦的劳作一年,顶了天也仅仅只能够管理十几亩田地,这上千亩地,那是需要上百个农人来耕作的。

  现在你告诉我仅仅只需要一台机器就可以了?

  一些对蒸汽机认识不够深刻的资深农民疑惑道:“皇明日报今天怎么开始吹牛了!”

  一位酒楼厨子也赞同:“只需要烧柴、烧煤就可以了,不需要牛拉都能够走,那我们煮饭的时候,是不是要担心这灶台自己走掉?”

  “哈哈,是啊,蒸汽不就是水汽吗,也能够用来收割麦子,那还需要农人辛辛苦苦劳作干嘛?大家都喝水汽算了。”

  有人不断的嘲笑,觉得这根本就不可能。

  也有制造业的工人极力维护蒸汽机:“你们真没见识,你们根本不懂蒸汽机的伟力,你们要是没事去坐个火车,就知道蒸汽机是大明最伟大的发明!”

  纺织业的工业也深表认同:“你们没发现在大明不缺衣服穿吗?那是因为有蒸汽机帮助纺织!”

  船运业的水手也站了出来:“你们平时坐的轮船就是靠蒸汽机驱动的,不能放下筷子,就骂娘啊!”

  随着各地工厂全面铺开,大明的工人数量不断激增,进厂务工与种田地位几乎一样高。

  一位农民却反驳道:“俺老刘可没钱坐劳什子火车、轮船,俺只会种田。”

  结果旁边他的老乡却揭短:“老刘,你这个老光棍,我知道你钱都投到了秦淮河边去了。”

  这下子,农民老刘直接满脸通红。

  在明清两代,秦淮河两边的夫子庙一带青楼林立,莺歌燕舞,以算作当时中国最大的“红灯区”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道:“那秦淮河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两边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轻纱衣服,头上簪了茉莉花。一齐卷起湘帘,凭栏静听。

  所以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卷帘开窗。

  河道里焚的龙涎,沉、速香雾一齐喷出来,和河里月色灯光合成一片。

  望着如闻仙人,瑶宫仙女。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妆炫服。

  招接四方旅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大明近些年免了农税,农民收入逐渐增多,也就有了闲钱,难怪农民老刘有钱去秦淮河潇洒。

  在众人的一片嬉笑声中,老刘极力为自己辩解:“俺老刘一生就这么个爱好,你们取笑我作甚,别说你们没去过!”

  好嘛,这高大的蒸汽机话题一下子变成了秦淮河哪位小仙女技术好,颜值高。

第541章 都怪自己不够努力(求订阅!)

  “老刘啊,下次俺去秦淮河之前还得请教一下你!”

  “小事小事,不过你们说的那个蒸汽收割机是真的吗?”

  如果是真的,即便是把钱给都投入秦淮河的浪子老刘,也要攒钱买一辆。

  老刘知道,要是有了这玩意,他以后就有更多时间来秦淮河划水啦!

  而且还能省掉几个交趾奴隶的饭钱。

  到时候把奴隶卖去吕宋的种植园,又是一笔小钱!

  可能有的工人要喷他了,刚刚他一副愚昧的样子,怎么转头就变了呢。

  自古以来谁最苦,谁又想愚昧呢。

  老刘养过一段时间大型牲口。

  牛这玩意力气大耐力足,能干很重的活但实际,上效率不高,因为它干活慢吞吞的。

  马这东西能跑能拉,但是耐力很差,强度大一点做久就要歇菜。

  驴是好东西,速度和耐力都适中,但是脾气特别倔,一旦发起脾气来真的半天都不动,还撒泼。

  这么大一个牲口发起疯来可不是开玩笑。

  猪浑身都是宝,但要宰了才能吃肉剥皮,它干不了,吃住条件一差就不长膘还容易生病。

  拿吃来说吧,想要牲口长得好,吃的不能少,比如喂牛,他爹在他很小的时候带老刘去割草,还叮嘱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行,并非什么草都行,太湿的也不行。

  一般是早上巳时左右,早上的草鲜嫩且带露水基本没了,最适合喂牛等知识。

  当初让老刘大开眼界。

  住就更别说了,打扫猪圈牛栏的酸爽谁做谁知道。

  一开始小老刘累得头昏眼花觉得养牲口真不容易。

  那时候还是鞑清统治的年代,有一次他精疲力尽地想,能不能进化出这么一种牲口:条件要求低、吃得少,住得差,得了病自己能给自己治,能主动给他创造财富(长膘快),能干活,效率高,少休息甚至不休息,良顺脾气好,最好不太聪明。

  如果真的有,那真算得上进化得最高级的牲口啊,可惜老刘见识有限没见过。

  直到有一天,老刘在河边见到了自己的倒影了。

  那时候老刘觉得,他大抵是病了,出现幻觉了,看着水面倒影的自己,竟然猪马牛驴的样子组成了他的脸。

  有一天,他路过一件茶馆,里面有个一家被鞑清屠光了的书生说:“劝告大家,有钱呐,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年轻的老刘觉得他说的不对,他的生活过得不好,还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甜的。

  后来老刘发现,他一个种地的,却时常要饿着肚子,这令他不解。

  渐渐地,老刘才发现,他越努力干活,鞑清的官老爷们口袋越充实。

  于是他开始摆烂,老刘父亲去世地早,没人管他,他连婆娘都不想找。

  因为有了家人,就有了软肋,他怕有一天像那个书生一样,幸福生活被鞑清碾碎。

  扯远了,老刘觉得假如机器是真的,还要什么牲口啊!

  “当然真的!”

  “昨天消息就已经传开了。”

  “我一开始也还不信,后来我就亲自去看了,就在南郊这边,格物致知学院的试验田那里,有一台奇怪的机器,它烧烧火,冒着黑烟,还会呜呜的直响,但确实是可以收割麦子,而且速度也确实是快!”

  “除了收割麦子之外,它还可以用来耕地,耕的地又深,又快,比用牛马都要快多了。”

  有人知道消息,也是亲眼去看过的,也是和身边的人不断的感叹道。

  “快带俺去看看,下次带你们去秦淮河见识一下我最喜欢的花魁。”

  “同去,同去!”

  原本被人所看不起的农民老刘,一下子就成为了群众的焦点。

  让人不得不感慨,这就是秦淮河的魅力吗?

  群众们簇拥着老刘前去南郊看热闹,一时之间,帝都南门这里车水马龙,出城看热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首节上一节304/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