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65节

  “演武......池。”郑克臧轻声呢喃道。

  从这个名称,郑克臧大致猜测到了什么。

  “没错,王上,此处是国姓爷练水师之处!”刘国轩略微激动道。

  原来,1658年,国姓爷为了驱逐荷兰人,命工官冯澄世在这里筑建了“演武池”以操练水师,演武池非常大,一路延伸至厦门港的海域。

  “原来如此,此处值得吾辈缅怀之。”郑克臧说道。

  望着眼前的演武池,郑克臧似乎看到了数十年前,明郑水师的辛勤训练,涌入他的脑海。

  “忠勇伯,请转告左都督朱天贵,未来的明郑水师新兵,都来此地训练。”郑克臧嘱咐道。

  “是,王上!”学了近卫军一手,每逢郑克臧下令之时,刘国轩总会忍不住来个敬礼。

  原本郑克臧觉得演武场荒废也无妨,如今不知为何,他想重建修缮一番。

  难道这就是父辈,或者说祖辈的力量?

  郑克臧认为这是一种传承,演武场因国姓爷而兴起,因郑经而荒废,现在,就让他郑克臧重新复苏这里吧。

  说干就干,执行力强的郑克臧告别刘国轩后,便回到自己的住处,修书一封,下令从东宁府运输一批水泥过来,或许这会成为第二个军校,成为抗清的基地。

  ......

  厦门岛的占领非常自然,基本没有抵抗,原本就是明郑治下的。

  对于厦门岛的百姓来说,新任延平王的统治似乎比以前更好。

  人头税的去除,令郑克臧迅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更何况,他们见到了那胸甲锃亮,刺刀林立,精神高昂的近卫军,如此精锐,举世罕见,便更觉得新任延平王有前途。

  一位带着孙儿的老头路过,便跟孙子吹嘘道:“阿爷我见过大世面,不过这新延平王的军队,可比阿爷当年的铁人军强!”

  国姓爷的铁人军在闽南一代挺出名的,闽南语有一句话叫“铁人都倒”,来比喻某物势不可挡。

  “阿爷,你怎么知道他们比铁人军厉害!”小孙儿气嘟嘟的,显然,他是铁人军的粉丝。

  他从小就听过铁人军的传说,他的梦想就是成为铁人军。

  “孙囝,因为你阿爷,以前就是铁人军的!”小老头竖起食指,悄悄地对孙子“嘘”了一下,示意低调。

  小老头佝偻的样子,很难想象以前是凶猛无比的铁人军,或许是被铁甲压弯了腰,老了便直不起来了。

  小孙子果然有点不相信,还是不太相信近卫军比铁人军强。

  往后的日子里,他总忍不住来偷偷看近卫军训练,想看看他阿爷嘴里的近卫军究竟有多强。

  小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谁强,他就想成为谁。

  而大人的世界则更加复杂,比如郑克臧,他正在研究下一步攻略。

  厦门岛优点很多,但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人口不多的,至乾隆时期在册的也才十六万人口,康熙朝最多也就十万人。

  郑克臧看了一眼系统面板,发现确实不多,也就增加了九万人。

  原先泉州转移走三万人的时候,系统面板是三十一万汉人,后来又再转移了两万人,就是三十三万,现在一看,有四十二万人了。

  比起自己刚监国的时候,人口翻了一番,值得庆贺的一点。

  郑克臧没有就此满足,他已经传信夷州岛,计划将近卫第一镇的兵力全部运了过来,下一步继续转移福建的人口,带老百姓们润去外面卷,过上好日子。

  正当郑克臧深思熟虑之时,一封来自清廷的求和信,让他玩心大起。

第119章 不平等条约,签吗(2/3)

  时任武英殿大学士的纳兰明珠,千里迢迢来到福建的战争最前线福州,着实有点胆量。

  当然,他不敢亲自到明郑那边当使者,他认为海匪不讲道德,万一被砍了,那就亏大了,他现在权倾朝野,舒服着呢。

  来到福州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议和,而是带着传旨太监来见施琅。

  这一天,“四臣”施琅接到了康熙的圣旨,如同五雷轰顶。

  传旨太监冷声道:“施公,请遵旨行事吧。”

  施琅心如刀绞,忽然叫道:“都说是圣天子,怎会这样?明郑海匪船坚炮利,非战之罪,非战之罪!”

  太监对左右军士使了个眼色,一脸嫌弃道:“死到临头还胡言乱语,也不知替子孙积福。”

  见军士包围过来,施琅第一反应就是逃跑!

  他也想过康熙会处死他,没想到这么快。

  唯一能接受他投奔的势力,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荷兰。

  可惜,纳兰明珠带来的军士没有给施琅任何机会,三下五除二,就把他控制住。

  留京的岁月,让他的武艺下降了不少。

  即便被控制住,施琅此刻仍然没有放弃求生。

  他就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臭虫,屡次都能化险为夷死里逃生。

  所以他不信命,他只信自己。

  哪怕是所谓的绝境他也要做一番尝试,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哪怕已经被捆的像个粽子,他仍然像一只蚯蚓一样挪动。

  “呜呜呜...”

  当施琅被捆在一根柱子上时仍然还在挣扎...

  军士看不过去了,狠狠一巴掌扇到了施琅的脸上。

  施琅痛苦的呜呜了两声,显然被扇的懵了过去。

  见逃跑无望,他呆滞地看着前方。

  几位军士也不管他什么状态,强行把毒酒灌到他嘴里。

  连遗言都不给他机会说,端的是一个痛快。

  施琅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令人唏嘘不已,留京十三年,难得抓住机遇,结果被郑克臧一波带走。

  可能郑克臧也没想到,明郑的大敌施琅就这么快没了!

  此等贼人,郑克臧其实想活抓他,然后拉去菜市口,一刀一刀凌迟,让他在痛苦中缓慢咽气。

  赐毒酒太便宜他了。

  兴许是让施琅当提督也有自己一份责任,所以康熙并没有太为难施琅的后代,就只是贬为庶民而已。

  施琅被赐死的消息传出来,福建水师残活下来的人纷纷兔死狐悲。

  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是明郑投降过来的,连施琅这种大头目都死的这么快,他们不是更惨?

  这些人中,总兵陈蟒的心里最不是滋味,他也是明郑投过来的,还是国姓爷的扈从心腹,施琅好歹还有个杀父杀弟之仇打掩护,他可什么都没有。

  “罢了罢了,还是找个理由解甲归田吧,再吃败仗的话,或许我就是下一个施琅了。”陈蟒心中想道。

  施琅的死在福建水师引起的连锁反应,势必让大清水师力量重建更加麻烦。

  康熙也考虑过这一点,但不杀不行,他向来以果断著称,只能送这个奴才下地府了,也不知道施琅下地府后,得认谁做主子。

  赐死施琅是纳兰明珠的第一个任务,第二个任务就是议和了。

  他像和郑经议和一样,用书信来往,如果后世“网恋一般”。

  写给郑克臧的第一封议和略显没有诚意,要求明郑称臣纳贡,便能金、厦、夷州岛封给他,让他当大清的藩王,还能赏赐一名格格给他。

  确实没有诚意,啥也没给,就想让他当狗?

  而且,当大清的藩王可是都没有好下场的,谈判嘛,还得多谈谈。

  哪有第一次就给底线的。

  郑克臧直接狮子大开口,写信回道:想要和平,那边割让福建,再赔军费一千万两银子,给予明郑在广州和杭州的通商权,停止广东、浙江等地内迁百姓。

  这不就是不平等条约?

  郑克臧可不这么认为,这就是战败条约,战败了就得付出代价,不可能平等,白白打一场,好声好气停战?

  所以呢,平等与不平等就是立场问题了。

  站在郑克臧的角度,这完全平等,你输了,那就得听我的。

  常年玩欧陆风云的郑克臧,最喜欢的就是谈判环节。

  特别是打败一个大国之后,肯定要想尽办法削弱它,怎么恶心怎么来。

  这么苛刻的条件,纳兰明珠刚收到郑克臧信时,直接暴跳如雷:“竖子!”

  纳兰明珠,当场就拍桌子了,这哪里是议和,分明是敲诈。

  他认为大清只是失去水师,并不是没有还手之力,大清的陆上力量完全没有什么损失,看他明郑只敢窝在岛上,居然要价这么高。

  姚启圣见状,也是安慰他:“明珠大人,万正色领兵,海匪闻之则退,如今泉州已然收复,我等不必与此僚议和。”

  说是这么说,纳兰明珠也是考察过的,收复泉州不过是人家不要了而已。

  他对明郑的陆上力量比较模糊,因而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谈条件合适。

  割让福建是不可能的,赔钱倒还可以,但不能一千万两,最多两百万两。

  通商权,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杭州不行,江浙富庶地区,大清税收的主要来源,可不能被明郑触碰,此乃国之命脉。

  停止内迁,那怎么可能,这触犯到底线了。

  纳兰明珠苦思冥想,又回了封信:不称臣可以,割让国土绝无可能,大清答应赔一百万两银子,开放广州通商口岸,然后就此停手,明郑不要来劫掠大清,大清也默认金门、厦门归属明郑。

  说实话纳兰明珠的条件还是比较中肯的,既没有太损害大清的利益,郑克臧看了也勉强可以。

  当然,郑克臧还是不满足,一百万两白银,打发乞丐呢!

  那就再来一封信:割让潮州府、漳州府、泉州府,赔偿军费八百万两白银,广州、杭州两口通商。

  这次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夸张了,但纳兰明珠看了仍然无法接受。

  他要是割让这么多土地,回头康熙就得拿刀割他了。

  没法子,继续谈,他死死咬住不割让土地这一点,搞得郑克臧有点谈不动。

  谈不动怎么办?

  那就按照欧陆风云,加点战争分数,来点筹码!

第120章 死生有命在天,虏炮如我何!(三更奉上,感谢兄弟们的支持)

  郑克臧的动作很简单,那就是打!

  此时打福建,打的是措手不及。

  万正色怯战,驻扎在泉州一带,根本不敢过来,且康熙也不认为福建需要增兵,有六万绿营已经够用。

  原本历史上,1682年才增设的八旗福州将军,康熙给提前设置了。

首节上一节65/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