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369节

  自己连日来被网暴,深知舆论的重要性。

  “陛下,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成虎。人言成虎,人言亦可畏!而我朝清流物议尤为可畏,如果能因势利导,使之为用。则可为国家所用,到时候需要畏惧的就是国贼朝敌了。而要让人言为用,光靠堵是不行的,还应该有能为朝廷所用的喉舌和笔杆!如此才能伸张正气......”

  看着侃侃而谈的潘伯亨,朱克臧陷入了回忆。

  记得他大四那年,为了提桶跑路离开工地,土木工程的他选择了公考。

  那年他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第二,惜败,后面就无奈回了工地。

  真是一段痛苦的回忆。

  “好!好!答得好!”朱克臧笑容满面地点头。

  这家伙是自己人,靠得住啊!

  仔细瞧瞧,长得也不错,斯文儒雅,像那么回事儿,跟潘阿强顺眼多了。

  也不知道咋生出来的。

  文官嘛,经常出现在皇帝面前,要是长得对不起观众也不行呀!

  朱克臧接着又道,“玉成(潘伯亨的字),你的殿试成绩肯定是不错的,马上也有进士出身,但是呢......”

  潘伯亨连忙站了起来,聆听朱克臧的教诲。

  一般人可听不到的!

  “从明年开始,大明的官可就不好做了,文官开始要逐步实行试官制。”所谓试官制,就是给大明的新官们增加了一个试用期!

  也就是说,明年开始新官员在正式授官之前,先使用三个月。

  三个月后,由吏部会同上官考核政绩,合格者转为正式官,授予官阶并发放全额俸禄。

  在试用期内,只发放一半俸禄!

  本来朱克臧还想再加一个末位淘汰制,可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妥。

  因为末位淘汰制只会加深官场的人身依附关系,因为第一个被淘汰的肯定是那些没关系的小官!

  末位淘汰制下,就更加方便一些大官圈养“私兵”和排除异己了!

  因为你要是不听话,人家分分钟把你淘汰了。

  所以,大明官员万万不能实施末位淘汰制。

  “谢陛下提醒!”

  朱克臧点点头,又开始面试下一位考生了!

  一个接一个,皇帝一个人面试三百人,属实太累了,一连面试了好几天才搞定。

  朱克臧寻思,要不下次把人数砍一砍,殿试只考一百人!

  给自己减轻一下工作量。

  朱克臧越想越有道理,反正都是精简编制,先从这里开始砍!

  至于本次殿试的名次,一切皆在不言中。

  .......

  神武十年三月一日,天一点一点的亮了,星月隐去,天空泛白,夜幕渐渐褪去。

  一道金光从东方破开了层层的云雾,应天皇城迎来了第一缕晨光。

  随着天色大亮,大明门前的庭燎已是关闭了。

  庭燎就是照亮宫廷的火炬,不过在新大明更为先进,已经改成了电灯!

  目前大明电力仅在皇城内部小规模使用。

  大明门前等待的考生看着奇怪的电灯,均是疑惑不解。

  陡然之间,景阳钟响,悠扬而又威严的钟声,伴随着端门鼓漏声,在皇城的重重红墙碧瓦间跌宕回响!

  景阳为南朝宫名,齐武帝置钟于景阳楼上。文官武将听到景阳钟声,文武百官早朝议政,后世各朝各代,皆以景阳钟声为准。

  悠扬大气的钟声,将宫阙前的燕子们惊飞而起。

  燕子们翱翔在大明门前,时而低飞,时而掠过城楼上的重檐飞角一飞冲天。

  不禁让现场的考生们联想到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潘伯亨的目光从飞燕身上落下,因为眼前朱红色的大明门,在吱呦的沉闷响声中,从左右而开。

  道道宫门,层层宫禁沿着中轴线,一一从外至内逐次开启。

  虽多次见此场景,每次依旧感慨万千!

  他们马上要见证大明的朝会。

  朝会是皇权行使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皇帝召集臣僚商议政务的主要形式。

  朝会分为大朝仪和常朝仪。

  大朝仪最隆重,但只在正旦冬至进行。

  一般称为常朝仪,常朝仪也分两等,由地点而定,分别称为常朝御殿仪与常朝御门仪。

  常朝御门仪,就是御门听政,地点就是在皇极门(奉天门)举行。

  天子直接在皇极门外升座,百官在门外大广场上拜见天子。

  常朝御殿仪,就是御殿听政,地点在皇极殿(奉天殿)内举行。

  不过永乐年后,就很少使用御殿仪。

  只有寒冬腊月时,天气实在太冷,百官在才门外行礼完,就近入殿进行朝议。

  不过今日特例,因为今日要传胪了!

  传胪就是要公布名次,一个个念名字了,这是读书人的荣光时刻!

  传胪乃国家盛事,关乎社稷,自是要在奉天殿行御殿仪,方显郑重。

  不然就不是金殿传胪,而是御门传胪了。

  大明门一开,一名李老太监李忠节走出门外道:“陛下有旨,文官百官与新晋进士入奉天殿觐见!

  大明门外百官已是聚齐。

  首相陈永华与六部几位尚书都是昨日参加评卷的读卷官,昨日朱克臧已是钦点了三甲,并填了金榜,这一科的状元谁属,读卷官们胸中早已了然。

第650章 时代的一粒灰(求订阅)

  但在场的新科进士和其他文武百官可都蒙在鼓里,他们充满好奇地看着威仪的陈永华等人的车驾。

  景阳钟徐徐敲响,陈永华所乘的一顶马车停在大明门前。

  百官们分在道旁,恭敬地躬身向陈永华的车驾作揖。

  文武百官皆要徒步入宫,惟独陈永华可乘辇在宫中行走。

  这是朱克臧给予自家岳父兼国之重臣的特殊待遇。

  陈永华在大明门前停下,他的目光越过百官,看向那些穿着蓝罗衫的新科进士。

  当然,其中已经有三十人被淘汰了。

  今天在场的只有二百七十人,三十名被淘汰的考生,已经被送走了。

  想到这,陈永华只得叹了一口气,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体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陈永华的目光来回穿梭,最后定格在一位十六岁的少年身上。

  他在人群中并不算亮眼,但如此年轻的新科进士,就两三位。

  陈永华的目光在他身上一顿,就转过头去,闭上双眼养神。

  他的目光转瞬即逝,其他文武百官没有注意到他盯着谁。

  只得心里直痒痒,猜测状元到底是谁!

  大明门缓缓打开,终于彻底开启,可以进去了。

  不过,所有人都在等待大明首相的动作。

  不一会儿,陈永华的车架再度起步,至于文武百官则分左右,迈着四方步,跟着掖门而入。

  潘伯亨步履轻快,似是把这段日子被网暴的压力都丢到一边,他顺着景阳钟的节拍步入大明门。

  当他走过门洞的那一瞬间,越过宫墙的晨曦正照耀在他的脸上。

  潘伯亨意气风发,帽插簪花,手持笏板走过了大明门,承天门,端门,来至午门之前。

  百官和皇室在午门前金水桥南排班。

  排班按照官位尊卑列队,文官位东面西而立,武官位西面东而立。

  悠然的景阳钟已是停下,鼓声三响。

  午门之上五座城楼如雁翅般排开,白炽的日光照在琉璃瓦上,反射出淡紫色的光芒。

  两队身穿金色飞鱼服的锦衣卫,两队身穿礼服的近卫军仪仗队,迈步雄健的步伐自午门侧门,腋门而出护道排列。

  比起锦衣卫,近卫军更加吸睛。

  他们的军姿多么标准,步伐一致,均匀、刚劲、有力,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得误差只有几厘米。

  行走时,如同一个人一样,个个神情庄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耀眼不容逼视。

  这时候,一道又一道的声音从午门之后,由远及近地传来。

  “陛下有旨,金銮殿上面圣!”

  “陛下有旨,宣新科进士入宫,金銮殿上面圣!”

  传旨太监站在午门大喊!

  而紧接着,数百近卫军仪仗队齐声大喊:“陛下有旨,宣新科进士入宫,金銮殿上面圣!”

  包括潘伯亨在内的新科进士赶紧压下心中的心潮澎湃,都是直接跪下:“谢陛下隆恩!”

  随即,众进士们起身,在鸿胪寺官员作为导驾官走过内金水河上五座汉白玉金水桥,引入午门,又经皇极门(奉天门)。

  终于来到皇宫的皇极殿(奉天殿),也是普罗大众口中的金銮殿。

  皇极殿原本叫奉天殿,是大明嘉靖帝改名的。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十三日,惊雷引火,三殿尽焚。被火烧了得重建,建是建,可费时费力,嘉靖皇帝心里犯嘀咕,为什么这天火总是焚毁奉天殿呢?能想个什么办法避免呢?于是他找众臣商量。这时候有人就说话了,说这天火焚烧,问题就出在殿额的“奉天殿”这个匾上的三个字。

  嘉靖问:“怎么个意思?”

  大臣接着答道:“皇上您看呢,这奉天殿,奉在天上,把这天字给压住了,天不高兴啊,天大啊,你压着我,能行么?所以降下天火焚烧大殿!”

  你还别说,真有这说法。以前行文的时候,写到天字,都要抬格,要另起一行书写,将天写在头里。

  嘉靖一听,好像有点道理,那既然找到原因了,怎么解决呢?

  众臣就七嘴八舌开始出主意了。有人建议把“奉天殿”的匾额横过来,这样“天”在中间,也不压了,而且三人居中者为大,三字中间的“天”为大。

  有人不同意,说你虽然天在中间,可是“奉天殿”,你读的时候还是奉在前头,还是没突出天来。

首节上一节369/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