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56节

  说起来,这趟运了将近两万人过来,实属不易。

  这一时期的鞑清,对于人口买卖的打击还是相当严厉的。

  人贩子一旦被抓到,不管成功与否,主犯直接绞死,从犯轻则杖责80,流放三千里,重则杖责没人,100,流放四千里充军。

  马和泰这次也是碰巧,遇上饥荒,才能趁机捞走他们。

  在安徽捞走的饥民大概有一万人左右,剩下的都是以招工名义忽悠来的。

  马和泰靠着康熙赏赐的金牌,见到了不少鞑清的地方官员,他说望加锡急需民夫,还说每拉到一个人,就给一两白银,作为回报。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些鞑清官员当官是为了什么?

  可不就是为了捞钱吗?至于那个俸禄,那么少,谁稀罕!

  而且一人一两白银可不少了,不就是一些贫民嘛,我大清最不缺的就是人口!

  现在的鞑清还没有实行摊丁入亩,老百姓为了逃避人头税,瞒报人口的现象很严重。

  也就是说,即便有大量的人口被卖给马和泰,大清在册人口也不会减少。

  如此一来,一些鞑官在经过最初的几次试探交易,赚到了大把白花花的银子后,动作也越来越夸张。

  甚至,一些鞑官直接让捕快们拿着在册人口到乡下抓人。

  每保在册户籍多少,多出的全部以瞒报人口,逃税之罪抓走,并且论罪流放(卖掉)三千里。

  好在,这些掉钱眼儿里的鞑官们多少还有些理智。

  为了防止贫民闹事,抓人时都是一家一家的,小的老的都拉走,只要在册总人口对得上就行。

  鞑清的官们知道这些平头百姓只要是不被逼上绝路,只要还有口饭吃,他们就不会反抗。

  事实也正是如此,流放不是杀头,而且全家人还在一起,所以这些百姓对于被流放至望加锡一事并不敢有太大抵触。

  银钱通天呀,花的是用夜明珠换来的银子,他不心疼。

  可以预见的是,这次大成功,未来他估计还得回去继续干这事。

  毕竟他知道,郑克臧人口太少了。

  这一趟路,也死掉了一部分流民,没办法,漂洋过海的,有一些身体虚弱的,便一病不起,没来得及到吕宋享福,就倒下了。

  为了防止疫病,他们下船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他们去澡堂洗澡。

  吕宋本来是没有澡堂这玩意的,为了这两万人口,吕宋都护府在郑克臧的旨意下,马上就在码头附近建了一个流民中转区。

  近卫军的士兵们押着流民,就往码头一侧的隔离区而去。

  洗澡、消毒、隔离,这套流程他们先前已经演练过很多次了,已经烂熟于心。

  流民们进入中转区后,近卫军的士兵将他们按男女分成了两组。

  这在流民中引起了一些小小的骚动,不过骚动很快就在近卫军凶狠的眼神,和刺刀下消弭于无形。

  毕竟又不是生离死别,只是按男女分成两组去洗澡消毒而已,流民们还犯不着因此和看起来就很凶猛的近卫军拼命。

  中转区内修建了可同时容纳上千人洗澡的大型公共澡堂。

  进入澡堂后,每个流民分到了一份由草木灰与动物油脂制成的简易小肥皂。

  他们被要求身上每处都要洗干净。

  而且流民中的男人,一旦洗完澡,往前面走,近卫军居然抓他们去剃掉辫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还好他们没什么力气反抗,否则得有一点乱子出现。

  “你们是华人,以后不许留这猪尾巴,否则留辫不留头!”剃完后,每个流民都被如此警告一番。

  但是,他们的怨言很快就没了,因为近卫军给的太多!

第102章 流民的安排(求追读!)

  每个流民洗完澡,剃完头,会有土著工作人员给他们赠送一套产自夷州岛棉布衣服。

  令他们啧啧称奇,望加锡人也太土豪了!

  身体洗得通红的年轻流民林阿斌,手里摸着新衣衫,心里感慨万千,多少年没穿过新衣服了,他们是真舍得送。

  上一次穿新衣服还是小时候娘亲在世时给他亲手缝制,这万恶的世道。

  要是他娘亲还在就好了。

  统一的服装有助于让流民们尽快建立起集体意识,获得对吕宋都护府的归属感,这也是郑克臧考虑的。

  换完衣服后,土著工作人员会将他们集中领到附近的公共食堂内吃饭。

  公共食堂内的饭菜比较丰富,除了主食土豆和红薯管够外,每个人还能分到一条咸鱼、一碗鱼汤,外加少量蔬菜。

  不少流民都是拖家带口坐在食堂,只有林阿斌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不作声地看着桌上还算丰盛的饭菜。

  他在想为什么望加锡人又给他们穿,又给他们吃,这也太奇怪了。

  容不得细想,肚子早已饿得呱呱叫,必须动筷子了。

  大部分人没想那么多,一些流民就连过年都很难吃上肉,此时闻着吸气扑鼻的饭菜,一个个大快朵颐,差点连舌头都咽下去。

  几名吕宋土著不停地将一桶桶焖土豆搬进来,用蹩脚的汉话大声说道:“土豆管够!土豆管够!”

  一位有见地的流民一边吃一边说道:“这些夷人何其奢侈,给这么多人衣服,还给吃喝,真怕把他们吃穷。”

  ......

  在明俨城(马尼拉)和达古潘之间的土地气候适宜、水量丰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比起吕宋北部地区来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再加上开发较好,附近的土著都被打听话了,安全方面也没有太大的顾虑。

  这些流民就被安排在那一片地区生活。

  接下来,吕宋都护府会按照每个流民的特长进行合理化的分配。

  现在明俨城产业发达起来了,郑克臧已经允许吕宋到开设水泥厂,还有制糖厂、制盐厂、火器厂,甚至还有适合女工的成衣厂,从夷州岛运来棉布,在这里制成衣服。

  至于没有特长的,那就种田呗。

  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很多都是种了一辈子的地,吕宋都护府也是照单全收,论种地他们绝对要比那些吕宋土著强。

  有一技之长的直接拉到城里当工匠。

  在流民还没到来之前,吕宋的土著便在近卫军的驱使下,在那一带平整出两千多亩土地,修建了不少水泥房屋,一排一排,整整齐齐。

  当然,房子不是免费给的,他们必须给郑克臧打工、种田,十年内上交一百两银子,这房子才属于他们。

  一户能得一套,如果是孤儿,那便住进集体宿舍。

  另外,每户人家,如果家里有一个壮丁有幸加入近卫军,这房子直接属于他们了,不需要交钱了。

  如果不好好干活的就要被拉去挖矿!

  这样优厚的条件,令这帮多半是佃户和破产农民的流民们大为震动。

  贼他娘的世道,居然有这样的世外桃源!

  不过,流民们也有困惑,突然来到新的国度,还被剃了辫子,多少要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他们心中隐隐约约有个猜测,不过他们还不敢相信。

  于是,他们推举了一位叫做徐博厚的老人出来向近卫军询问。

  徐博厚在流民中算比较有文化的,读过几天私塾识字,所以流民们对他比较尊重,这年头能识字的人都可以成为先生。

  徐博厚这位老者弓着身子,抬手朝门口近卫军士兵恭敬的询问道:“这位军爷,能否请问此地是否为望加锡,贵国将如何对待我等如此优厚?”

  近卫军的士兵瞧了一眼这老头,没想到一个农户说起话来还有点穷酸书生的模样,有些诧异,没想到流民中还有文化人。

  “此地是吕宋,你等应该听说过,这里已经被大明延平王府打下来了,以后你们都是延平王的百姓了!”士兵自豪地说道。

  如同天雷一般,这些前来询问的流民们,都像被雷劈中一般,一个个都愣住了。

  有的直接吓出声:“大明活过来了?!”

  “对,以后你们不准留辫子了,这是蛮夷的陋习。”士兵继续说道。

  这个消息太令他们震惊了,估计他们晚上都睡不着觉了,因为他们怎么也不想不到大明又活过来了,还有这么肥沃的土地。

  为了让流民们早点知道情况,近卫军加紧宣传,流民们终于知道,他们压根不是去了什么望家锡国,这是大明延平王的地盘。

  这帮饿怕了的流民才不管大明还是大清,只要能让他们安居乐业,吃得饱,有地方住,就够了。

  偏偏他们的简单想法,可能很久很久以后都不一定能实现。

  郑克臧本意虽然是压榨他们,但也没让他们过得太差,比在大清朝不保夕好太多了。

  翌日,吕宋都护府开始向流民们正式招工,他们很快就有活干了。

  “好了,大家排好队,都不要急,每个人都能找到工作,找不到也不怕,大不了种田就是了。”汪洋带着近卫军在现场维持秩序。

  等到大伙走到居住地的广场,果然看到十几张桌子已经成一字长蛇摆开,坐着十几个人,桌子前面还竖着一个写着字的牌子。

  除了文字之外,牌子上还有图案,就是怕他们不明白。

  “这个图案看起来想是打铁的,这个我会啊,我在大清就是干的这活,我去。”

  一个流民走到桌前,看着图案,听着招工人员的解释,马上就找到了自己工作。

  随后向他相同情况的也有很多,马和泰后面通过官府关系招到的流民,有不少拥有一技之长的。

  “招女工了,织衣服!”成衣厂的人也在奋力招工,生怕人被抢光了。

  现场招聘工作非常火热,很快就只剩下老的和小的了,老的他们也不管,小的直接被拉去明俨城的学堂读书去了。

  他们的父母欣喜至极,因为学堂包吃包住,还能学知识,以前在鞑清没条件,如今有机会了,他们赶紧就把孩子送走了,也不管孩子乐不乐意!

  流民的安置工作非常顺利,郑克臧的夷州岛也传来了好消息。

第103章 蒸汽机面世(求追读!)

  今日是郑克臧观摩明郑第一台蒸汽机的日子,如果蒸汽机试验成功,苏老成也能顺利晋级,成为明郑匠户改革以来,第一位匠师。

  一起来观摩蒸汽机的还有陈永华、忠勇伯邱辉、工官谢贤、工部正三品官右侍郎闾范。

  闾范多次为郑克臧修建工程,深得郑克臧信赖,升官在所难免。

  可以预料的是,继续为郑克臧修奇观,此人很快就能成为下一任工官。

  前文忘记提了,在明郑官吏系统,工官、户官、刑官之类的官职就相当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

  东宁的匠人们,在苏老成的指挥下,已将三辆马车卸下,用上各色零件和金属管道组成了一台金属“怪物”。

  得益于卧式膛机的使用,东宁制造局的工艺大提升,因此,苏老成和工匠们打造出来蒸汽机并不算巨大,只有一人高,外面泛着金属的光芒,看起来有些骇人。

  这台蒸汽机在郑克臧的指导下,集合了十七世纪最高新的技术,加入了冷凝系统,汽缸,活塞工艺,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几乎无异。

  “岳父,此物名为蒸汽机,只要在机器下方烧煤,将水变成蒸汽,便能催动机器运转。”郑克臧对着一旁好奇不已的陈永华等人说道。

  “钦舍,发动试试看吧。”陈永华点点头。

  之前郑克臧就跟他说过,正在研究一种靠水汽就能带动万物的机器,大概知道了怎么回事,因而并未显露惊讶之色。

  郑克臧还没来得及下令,一旁的侍卫很有眼力见,立刻命工匠点火。

首节上一节56/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