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 第267节

但没想到,相较于维尔蒂的计划,亚历山大的计划更加大胆。

虽然都是做出了包围敌人的想法,但亚历山大想的可不是先去拿下什么康斯坦茨和约翰城堡,切断敌人退路的万全举动,而是选择直接大部队横穿奥格斯堡公国境内,直接达到边境,围歼敌人主力。

至于调动的部队,为了保证能一战包围消灭敌人,亚历山大的想法是后续援军继续支援维尔蒂,以营造瑞士主力尽皆在此的假象。动用的军队,则是进攻符腾堡的安斯巴赫和瑞士联军。

亚历山大对于符腾堡地区的局势判断相当准确,敌人心怀鬼胎,是不敢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为符腾堡公爵发起反击的。

只需在符腾堡留下少量部队,装作主力还在的样子,就能把现在双方的僵持局面继续下去。

而当安斯巴赫联军突然出现在瑞士边境的时候,猝不及防之下,兵力充沛的瑞士军队一定能给予克罗地亚军队重创。

两个计划都有可行性,都有风险。

维尔蒂计划的风险在于能否快速拿下奥格斯堡后方两座空虚的关键城池,一旦未能快速拿下切断敌人后路,敌人完全可以回师救援,并在边境和瑞士军队长期对峙,想要结束战局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至于亚历山大的计划,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悄无声息的穿过奥格斯堡境内来到边境的同时,不被敌人发现,一旦被敌人发现,身处敌境的安斯巴赫联军,很有可能反而陷入对方的包围,全军覆没。

维尔蒂的计划风险小一些,可能收获的结果,也小一些。连续攻克两座坚城,还拖住克罗地亚主力,难度确实不小。对方随时都有可能撤退,救援后方的重镇,维尔蒂对此也毫无办法。

亚历山大的计划风险巨大,但可能收获的结果,无疑是巨大的。

但凡只要安斯巴赫联军的军队出现在克罗地亚军队的身后,敌人就将势必遭受一场大败,即使不到全军覆没的程度,也基本没啥力量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一个不成功也就攻城损失点士兵,最多丢一个偏师。一个不成功,代价可能是数万人的军队没了。

但凡提出计划的不是亚历山大,而是其他人,以维尔蒂的想法,恐怕不会选择后者。

兵法有云,“夫战者,未算胜,先算败”。

维尔蒂不知道这句话,但也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一场战争来说,能尽量避免自己犯错失败,就要尽量避免,收益与风险并存的计划,是在平白无故的给敌人卖破绽,很有可能导致己方因为这个破绽大败。

可惜,那是亚历山大的计划。

当亚历山大的信使来到这里,名义上是和维尔蒂商议的时候,维尔蒂心中就已经明白了奥托的倾向。

没办法,维尔蒂也理解,自家大公多年领兵数次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战果,凭借的不就是各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吗?

何况,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亲信将领,正常人都会偏向自己的儿子。

既然很有可能计划不会更改,维尔蒂也不会自讨没趣的提出反对意见,只是又让信使多待了一天,帮亚历山大将计划中的一些细节完善之后,才让信使返回。

在公国内部,他维尔蒂可是被人打上了“亚历山大一系”标签的,是亚历山大的人。虽说如今瑞士公国的继承人,亚历山大是稳如磐石,但随着奥托的年纪增大,谁也不敢保证奥托对于亚历山大的信任和重视会继续到什么时候。

无论哪里的历史上,君主老年昏聩之时宠溺幼子的事情,实在是数不胜数。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隐患那就是亚历山大到现在都没有儿子出生,一旦到时候腓特烈先诞下奥托的孙子,说不定奥托会因此宠爱腓特烈也有可能。

那么,那个时候,作为亚历山大提携的人,他维尔蒂还能保持如今的权势吗?

想要避免最坏的结果,那就必须趁着奥托深深信赖亚历山大的时候,让亚历山大立下足够的功劳,让公国所有贵族诚服,这样一来,哪怕晚年奥托想更改继承人,众望所归的亚历山大地位也不会被动摇。

作为亚历山大的“嫡系”,他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这次的计划成功。

连续两个晴天之后,还没等克罗地亚国王发动试探性的进攻,率先发起进攻的,反而是维尔蒂率领的瑞士军队。

连绵的暴雨,对于有要塞和城堡住所的防守方还算友好,但对于野外安营扎寨的进攻方就有点苦不堪言了。

因而在雨停之后,哪怕克罗地亚国王心中再急切,还是让手底下的士兵好好休整几天。身为统帅,多年的征战生涯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将领,自然知道体恤士卒。

反正已经到了瑞士公国的边境了,他也不怕维尔蒂再带着军队跑路了,对方再跑,能跑到哪里去,难不成能一路跑到鹰堡城?

只是,没想到的是,他这边还没动手呢,维尔蒂竟然率先进攻了。

瑞士军队放弃了依托城堡和要塞固守,背靠防线扎下了营寨,还派出小股部队在敌人的营寨面前发动挑衅的进攻。

由于此前的暴雨,克罗地亚国王也担忧维尔蒂会趁着暴雨营,扎营的位置便距离瑞士的城堡和要塞群有些距离,这就给了瑞士军队出城安营扎寨的空间。

“竟然敢出来挑衅?瑞士公国的这位维尔蒂怎么突然胆子这么大了,难不成是后方那位右相给他的压力?”克罗地亚国王生气之余,又有些好奇,连忙让人集结军队准备和对方打一场。

待到集结完军队,双方列阵之后,克罗地亚国王也才明白维尔蒂的勇气是哪里来的了。

“原来是援军到了啊。”克罗地亚国王也不傻,看了一眼瑞士军阵之后,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

“人还真不少啊。”一旁的奥格斯堡公爵粗略估计了一下瑞士军队的数量,眼中有些震惊的神色。

“看来这些年,瑞士公国扩军的传闻是真的,这么多军队,恐怕那位右相的军队数量是大公中的第一了吧。”

他说话的语气也有些酸,在他的父亲老奥格斯堡公爵成为公爵的时候,奥托不过只是一个伯爵。时隔多年,奥托不仅成为了大公和帝国右相,兵强马壮,更是巴登和慕尼黑的两位皇帝都忌惮和想要拉拢的对象。

和哈布斯堡家族的进步相比较,奥格斯堡公爵的家族就显得黯淡无光了不少,自然有些羡慕嫉妒的情绪在。

此前维尔蒂率领了两万军队支援腓特烈,汇集了腓特烈的残兵败将和一路的留守军队之后,军力勉强到了三万人,依旧不敌慕尼黑联军。

这一次,奥托决心好好打一场,以全面战争的规模作战时,便从公国各地又抽调了三万人给维尔蒂。

这三万人中,有一万五千人是来自米兰大公国的军队,有五千人是来自普罗旺斯公国的军队,剩下的一万人,才是奥托提供的瑞士军队。

如今,维尔蒂手上已经有了六万人的军队,加上贝尔格的一万守军,支援安斯巴赫伯爵的一万五千人,和瑞士各地的守军。现在奥托已经拥有的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之数,逼近十五万的大关。

这么庞大的军队规模,自然不能保证都是精锐了。各地的守备力量,其实已经被各地的郡、县兵和预备役民兵所替代,按照规定驻扎的各地常备军,早已被抽调一空。

与此同时,在其他边境地区,如今大部分守卫的力量也都是麾下贵族的私兵,实际防备力量很空虚的。

虽然目前公国国内依旧在源源不断的训练着军队,进行着爆兵,但想要那些士兵拥有战斗力,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所以,维尔蒂面临的压力也很大。

一旦亚历山大的计划失败,一万多瑞士军队和一万多的安斯巴赫主力出了意外,那对于哪怕兵强马壮的瑞士公国也是极大的打击,甚至会影响之后的走势。

也正是因此,维尔蒂也不得不将他作为瑞士公国军事大臣的最大成果,今日展示了出来。

那就是,瑞士方阵步兵。

瑞士方阵步兵,来自于奥托的创意,以历史上纵横欧陆的西班牙方阵步兵为参考得来,并交给维尔蒂负责训练事务。

由于最初训练的时候,火枪这一大杀器在瑞士公国都还没有出现,最初的瑞士方阵使用的还是各种简便的手弩。

只是,相较于火枪,手弩的限制和杀伤力就有些不太足了,持续作战能力也不够翘,因而在数次战争中,表现得不太理想,总体上还是依托瑞士公国的体量获胜的。

然而随着火枪的量产,弓弩手换装火枪之后,瑞士步兵方阵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今日,慕尼黑联军就将领略到成型的瑞士方阵步兵的威力了。

只是到了这一刻,敌人却还未察觉。

“国王陛下和两位公爵大人小心一下瑞士的这种步兵方阵,他们长矛兵身后有着不少弓弩手,咱们的的步兵最好带着盾牌防御。”

有幸见过一次瑞士步兵方阵的某位奥格斯堡贵族将领,好心的提醒道。

第275章 克罗地亚国王的自信来源

“无妨!”未等三位在场地位最高的大贵族回应,克罗地亚王国的一名贵族将领自信的说道。

“我们的士兵基本都装备了盾牌,瑞士士兵如果装备的是那种轻型的手弩,是无法洞穿我们士兵盾牌的。

如果对面装备的是中大型的弩机,虽然能杀死我们的士兵,但是装填速度需要很长时间,无法频繁发射,威胁也很有限。”

在奥托当初把十字弩这个大杀器弄出来之后,由于大贵族们的普遍支持,以及教会发现弩机也能大幅度提高他们军事力量的战斗力之后,并未如同奥托熟悉的历史一样遭到抵制。

相反,弩机还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各种各样的弩机,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有轻便易于装填的小型手弩,供各种人群防身用。也有中型的弩机,由专门的弩兵使用。更有大型的重弩,用来攻城。

不过大型重弩不仅造价高昂,对于材料和工艺的要求也不低,因此大型重弩目前在欧陆,也就少数势力拥有。

正是因为弩机的大规模应用,整个欧陆的战争烈度也在不断的升级中。

以往欧陆的战争,是由少数的骑士和贵族常备兵进行交战,经常一次冲锋就能分出胜负。

随着弩机普及,以及步兵方阵的应用,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变。

以前只是作为战场陪衬的农夫征召兵们,如今已经开始逐渐成为了主力。领主只需要在农闲的时候,将自己领地的农民们动员起来,教会他们学会列阵行军,无论是使用长矛、盾牌或者弩机,在战争的时候面对那些精锐的常备军,也能发挥一定的战斗力。

而且相较于维护价格相对高昂的常备兵,这些征召兵的使用其实成本很低,日常也不需要给他们开任何工资。只要战时为他们提供武器,管吃管喝就能有源源不断的兵员,整个欧陆的战争形势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当然,由于本身的战斗力以及骑兵的高机动性和冲击力,常备兵和骑士们依旧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部份。

这种局面,直到近代机枪的出现才改变,如今的欧陆,自然不可能出现大的变化。除了战争的规模和烈度提升了一些,更加比拼贵族领主们的领地实力之外,其实真正的改变不大。

由于和哈布斯堡家族的贸易,拉菲庄园品质优良的弩机克罗地亚军队自然装备了不少,也很清楚弩机这种东西相比弓箭最大的弱点,就是装填速度了。

一个训练有素的弓箭手,可以一分钟射个十几箭不成问题,但一个弩手一分钟能发射一次,就很不错了。所以,弩机也只是第一波接战的时候战斗力强罢了,如果真是持久作战,绝大多数贵族领主还是更习惯依靠弓箭手。

弩机的价格,实在是有些不太美丽,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这么多军费开支的。

瑞士公国的士兵,肉眼看去并未装备大型弩机,所以克罗地亚将领猜测瑞士步兵方阵使用的都是小型弩机。

小型弩机的装填速度更快,相比弓箭手的射速也慢不了太多。只是相应的,弩矢的威力也减弱了不少,中远距离上相比长弓还不一定有优势。再加上小型弩机的价格嘛,真正大规模装备的领主军队,实际上少得可怜,更多的用户还是那些雇佣兵和各种武装护卫。

“嗯,没错!”克罗地亚国王得意的笑了笑,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处军阵。

“我们也有不少的弩手,足以抵消瑞士军队弩手的优势。

既然维尔蒂胆敢和我们作战,今天我就要让他和对面的瑞士军队知道,在帝国,可不仅只有瑞士的军队堪称精锐,我们克罗地亚士兵也不差。”

此前的两场大胜,让克罗地亚国王自信心爆棚,他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一次,完整版的瑞士方阵步兵,将给他一个大惊喜。

随着双方将领身边旗帜挥舞,号角声响起,这场会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瑞士军队方面,米兰军队和骑兵部队被维尔蒂放在了左翼,人数约为一万五千人左右。米兰军队的战斗力还行,维尔蒂之所以还将骑兵放在这一侧,是为了伺机攻破敌人的侧翼。

在右翼,则是以普罗旺斯为主的贵族联军,其中不仅瑞士公国的贵族军队,还有那些投靠了奥托的贵族们的军队,人数约为一万人左右。

瑞士军队右翼明显战斗力薄弱,为了防止右翼出现崩溃的情况,维尔蒂在后面放了瑞士公国真正的精锐近卫军三千人,一旦出现意外,可以及时支援。

在中部,以瑞士军队老兵和新兵混编的三万人则组成了厚实的中军,一个个间隔有序的方阵,看起来颇为骇人。

至于剩下的,包括一千重骑兵在内的军队,则被维尔蒂留在了身边,当做最后的预备队。

左翼方面,由于主力是米兰的部队,维尔蒂担心其他人去指挥可能指挥不动那些将领,便让腓特烈作为左翼的指挥。

右翼方面,基于差不多的理由,维尔蒂将指挥权交给了马赛伯爵。作为普罗旺斯公国的军事总管,对方的军事才能还算合格,交给对方维尔蒂也算能接受。

中路瑞士军队,则是老将蒙顿伯爵负责指挥坐镇。蒙顿伯爵是戈尔的父亲,当初奥托还在阿尔高创业阶段的时候,就是奥托的支持者之一。

之后多年,由于当时蒙顿伯爵的起点太低,只是一个骑士,加上大多时候都留在了国内,协助处理国内事务,因此晋升的速度,还远不如他的儿子戈尔。

在戈尔成为伯爵的时候,蒙顿伯爵还只是一个男爵。

直到前不久瑞士公国再次扩张,拿下了整个勃艮第大公国,考虑到蒙顿伯爵多年的辛苦,以及他儿子戈尔这些年的优异表现,蒙顿伯爵这才被获封伯爵。

当然,这一批受到晋升的,远不止蒙顿伯爵一个,瑞士公国许多贵族,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封赏。

虽说奥托对于爵位这玩意一向十分吝啬,甚至瑞士公国还有专门的法律限制贵族们。然而考虑到如今帝国混乱的局势,不给手下的人一点甜头,很容易出现下面的人有怨言从而滋生内部问题。

考虑到政治因素,这一次奥托才会如此大方,几乎是瑞士公国上下人人有赏。

没办法,在巴登和慕尼黑不要钱的乱撒爵位的情况下,奥托不这么做也不行了。

蒙顿伯爵虽说上战场的次数不多,但每一次参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奥托都评价对方十分稳健。

让这么一位稳健的老将坐镇中路,维尔蒂想靠中路打穿敌人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相较于维尔蒂排兵布阵还考虑到许多因素,慕尼黑联军方面就简单多了。西里西亚公爵率领慕尼黑方面的军队位于右翼,和瑞士军队的左翼交锋,人数约在两万人左右。克罗地亚国王带着自己军队,主管中路,人数接近三万,其中足足有两万骑兵。

至于左翼,则交给了奥格斯堡公爵和他的军队,也有两万人。

鉴于三方中,奥格斯堡的实力相对较弱,西里西亚公爵和克罗地亚国王还一同凑了五千人给奥格斯堡公爵,让他麾下也有两万人。

除此之外,在瑞士联军的营寨内,还有一万多守军作为最后的预备队,并未动弹。饶是如此,但从兵力上来说,慕尼黑联军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上风的,尤其是两翼明显比瑞士一方厚实。

很快,在号角声中,双方麾下的军队碰撞到了一起。

期初,由于双方各自远程攻击,主要是弓弩手的打击,双方最初的交战都很谨慎,只是一小部分军队接战,还未全面交战。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弓弩手们手臂酸麻,射不出弓箭,装填的弩矢几分钟才能完成的时候,双方军队的战事也正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首节上一节267/3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