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8节

  连岳飞这种青史留名的人物都无法免俗,郑克臧也不指望手下的兄弟们能够自律自省,只能从规矩上下手了。

  于是,郑克臧制订的《学员手册》最后一页,赫然就是他写的关于饮酒的六项禁令。

  不过呢,松弛有度,只要把握好尺度,该放松的时候,也得放松,所以休息日是可以喝酒的,但是训练日和工作日就不能喝,包括前一天晚上。

  当然,郑克臧也不相信有严格的制度大伙可以不折不扣落实,总会有人心存侥幸,只能多加管束,可惜这个年代没有酒精测试仪。

  ......

  郑克臧和学员们一一道别后,陈尉指挥着学员们按照家庭住址分别组成小方阵,朝着东宁府及周边村庄进发。

  一身新式军服潘阿强走在队列的最前头,显得异常醒目。

  在十七世纪的老百姓看来,这身衣服就是奇装异服,只不过给青年营学员穿起来感觉特别有精神,还有一种特别的美感,配合上整齐的队列,一看就是精锐。

  这段时间东宁府的老百姓多少听说和看见过青年营,知道监国殿下搞了支童子鸡部队,老百姓们也就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聊一聊,加上郑克臧年纪尚轻,即便在东宁素有贤名,可练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事,他们并不看好青年营。

  今天青年营学员集体放假出行,却让东宁府的老百姓大吃一惊,有的人眼里看到了奇装异服,有的人眼里看到了精兵的雏形,有的人眼里看到了收复故土的希望。

  不仅如此,早些时候,他们就听说过青年营吃得好,用得好,干干巴巴进去,面色红润走出来,这会不少家里有娃的老百姓都想把孩子送去青年营改造一下。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向往时尚和潮流,即使是十七世纪也不例外,青年营学员身上精致靓丽的军装让田间地头里干活的小年轻眼前一亮,随即心头一热,多多少少产生了参军混一身衣服的冲动。

  夕阳的余晖照落在田野阡陌交错的小路上,顺着蜿蜒的小溪流,潘阿强终于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潘家村,好几个月没见到家人,他都有点近乡情怯了。

  轻轻推开简陋的木门,原本院子里还在咿咿呀呀的小男娃,也就是他两岁的弟弟瞬间闭上了小嘴巴,一脸警惕地盯着他,仿佛是看着入侵者,显然这个小家伙已经忘记他的好兄长了。

  好在这种尴尬的情形没坚持多久,他的二妹就出来迎接他了,“大兄,你终于回来了,这阵子你杳无音讯,爹娘都担心坏了。“

  潘阿强的二妹看起来也就八、九岁的样子,身材很干瘪,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却已经是小麦色偏黑的肤色,平时肯定没少干农活。

  看着瘦小的弟弟妹妹,阿强有点心疼,赶忙把双肩包卸下来,拿出监国给他们的探亲慰问品。

  “二妹,弟弟,快来看,这是监国殿下赐予的雪糖,晶莹剔透,你们试一下,老甜了。“阿强献宝一般把东宁特制雪糖拿给弟弟妹妹们试吃。

  这一试吃,阿强的弟弟妹妹眼睛都亮了,这个时代平民的小孩子过得很艰难,平时都吃不饱,更别说零食了。

  “爹娘还没回来吧,等他们回来,跟他们说今晚吃肉开荤,你们看,监国殿下还专门给了咱们家粮食和猪肉,今晚你们两个小家伙敞开吃。“阿强豪迈道。

  话毕,两个小家伙齐声应好,而对于阿强家乃至其他青年营小伙子的家庭来说,今晚只是他们新生活的开始。

第16章 生产队

  七月的东宁异常酷热,郑克臧算算时间,再过五个月左右,他的父王郑经就要败退回岛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在他们回岛之前,把纪念碑给敲出来。

  纪念碑工程量不大,主要难度在于要有充足的工匠雕刻大理石,还在老岳父倾力相助,工匠基本上满足了需求,加上详细的图纸支撑,现在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程量,要想赶在郑经他们回来之前完工,时间就不是那么充裕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时间不够,那就想办法提高工匠和民夫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清晨的纪念碑工地上,趁着温度还没有完全上升,郑克臧召集了工地的200名工匠和800名民夫,这些人脸上显露出期待的目光,因为最近工地有小道消息:监国殿下要提高他们的待遇。

  见氛围铺垫地差不多了,郑克臧开始发表讲话:“从现在开始,工匠十人一队,分二十支生产小队,民夫二十人一队,分四十支生产小队,根据各自的工作每天进行评比,工匠队以雕刻质量和数量为评比内容,民夫队的评比内容则是工作量。当天评比前三的工匠队还有评比前五的民夫队,将会有丰盛的晚餐,有肉有菜有汤。”

  话毕,民夫和工匠们便开始兴奋地窃窃私语,这种生产队模式他们还是头一遭听说,有点云里雾里,不过后面说的好吃好喝他们就懂了,干得好就吃好的。

  “还没结束呢,等纪念碑建成,总评比最优秀的工匠队,每人额外奖励四两银子,评比最优秀的民夫队每人二两银子。如果能在冬至前完成,所有人额外赏赐二两银子。”

  郑克臧抬抬手,示意手下把一箱准备好银子抬上来,便道:“这是本监国给你们准备的银子,工程结束就下发,谁敢对你们的银子伸手,直接打入地牢。”

  话音一落,工地彻底沸腾了,没有什么比实打实的银子更能拨动心弦,再加上郑克臧的承诺,他们彻底安下心来。

  要说之前他们的战斗力是中规中矩的话,现在他们就是战斗力爆棚,要不是郑克臧还站在那里,他们已经跑去干活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郑克臧思来想去,就一条路子,用钞能力开路,无往不利。

  “开工吧,这银子能不能发下去,就看你们了,别让本监国失望。”郑克臧说完,便自信地离开了纪念碑工地。

  郑克臧一走,工地立马热火朝天起来,如果陈永华在现场,一定会惊呆,因为从来没有干活这么起劲的匠户和民夫,各个争着抢着干活,往日需要半天才能干完的活,今天一个时辰就搞定了。

  为了完善生产队制度,郑克臧还专门配备了监工,这些监工的作用可不是挥舞鞭子,督促民夫干活的,而是专门记录各个生产队的工作完成情况,并对各个生产队工作进行评比。

  ......

  工地的事情搞定后,郑克臧发现,自己算是闲下来了,东宁军校的事情先告一段落了,因为之后,在郑克臧的设想里,军校只用来教导未来的将官。

  那一个专门的兵营必不可少,但现在抽不出手,去建造兵营,那招兵的事情也只能先缓一缓,不着急,等纪念碑建成,再招兵买马也不迟。

  不过这阵子再训练一两期学员也不错,前几期学员其实是赚了大便宜,等兵员一到位,他们立马就能转变成基层军官。

  而未来的东宁军校招生,势必要提高门槛,先从兵营里面选拔优秀或有功劳的士兵,优先从这一部分人中选拔学员。

  今日,难得有闲暇的时间,郑克臧决定去陪陪妻子陈妃,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为后世人,郑克臧的吃货基因已经快控制不住了,十七世纪寡淡的食物让郑克臧消瘦了不少。

  今天,他准备亲自给自己开个小灶,顺便教一下府上的大厨怎么做炸鸡。

  油炸类的食品,虽然说比较油腻、不太健康,但很多人都无法抵挡它的诱惑,尤其是炸鸡系列的美味,表皮金黄酥脆、肉质鲜嫩多汁,吃起来更是没够。

  郑克臧心想,都健康了这么久,放纵一次不过分吧。

  首先拎起大厨处理好的上好大肥鸡,将其大卸八块,放在盆中,加入没过鸡块的清水浸泡,然后用手反复揉搓,将鸡肉里面的血水排出来。

  将血水倒掉,这时候开始腌制鸡块,倒入酱油、盐、蒜头、葱。有人可能要发问了,古代有酱油吗?

  当然有,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述。此外,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

  鸡块腌制好后,准备一个盘子,加入面粉、淀粉和少许盐搅拌均匀,制成一个炸鸡裹粉备用,再准备几个鸡蛋,打散备用。

  到这一步,就可以开始炸了,郑克臧大手一抓,抄起鸡块,裹上金黄的蛋液,随手扔到炸粉中滚几圈,再小心翼翼地放入油锅里面,瞬间厨房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随后便是一股难以言喻的香味扑鼻而来。

  郑克臧十分感动,在另一个时空吃上喜欢的美食,也是一种很好的慰藉。

  当然,君子远庖厨,郑克臧也就做这一道菜,晚宴剩下的菜就交给府上的大厨了,不能让他们白拿钱不干事。

  当一盘金灿灿的炸鸡摆上餐桌以后,往日其他家常菜便黯然失色,郑克臧夹起一块炸鸡,放到陈妃的碗里,道:“妃儿,来尝尝我亲手做炸鸡。”

  “这炸鸡称得上人间美味,夫君真是多才多艺。”陈妃虽对口腹之欲没什么追求,但吃到如此新奇美味的食物,忍不住赞叹起来。

  “妃儿多吃一些,晚上才有力气。”郑克臧嘿嘿坏笑道。

  “讨厌......”

  皎洁的月光下,王府一夜无话。

第17章 土法水泥

  在府里过上了几天温柔乡的日子,郑克臧又开始发愁了。

  青年营那班小伙子们的假期,马上就要结束了,郑克臧想再招募一期学员。

  但是这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东宁军校宿舍不太够用了,纪念碑那边的民夫不能轻易动用,他也不好意思再找陈永华给他征集民夫。

  这阵子他上朝殿议,那群郑经小朝廷的老头给他的压力很大,工官谢贤经常哭诉纪念碑那边抽调太多匠户,工部工作快开展不下去了。

  他拿这群小老头没什么办法,只能尽力安抚,还好有岳父陈永华给他顶住大部分压力。

  自古以来,大臣都是反对皇帝大兴土木的,因为要用到糯米,古代没有水泥,糯米汁就是一种很好的建造粘合剂,材料容易得,但太过浪费粮食呀,古代粮食就是生命,有粮食,就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兵源。

  等等,水泥!这阵子光顾着练兵,郑克臧都忘记把水泥给发明出来了,这玩意没什么技术含量,郑克臧这个土木工程的高材生,知道怎么造水泥的。

  要知道,郑克臧以前的项目经理是这么劈头盖脸教育他的:干工地,你拿起钢筋就是钢筋工,拿起锤子就是木工,什么都会,到哪里都不会被淘汰。

  当时郑克臧特别想回一句:拿起茶杯,我就是项目经理。

  郑克臧仔细想想,穿越到这里,算不算是一种另类的提桶跑路。

  往事都成了回忆,多亏这个把他当牛马的项目经理,郑克臧还依稀记得水泥要怎么制造。

  水泥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了它,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的建筑施工都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各种穿越者有能力情况下,必须生产的拳头产品。

  怎么做也很简单,郑克臧记得配方是:粘土砖头、各种陶土器碎片、各种陶瓷碗碟碎片、以及各种耐火材料,如缸、盆等物的碎片、水淬矿渣(炼铁炉里的废渣直接放入冷水池淬火而成)、炉渣灰(各种煤烧后的残渣),以上每种材料可单独取75%,亦可混掺一起共取75%。

  然后生石灰取2025%,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加熟石膏,由石膏矿石或废石膏模型碾细,用铁锅加热至130180度炒至黄灰色即成,用以调解水泥凝固速度之用,但也可不加。

  制法也简单,将以上各种材料洗净,用火坑烘干,并磨细成粉,可掺混后共同磨细,也可各自单独磨细后再均匀掺混,可用最常见的石碾磨细。

  把以上各种磨细的材料按比例掺混在一起,便是水泥,也称混合水泥。

  这种水泥耐酸碱腐蚀性能好,早期强度低,在高温养护下强度增长很快,使用时吸水性强,放热量低,一般需2到3个月可以达到标准强度,抗冻性不如普通水泥,养护期需要20天。

  做法简单,接下来就该招募工人,开水泥工厂了,有了水泥,想必纪念碑的工程质量能大幅度提升。

  开厂是一件大事,郑克臧唤来李老太监,拿起桌上一叠纸,道:“老李,按照这个章程,你去招募一批民夫,人数不用多,百来个就可以了。”

  老李接过监国殿下手里的纸张,一头雾水地仔细翻阅,只见上面有几个大字:水泥工厂开设章程。

  李太监心想:水泥是什么,难道是水里的淤泥,这玩意能干啥?

  带着疑问,李太监继续看下来,越看越心惊。

  没看多久脸色就绷不住了,苦着脸色说道:“这些民夫,不对是工人,一个工人月钱要500文,还包吃包住,殿下,你就算是杀了我,也不能这么败家啊。”

  一边说着,李太监一边捶胸顿足,这阵子郑克臧虽然在英国佬托马斯那里赚了不少钱,但赚得多,花得也多啊,每天看着银子哗啦啦就没了,李太监非常心痛。

  看到李太监反应这么剧烈,郑克臧觉得他还是适当让一下步,免得老太监被他气坏身子,便安抚道:“别慌啊,老李,这钱花出去了,迟早赚回来,这可是日进斗金的生意。要不这样吧,月钱改成400文,其他不变。”

  这个待遇,李太监算是勉强能接受,只是面带疑惑:“监国殿下,你说日进斗金是怎么回事,水泥到底是什么玩意?”

  “老李啊,你知道糯米汁吧,这玩意能代替糯米汁粘住砖头,有了它,我们就能造出无比坚固的城墙,还能节约粮食,以后本监国大兴土木就再也不怕浪费粮食了。”心情不错的郑克臧给他科普道。

  郑克臧心情不错,李太监听完是心如死灰,前面的他听不懂,后面听到那句以后大兴土木,顿时双腿一软,差点没站住。

  “监国殿下,我没读过多少书,但也知道隋炀帝是怎么造成天下大乱的,就是大兴土木搞得民不聊生,监国殿下请三思呀。”李太监满是担忧地说道。

  话音一落,郑克臧就不容置疑道:“老李,这个你不必担心,本监国自然有办法,你就安心按照这个章程去办事就好,至于水泥怎么制造,到时候我会亲自去教授工人。”

  眼见劝不动,李太监也放弃了,他认识的郑克臧一向有自己的主意,很多时候看起来平易近人,实则有自己的主见,他认定的事情,即使是郑经来了,也不一定能搞定他,索性就不说了,监国殿下心里有数就好。

  老李的劝告,郑克臧是不可能听的,因为他的奇观系统,以后免不了要大兴土木的,而且他认为隋朝快速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大兴土木,追根溯源的话,还是因为隋文帝。

  这是因为,所谓的隋文帝“开皇盛世”其实是极端畸形的国富民穷。

  隋朝也算是历二世而亡,老百姓活不下去才造反,这种“盛世”和老百姓没有半毛钱关系。

  隋文帝严格土地和人口的统计,由此建立了一套极端高效的抽税系统,民间财富迅速枯竭,而皇帝又掌握了充裕的财政,花钱的欲望腾腾而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冲动像青春期的少年渴望异性一样难以遏制。

  这是人的本性,你如果突然得到一大笔钱,也会升起这种欲望。

  在那个年代,什么是“大事”?当然是基建项目和对外战争了。

  隋炀帝大兴土木,开凿连通运河,修建宫殿,发动征高句丽和土谷浑的战争,而此时,人民已经非常贫困了。

  古代创立的编户齐民制度,本是为财政建立稳定的税源,然而为了不过度压榨百姓,这种户籍制度又要保持一定的弹性空间,或者说模糊性,这样老百姓能逃避一部分苛捐杂税。

  因为古代王朝自上而下的统治秩序,上级对下级的压榨基本没有什么太大风险,官对民的压榨可以说是随性而来,下级官员向百姓增加额外税费,基本没有任何制约。

  但从朝廷来看,只要别把百姓逼的活不下去造反就行。三国时期蜀国一些县归附魏国,曹丕发现这些地方的户籍残缺混乱,人口、土地统计高度不准确,于是想严格统计。

  然而司马懿却看到了这其中的窍门:正是因为蜀汉采用了严密的管理制度,对这些地方压榨太狠,他们才叛变,魏国不应延续蜀汉的错误,应该给这些人留有一定的模糊空间,于是他劝阻了曹丕。

  隋文帝在当北周相国时,就看到了财政的重要性,北周之所以能灭掉北齐,就是北齐人口统计混乱,税收大减北齐规定光棍纳税减半,很多人结婚就不登记,北齐朝廷毫无办法,导致税收减少60%以上。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对崤山以东的地区,进行严格的人口普查,所有人都要到官府登记,如果发现隐瞒,不仅本人面临严厉处罚,连里正都要发配。

  由此,隋朝建立了非常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从而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各州各县每年清理一次户籍,这套户籍管理制度使得朝廷控制了民间各个角落,几乎没有人能逃避税收和徭役了。

  而对土地的统计,隋朝则是大大浮夸。开皇九年的统计,全国共有十九亿四千万亩耕地,换算成现代亩为二十一亿三千万亩,比现在的耕地还大,可隋朝的版图不如现在大,而汉唐时代,中国的耕地一直在五亿现代亩左右,可见隋朝土地统计浮夸到何种地步。

首节上一节8/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