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 第340节

对于这样的惨状,即便是战场上见鬼了尸山血海的维尔蒂,也有点于心不忍。

作为一个标准的贵族,对于战争,对于敌人,他自然没有任何的手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

可对于手无寸铁的平民嘛,大多数时候,他都不忍心伤害的,这是他所谓的贵族精神在作祟。

当然,此前亚琛的事情,是无奈之举。

之后在亚琛守军投降后,维尔蒂也是第一时间尽可能的救治亚琛民众,避免了更多人受到伤害。

因此,看见这一路走来的一幕幕人间炼狱般的惨状,维尔蒂心中只觉得胸膛中有怒火在燃烧。

波美拉尼亚,严格来说,应该属于韦德的防区,此地应该由韦德防守才是。

不过,由于日德兰和一部分波兰军队组成的联军,对于帝国北部最为富饶的汉萨地区展开了进攻,手上兵力不足的韦德,便只能专心先守住汉萨,波美拉尼亚的防守就有些薄弱了。

维尔蒂赶到西里西亚之后,和波兰大军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交战,虽然都以维尔蒂的获胜而告终,但维尔蒂也没能帮助帝国取得更大的战果。

面对绝大多数都是骑兵的波兰军队,没有多少骑兵的维尔蒂想要扩大战果难度还是很大的。

而在吃了几次小亏,知道了帝国这边的统帅是很有名气的维尔蒂后,波兰人也聪明了起来,不再进行大规模作战,反而利用骑兵的优势,频繁的骚扰西里西亚地区漫长的边境线。

维尔蒂也不傻,很快做出了相应的应对。

既然敌人用骑兵骚扰,那维尔蒂就坚壁清野,将民众集中到城镇之中进行坚守,并派兵守住深入帝国腹地的关键道路,让波兰人始终只能小打小闹,没办法获得更多的战果。

眼见面对维尔蒂不能取得优势,波兰人便调转马头,一头扎进了防守薄弱的波美拉尼亚地区,很快就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除了少数波美拉尼亚的城镇和骑士团控制的区域外,大半个波美拉尼亚的土地都被波兰军队横扫。

消息传到维也纳,引起了奥托的震怒,便让没有任何压力的维尔蒂立刻出兵波美拉尼亚地区,将波兰人打回去,免得造成更多的破坏。

波兰人这次战绩如此好看的原因,除了本身骑兵的机动性强和帝国方面在波美拉尼亚当地防守薄弱,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获得了当地斯拉夫民众的支持。

像多尼那样的,外来移民建立的村庄,面对波兰骑兵时候,念在奥托上台后颁布的各种政策,不愿意反抗帝国。

但那些斯拉人,可就不一样了。

此时距离神圣罗马帝国征服波美拉尼亚地区,仅仅只过去了一代人的时间,当年被帝国军队打败的斯拉人,许多都还活着,怀念他们曾经建立的松散王国和酋长。

这种情况下,波兰人愿意帮助他们复国,他们自然会想起多年前被灭国的仇恨,拿起武器战在波兰人一方。

双方本来就同为斯拉夫人,语言文化都很接近,在关键的时候,当地的斯拉人做出这样的选择不足为奇。

正是因为得到了当地斯拉人的帮助,许多原本可以防守待援的城镇,才会陷落得如此之快。

奥地利的民兵制度是保证了民众保家卫国时候的战斗力,但如果当地民众都已经叛国的时候,那么多动员起来的民兵,反而会成为对于正规军最大的威胁。

这种情况,此前奥地利方面根本没有遇到过,毕竟都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亦或者也是在被法兰克贵族统治许久的土地上作战。

当地民众的信仰、文化等,都是帝国主流,在吃到了奥地利的政策福利后,往往会选择站在奥地利一方。

然而波美拉尼亚,却不是这样。

斯拉夫人对于奥地利统治波美拉尼亚的政策,确实有一定好感,但奥地利统治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区区几年的好处,对比当年亡国的仇恨,和此前被法兰克贵族们压榨的不满,奥地利宽容政策收获的民心,一下子也就消失了。

如果没有战事,或许十年二十年或者一代人的时间过去,这些斯拉夫人也将变成帝国忠诚的子民,除了文化上和帝国主流还有些差异外,和帝国其他人没有区别了。

可惜的是,奥地利统治的时间,真的太短了。

满打满算,从当初韦德进入波美拉尼亚算起,奥地利占领整个波美拉尼亚也不过三年多的时间,正在实行了有效统治,还不满两年。

没有哪里的民心,是两年时间就能收买的,除非你真的“打撒币”。

所以,维尔蒂此刻面对的局面就是,他的大军到来之后,波兰人放弃了对于波美拉尼亚剩下地区的进攻,带着当地的斯拉夫人以及俘获的奴隶和财富,选择了后退。

在波兰和波美拉尼亚的边境,也就是波美拉尼亚的东北处,由那些斯拉夫建立了一个从属于波兰人的王国,名为立陶宛王国。

扫清了波美拉尼亚境内一些贪财还未撤走的零散波兰和立陶宛军队后,维尔蒂将那些还未被攻破的城镇军队和民众集合起来,派出两千人保护,一股脑送到了波美拉尼亚南部,靠近诺德高的区域。

诺德高地区,有着五千奥地利军队驻扎,可以确保这些人的安全。

在波美拉尼亚已经遭遇到如此破坏的情况下,再将他们留在原地不仅是不顾他们的安全,也将给维尔蒂和帝国带来巨大的负担。

那一个孤立的城镇,除了需要守军保护,还需要物资供应才能维持,这种战时,无疑是给奥地利后勤增加难度。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维尔蒂亲自找到了波美拉尼亚骑士团大团长,希望和对方共同出兵,消灭立陶宛王国,光复波美拉尼亚。

内战时期,波美拉尼亚骑士团在他们大团长的领导下,并未站队,一直处于中立,因而哪怕奥地利获胜之后,也基本默许了波美拉尼亚骑士团的存在。

一支不咋听教廷的话,除了保护波美拉尼亚外对其他事情不感兴趣的骑士团,在奥托眼中不就等于当地民众建立的“治安团”吗?

只要对方的土地内,允许奥地利官僚进入,对方保持武装也没什么问题,反正也不会威胁到奥地利的统治,反而能减少奥地利在当地的军事投入。

大团长承认了奥地利的管辖权,对于奥地利派遣官僚也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并未进行干涉,而奥托也只象征性的收一些赋税,就当做是双方的默契。

在罗马教廷正式投靠了帝国之后,骑士团方面的态度就更好了,甚至还主动提出今后大团长的人选将报给帝国政府批准。

也正是因为骑士团如此懂事,又还有一支不错的军事力量,面对压力的韦德,才会放心大胆的从波美拉尼亚抽调军队,让当地的一万三千驻军最后变成了不到四千人,最终导致了波美拉尼亚的惨剧。

在波兰军队进攻的时候,手中有近万军队,约两千骑兵的波美拉尼亚骑士团,选择了保护骑士团驻地,并没有支援波美拉尼亚其他地区。

或许是此前日德兰的维京军队被骑士团胖揍让波兰人也有所耳闻,总之骑士团所在的地区,相当的平静,除了小股波兰骑兵进攻之外,根本没有遭到大的攻击。

至于小股部队的进攻,当骑士团的军队是开玩笑的吗?自然全都被歼灭了。

因此,维尔蒂此刻想要解决掉那个他没放在眼中的立陶宛王国,就需要获得骑士团的帮助。

不仅是骑士团手中的军队主要是骑兵有巨大的作用,更关键的是维尔蒂需要骑士团提供后勤补给。

大半个波美拉尼亚被打烂,剩下的民众也被维尔蒂迁走后,他的军队后勤保障就变得极其困难了。

即使那帝国大道依旧存在,可这么长的无人区,对方又有那么多骑兵,哪有后勤部队敢给维尔蒂送补给。

恐怕这些补给,最终都会变成波兰军队的战利品吧。

维尔蒂的态度很诚恳,希望骑士团能够和他合作,不过大团长却一点都没给维尔蒂这位在奥地利和帝国都有名气的将领面子,直接了当的拒绝了。

“不行!”大团长轻轻吹了吹胡子,毫不客气的说道。

“我们没有指责协助帝国军队作战,我们的任务是保护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生活的信徒们不受到异教徒的侵害。

侯爵大人还是算了吧,至于补给,我会给侯爵大人提供的,不过,侯爵大人也要按照市价购买。

这些补给,可不都是骑士团的物品。”

大团长名叫西索科,是一个意大利人,据说是一个落魄的伯爵家族后裔,但整个人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什么贵族,倒是和那些维京头领的气质差不多。

西索科大团长的拒绝,让维尔蒂十分不爽,他按捺住性子,耐心的劝说道:

“我明白大团长阁下的顾虑,只是大团长阁下难道不清楚,如果帝国军队战败了,那么您和你的骑士团真的能守住这片土地吗?

如果真是为了这片土地和上面民众的安全,大团长更应该和帝国合作,一同击败入侵的敌人才对。”

“呵呵...”

维尔蒂的说辞,根本瞒不过西索科大团长。

西索科大团长笑了一声,挑了挑眉毛。

“侯爵大人不用再说了,你我都清楚帝国的强大和国王陛下的实力,莫说只是这几个小国联手,即便是和东罗马帝国开战,我也相信国王陛下会获胜。

我这点军队,对于强大的奥地利,哦不,帝国军队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帮不了什么忙。

侯爵大人还是请断了这个念想吧,骑士团不会出兵的。”

面对骑士团摆明了就是想要保存实力的做法,维尔蒂也很无奈,只能一边想办法从其他地方抽调军队,一边将波美拉尼亚的情况,报告给维也纳,让维也纳方面做决定。

与韦德陷入苦战,维尔蒂面临尴尬处境不同,另一边的亚历山大,则依旧在嘎嘎乱杀。

亚历山大率领五万大军,从维也纳地区出发后,仅仅五天就达到了克罗地亚中部,在那里,刚好遇到了进犯的一万匈牙利骑兵部队。

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仅仅只持续了不到两个小时就结束。

亚历山大以不到千人的伤亡,完全击溃了匈牙利万余骑兵,杀伤敌军三千多,俘虏两千,剩下的匈牙利骑兵四散逃走。

短暂的收拾了战场之后,亚历山大并没有停下脚步,去克罗地亚的任何一个城镇休整,而是继续向东进发。

三日后,在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王国模糊的边境地区,亚历山大迎面撞上了匈牙利的主力。

这一次的敌人,来势汹汹,是由匈牙利王子率领的六万骑兵,其中两万人是波兰军队。

这一战和此前克罗地亚中部一战相比,亚历山大人数处于绝对的劣势,他手上只有两万骑兵和一万步兵。

并且,这一次由于是骑兵作战,亚历山大军中并没有携带大量火器,看起来十分不利。

在看见亚历山大军队骑兵数量少于自己后,匈牙利王子率先发动了进攻。

第351章 又一次完胜

匈牙利王子判断没错,亚历山大手上的兵力与他相比,确实有着数量上的差距。

按照常理来说,骑兵对决,拥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胜率至少是七三开。

况且论骑兵战斗力,匈牙利和波兰骑兵都算得上弓马娴熟,骑术无可挑剔,算得上精锐骑兵。

然而,匈牙利王子却忽略了两个重要的问题。

其一,是他的麾下有着两万波兰骑兵,这些波兰骑兵,并不听从他的命令,而是听从卢布林伯爵的指挥。

在他下命令的时候,卢布林伯爵考虑到此前和奥地利主力交战的惨败,并没有第一时间带着波兰骑兵跟随,让匈牙利王子的侧翼出现了空虚,整个队伍看起来有些脱节。

其二,其实也就是影响整个战局最重要的一点,匈牙利和波兰骑兵,相比奥地利骑兵的冲锋战力差距。

奥地利乃至神圣罗马帝国的骑兵,在吸收了维京人的战术经验后,已经实现了打法迭代,进阶为了冲锋骑兵。

而波兰和匈牙利,尤其是匈牙利,还是以弓骑兵为主。

这很容易理解,匈牙利本就是游牧民族立国,骑射对于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通过弓骑兵的骑射战术,往往在对抗步兵的时候能取得巨大的优势,哪怕面对敌人的骑兵,也能凭借更强的骑射取得优势。

弓骑兵的战术,本质上就是通过外围骚扰,利用远程武器消耗敌人,等到敌人阵型出现混乱的时候,再一波冲锋冲垮敌人,这是所有游牧都在使用的战术。

然而这种战术,不可避免的有一个天敌重甲。

厚重的甲胄,足以挡住大部分的骑弓箭矢,基本上不会受到伤害。

这也是当初为什么面对东罗马帝国的时候,看似鼎盛的匈牙利王国几乎连连惨败,最后还是依靠守城消耗才迫使东罗马帝国议和的。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东罗马帝国的披甲率太高了,而东罗马的重甲骑兵,是根本不怕骑射战术的。

你的箭矢没办法对敌人骑兵造成杀伤,互相冲锋的时候,重甲骑兵的长矛和匈牙利骑兵的马刀或者其他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

一寸长一寸强可不是开玩笑的,在这种骑兵对冲中,武器攻击范围大意味着凭借着战马来到的冲击力,可以更早的杀伤敌人。

在和东罗马一战之后,匈牙利人确实也吸取了教训,骑兵中也开始装备长矛,试图学习东罗马重甲骑兵的那一套。

然而现实是,无论是匈牙利还是波兰,都学不来奥地利和东罗马的这一套冲击骑兵的打法。

维京人当初能第一个使用,主要是悍不畏死的性格导致的,人家就喜欢近战格斗。

而对于波兰和匈牙利这种最初由游牧定居建立的王国来说,一是游牧风气没有改变,短时间内打法依旧还是老一套。

另外一点是,冲击骑兵的必要条件,他们没有,那就是甲胄。

波兰和匈牙利的生产力,哪里能和两个罗马帝国相比,冲击骑兵之所以能冲得起来,对敌人造成杀伤,很大的原因是在冲锋的过程中,甲胄抵消了敌人的远程伤害,让冲击骑兵可以拉近距离。

对于波兰和匈牙利人来说,他们确实瞬息间可以拉起一支骑兵部队,但要给这些骑兵都像两个罗马一样配足了铠甲,完全是不可能的。

有这样的国力,他们早就横扫欧陆了。

因此,即便是学会了,知道该怎么做,其实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采取的还是弓骑兵那套打法。

没办法,你穿着什么皮甲甚至不披甲,冲上去的时候面对敌人的远程火力,啪啪啪的倒了一大片,那还有什么冲击力,谈什么冲击,送死还差不多。

首节上一节340/3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