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让你女儿怀孕怎么了 第194节

  “殿下,殿下,臣冤枉……”县尉见蜀王来了,这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马上就挣扎着喊了起来。

  李恪皱眉,看向了李炳刀,李炳刀小声道:“殿下,伏杀殿下的凶手,使用的武器,便是这次送往狄道县的新式武器,就是此人接收的。”

  “罪大恶极,简直罪大恶极,这是卖国行为,李统领,将此人好好给本王审问,相关人等,全部按照通敌叛国罪处置。”李恪愤愤不平地咆哮。

  李景仁心中咯噔一声,坏事了!

  蜀王这是非要给他栽上一个通敌卖国的大罪啊!

  审问个屁,即便是那县尉做的,这个罪也得栽到他的头上来。

  接着李恪痛心疾首地说道:“看来,这狄道县烂透了,这样,李统领,从现在开始,军管狄道县,将此事给本王彻查清楚。”

  “凡是反抗者,为命不从者,杀无赦。”

  “乱世当用重典!”

  “是!”

  李炳刀马上领命,对着身后的所有骑兵命令道:“所有人,随本统领入城,军管狄道县,但凡反抗者,为命不从者,杀无赦……”

  但凡是狄道县的官员豪绅,双腿都不停使唤了。

  完犊子了,一旦彻查,谁的屁股下面是干净的,蜀王这是摆明了,没罪也得给你制造一条罪证来,他要彻底的让狄道县改换天地啊!

  “吾等恭迎小天师!”

  道家以两名紫衣道人为代表,身后跟着一群道人,缓缓上前,做了道家礼仪。

  李恪见此,只是点点头,笑道:“辛苦了!”

  在场的众人,全部傻眼了。

  “什么? 小天师……”

  “殿下竟然是道家的小天师,卧槽……”

  “难怪,难怪道家道士全部下山了!”

  李景仁倒吸一口凉气,他本以为是道家只是投靠了李恪,没想到道家原来是李恪的。

  两位紫衣道袍的大师,见过李恪后,就退到了一边。

  佛家惠仁禅师,带着两位大师上前,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老衲惠仁,见过蜀王殿下,殿下有事尽管吩咐,老衲此次带了一千少林寺僧兵。”

  “为国而战,不分职业。”

  李恪还礼,笑道:“还是老禅师见多识广,心胸博大。”

  李恪看向了李景仁,笑道:“阿翁,你看看,老禅师都入了空门,还不忘报效朝廷,这种品质,让本王佩服,这才是我大唐的佛门中人啊!”

  “哎,可有些人,享受着大唐带给他们的利益,总是胳膊肘往外拐,实属可恨……”

  李景仁:“……”

  “草民清河崔氏家主崔鸣,拜见蜀王殿下。”

  “哈哈哈,崔家主,本王老早就看到您了,听闻你早就来这西北贫瘠之地,等候本王了,这让本王心中很过意不去……”

  “殿下,草民一家子享受着大唐带来的利益,在大唐安危之际,岂能袖手旁观,我崔氏一族,以国家大义为主。”

  “何况殿下都能来这里,草民自然能来。”

  崔鸣听到了惠仁老禅师不要脸的吹捧,马上就学到了精髓,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

  “您是道家小天师,而草民的哥哥也是您道家的人,这样算来,咱家是一家子。”

  卧槽!

  没看出来,这崔鸣如此不要脸,这都能扯近乎?

  清河崔氏什么德行,他们心中不知道,说是山东第一豪门,其实就是靠投机倒把,做墙头草而得来的。

  “崔家主,咱们到县里慢慢聊,后面还有人等着呢!”李恪也是听不下去了,这崔鸣也太能吹了。

  “吴地顾氏顾镰文,代表吴地商人,见过殿下。”

  顾镰文一本正经,看样子不喜欢拍马屁,是个实在人,见到李恪的时候,还有些忐忑。

  接着还有川蜀豪商,关中豪商,一一上前见过了李恪。

  “诸位辛苦了,等到了县里,今晚,本王亲自宴请诸位。”

  “本王此次前来陇西,奉旨做两件事,其一,巡查陇右道,整治官场乱象,安抚百姓。”

  “其二,督战……”

  “但除了这两件公事,还有一件私事,那便是建立陇右道商会。”

  在场的所有人,听到蜀王要在陇右道建立商会,顿时心中直呼,这次没白来,但凡是蜀王牵头的商会,他们跟在屁沟后面,绝对能吃得满嘴流油。

  只有陇西豪绅们,心中那是一片哀嚎,蜀王建立陇右道商会,要是不带上他们,他们只能喝西北风了。

  与此同时,他们心中已经做出了背叛陇西李氏的决定。

  现场,李景仁听着李恪侃侃而谈,又见众人那脸上的笑容,他已经看到了今后陇西李氏的悲惨场面。

  “呼呼呼……”

  李景仁呼吸急促,额头冷汗直冒。

  终于,他艰难地挪动着脚步,看向了李恪,双腿一软,就要跪倒在李恪面前:“殿下……”

  李恪却是一把扶住了李景仁,笑道:“阿翁,你站久了,腿软了吗,咱这就进城,先祭拜祖宗,再谈公事!”

  “殿下,我陇西李氏有错……”

  “还请殿下看在同族的份上,饶恕我陇西李氏的罪过,老朽,老朽愿意放弃族长之位……”

  李恪见此,扶起了李景仁,一脸郑重地问道:“阿翁,你这是做什么?”

  “快快起来!”

  “老朽有罪,对不起陛下,对不起朝廷,更对不起祖宗!”

  “老朽老了,昏聩了,还请殿下责罚。”

  李恪:“……”

  本以为这老头会一直犟下去,没想到这么快就怂了,这怎么没有任何的成就感呢?

  父皇不是说,陇西李氏霸占陇西几百年,将陇西经营的如同铜墙铁壁一般,要自己小心小心再小心。

  吓得他布置了那么久,将背后能用的人,能用的势力,全部给搬出来了。

  结果到了陇西,好吧,是本王高估了!

  是个人,就会有软肋,抓住他的软肋,就不相信不服气。

  李恪看着跪在远处的李平,恐怕那就是李景仁其中的一个软肋了。

  “阿翁,咱们进城,到了府上,再谈这事……”

  李恪转身走向了他的汗血宝马,接着翻身上马,朝着狄道县臣走去。

  在场迎接的人,也是纷纷坐上了各自的马车,跟在后面。

  李景仁站在原地愣了好久,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殿下到底是接纳了,还是没接纳。

  李平没有被李恪抓走,只是带走了县尉。

  “父亲,咱们现在怎么办?”

  “走吧,先进城,就看蜀王如何处理了。”

  “老苟,告诉家里所有弟子,老夫准备妥协了……”

  李景仁说完这句话,顿时仿佛泄了气的皮球,整个人苍老了好几岁,身体都佝偻了起来。

  从今天起,屹立在陇西数百年的陇西李氏,恐怕就要成为历史了,取而代之的,那就是皇室李氏为主家的李氏了。

  狄道县城,此刻已经被李炳刀接管了,全县上下所有官员,全部在县衙待命,重要部门都是军方的人。

  而城门也从此刻起关闭。

  李炳刀已经着手审问县尉,以县尉为饵,拔萝卜带坑,四处抓人抄家。

第235章 子午石

  众人进入狄道县后,李恪在李府休憩了片刻,便在李景仁的带领下,直奔城外的小凰岗李氏祠堂。

  小凰岗说是岗,其实背后有九座大山,山脊如同九条巨龙,蜿蜒盘旋,龙头汇聚在小凰岗。

  李氏祠堂便修建在小凰岗半山腰,坐西朝东,如同巨人,俯视着前方的狄道县城。

  李恪跨过洮河,便能看到半山腰山个的李氏祠堂的建筑群落。

  “祠堂的地址是何人所选?”

  李恪看着旁边的李景仁问道。

  李景仁愣了一下,地址何人所选?他哪里知道,自古以来,李氏祠堂就坐落在这里了,李氏家族也在这里繁衍生息。

  而家族中,也没有关于祠堂书籍的记录,不过倒是听家里老人口耳相传,在汉武帝时期,祠堂被烧过一次,如今这些建筑是后来重建的。

  而随着李氏在这几十年时间中,社会地位突出,又陆续修建了无数建筑。

  “草民不知!”

  玉阳子在旁边却是笑道:“此手法出自我道家。”

  李恪点点头,便大言不惭地说道:“本王倒是知晓一二。”

  众人马上侧耳倾听,即便是李景仁也看向了李恪,妈的,又失算了,这小子又开始要为李世民长脸了。

  果然,李恪笑道:“当年道家祖师爷李耳,骑牛从中原地区西出函谷关,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进入了关中,开始游秦……期间他抵达崆峒山,在崆峒山讲道……”

  “抵达此地后,见这里灵气充足,便在这里隐居,数年后,他骑牛飞升,为了福泽子孙后代,他让后人在这里建立祠堂。”

  玉阳子青阳子两人:“……”

  是这样吗?他们道家典籍上从未记述此事,而且道家祖师老子一心修道,哪有什么后人,更何况道家祖师当年出关,都多少岁了?还能在这里留下后人?

  哎,小天师果然是继承了陛下的优良传统,啥事情都喜欢往皇室李家头上扯。

  李景仁傻眼了。

  他李氏的老祖宗竟然成了李耳?

  这……可祠堂里,供奉的老祖宗是李崇,李崇才是陇西李氏家族老祖宗。

  儒家以孔子为祖师爷,道家以老子为祖师爷,孔氏家族自汉以来,尊贵了几百年,而如今,皇室李家的老祖宗是老子,当年孔子还是老子的学生呢。

  如此说来,五姓七望算个屁。

  李恪看着众人脸都绿了,不禁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说道:“走吧,咱还是祭祀老祖宗去。”

  从山脚便是各类建筑,树木葱郁,台阶古老,看样子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李氏族老们,穿戴礼服,带着李氏后人,足足有几百人,站在山脚迎接李恪。

  这些人平时就住在这小凰岗,为李氏培养人才。

首节上一节194/2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