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 第22节

“杨军侯想不想随我到洛阳?”

离开之前,卢植专门找到杨昭,聊起这件事,又道:“你的能力和计谋,我看在眼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见你有理想也有抱负,我会帮你推荐,或许能为你谋个好的前程,如何?”

杨昭正打算去洛阳,自然不会拒绝,同意道:“多谢卢中郎相邀。”

“但是……”

卢植叹道:“我虽然是陛下亲封的北中郎将,但权力没有你想的那样大,你出身平凡,从未举过孝廉,也没有家世,哪怕有天大的功劳,得到的官位也不会太高。”

这一点,杨昭是清楚的。

大汉的制度,就摆在眼前。

这个年代的官职、官位,基本被那些世家大族垄断,他这样的草根,要从那么多世家里走出来,难如登天。

比如孙坚,从一个小吏,干到郡守,获得侯爵,前后用了二十多年。

黄巾之乱前,孙坚已经是县丞,他募集乡勇加入朱麾下,征讨黄巾,立下不少功劳,最后还是当回县丞,这就是没有后台的结果。

还在邺城时,杨昭就想过,通过杀敌,杀出自己的名声。

这段时间在卢植军中,他和曹操交谈过了,单凭杀敌的名声,想要在汉末诸侯争霸中立足,还是远远不够,归根到底还是得有家世,要有后台。

曹老板那样的出身,在世家面前,也只是寒门。

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其实也是寒门,但能把自己皇室的身份和仁义等声望利用到极致。

杨昭连寒门都不是,要成为军阀,建立自己士族的想法,还不容易实现,除非他能把那些世家,全部打服,建立起一套新的秩序。

“卢中郎请放心,我什么情况,还是有自知之明。”

杨昭淡然一笑,满不在乎道:“我只想为大汉出一份力,官位的高低不重要!”

“说得好!”

卢植欣赏道:“如果天下人,都如你这般想,又怎会有如此的动乱?”

他停顿了一会,又道:“我有一个想法,一个可能给你带来帮助的想法。”

杨昭问道:“什么想法?”

“你杀张宝和张梁,计破广宗,救甘陵王,除了彰显能力,还是可以杀出一点名声,但这样还不够。”

卢植作为大儒和名士,没有瞧不起杨昭贫寒的身份,看重的反而是能力,续道:“我很欣赏你的能力,你有一定的学识,能文能武,还懂谋略,所以我想收你为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你的地位。”

他这番话,让杨昭愣了愣。

卢植要收自己作为学生?

如果成为卢植的学生,对杨昭以后的道路,确实有一定的帮助。

卢植这个人很不错,是大儒和名士,又是文武双全的儒将,在大汉的名望不低。

杨昭苦思片刻,心里是同意的,问道:“我出身贫寒,什么都没有,卢中郎为何要这样做?”

“我只是不想让一个有能力,愿意为国的人才,白白流失!”

卢植的理想还是很远大的。

作为忠君爱国之士,他心里又确实如此想。

杨昭想了好一会,躬身一拜道:“学生杨昭,见过老师!”

以后的他,还想当诸侯争霸天下。

如果拜入卢植门下,又去争霸,卢植忠君爱国,他就相当于欺师灭祖,但他暂时不纠结那么多,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考虑。

第29章 卢植:刘备是我教过最差的学生

“好!”

看到杨昭那么主动,卢植心里大喜,接受了拜师礼。

这个新收的学生,他越看越感到满意。

卢植又道:“你还有几个师兄,有时间我再为你们介绍。”

杨昭想到刘备,问:“当时在军营的刘玄德,也是老师的弟子?”

“刘备是我教过最差的学生。”

提起了刘备,卢植失望地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刘备虽然是皇亲,但出身低微,比你好不了多少,可是他自命不凡,很多人都说他有宏图大志,这点我也赞成。”

他对刘备的失望,不是卖草鞋,而是看透了刘备的心思,又道:“我承认他的能力不错,如果放在天下大乱之时,他绝对不会甘于现状,还有可能成立另外一个大汉。”

杨昭想了想道:“请问老师,何为另外一个大汉?”

“一是他会造反当皇帝,二是万一大汉没有人扶持,他可能是汉室的延续。”

卢植犹豫了片刻,还是把心中所想的说出来,又道:“可是我不想看到天下大乱!”

他对刘备的评价,十分到位,一针见血。

杨昭想到后来刘备的发展轨迹,的确成为了汉室的延续,尽管这个延续十分短暂。

对于天下大乱,卢植也看得很透彻,现在的大汉千疮百孔,各种弊端不断涌现,距离天下大乱其实不远了,黄巾之乱只是个开始。

卢植不想乱,杨昭反之。

只有乱起来,他才有机会干大事,心想以后真的会和刘备一样,欺师灭祖了。

“以如今的形势,天下会乱的可能性很大。”

卢植叹了口气,换了个话题又道:“到了洛阳,你先住在我府上,我会为你请功,绝对不会埋没了你的才能。”

杨昭再躬身一拜道:“学生,多谢老师!”

次日一早。

卢植率领大军,正式出发回洛阳。

路上。

卢植在马车内,捧卷读书。

曹操策马上前,和杨昭并肩而行,听得他说道:“听说卢中郎收杨司马为学生,恭喜杨司马。”

杨昭谦虚地笑道:“我只是运气比较好,能得到老师的看重,到了洛阳,还需要曹都尉照顾一二。”

“杨司马不用对我那么客气。”

曹操有意和杨昭结交,又道:“明光叫我孟德即可,看得出来,卢中郎想提拔明光。”

他们的关系,不知不觉间,又近了些许,他继续道:“不过明光的出身,有点难啊!比如是我,想往上再走一两步,阻力也是极大。”

曹操的父亲,现在还没有买官太尉,祖父又是宦官。

这样的身份,尚且不被那些世家门阀瞧得起,他为杨昭感到担忧。

“无妨,一切随缘。”

杨昭说是不在意,其实心里已有了计划。

去了洛阳当官,并非他想要的,在接下来的乱世,最重要的东西有两点,粮食和兵力。

洛阳,只是杨昭的一个跳板。

他考虑清楚了,接下来就往粮食和兵力两个方向发展,做得好了,官职什么的不再重要。

说不定那些门阀,以后还要寻求他的庇护。

“明光豁达啊!”

曹操笑道。

马车内的卢植听了,甚是欣慰,杨昭对名利的追求,没有刘备那么重。

又想到刘备,他皱起眉头,此时人应该在洛阳了,也算是立功,自己此番回去,大概会被缠着要被举荐,弄到个一官半职。

还有左丰的事情……

“回去再说吧!”

卢植暂时把这些丢到一边。

马车外面。

杨昭和曹操还在聊天,但是所聊的内容,不再是门阀和寒门,逐渐转移到才学,还有洛阳的风情方面。

杨昭心里,不反对和曹老板结交。

他未来的发展计划之中,曹操是不可缺少的关键。

所以,两人相谈言欢。

大军走了一段时间,终于回到洛阳城外。

军队先回到北军五校的营地,方锐暂时被安置在其中,杨昭当然是跟随卢植进城,直接住在卢植家里。

进城后,曹操自行离开。

回到家里,卢植把杨昭,介绍给儿子卢毓。

“你就是杨昭,杨明光?”

卢毓惊讶地问。

杨昭很好奇地反问:“你认识我?”

他还是第一次来洛阳,还算是默默无闻,没啥名气,哪怕是卢植的儿子,也不可能认识自己才对。

卢植同样奇怪地问:“发生了什么事?”

“甘陵王来了洛阳,把杨明光的事情,在洛阳里到处传扬。”

卢毓解释道:“杨昭这个名字,传遍洛阳了。”

杨昭:“……”

卢植:“……”

他们谁也想不到,甘陵王还有这种骚操作。

刘忠也许考虑过,以杨昭的身份和地位,很难有所作为,为了报答恩情,不仅多次向刘宏提起杨昭,还主动帮杨昭扬名,就成了现在,无人不知的地步。

“甘陵王此举,不知道是好是坏!”

卢植无奈地说道,然后让下人为杨昭安排一个住处。

晚上时。

卢植把杨昭喊到书房。

“明光以前都读过什么书?”

他首先问,想知道杨昭的知识范围。

杨昭想了想在后世看过的书还不少,但看的很杂,明显和这个年代,重儒的政策不太符合,道:“学生什么都看过一些,而且很杂,不好说。”

读的书很杂,也能成才。

首节上一节22/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