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惊了,我的谋主太妖孽 第74节

......

刘备的一声令下,本以为是结束,

谁知道竟然是开端。

寿春城内,吃不上饭的百姓,何止眼前的几百人,

消息传开后,满城的百姓都聚集到了寿春粮仓处,也不争抢,或许也都没了争抢的力气。

李忧等人帮衬维持秩序,一直忙到翌日中午,整夜未曾合眼。

“啊~”,李忧打了个哈欠,眼泪顺着眼角滑下,他的双眼,早已布满了淡淡的血丝。

“伯川啊,”,郭嘉连站着都有些打晃,“人已经没有那么多了,咱们还是先休息一阵吧。”

李忧点了点头,连答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刚刚入了城,哪里来的居所,几位文臣一商量,绝对先去寿春的政务厅里对付下,剩下的事,醒了再议。

几人刚进政务厅,正对着门便是一张书案,上面的物件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困意瞬间消散,

在这春日午时,

李忧却感到一阵彻骨的凉意直冲头顶,

“呵,”,李忧咬牙切齿,“这周公瑾,真是给咱们备了一份大礼!”

桌子上静静放着的,

乃是大汉的,

传国玉玺!

第103章 传国玉玺

李忧也是第一次见到传国玉玺,说实在的,看到之后,他的心情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激动不止,反而平淡的很。

四寸见方,上置五龙纽,精巧的很。

他甚至怀疑会不会是假货,不过看到荀攸等人的神情,这点疑虑也就烟消云散了。

只见荀攸咽了下口水,喉结蠕动,震惊之色浮于脸上,他是在洛阳任过职的,想必很早之前就见过真家伙了。

郭嘉则更是显得浮夸,双眼冒出精光,脸上竟有一丝潮红。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不管是自称君子,还是丈夫,这八个字的诱惑程度,无疑是巨大的。

李忧率先将玉玺拿在手中,有些意外,明明看起来不大,但在手中却格外有分量。

“我说诸位啊,”,李忧有些好气的看着众人,“是不是该稍微冷静一点?”

“咳咳,”,荀攸咳嗽了两声,在众人之中失态,确实有些难看,“这传国玉玺怎么会在这里?”

“......”

李忧有些无语,这荀攸神态是缓过来了,但这智商好像没缓过来啊,玉玺能出现在这里,定然是周瑜特意留下的。

“这玉玺啊,之前长了个腿,他跑啊跑啊,就看到了政务厅,”

“?真不错!”

“他就留下咯。”

荀攸有些尴尬的撇过脸去,没有说话,他也知道自己刚才的问题有些愚蠢。

“好了好了,”,郭嘉走过来打了个圆场,“伯川你就别逗公达了,还是尽快想想这玉玺该如何处置吧。”

李忧点了点头,神色严肃起来。

这个玉玺,就是周公瑾特意留下来给他们添堵的,赤裸裸的阳谋,无论如何处置都不妥。

自己留下?

那你就是心怀不轨,图谋篡汉自立,天下英雄人人得而诛之,这也是周瑜赶紧将这烫手山芋抛出的原因之一。

上交天子?

谁人都知道,如今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今将传国玉玺交出,岂不是更加助长其声望,令其更加的名正言顺?

李忧摇了摇头,其实他是有办法的,只不过不能说出来。

按照他的想法,直接把这玩意找个井往里一扔,不管周瑜怎么说,就是死不承认。

谁知道你撤军的时候会不会有人到政务厅里行窃呢?

不过李忧也只是想想,不会说出口,毕竟这可是汉代的传国玉玺,在座的诸位大多以汉室臣子自居,真要说出口,少不了要被口诛笔伐一番。

“没办法,”,李忧叹了口气,“这么大的事,还是晓以利害,交给玄德公抉择吧!”

发生这种事,李忧也没了睡觉的心思,总觉得和传国玉玺睡在一个屋里不太妙,干脆直接去了军营。

寻了一圈,终于在军营里找到了张飞的营帐,李忧走了进去,帐中无人,不见张飞身影。

李忧已经想不了许多,

倒头便睡。

......

不知过了多久,

李忧朦胧的睁开双眼,天色早已漆黑一片。

本来空无一物的桌案上烛火摇曳,李忧脑子还不清楚,揉了揉眼睛,仔细的看去,刘备竟然坐在那里,直愣愣的看着自己。

李忧连忙低头看向自己的衣带,还好,很整齐,未被动过。

“伯川!”,刘备似乎才反应过来,“你醒了?”

“玄德公,你来这里多久了?”,李忧连忙起身,“三哥呢?”

“我到这有段时间了,看你睡得正香,就没吵你,”,刘备笑了笑,“还是翼德跑来和我说的,他就是出营解个手,回来床位就被你占了。”

“我让他在我的营帐休息,现在应该睡得正香。”

刘备说完,不等李忧答话,便从怀里掏出一个檀木香盒,小心翼翼放在桌案上,不用想也知道,这其中除了传国玉玺,不会是他物。

“玄德公,”,李忧揉了下脸颊,“这是何意啊?”

李忧有些不解,这传国玉玺,郭嘉等人既然给刘备送了过去,就不可能不说清楚其中利害。

刘备没有开口,显然还在想措辞,李忧并不急切,刘备既然前来,定然是有事相商,坐直了身子,静静的等待刘备下文。

“伯川,”,刘备斟酌着开口道,“奉孝他们和我说的很清楚。”

“我立志匡扶汉室,绝不可自留玉玺,行僭越之事,袁术已经有了前车之鉴,我不想重蹈覆辙。”

“我本意是想先行保存,待有朝一日,面圣之时,再将玉玺返还给天子!”

“可是......可是......”,

“这传国玉玺仿佛有吸魂夺魄之能,”,刘备垂下头颅,看来是对自己的表现有些失望,“整整三四个时辰,我竟什么都没做!”

“就在那愣愣的看着它!”

“简直......诶!”

“玄德公不必自责,”,李忧看着刘备这副模样,没来由的心疼,“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凡是天下有识之士,皆会动容。”

“那孙坚、袁术,都是天下有名的诸侯,却都因此丧命。”

“玄德公仅仅是被他吸引,目不能移,已经足以称为英雄了,又何故沮丧呢?”

晚风透过帐帘,烛火一阵闪烁,似乎随时都会熄灭,刘备伸出手,为烛火挡住了风,余辉映在他的脸上。

“伯川,”,刘备顿了顿,“我听公达说了,你第一次见到玉玺时,面色如常,毫不在意,好似这大汉传国玉玺,在你眼中,如同路边顽石瓦片。”

“这份定力,我的确不如,若是我继续拥有它,我真的怕有一天,会被自己的野心腐蚀,走上孙坚、袁术的老路。”

“所以,今日我来,乃是有事相求,”,刘备站起身来,身为人主,竟然向自己的谋士作揖行礼。

“请伯川,代我保管这,大汉玉玺!”

......

刘备离去有些时辰了,

李忧手里拿着玉玺,忍不住的来回把玩,

尽管他百般推辞,但是刘备早已下定决心,只能无奈收下。

“唉,这么个烫手山芋,怎么就到了我的手里。”

“算了,”

“等回了平原,”

“将你和《太平要术》放在一起保管吧.....”

李忧想到此处,又叹了口气,短短几个呼吸的时间,他以不知叹息了几回。

“希望平原安然无恙吧。”

第104章 平原之难

青州,

平原城内。

城墙上灯火通明,随时预防敌军来袭。

“将军!”,一位士卒小跑过来,盔甲在跑步时碰撞,叮铃作响,只见他到了潘凤身侧,单膝跪下,“城中军粮充足,足以支撑大军几月有余。”

“知道了。”

潘风卧靠在城墙上,大斧静静的躺在地上,只见他挥了挥手,示意士卒先下去,待到那士卒离开后,顿时愁上眉梢,重重的叹了口气。

“粮草能支撑几月,可这三万将士能不能撑到那时候,可就两说了。”

潘凤单手撑地,略微发力,弹身而起。

只见他弯下腰,拎起大斧,趁着月辉在城墙上张望,远处的连营一眼望不到头。

袁绍已经派军围城三日,整个平原城内,水泄不通,连一只麻雀都飞不出青州,更不要说派出报信的传令兵了。

连负责探听消息的斥候这两天都撤了回来,人家都打上门了,哪里还用得着探听,有什么想知道的不如站在城墙上头喊,袁绍心情好,没准就直接告诉你了。

能在袁绍手下坚持三天,那还是攻城器械过于沉重,从冀州运到此处需要些时日,可即便袁绍围而不攻,也足够让潘凤日夜忧叹了。

时间拖得越久,说明袁绍准备的攻城器械越多,取平原的决心也就越大。

关羽将平原托付给他,对于从未独自领军的他来说,的确算得上是重任,起码之前韩馥手下时,他从未获得过此等信任。

所以他没有拒绝,

即便觉得不妥也没有拒绝。

“将军!”,刚刚的士卒突然折返,弄得潘凤有些不知所措。

“启禀将军!”

首节上一节74/4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