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 第342节

这样,哪怕他重新投降匈牙利王国一边,由于杀了贵族,他也活不成,就没有投降的选择了。”

亚历山大一口气说完了这番话后,所有人都被震惊到了,被亚历山大天马行空的想法击败。

在场的将领们,谁也没有想到竟然还能这么玩。

目瞪口呆了一会儿之后,将领们开始五花八门的吹捧亚历山大起来,并旁敲侧击的询问,想知道亚历山大到底是怎么想出来这样的办法的。

亚历山大自然不会说,这是他当初研究奥托的经典战役,也就是萨克森一战时得到的灵感。

当初奥托采取的办法,虽然是简单的强迫萨克森人打萨克森人,但其中的逻辑是一脉相通的。

奥托当时的办法,战时滚雪球能力确实厉害,但会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当地的经济发展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亚历山大不想要一个残破的匈牙利,那对于帝国来说,又将是一个沉重的财政负担。

这么大的匈牙利王国,如果经济全部被摧毁,在这种地方驻军,帝国需要消耗的物资就是天文数字了。

因此,亚历山大想到了更柔和的办法。

同样是让当地人打当地人,但选择打压原来的贵族,扶持新的代言人,也能起到一样的效果,还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匈牙利不会被战火破坏太多。

接下来,莫顿伯爵又问了几个细节性的问题,得到了亚历山大的解答后,第二天清晨,亚历山大带着骑兵和莫顿伯爵率领的步兵分道扬镳。

亚历山大在克罗地亚边境和匈牙利边境取得胜利没多久,意大利南部,听闻神圣罗马帝国和三国联盟开战的消息,年近古稀的巴里国王坐不住了。

“这是最好的机会,现在西罗马帝国刚刚平息内战,实力还未完全恢复,又被日德兰、匈牙利和波兰三国进攻,应对麒麟肯定十分吃力。

如果我们能在这个时候果断出击,那一定能给西罗马帝国带去致命一击,说不定可以一举拿下整个意大利。”

巴里国王看着科尔多瓦苏丹国的利比亚总督,激情的说道。

利比亚总督是科尔多瓦三大北非总督之一,现在正带着约五万的科尔多瓦军队驻扎在巴里王国,协助对方应对可能的神圣罗马帝国入侵。

如今,听到巴里国王的提议,利比亚总督显得有些犹豫。

他的任务是保住巴里王国,哈里发当时可说了,不要主动招惹神圣罗马帝国的,现在主动挑起战争,哈里发知道了,会不会生气。

面对利比亚总督的疑问,巴里国王给出了一个听起来还行的解释,虽然这个解释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有问题。

“总督阁下太担忧了,哈里发确实当时说了不主动进攻西罗马帝国。

但此一时彼一时嘛,现在西罗马帝国正深处困境,意大利地区防守薄弱,正是难得的好机会。

再说了,我们进攻的是罗马教廷,又不是西罗马帝国,哈里发知道了也不会怪罪总督你的。”

利比亚总督何尝不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呢,身为一名总督,他当然也想自己的权势再进一步,而战功,就是最好的晋升机会。

对于巴里国王的小算盘,利比亚总督是一清二楚的。

不过,利比亚总督却觉得对方有些想多了,现在巴里王国基本上已经沦为科尔多瓦的附庸国了,还想着吃下整个意大利半岛,简直是痴心妄想。

只要战事开打,夺取的神圣罗马帝国意大利土地,肯定会落入科尔多瓦的控制之下。

意大利总督,似乎比什么利比亚总督要好听多了。

更何况,意大利的富庶比起北非来说,多了可不是一星半点。这意大利当总督,结束任期之后,自己和整个家族都将衣食无忧。

想到这里,利比亚总督动心了,想要和神圣罗马帝国开战了。

但是,开战是有风险的,赢了自然好说,输了那他可就要背锅了,这个锅,他不想背。

“国王陛下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过既然哈里发说了我们科尔多瓦军队主要是配合巴里王国作战。

不如这样吧,国王陛下可以先写一封信送给哈里发,然后巴里王国的军队再先发起进攻,我再出兵配合,这样如何?”

巴里国王哪里不知道对方这是在甩锅,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那就是吃掉整个意大利之后,想办法摆脱科尔多瓦的控制。

这些年给科尔多瓦当小弟,巴里王国都已经出现了许多的异教徒,虽说那位打下埃及之后自称的哈里发没让他改信,但再这样下去,恐怕他变成巴里苏丹不远了。

因此,先出兵抢占意大利领土的控制权,对于巴里国王来说,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我先占领的土地,你科尔多瓦军队总不至于翻脸和我开战吧。

不过心里这么想,老迈的巴里国王还是做出了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

“哈里发那边倒是小问题,只是总督大人如果不帮忙,单纯依靠巴里军队的实力,恐怕不一定能取得胜利啊。”

“国王陛下莫急,巴里王国的军队只管进攻,遇到困难的时候,科尔多瓦军队和我都不会袖手旁观的。”

利比亚总督几乎就差拍着胸脯承诺了。

有了对方的承诺,巴里国王放下心来,他倒不是真的想要科尔多瓦军队的帮助,而是想要对方允许他出兵,不会背后捣乱。

现在嘛,既然是对方主动说的,那巴里国王就没什么顾虑了。

神圣罗马帝国根本就没调遣多少主力在意大利布防,仅仅依靠教会的军队,怎么可能挡得住巴里军队呢?

教会军队有多少战斗力,这些年不断挑起边境摩擦的巴里国王实在太清楚了。

“有总督大人的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这就给哈里发写信告知此事。”

一天后,早就在边境虎视眈眈的巴里王国军队,正式发动了对于教皇国,实际上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进攻。

三万巴里军队如狼似虎般的攻破了两国边境的几个要塞,宣告了战争正式开打。

与另外两边相比,法兰西南部显得就平静多了。

神圣罗马帝国与三国同盟开战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到了南法,自然也传到伊比利亚半岛。

消息在民间引起巨大讨论的时候,阿基坦总督戈尔便开始紧张了起来,在比利牛斯山脉隘口的要塞布置了重兵,提防着对面的前布列塔尼皇帝的突然进攻。

然而,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对方似乎像不知道这个消息一般,一点进攻的动作都没有,这让戈尔十分疑惑,难不成,那位布列塔尼皇帝怂了?

不应该啊,这不是他的风格啊。

就在戈尔等得着急的时候,布列塔尼皇帝出兵了,不过,在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位高权重涵养很好的戈尔,忍不住骂人了。

“草,根特这个该死的蠢货!”

第353章 援军来了(祝大家中秋快乐)

戈尔之所以怒骂根特是有原因的,因为在比利牛斯山脉的一个要塞,已经被布列塔尼皇帝攻下了。

而且,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攻陷的。

布列塔尼皇帝能这么快攻占防守完备,地形优渥的要塞,并不是布列塔尼皇帝的战术有多利害,也不是他手底下的士兵有多强的战斗力,更不是奥地利守军松懈了,而是布列塔尼皇帝用了超强的攻城器械。

没错,当初奥地利支援纳瓦拉国王根特的大批军械和物资,随着纳瓦拉王国的陷落,几乎全部落入了布列塔尼皇帝的手中。

其中,最有威胁的,无疑是一批火药和那二十架超大的床弩了。

没错,这一次,布列塔尼皇帝能在短短两天时间,拿下了有八百守军的险要地形位置的要塞,靠的,就是床弩。

比利牛斯山脉通道之间的要塞,最初是由法兰西王国修建的,虽然在修建之处已经相当坚固了,对付一般的攻城武器没什么问题。

然而,在床弩这种堪称冷兵器时代前几的超级武器面前,坚固的小要塞也有些不够看了。

尤其是,要塞的大门不过是普通木门包铁制成的,根本没办法抵御床弩强大的穿刺力。

数枚床弩挂着绳索射入要塞大门,再用马匹拉拽,原本看起来坚固的要塞大门,就这样轻易的倒地了。

要塞城门破了之后,即使奥地利守军依旧顽强抵抗,但在数量的绝对差距下,能坚持一天一夜的时间,已经是弥足珍贵了,想要守住,根本不可能,失守是必然的。

正是因为看到了撤回士兵带来的报告,戈尔才会大发雷霆。

床弩这玩意,本来就是奥地利援助纳瓦拉王国的,身为奥地利军队高级将领的戈尔,自然是见过的,也很清楚床弩的威力。

不过,床弩虽然强,但毕竟太过笨重,携带和使用都有着巨大的限制。

更让戈尔头疼的,是之前支援纳瓦拉王国的那批火药。

当初给纳瓦拉王国火药的时候,奥地利国内就有不少反对声音,倒不是觉得根特这种盟友不配使用,而是担心给了纳瓦拉王国之后,火药在伊比利亚流传开来。

毕竟,科尔多瓦经济繁荣,手工业实力还是很强的。

不过,当时的奥托提出,教会我们都能给,为什么盟友这边反而要推三阻四呢?

火药的配方想要永久保密,本来就不现实,技术传开是早晚的事情,以奥地利的科研实力,火药等东西的进步速度是很快的,根本不是其他国家能够追赶的。

再说了,火药给了根特,关键的时候,或许能给敌人一个惊喜。

正是在奥托的坚持和力排众议之下,最终纳瓦拉王国才拿到了火药,不过即使这样,给的数量也不算太多,奥地利方面还是留了一手的。

没想到,当初奥托说的惊喜,现在确实有了,但这惊喜,却不是给预想中的敌人科尔多瓦苏丹国的,而是奥地利自己。

此刻的戈尔,已经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了。

骂了根特一顿之后,戈尔糟糕的心情终于恢复了一些。

这件事如果追根溯源,最后要怪到奥托的头上,那就有些僭越了。

相比床弩,如果布列塔尼皇帝会用火药,或许比利牛斯山脉,根本封锁不了对方的进军路线。

戈尔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仅仅从后方赶到前线的三天时间里,此前法兰西王国建立,一度关了前纳瓦拉国王根特一年时间的要塞群,已经被布列塔尼皇帝拿下了一半多。

最让戈尔担忧的坏消息也出现了,那就是布列塔尼皇帝用了火药。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在用了不少火药之后,布列塔尼皇帝又开始使用床弩了。

这意味着,布列塔尼皇帝手上的火药,要么已经用完了,要么数量不多了。

床弩的弩矢打造起来也相当费力,对于布列塔尼皇帝自己的生产能力来说,戈尔觉得对方是很难补充的。

即使每一次攻占要塞或者城堡之后,布列塔尼皇帝都能进行回收,但也会有消耗。

戈尔估算了一下,布列塔尼皇帝把手上的火药和床弩全部消耗完之后,估计也就能勉强冲出比利牛斯山脉。

那这样的话,对于戈尔接下来的防御遇到的麻烦就要减少许多了。

戈尔也想清楚了,既然要塞群丢了一半了,剩下的要塞群就是要把对方手上的床弩和火药消耗掉就够了。

不然到了战场上,双方军队决战的时候,那床弩射出来的弩矢,说不定比他手上的火炮还远,那或许会让士兵们丧失胆气的。

接下来,就继续集中兵力,等着布列塔尼皇帝率兵冲出比利牛斯山脉,再把对方打回去吧。

南法地区,挤一挤的话,戈尔也能凑个四万人出来,戈尔觉得哪怕布列塔尼皇帝有援军,在火炮和火枪带来的火力压制下,依旧是优势在我。

戈尔这边期待着火器的发挥,远在帝国北部汉萨地区的韦德,则完全是依靠着火器的发挥在硬撑着。

战前维也纳的军事会议上,谁也没有想到,汉萨地区,竟然是三国同盟的主战场之一。

原本以为汉萨地区防备完善,日德兰王国的实力又最弱小,这个战场应该是没太大压力的,双方都只是当做一个局部战场小战场来处理。

可谁能想到,进攻汉萨地区的三国同盟兵力,竟然高达八万人之多。

要知道,在韦德没有收缩波美拉尼亚守军之前,整个萨克森地区,奥地利守军加上当地贵族的私兵,也不过勉强接近四万人。

可以说,双方之间的兵力差距,完全不成正比。

虽然说进攻方军队比防守方多,防守方获胜的例子比比皆是,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也就是围城需要的兵力很多,消耗相当大。

然而,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战场的宽度,应该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对于整个萨克森地区都要防守的韦德来说,就这点兵力,还要面面俱到的守住萨克森,完全没有可能。

毕竟,你守军需要分开守城,人家进攻方是可以集中兵力进攻任意一点的,很容易就形成五倍乃至十倍的兵力优势。

起初,并不知道敌人有多少兵力的韦德,就吃了不少这样的亏,丢了许多城镇和地区。

然后,韦德迅速的反应了过来,敌人的兵力,应该是比奥地利方面预估的要多很多,再全面防守,恐怕会被各个击破。

于是,萨克森地区只守关键要道和汉萨地区,就成为了韦德的第一选择。

首节上一节342/3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