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谋士,能有什么坏心思 第79节

“若无曹爱卿,朕愧对这关中百姓啊!”

又是兵乱,又是蝗灾,关中百姓这几年不知道死了多少。

能见到关中结束战乱,恢复民生,刘协心中的愉悦又多了几分。

伏皇后同坐马车,心中还记挂着当初曹操赠披风,让武将高呼“母仪天下”的恩情,由衷道:“陛下,车骑将军对大汉忠心可鉴,请恕妾身多嘴,切勿听信小人言语。”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伏皇后却是意有所指董承。

如今董承虽然死了,但董贵妃还在,伏皇后也担心刘协哪天经不住董贵妃一阵哭诉,而去心疑曹操。

刘协听出了意思,有些不忍:“皇后,国丈只是错信了人,董贵妃不会生事的。”

伏皇后点到即止,没有再多说。

一个月后。

东归的车仗队伍经过函谷关,抵达了洛阳。

洛阳被董卓大火焚烧,又强迁了洛阳周围的百姓,虽然因为各郡来的运粮队有了些许生气,但运粮队几乎都折返了,整个洛阳显得十分的空旷。

刘协见洛阳连个像样的宫殿都没有,到处是残垣断壁,不禁发愁。

“这洛阳如此破败,如何还能住啊?”

宫殿没有就算了,士民百姓都没有。

难道汉家天子和公卿百官,就在这破败的洛阳待着,然后诏令天下?

皇家威仪何在啊!

太尉杨彪、司徒赵温等公卿正官,同样发愁。

如果要修缮洛阳,没个一年时间是办不到的,总不能这一年都在这破败的洛阳城待?

“曹操肯定早就知道洛阳不能再待了,但他还是来洛阳了,这是不想遭受迁都的非议啊。”杨彪一眼看穿了曹操的目的。

毕竟曹操是来勤王救驾的,如果贸然将刘协接到许都,难免会遭人诟病,说曹操挟持天子之类的。

如今的公卿正官和属吏,已经不到一百人了。

会没事针对曹操的公卿都死在关中了,如今曹操压根不担心在洛阳会有什么意外。

迁都?

曹操是想迁都。

但迁都未必非得曹操主动提出来,自然会有人替曹操办好这事。

此时的曹操,不仅不说迁都的事,还在组织军卒修缮洛阳,一副要在洛阳长待的模样。

但曹操忍得住,刘协忍不住了。

好不容易抵达了洛阳,结果还是得睡在车仗上,吃的也是军中伙食。

刘协想睡皇宫,大房子,大床榻,吃御膳啊!

但刘协又不好意思提这事,于是单独召来了太尉杨彪和司徒赵温,希望两人去跟曹操商议迁都的事。

杨彪和赵温无奈,只能来寻曹操。

曹操一听要迁都,当即就给刘协寻来了三个最适合迁都的位置。

许县,陈留,鄄城。

又故意在地图上标注了各方势力。

刘协一瞧这鄄城和陈留,似乎都没许县安全,当即就表示要在许都建都。

杨彪和赵温虽然看穿了曹操的目的,但两人都识趣的没有唱反调。

这个时候跟曹操唱反调,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瞧刘协这兴奋样儿,还有曹操这腹黑的表现,谁敢唱反调,估计谁就可能告老还乡。

于是。

在公卿朝会上,杨彪和赵温提出了迁都,众公卿一阵讨论,最后由曹操提议在许县建都,刘协批准。

这迁都一事,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至于许县是曹操的底盘,曹操有挟持刘协的意图?

证据呢?

迁都是杨彪和赵温这提出来的,讨论也是众公卿讨论的,曹操除了提议在许县建都外,从头到尾就没多说半个字。

最后也是刘协亲自决定的,甚至于,连许县建都的利弊都是刘协自己说的!

刘协的演讲稿还是杨彪代写的!

这迁都,关他曹操什么事?

表决结束,刘协的车仗队伍,兴高采烈的往许县而去。

这没人唱反调,做什么事都快。

不过十来天,刘协就抵达了许县,而许县本来就有以前郡王的宫殿,修缮修缮就能用。

终于,从二月到九(了王的)月。

刘协这场东归在历经波折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陈留郡,圉县。

这里是蔡邕的故里。

在关中事了后,李牧就先行一步,向曹操借调了许褚和二百虎贲,护送蔡邕的遗骸返回了陈留,又将蔡文姬也接到了陈留。

见到蔡邕的遗骸,蔡文姬悲从中来,忍不住痛哭。

李牧在蔡邕的故里,陪着蔡文姬在墓院守孝。

时间一晃。

到了十二月。

这期间。

天下的格局也出现了剧变。

先是曹操迎天子到了许县,改许县为许昌。

曹操自领司空,将鄄城的荀调回许昌,迁任侍中,守尚书令。

各级文武都有封赏,司徒赵温则负债征辟天下贤才。

而在幽州,公孙瓒穷途末路,无奈困守易京,修筑高楼自守摆烂。

刘备苦劝不成,见幽州几乎都落入了袁绍手中,只能再次回到北海。

孔融见刘备返回,当即表示要响应司徒赵温的征辟,去许昌做官,将北海交给了刘备,并表示会替刘备奏表。

刘备就此当了北海太守。

而在江东,袁术麾下的孙策击败了刘繇

袁术上表奏请奉孙策为殄寇将军,又把周尚召回寿春,并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犯。

而吕布因为得了正式的徐州牧册封,对袁术占据广陵郡一事就不满了。

屡次派遣使者找袁术索要广陵郡失败后,一怒之下的吕布,直接出兵广陵郡,杀了袁术在广陵郡的太守。

袁术见吕布居然敢杀广陵太守,当即大怒,派遣纪灵讨伐吕布。

双方战于广陵城下,纪灵差点被吕布斩杀,狼狈逃回寿春。

袁术和吕布自此结仇。

.....

许昌。

一名气质不凡的青年,来到了司徒赵温的府上,递上了拜帖。

【这章过渡,猜猜这青年是谁?】.

第96章 天生奉孝,司徒府来客(求全订)

自桓灵以来,朝廷时常以各种理由罢免三公,三公更迭频繁。

但赵温却能在兴平二年官拜司徒之后,一直在司徒位置上待到了建安十三年,直到征辟曹丕入府才被罢免。

论明哲保身之道,赵温这个到了知天命年龄的司徒,比之贾诩也不遑多让了。

司徒的职权,本来是要负责土地、户籍、赋税、军需、粮饷、财政等国之大事的。

但曹操出任司空之后,以荀录尚书事,这些职权即便都归在了尚书台,由荀负责。

而赵温这个司空,如今唯一的职权则是:征辟士人。

乐得清闲的赵温,也不去跟曹操争权,每日里就负债收集士人贤才的信息,征辟各州郡贤士入司徒府,将司徒府变成曹操的人才储备库。

“司徒大人,有士子拜帖呈上。”

“嚯~让老夫瞧瞧,是哪家的贤才志士。”

赵温悠闲的将拜帖展开,但拜帖上的字迹显得有些潦草,似龙飞凤舞一般,不禁让赵温眉头一皱。

字如其人。

温良恭俭的士人,这字迹端正而严肃,方正之间自有一种浩然正气。

而如拜帖上龙飞凤舞一般的字迹,几乎等于在告诉赵温,这个士人放荡不羁,不喜欢遵循常理。

“颍川人,郭嘉,郭奉孝。郭氏一族的士子,怎么会如此的放浪?”

颍川郭氏,在颍川也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士族了。

在赵温眼中,郭氏一族的士子,不至于如此不堪。

赵温本来想直接拒绝的,但转念一想,如果因为字迹潦草就拒绝士子的自荐,岂不是显得他这个司徒处事不公、藐视贤才?

“回帖,三日后,来司徒府参加策试。”

..

许昌外,三十里。

官道,驿站。

三十里一驿,十里一亭。

驿站是传递官府文书、来往军师情报的人亦或者往来官员食宿、喂马、换马的地方,属于官营机构。

许都朝廷正式建立后,曹操就在兖州和豫州建造和恢复了大量的驿站,以便于朝廷政令和军事情报的传递,同时也向来往的士人、商人提供便利。

哒哒哒

一辆锦缎覆盖的马车抵达驿站,车上下来几人,衣冠如马车一般华丽,甚至连佩剑都是镶金戴玉的。

正是将北海让给了刘备的前北海太守孔融,及其家眷。

首节上一节79/2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