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376节

  班长摇摇头,他人到中年,不然高低得去学好文化课,就算考不到公务员,也可以去考军校吧。

  “好男儿志在四方,就该在沙场夺富贵,好吧,考了两年公务员都没上岸,加上灯号兵的薪饷这么高……”

  “考不上,那就再考呗,大不了先去衙门找份文书之类的临时工作,总比在玉门关好!”

  “班长,话不是这么说,有道是玉门关外思归老,定远应辞万户侯!”

  “你牛!你牛!”

  两人一边吃一边聊着,广阔大地在他们眼前伸展开,当夕阳沉下时,天地之交,一道细细尘线正依稀伸展开。

  “不行了,班长,快吐了,每天都是萝卜豆子炖羊肉……”

  “不吃也得吃,不然晚上那么冷,身体可扛不住,在玉门关当兵就要习惯老三样:萝卜、羊肉和豆子。”

  班长当即拍了拍他脑袋,真不知足!

  他以前在鞑清当兵的时候,哪有这待遇,在玉门关这种鬼地方,鞑清给干粮就算不错了,还想要吃肉?

  做梦!

  “班长,我听说当兵每天都有肉吃,我当时就觉得,那可是天堂般的曰子,现在爹娘和村里人要知道我吃这些吃到发吐,还不知要怎么数落我不懂得珍惜!”

  黄汉升说是这么说,其实心里还是蛮自豪的,在新大明当兵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汉升,别说你爹娘,我都想拍死你,新鲜羊肉还是咱们前方的兵才能享受,后方那些守备兵还只有腌肉和罐头吃!”

  罐头还好,那腌制肉……

  啧啧,眼下这天气,那腌肉硬得跟铁似的,抡起来绝对能砸死人。

  “汉升啊,有人纸醉金迷夜夜高歌,有人生活艰苦苟且偷生,你家条件还算可以,新大明还有许多你看不见的地方,那里的百姓日夜挣扎,只为吃一顿饱饭,身为大明军人,你不要抱怨这抱怨那,挺起胸膛,为万世开太平才是正理!”

  班长苦口婆心,他知道现在大明军队的一切来之不易,也明白这个世界的参差不齐。

  他虽无多少文化,但却死死地记住“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能做的,就是为大明守好边疆。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把这些话当作下饭菜,压着自己吃完这顿晚饭。

  热乎乎的萝卜羊肉汤,泡着豆子加大米,在甘肃一带却是贫困人家想也不敢想的奢侈美食。

  甘肃,属于刚刚平定没几年的地区,发展较慢,跟大明的江南、珠三角、东宁岛完全是两个世界。

  好在,大明没有忘记西北,经过这些年努力,已建立起一条宽敞安全的交通线。

  从西安一直延伸到玉门关,上百座大大小小的堡垒哨所遮护着这条运输线,各类物资稳稳当当运送到最前线。

  大明西北边军除了大米、豆子等基本物资,还有帝都运输过来的方便面、罐头,其他肉类都是就地补充。

  好在西北以畜牧为主,羊肉供应很充足,国防军不愁吃肉。

  只是在战地环境里,部队厨子自然不会像饭馆酒家一般在口味上下什么工夫。

  国防军官兵们进嘴的羊肉总是膻气十足,自然吃多了会恶心。

  也只有黄汉升的班长那种肠胃已经倾向蒙古人的老兵才能习惯。

  当然,比起萝卜羊肉汤,吃腌肉才是折磨!

  兵部后勤部门定制的咸肉显然不是上民间饭桌那种,根本不求口味,只求保存得久。

  想到腌肉,黄汉升觉得还是羊肉好吃,便继续恰饭。

  就在这时,正刨食的班长突然呆住了,不仅两眼发直,脸色还开始变坏!

  以为班长也吃不下,黄汉升正要取笑,却听班长噗地一口吐了食物,抽着凉气道:“不对劲!”

  “班长,饭里有毒?”

  “闪开,别挡路!”

第661章 准噶尔大汗孙思克一把梭哈(求订阅!)

  只见黄汉升的班长急匆匆地擦了擦高倍望远镜的镜片,朝玉门关的西北面仔细打量着。

  黄汉升终于也意识到情况不对了,赶紧放下手中的吃食。

  在班长的高倍望远镜里,西北极远处,天地之交,那道本以为是风沙的依稀尘线越扬越高……

  “你小子运气真特么好,第一天上岗,就来敌人了!”

  片刻后,滴滴答滴的清脆小号声在哨台上响起,原本静寂的玉门关轰然转动起来。

  “四五十里外!密密麻麻铺着,没十万也有五万!”

  同时,黄汉升点燃了哨塔的灯火,这是敌人来了的意思。

  这是玉门关第一次点亮哨塔,也是第一次遇敌。

  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

  做完一切,一边的黄汉升觉得刚才那羊肉汤就在血管里流着,熏得整个人微微晕眩。

  远方,夜色已深,准噶尔汉人大汗孙思克踏上粗粗搭就的撩望台,他向东看去,灯火通明的玉门关就在前方天地之交,向左右以及后方看去,如林的帐篷,沸腾的马嘶声和人的喧闹声已经遮蔽了大地。

  “大汗,埋伏在玉门关的勇士们没有看到汉人出城,就只见到那座古怪高塔上的灯光明灭不定。”

  一位蒙古万户操着蹩脚的汉话,向孙思克禀报着。

  显然调教有方!

  这位蒙古万户是孙思克提拔的,忠诚度还可以。

  “明军知道我们来了,他们早就防着这一天,那灯光该是信号……”

  孙思克平静地说着,语气里有一丝疲惫,也有一丝担忧。

  这回他梭哈一把,入侵甘肃,不知道是对是错。

  听出了孙思克的萧瑟之意,蒙古万户急切地道:“大汗还在忧虑什么?明人的大军已经进攻青海了,他们其他的大部队还在陕西,赶到这里起码要半个月乃至一个月!这段时间足够我们攻下玉门关以及甘州、肃州,再以逸待劳,与其远道而来的精锐对决,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孙思克低笑道:“不错,很有精神!”

  为了忽悠准噶尔人为他战斗,他话锋一转,语气越来越悲凉:“诸位,我们这七万大军,是准噶尔一族最后的菁华,所有部族,所有准噶尔人都已经站在了这里,要用鲜血,用生命捍卫准噶尔人的自由!这是最后一战,是决战!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让明军看到我们的决心,我们要堂堂正正的战斗,即便最终还是失败,准噶尔人也要站着死去!”

  这一次,他是用蒙古语说的,十分真诚。

  孙思克说的也是实话,起码他来当准噶尔大汗,准噶尔大草原除了普及汉话和剪辫子,其他没啥变化。

  明军来了可不一样,像漠北、漠南蒙古都成了大明的狗,被改成行省制,本来游牧习惯的他们必须定居了,连大部分的草场都被大明收归国有。

  所以,准噶尔人宁愿投靠大清残部的孙思克,也不愿意投靠被漠北漠南蒙古认证的正规蒙古大汗朱克臧。

  围着高台的准噶尔人已有数百人,他们眼中满是狂热,振臂呼喊道:“大汗!我们准噶人死也不会屈服!这里是我们的家园,没有人能夺走我们的草原,也没有人能让我们低头!”

  孙思克也展臂道:“说得好啊!自由……这个词还是明军说出来的,像苍鹰一般飞翔在天空的自由,没人能够夺走,草场是我们的!”

  呼喊声如潮,孙承恩频频点头,望父成龙的他,总算看到了希望。

  玉门关虽然城坚炮利,但根据情报,他们守军只有一千人,何况他们还有罗刹人的帮助!

  想及此处,孙承恩的目光落在台下某处。

  一群顶着翻毛高帽,穿着排扣大衣,挎着军刀,装束跟准噶尔明显不同的人聚在那里,抱着胳膊,冷漠地看着大汗鼓动族人。

  最前面那人他很熟悉,罗刹特使启尔哥布斯基!

  自从他给康熙和索菲娅拉皮条成功后,在罗刹国的地位水涨船高,现在已经尊敬的伯爵大人了!

  这次他不仅带来八千哥萨克骑兵,还有两千带有重炮的步兵!

  听罗刹人说,如果不是跟奥斯曼土耳其争斗不休(派兵去南天竺),罗刹一国说不定还能派遣两万大军投入到跟大明的战争中。

  孙思克也明白,不管是罗刹还是大明,对于准噶尔草原来说都是庞然大物。

  当他们将目光放在这片土地时,人口不过百来万的准噶尔大草原要抵挡是很难的。

  准噶尔人就像是持金小儿,或者说是怀璧其罪。

  话又说回来,当年准噶尔人驱赶哈萨克人和土尔扈特人时,占领他们的牧地时,不也是这么看他们的么?

  准噶尔人就是实力不行,不然也不会被孙思克率领大清绿营残部就给征服了。

  此时启尔哥布斯基注意到孙承恩的目光,朝他行了一个友善的抚胸礼。

  望着台上正激情洋溢的汉人大汗孙思克,以及不断汇聚起来,情绪也不断高涨的准噶尔人,启尔哥布斯基身边一个的青年军官也激动地道:“明人有句古话叫‘哀兵必胜’,明人自己都没想到,会把准噶尔人逼到这一步吧。”

  启尔哥布斯基皱眉道:“托尔布津,你很看好这场决战?”

  这个青年罗刹军官全名叫阿列克谢托尔布津,出身贵族将门。

  历史上,他本死于雅克萨之战,但因为历史线发生了变动,他逃过一劫。

  阿列克谢托尔布津脸颊上满是昂扬:“伯爵阁下,难道你不看好这场决战?”

  启尔哥布斯基没有直接回答,目光转到台上的孙思克身上,他老辣地指出:“准噶尔汗王根本没有决死一战的勇气,实际上,他的豪情壮志在说服和压迫汗国各部族出兵时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准噶尔能凑出六万大军跟大明正面决战,对历代汗王来说,已经是空前的胜利,至于战胜大明……绝无可能!”

  “即便是加上帝国支援他们的一万部队!”

  “准噶尔汗国的对手可是陆地上击败大清、罗刹、西班牙、莫卧儿,海上基本西班牙、荷兰的第一强国,如果是八国联军一起进攻大明,也许还有可能!”

第662章 俺老孙又回来了(求订阅!)

  单纯的阿列克谢托尔布津却是跟罗刹的波兰人伯爵启尔哥布斯基意见不一致,他自信满满,扬眉道:“伯爵阁下,我相信准噶尔人是幸运的,有哥萨克在,明人将为这一场决战的失败而哭泣!”

  与他想法一致的是准噶尔人,孙思克正带领已聚集准噶尔发一同高呼:“胜利!胜利!”

  得到罗刹军火,重新武装起来的绿营亲卫,也为准噶尔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绿营就是大汗手中的利箭,绿营将无坚不摧,明军会在猛烈的炮火中化为飞灰!”

  孙承恩指挥着耗费大笔金钱建立的火炮部队。

  此次玉门关大战,孙承恩将指挥多达二百门火炮!

  一部分是汉人工匠自己造的,一部分是通过罗刹购置的欧罗巴大炮。

  尽管都是青铜火炮,但经过孙承恩在炮车上的改进,都具备了相当的机动力。

  别看这支炮兵数量尚可,实际上他这支炮兵部队也有极大水份,将近一半的火炮是这两年急急铸造的,大多数都是小于欧洲十二磅炮的轻炮,还因为火药和铁料不足,持续作战能力严重不足。

  不过,对于孙家来说,只要能满足这一场决战所需就够了。

  打赢了什么都好说,打输了,孙家都没有未来了,还关心火炮干嘛。

  也因为,在罗刹军官阿列克谢托尔布津眼里,七万人二百门火炮的配比,放在这个时代的欧洲也是一等一的强军!

  就这配置,还怕打不下区区一个玉门关?

  第二曰,大军推进到距离玉门关二十里的地方,开始正式扎营,孙承恩也开始着手编组炮兵队,那些准噶尔士兵看向一门门火炮时的敬畏表情,也让心中的豪气不断充盈。

  而准噶尔大汗孙思克,看着玉门关,心里呢喃:甘肃啊甘肃,俺老孙又回来了!

  ......

  三月二十二曰,七万准、俄联军包围了玉门关,甘肃攻防战正式揭开帷幕!

首节上一节376/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