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谋士,能有什么坏心思 第121节

郭嘉一愣:“三个?显谋,这王佐之才有一个就不错了,你还三个,这未免过分了吧。”

曹操却是满脸欢喜:“显谋快说,是哪三个?我全都要!”

什么选择!

人才还需要选择吗?

肯定是多多益善啊!

李牧摇扇轻笑:“济阴定陶人,董昭,董公仁;颍川长社人钟繇,钟元常;以及,淮南人刘晔,刘子扬!此三人皆可胜任治理江淮的重任。”

郭嘉吃了一惊:“显谋你也认识钟繇?”

“略有耳闻!”李牧摇着折扇,也不多说。

但曹操却来了兴趣,连忙询问郭嘉钟繇的才能。

郭嘉难得肃容:“明公,钟繇这个人,我不太喜欢跟他结交。”

曹操一愣:“莫非钟繇跟奉孝有仇隙?”

郭嘉摇了摇头:“倒不是这个原因,而是钟繇这个人吧,跟文若走得挺近的。”

曹操更疑惑了。

李牧一口道破:“明公,郭奉孝这浪子性格,恐怕没少被钟繇嫌弃。”

郭嘉不乐意了:“喂喂喂,显谋,什么叫没少被钟繇嫌弃?我郭奉孝天生俊才,需要钟繇那个老顽固来欣赏我吗?”

荀攸见郭嘉越说越离谱,出言道:“明公,钟繇如今是黄门侍郎,跟着陛下自关中而来的。不过,文若竟然没有向明公举荐钟繇,倒是奇怪。”

曹操这才想起,归来的公卿之中,有一个十分沉默的黄门侍郎。

但因为不怎么喜欢说话,也不显露才能,曹操也没有多在意。

“原来是他!”曹操微微撵髯:“看来这东归的公卿中,藏着的贤才不少啊。”

荀不举荐钟繇的原因,曹操大概也能猜得到。

毕竟当初关中一役,三百多公卿死得只剩不到一百人,钟繇估计是不想惹麻烦,在明哲保身呢。

“我这就给文若去信,让文若替我细细说道。”曹操撵着短髯,又看向李牧:“显谋,你举的这三人,董昭和钟繇我都知晓了。这淮南刘晔是什么人?袁术的旧部吗?”

李牧笑道:“明公可召桥蕤一问。”

曹操见李牧没准备多言,就召来桥蕤,询问刘晔的生平。

桥蕤一听,不假思索地道:“主公,这刘晔是淮南成德人,光武帝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

“此5.9人年少知名,七岁时,他的母亲临终时说仆人有诬害人的秉性,担心死后会出乱局,就让刘晔和他兄长长大后除掉此人。”

“刘晔十三岁的时候,就按照母命斩杀了这个仆人,可见其胆略。”

“汝南许劭善于观人,当时在扬州避难,称刘晔有佐世之才。”

“.....”

桥蕤对刘晔的生平倒是挺熟悉的,详细的给曹操介绍了刘晔的才能。

曹操听得心头直痒痒,恨不能立即去请刘晔畅谈:“可知刘子扬如今在何处?”

桥蕤道:“刘晔本在寿春,不过昨日我听说他准备去荆州,不知是否离城。”

见到手的佐世之才就要离开,曹操顿时急躁了:“立即拦住刘晔,若是让他逃了,我唯你是问!”

啊?

桥蕤呆了

难道这刘晔得罪了曹操?

那我刚才介绍了刘晔这么多事,是对是错啊?

“还愣着干什么!”曹操一眼看穿了桥蕤的犹豫,补充道:“记住,不要无礼,有消息了立即回报,我要亲自去请!”

桥蕤这才松了口气。

请贤才啊,那就没事了。

“主公放心,末将绝不会让刘晔离开的!”

曹操这才松了口气,有些幽怨的看向李牧:“显谋,怎么不早说?”

李牧轻摇折扇,依旧一副云淡风清:“明公,你也没问我啊!”

又是这个理由!

曹操恨不得将李牧的脑子拆开,看看李牧脑子里到底还装了多少王佐之才的名字。

....

蹭蹭蹭....

急促的脚步声响起,许褚大步进来,递给曹操一卷密信。

曹操脸色顿时一变:“孔融小儿,竟敢跟张绣举兵进攻许都!他活腻了吗?”

【四更,看我更新如此勤快,求追定啊】.

第123章 入朝不趋,曹操的威仪(求全订)

颍川,襄城。

张绣数千兵马兵临城下。

襄城位于汝水之上,距离许都不到百里,是许都南部的门户。

孔融高举勤王大旗,传檄斥责曹操妄杀公卿。

言辞凿凿,呼吁颍川有识之士和朝堂公卿文武一起问罪曹操。

这一举动,将在许都的公卿文武给整呆了。

问罪曹操?

孔融你可真敢啊!

这许都谁不知道小皇帝刘协将曹操视为本朝霍光,就差没来个认相父了,你丫的居然要问罪曹操,还引张绣这个董卓旧将犯境?

“孔文举可真是愚蠢,这是被刘表给诳骗了啊。”

老奸巨猾的太尉杨彪,稍微一琢磨就猜到了原因。

孔融即便对曹操有不满,但这关中的事孔融哪里能清楚?

能说出三百公卿被曹操设计诛杀,如果没有刘表在背后煽动,孔融又如何能说得头头是道?

还有那张绣,摆明了也是刘表用来试探许都反应的问路石。

赢了,刘表取代曹操立足朝堂。

输了,刘表一口咬定张绣是西凉军余孽,自恃武勇抢了宛城如今又进攻许都,跟他刘表没任何关系。

“曹司空大军在外,倘若张绣拿下襄城,许都就危险了。”

“若是因此耽误了征讨袁术的大事,曹司空这一战就功亏一篑了。”

“孔文举为了那点儿名声,这是要置汉室声名于不顾啊!”

司徒赵温不由忿忿。

汉室如今最在意的是什么?

是名声!

黄巾之乱,何进擅权,十常侍乱权,董卓废帝劫帝,李郭汜祸乱朝纲..

这一连串的变故,将汉室的名声几乎是踩在了脚下践踏。

好不容易有曹操迎天子入许都,才赢回那么一点点的名声,袁术又称帝了。

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覆灭袁术的大仲皇朝,这天下又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但孔融却为了自己的名声,置汉室声名于不顾。

公卿死了点算什么?

谁让那群公卿在关中争权夺利呢?

一想到东归之行,十天的路程硬是走了三个月,最后还在关中打起来了,赵温就对死了的公卿没什么同情感。

外患未平,内乱不止。

如果不是曹操冒天下之大不韪,如壮士断腕般的计除了大半公卿11,哪有如今的君臣不疑?

说曹操残暴,这没错,毕竟敢让三百公卿死一大半的,也就曹操了。

说曹操忠汉,同样没错,自被董卓拥立以来,能让刘协真正有当皇帝的体验感,也只有如今的曹操了。

赠帝金剑,演武三军,不论是董卓还是李郭汜,都没曹操的魄力和觉悟!

不仅如此,抵达许都的公卿,除了权力的归集,曹操没进行任何违反律法的擅自任免。

太尉还是杨彪,司徒还是赵温,公卿各部井然有序。

大殿上。

刘协忿忿不平,脸色铁青。

曹操出征寿春,刘协虽然有些生疏,但在公卿的帮助下,还是勉强的将政务给处理了。

刘协自认为兢兢业业,不逊色列祖列宗。

同时也想证明曹操出征前的许诺:曹爱卿尽管出征,许都朕能稳定。

结果曹操出征未归,许都就出了这档子事。

这让刘协感觉面子挂不住了!

“众爱卿,张绣孔融引兵犯境,如何退敌?”刘协一扫大殿,虽然年幼但已经有帝王的三分威仪了。

众公卿一听刘协这话,就闻出味儿来了。

张绣孔融引兵犯境,张绣在前孔融在后,这是将孔融直接当反贼来对待了?

杨彪和赵温对了对眼神。

赵温出列禀道:“陛下,荀尚书已经去襄城坐镇,料想张绣叛军是攻克不了襄城的。”

“但孔融是当世大儒,声讨司空的理由会让很多的士人误解,这不仅对司空不利,亦对陛下不利。”

“汉室顷危,历遭董卓、李、郭汜践踏,若无曹司空,这天下如袁术般称帝者不知凡几!”

“当此之时,陛下应下诏传檄,论曹司空的功绩,斥责孔融轻信谣言陷曹司空于不义,令其回乡自省!”

刘协有些不满:“孔融跟张绣一起叛逆,只是斥责让其回乡自省,这惩处未免太轻了,不能直接杀了吗?”

杨彪出列道:“陛下,先贤有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首节上一节121/2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