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谋士,能有什么坏心思 第175节

离开祖郎山寨,李牧径直回皖城跟曹仁汇合,择日返回许都。

张辽、臧霸和孙观,则是返回了徐州待命。

另一边。

得知孙策还活着的周瑜,马不停蹄的来到宣城。

“伯符!”

周瑜一脸的憔悴,俊秀的脸都多日未曾清洗了,头发也是杂乱的捆在一起。

见挚友如此模样,孙策心中更是愧疚:“公瑾,让你忧心了。”

但周瑜却没心思理会这个,急急问道:“伯符,出什么情况了,吕布怎么会释放你?我来的时候,曲阿的吕布军也撤回下邳了。”

孙策邀周瑜坐下,静静地道:“公瑾,我见到李牧了。”

“李牧!”周瑜瞳孔一缩,拳头砸在地上:“李牧胁迫你,让你答应了什么条件吗?”

孙策点头,语气显得平淡:“算是吧。”

周瑜感到一阵疑惑,眼前的孙策给周瑜一种违和感,比以往的印象多了几分丝沉稳和平淡。

“来!给你看个好东西。”孙策将一个绫缎包裹的器物,推到周瑜身边,眼神多了几分笑意:“公瑾,打开看看!”

周瑜强忍疑惑,狐疑的拆开绫缎。

看到扬州刺史印,周瑜瞳孔再次一缩:“刺史印?伯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有这个!”孙策又将一件锦袍递给周瑜。

周瑜扫了一眼:“普通的锦袍,有什么可看的?”

“上面有字呢。”孙策在周瑜面前,更显这个年龄有的青春气。

周瑜见孙策一副你快看的模样,只得寻出锦袍上的字,愕然出声:“精忠报国?”

“刺史印,李牧给的;锦袍,陛下赠的;这四个字,皇后绣的。这普天之下,只有我孙策独此一份了吧。”孙策的眼神多了笑意。

周瑜何其聪慧。

见到这刺史印锦袍和绣字,以及孙策这忽如其来的违和感,已然猜到了部分原因。

“所以,你降了曹操?”周瑜直视孙策双眼,凝声询问。

“哎~”孙策挥了挥手:“我孙策本是破虏将军之后,是大汉的吴侯,岂有降曹一说。”

周瑜表情不变,换了副严肃的口吻:“那我换个问法,李牧跟你,谈了什么条件?”

孙策见周瑜面若寒霜,轻笑道:“公瑾,不用这么严肃。李牧将庐江郡和丹阳郡都归还给我了,九江郡的曹仁也会撤兵回许都,不仅如此,李牧还给了我一份圣旨,说江夏黄祖擅杀朝廷特使祢衡,命我征讨。”

“还告诉我,丹阳郡山险,田地太少,可以种植茶树,炒制茶叶贩卖。”

“我跟你讲啊,这茶叶炒制后冲泡,香韵不亚于美酒啊。”

“.....”

在知心好友面前,孙策没有隐瞒的将一切见闻的都道了出来。

周瑜越听越心惊。

李牧的态度,完全出乎周瑜的预料。

前一阵恨不得至孙策于死地,现在对孙策如亲儿子一般。

要不要这么变幻无常啊!

“这李牧的心思可真难猜,行事无迹可寻。”周瑜深深的看向正在侃侃而谈的孙策:“更可怕的是,他竟然能让伯符变成这副模样!都说曹操善于权谋心机,天子青睐,文武依附;没想到这李牧的权谋心机,丝毫不亚于曹操。”

“这样的奇才,竟然会甘心只在曹操麾下当一个谋士,而且还是一个不追求功名的谋士!”

“真是可怕,我到底在跟什么人为敌?”

待得孙策兴致昂扬的讲述完,周瑜那紧绷的严肃脸也渐渐舒展。

江左风雅,英隽异才。

本是白袍英姿,因为孙策的事而憔悴伤形。

“伯符,你真的,甘心了吗?”周瑜凝声一问。

遥想当年,周瑜跟孙策同立宛陵城上,意气风发。

【“当今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胸无大志者,终将受制于人”】

【“总有一天,我要尽得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江东子弟,何惧于天下?父亲在上,魂佑江东;公瑾在旁,智定天下。汉室衰微,吾辈当择机取之!”】

【“愿与公瑾共谋天下,哈哈!”】

再看现在,孙策霸气内敛,虽然言笑跟以前一般无二但却少了争霸之心。

孙策表情一滞,随即释然:“都被生擒一回了,还能有什么不甘心的?”

起身。

孙策遥望许都感慨:“我曾以为汉室衰微,大风扬兮时白昼,我已占尽天时地利,乱世出英杰,大丈夫要有所作为!故而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我虽暗稚,窃有微志。戮力同心,定能回天转日,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成大丈夫!”

“但没想到,天下间竟出了李牧这般人物!”

“昔日曹操不过一东郡太守,虽然有平定青州黄巾的功劳,但南战袁术,东征陶谦,跟天下间想要自立为王的群雄没什么区别。”

“然而,张邈和陈宫在兖州叛乱时,李牧如横空出世一般,谈笑定兖州。”

“自那之后,曹操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一般。”

“定豫州,迎天子,灭袁术,讨江东。”

“公瑾曾言,曹操有董卓之心。”

“但如今来看,曹操不仅没有董卓之心,还想效仿前朝霍光,助天子中兴!”

“李牧曾对我言:汉室未灭,当什么项羽!”

“你问我是否甘心?”

“汉室尚在,又有中兴迹象,不甘心又能如何?”

“倒不如效仿先父,替大汉东征西讨,也不失为冠军侯!”

顿了顿。

孙策转身看向周瑜,眼神清明:“公瑾,我若不称霸,你还会助我定江东吗?”

周瑜对视孙策的目光。

良久,周瑜心中释然,大笑而拜:“伯符有命,愚弟岂敢不从!”

孙策亦是大笑:“有公瑾助我,我孙策何处去不得?来人,奉茶!”

周瑜谏言道:“伯符,幼平骁勇,可当你的宿卫长!你现在是扬州刺史,轻而无备的缺点,应该改改了。”

“改,肯定改!”孙策心中释然:“堂堂扬州刺史,若死于刺客小人之手,岂不是坠了我孙策的英雄气?”

希望,如此吧!

周瑜暗暗一叹,眼神变得深邃。

我周公瑾,不会再让伯符犯险了!

..

吴县。

孙策被释放的消息并未传来,除了周瑜,孙策连孙权都未知会。

此时的吴县衙署。

文武之间的争吵,一直不停。

韩当黄盖程普周泰,坚持周瑜的意见,拒绝拥立孙权。

但陈宫张昭等人,则是认为三军不可一日无主,江东必须拥立孙权,才能再图霸业。

孙权坐在主位,眼神阴晴不明。

韩当四人的拒绝理由,是立了孙权,孙策必死,孙权自然不能为了权位为害死孙策,这有损名声,也会落个见利忘义的臭名。

但陈宫和张昭则是劝孙权,这本是孙策一早就定下的遗命,孙权不自立,孙策在曹操麾下也会被极尽羞辱。

双方的意见争执不休。

连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和孙尚香也随之到来。

一听陈宫张昭等人要立孙权为主,吴夫人爱子心切,不由破口大骂:“策儿未死,你等却想逼死策儿,还有何面目立在此地?”

这一骂,即便是陈宫和张昭都不敢开口。

孙权同样不敢多言,只是劝慰道:“母亲,权儿又岂会贪图兄长之位,只是江东危急存亡之秋,世事难定啊!”

就在各方争执不下时。

一个城门卒兴奋的道来:“吴侯归来了!”

什么?

不论是孙权还是众文武,纷纷吃了一惊。

吴夫人又惊又喜:“你说得可是真的?”

城门卒道:“小人岂敢隐瞒!吴侯和中护军,还有吴太守一起回来的. .”

尚且年幼的孙尚香跳脚拍掌:“哥哥和舅舅都来了,母亲,我们去城门口吧!”

吴夫人心中激动,拉着孙尚香的小手:“走,去迎接你哥哥和舅舅。”

韩当程普等将,也纷纷激动出迎。

但有人欢喜有人忧。

张昭和陈宫就傻眼了!

这刚要迎孙权当江东之主,孙策就回来了?

“我去迎接兄长,今日之事,不用再议了。”孙权目光深邃,看不清内心在想什么。

张昭和陈宫则是留在最后。

“公台,吴侯未死归来,定然是跟李牧达成什么协议了。”张昭目光敏锐:“这对我们,非常不利啊!”

陈宫冷哼,连吴侯也不称呼了:“李牧可真好本事,前能说服吕布,后能说服孙策。”

“孙策归来,定然会效仿曹操和吕布,大量培养速成士人,用来掣肘我等。”

“子布兄,得早谋退路了。”

张昭闭上双眼:“公台有什么良策呢?”

陈宫眼神变得阴沉:“孙策跟吕布一样,都是好勇斗狠之辈。他们一直都看不惯名仕,用名仕也是因为我们能稳定各郡县的士族。”

“可若孙策真的推行速成士人成功,他一定会拿名仕开刀。”

“许贡就是例子!”

首节上一节175/2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