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谋士,能有什么坏心思 第55节

“但孝先去了长安半年,才将这天子东归图送来,那就意味着,天子和公卿,已经是被逼无奈,才选择相信孝先的东归计划!”

“李、郭汜、张济、天子、公卿百官,这一群人几百个心眼,哪里会轻易的让天子东归洛阳?”

“因此,我一直都说的是,迎奉天子东归洛阳,而不是去洛阳觐见天子!”

“既然是迎奉,那自然227就得打了!”

戏志才也道:“明公,当日我也正是因为猜到这个原因,一时之间心血翻涌才加重了病情。”

“以我目前的病躯,难以跟着明公去征战长安,所以我才坚持要让显谋来许县。”

“论决胜于两军阵前,天下间无人能出显谋之右。”

“唯有显谋,才能助明公,迎天子东归!”

李牧打断了戏志才的吹捧:“戏军师,行了,我又没说不去。”

“正巧,我也要去趟长安,将岳丈的遗骸寻回陈留安葬,顺道了。”

戏志才识趣的闭嘴。

刚才他的确是在吹捧李牧,让李牧没办法拒绝随军出征。

谁知道李牧会不会临时来一句:某某有王佐之才,然后又跑回濮阳守着小娇妻蔡文姬去了。

不用怀疑,李牧真能干出这种事来!

否则,有东郡一战成名的李牧存在,哪里有戏志才后来的高光时刻?

如今见李牧说要去寻回蔡邕的遗骸,那意味着,李牧不仅要助曹操迎奉天子,还可能直接打到长安去!

曹操也想到了蔡邕这个忘年之契,不由叹道:“可恨那王子师,只为一己私利,就残害贤良。”

“王允浅智之辈,死有余辜。”李牧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也幸亏是王允死了,否则李牧去了长安,不仅要让王允死,还要让王允身败名裂!

曹操沉吟道:“若要去寻回伯喈兄的遗骸,那就得去长安了。显谋,你这是准备直接兵指长安了吗?”

李牧摇扇点头:“其实一开始,我的战略目标就是兵指长安”

“但天子毕竟是天子,他不下令勤王,明公贸然举兵,就是叛乱”

“所以我才同意毛阶去长安,游说天子和公卿百官东归。”

“如今师出有名,自然就得兵指长安。”

曹操有些幽怨:“显谋,你到底还有多少战略目标没有告诉我?”

“徐州如今的格局,也是我以前未曾想到过的,我以为你让吕布去小沛,是对付陶谦的,结果你是跑去对付刘备的。”

“我以为你说的抽梯是可以拿下徐州,结果你让吕布当徐州牧,还让吕布跟袁术结仇。”

“我以为你说迎奉天子东归洛阳,就是去函谷关迎接,但你却说你是要去打长安的。”

“你就不能一次性的给我讲清楚?”

李牧坦然一笑:“明公,你误会了。我只是谋士,是不能替明公你做决定的。”

“我有战略目标,但这战略目标向来都不会只有一个,可能有三个,也可能有十个。”

曹操佯怒道:“你倒是每次都有理由,那你告诉我,你在山阳郡的名声又是怎么回事?”

“你是认为,我曹操是个猜忌多疑,会卸磨杀驴的庸碌之主吗?”

【求求求追定啊!小弟又两万字了】.

第81章 木牛流马,李牧言三策(求全订)

李牧深谙进退之道,明哲保身之理,这一点,曹操其实是很清楚的。

毕竟曹操自个儿就是个善于权谋机变的,不是个啥也不知道的愣头青。

但知道归知道,曹操这心底儿还是有些不舒坦的。

这就是人的劣根性了。

患得患失。

担心李牧不是真心效力,又担心李牧现在效力以后又不会另择明主。

有心想让李牧执掌更多的权柄,又担心李牧执掌了权柄会不会因为权力而腐化变得贪婪。

但曹操是不会承认自己有猜忌多疑的毛病的。

至于卸磨杀驴,那就更不可能了。

“明公误会了。”李牧自然不会在这种时候跟曹操掰扯这种问题:“单纯的是因为,我不想待山阳郡,你让我当东郡太守都没问题。”

曹操默然。

东郡太守?

你当了东郡太守,就一定会履行太守的职责吗?

跑山阳郡,还将靳文给带过去,不就是觉得靳文拿着县丞的俸禄干着太守的活儿,替你全权处理山阳郡的内政,而且还乐此不疲吗?

这要当了东郡太守,跟当濮阳令有什么区别吗?

不外乎继续待在清泉小筑守着你的小娇妻游山玩水,避世度日,俸禄从五百石还变成了两千石。

“罢了,不提这个。”

曹操有些抑郁了。

其实曹操门儿清,除非自己脑残了,对李牧要打要杀的,李牧是不会如陈宫一般背叛自己的。

李牧虽然有惊人的才智,但却喜欢享受。

这喜欢享受,恪守谋士三诫、明谙进退之道是一方面原因,但曹操仔细观察了几年,本质好享受才是真正的原因。

瞧瞧那清泉小筑,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普通,但内在比皇宫还奢华!

至少。

如今的皇宫,就没办法实现冬暖夏凉,没有蚊虫。

而李牧的清泉小筑,能!

戏志才躺在病榻上,忽然有些释怀了。

这当谋士,能像李牧这般云淡风轻的,的确适合养生。

而不像自己,才过三十,这身体就拉跨得一塌糊涂。

“显谋,这次去关中,需要多少兵马?”曹操问及正事。

李牧不假思索:“兵贵精不贵多,破长安李郭汜等众,步骑一万就足够了。但关中之地,去年刚遭大旱,民不聊生,明公需多准备粮食,运往关中之地。”

曹操蹙眉:“去年有显谋献计灭蝗,兖州不仅没有因为蝗灾而缺粮,反而迎来了大丰收。”

“自知有罪的士族豪强也献上了大量的钱粮。”

“这粮食我不缺,但关中之地道路崎岖,长途运粮,途中不知得损耗多少。”

对此,李牧早有考虑,摇扇轻笑:“明公,我有上中下三策,以供明公挑选。”

曹操暗道果然如此!

这谋必三策的习惯是改不了。

“还请显谋明言。”曹操强忍让李牧直接说最适合策略的冲动。

李牧淡然一笑,对曹操的反应心知肚明,但依旧不会改变谋必三策的习惯。

这是李牧的明世之理,亦是处世之道。

曹操即便不耐,那也得认真听!

“下策,征颍、汝两郡黄巾降卒,充任为运粮兵,许诺其从关中返回,可分得田地。”

“中策,暗中向兖豫士族豪强传出消息,天子已经在东归的路途中,这是觐见送礼的大好时机,连徐州的吕布都已经遣张辽押送钱粮前往洛阳了。”

“上策,河南尹、弘农等郡,士族豪强颇多,明公所到一处,就以勤王讨贼名义,让这些士族豪强捐粮,并派遣运粮队跟随。”

李牧言简意赅的,将上中下三策言明,但没有解释太多。

因为李牧知道,向曹操献策,其实不用太多的辨析。

吕布是因为理解不了,所以需要李牧详细解释。

但曹操,更喜欢自己去揣摩,这会让曹操有成就感。

曹操踱步细思道:“黄巾降卒虽然战败而降,但其中心思庞杂的不少,下策可借助运粮之机,将有异心的筛除,剩下的黄巾降卒,才会真正的在颍、汝二郡回归当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家子。”

“但此策等于是粮食送个那些有二心的黄巾降卒,一旦他们卷粮而逃,我是没有精力去追捕的〃‖。”

“至于中策,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这些兖豫的士族豪强,一个个都是家中私藏不少,若能以这种方式让他们主动捐出钱粮,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关中粮食危机,也能让我迎奉天子之名,广传两州。”

“唯一的坏处就是,我怕袁绍知道我要迎奉天子,遣人来抢!”

“至于上策,显谋你这是打算让我将弘农和河南尹的士族豪强都得罪个遍吗?”

李牧轻笑:“公卿百官中,多有弘农和河南尹的士族,捐粮,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更何况,明公就算不让这些士族豪强捐献粮食,同样不会给明公好脸色的,反正都是一群可有可无的人,得罪了又何妨?”

曹操顿时踌躇不决,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上中下三策。

此时。

戏志才开口道:“明公,何不三策并行?”

三策并行?

曹操顿时眼前一亮,抚掌笑道:“志才倒是提醒我了,这三策虽然有优劣之分,但都是可行之策。”

“如今不是临阵对敌,自然可以三策并行。”

“明公英明。”李牧悠然一笑。

正如戏志才提议的一样,李牧这三策并没有太明显的取舍之分。

选一策可以,选三策同样可以。

忽然间,曹操想起了李牧清泉小筑中的各种精妙器械,遂问道:“显谋长于巧思,可有改进之法,让关中之地的运粮更加便捷?”

“有!”李牧坦然直言。

曹操暗道果然如此,笑道:“显谋果然还藏私呢,看到你清泉小筑的水车、冰窖等器械,我就知道显谋对墨家一道颇有研究。”

李牧不假思索地道:“关中之地道路崎岖,常规车马运输不便,但可制作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这又是何物?”曹操眼前一亮。

李牧踱步摇扇,徐徐道出:“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颔中,舌著於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

“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载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

“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

首节上一节55/2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