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54节

  文官们早就想好了,只要皇帝严格按照承诺办事,那大家就不反对下西洋。若是以后的继任皇帝破坏规矩,到时候再将下西洋废止就是了。

  毕竟文官们已经废止过一次了,能废第一次,自然就能再废第二次。

  再说朱祁钰才二十三岁,而在场的重臣们都已经五六十了,从理论上大家是活不过朱祁钰的。

  所以对大臣们来说,只要保证现任皇帝和下任皇帝的贤明就算够负责任了,至于再以后的皇帝怎么样,那就是下代大臣们操心的事情了。

  陈循是最想的开的:我都六十五了,首辅也当上了,作为文臣就算彻底到顶了。再安安稳稳过个五六年,然后致仕回乡、荣归故里,人生就圆满了。

  死后皇帝少不了也得给追赠个太师啥的,生前身后全都风光无限。

  至于未来的朝局?随意吧!

  将来的事情,二十三岁的右春坊大学士都不操心,我一个快入土的老头子操那个闲心干什么。

  除了陈循,剩下的江渊、何文渊等人还指望着依靠皇帝的信重往上爬呢,自然没兴趣站出来和皇帝打擂台。

  王文、何宜、黄溥则属于皇帝亲信中的亲信,皇帝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伤害不到这几人的利益,自然就更不可能站出来反对皇帝了。

  没有办法,现在皇帝说啥也没人反对。人就是贱骨头,以前有重臣唱反调时,朱祁钰恨不能把他们全都送到广西去。现在没有一个反对皇帝的了,朱祁钰又希望冒出两个不怕死的来。

  调整了一下情绪,朱祁钰继续向陈循说道:“陈阁老,我记得项文曜在兵部时,很受于尚书看重。

  如今南京京营整编,事务繁巨、千头万绪,我打算把项文曜调任南京兵部左侍郎,辅助于尚书整顿京营。

  还有于尚书的女婿,好像叫朱骥吧,是锦衣卫的千户,我想把他也调往南京。一来可以让于尚书阖家团聚,无后顾之忧。二来,改革阻力重重,朱骥也可以保障于尚书的安全。

  你们以为如何?”

  陈循等人闻言,立即高呼天子圣明。

  君臣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利益高度一致,都希望于谦及其亲信彻底离开北京。

  陈循等人也不相信朱祁钰真的有能力、有动力去把南京那个烂摊子搞好,所以无论南京那边搞些什么东西,都随意吧,只要不在北京折腾就行。

  这小朝会开的实在没有意思了,朱祁钰最后问道:“今年上半年,朝廷还有什么大事需要料理吗?”

  朱祁钰自己也好奇,除了平定苗乱和剿灭瓦剌,朝廷还有什么重大事项要办。

第294章 君臣探讨宗藩问题 皇帝放权乡试筹备

  陈循闻言试探性地问道:“按理说,陛下登基的第一年,应该从全天下广选妃嫔,充实后宫。”

  朱祁钰连连摆手:“这个就免了,劳民伤财,折腾百姓,纯属没事找事。我现在十五名宠妃完全够了。”

  陈循继续问道:“那按理说,皇陵也应该开始建设了。”

  朱祁钰继续拒绝:“快算了吧。建一个皇陵,少说也要三四百万两银子。而且又要从湖广、贵州的深山中采伐大木,不远万里运来天寿山,用于建造皇陵。

  湖广、贵州的百姓本来就已经活不下了,正四处闹民变呢,我还去折腾人家,是嫌大明还不够乱吗?”

  陈循反问道:“那陛下也正在此地修建新齐王府,您这个王府不需要采伐大木吗?”

  朱祁钰笑道:“不需要,我讨厌木头。外墙用青砖,宫室用汉白玉。至于烧砖和开采汉白玉,并没有多大危险。

  我会召募民壮,多付工钱,绝不会让百姓吃亏的。”

  陈循闻言,便不再纠缠这个话题,又继续说道:“宝钞已被废除,俸禄需要实发。但是藩王宗室的人实在太多了,真要是按照定额发放,户部实在是有些抗不住。”

  陈循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望向皇帝,包括何宜、黄溥、徐亨、李璇在内,甚至连年纪极小的定国公徐永宁,都一脸期待地看着皇帝。

  大家都很好奇皇帝会怎么应对藩王的问题。

  别说这些经验丰富的老臣,就连徐永宁都知道,如果任由宗室数量膨胀下去,朝廷早晚是要有大麻烦的。

  朱祁钰连连点头,陈循这话算是问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宗室必须得改革,而且是大改特改,彻底推翻太祖建立的宗藩制度。

  但是说着容易。自己本来的继位正统性都还没有搞定,帝系转移更是难之又难。如果再冒然开启宗藩改革,那就等着瞧吧,绝对没有一天安稳日子可过。

  所以说,也不怪建文削藩削得那样急切。旁人说风凉话时倒是挺容易,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张嘴就是藩王可以慢慢削。

  实际上真要是做起来的时候,怎么慢慢削?

  想到这里,朱祁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就这样吧,去年的时候,给宗室实发了多少俸禄,以后增加两成发放。

  比如有一个郡王,他的额定俸禄是一千石,朝廷往年实发了三百石,剩下的七百石用宝钞折抵。

  朝廷以后就给他三百六十石禄米,宝钞就不要再发了。

  就相当于用六十石实打实的禄米,置换了他原来七百石禄米对应的宝钞。

  考虑到大明宝钞就跟废纸差不多,这些宗室实际上也没怎么吃亏。

  至于说让朝廷实发一千石,这个真的做不到。让他们自己去消化理解吧。

  等时机成熟之后,我会对宗藩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就这样先凑合过吧。”

  众人闻言,都连连点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既能暂时不伤害宗室的利益,也不至于把户部的银钱全部拿来给宗藩发俸。

  又解决了一个问题,陈循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继续说道:“上半年,朝廷还能称得上大事的,也就是乡试了。”

  朱祁钰挥挥手,止住了陈循:“乡试这事,你们内阁和六部自己回去商量吧,然后拿个章程出来,报给我看看。

  我累了,我要回家睡觉,今天就到这里吧。

  下个月你们不用来了,都各司其职,该干什么干什么吧。

  从土木堡之变,到现在都快半年了,我一口气都没喘,实在太累了。

  既然朝廷也没什么大事要办了,那我歇一个月吧。”

  众人对皇帝的无奈,也非常理解。本来过年时可以好好休息的,结果不是这里着火,就是那里着火,皇帝这年过的,遭罪遭大了。

  再者,说实话,皇帝放权、大臣干活,这种君臣相处的方式,大受满朝文武欢迎。

  而且到目前为止,东厂和锦衣卫还没有流露出任何想要监控朝臣的意思来。

  朱祁钰心中早就做了决断:学文景之治,把整顿吏治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下一任皇帝去做。

  不能学隋炀帝,短短时间,四面出击,把所有人都得罪完了。

  对于朱祁钰来说,光是改革宗室、整顿卫所,就要了亲命了。再加上还要进行嫡庶正统之争,时刻防备上皇派的反扑。

  还要收复国土,重启下西洋,并在应对未来的海洋时代上,给后人奠定根基。

  再加上一堆大大小小、杂七杂八的改革事项,朱祁钰只觉得自己的头一直嗡嗡作响。

  实在是心烦,朱祁钰赶紧把文臣们都劝退了。只剩何宜留守,与几位中书舍人处理文书房送来的奏本。

  安国公徐亨、曹国公李璇、定国公徐永宁依旧留在阁楼上,陪着朱祁钰一边品茶,一边观赏窗外的湖光山色。

  几人又闲聊了一会,朱祁钰开口问道:“你们还有事情吧,莫是没事咱们也散了吧。”

  徐永宁率先回道:“陛下,臣想去守卫边疆,不想闷在京城里了。”

  朱祁钰笑道:“就是太年轻啊,不知道生活安逸的好处。但是呢,趁着年纪小,出去多走走、多看看,也确实能开阔眼界。

  宣府那个地方,被宣宗和三杨的人祸乱多年,奸佞一时也除不干净,太危险了,所以不能让你去宣府。

  南方也不能去,那边更危险。

  要不你代我去巡视辽东吧,包括朵颜三卫的活动范围,你都去看一看。

  还有大宁、广宁两地,在战略上都极为重要。我要新建两座坚城,用来抵御外患。

  尤其是广宁城,后世一个玩不好,这就是断送我大明江山的地方。

  再者,土木堡之变,太上皇丧师辱国,以至于各属国外藩都生出了轻视大明之心。

  所以你要是愿意,也可以顺道去朝鲜转转。正好我也要派亲信去趟朝鲜。你们可以一起去,路上还能有个照应。”

  徐永宁听完有些不解,一个广宁城,怎么会成为断送大明江山的地方?

  要是换成别人,未必敢跟朱祁钰刨根问底。

  但是徐永宁仗着自己这位皇帝表兄的宠爱,直接就问了出来。

  朱祁钰也愿意多提点提点自己这位前途无量的亲信国公,于是便反问道:“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说说,你觉得蒙元还能重新崛起吗?”

第295章 左手文治右手武功 多名重臣出镇地方

  蒙元会不会再度崛起?

  这个问题,涉及的战略格局很大,久经沙场的徐亨都未必能给出肯定的答案。

  朱祁钰拿这个问题去难为才十二岁的徐永宁,着实有点过份了。

  徐永宁思虑了片刻,很实在地承认自己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朱祁钰笑道:“你试着分析分析吧,随便讲,不用怕说错。咱们自己关起门来闲聊,讲的不对也没人笑话你。”

  徐永宁点点头:“如今蒙元之中,分成了三大势力,也先、阿剌、脱脱不。在蒙元的左右两翼,分别是女真和东察合台。

  陛下当国期间,这几个势力必然无法整合,只能被陛下操控着相互攻伐。

  但是陛下之后呢,过个五十年,一百年,也保不齐会出现庸主。

  而大明一旦国力衰败,不排除蒙元会再次出现一个成吉思汗式的人物,重新统一蒙古诸部。”

  朱祁钰点点头,又看向李璇。

  李璇也点点头:“臣也是这样认为的,大汉早就证明了,不论国力多么强大,都很难根除草原游牧部族。

  草原上这些部族,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就像现在的也先一样,他逃到了帖良古惕,明军要想追过去歼灭也先,实在难度太大了。而且明军若真的不远千里,发起进攻,侧翼也会暴露给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

  若是也先联合这两国,给明军来个三路夹击,全军覆没也只在顷刻之间。

  所以蒙元实在是太难缠了,臣以为若是有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具备,蒙元完全有可能再度崛起。”

  说到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朱祁钰突然偏离了话题:“怀义,我记得你祖父好像是第一任甘肃总兵官吧?”

  李璇回道:“是啊,洪武二十七年,祖父被任命为平羌将军、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嗯,那有没有兴趣出任西域都护,兼任甘肃总兵官,进驻甘州,替我去经营西域?

  这个问题你先想好了再回答,西域都护的责任可是十分重大。不仅要巩固甘肃防线,彻底消除蒙古诸部对河西走廊的威胁,还要负责替朕扫灭东察合台汗国。”

  朱祁钰这样安排,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第一任甘肃总兵官是李景隆,如今让他的孙子去接任甘肃总兵官,也算一段佳话。

  而且甘州、肃州、凉州的边军悍勇而精锐,甘肃总兵这个位置上,必须是自己的嫡系。

  二来,自己执政期间,必须要有灭国之功,才不枉当了一场天下至尊。

  朱祁钰对着地图找了半天,朝鲜是忠诚藩属国,肯定不能去灭朝鲜,不然就闹出天大笑话了,以后哪个藩属国还敢真心实意地跟着大明。

  灭女真也不行,女真此时无论如何都不能算‘国’。

  再就只能灭交趾了。但是交趾也不算国,至少在朱祁钰这里,绝对不会承认交趾是国的。

  所以找来找去,就只有占据着新疆的东察合台汗国,比较符合朱祁钰的要求。

  虽然东察合台汗国也是大明的藩属国,但是朱祁钰坚信总会等来出兵的借口的。

  反正朱祁钰执政期间肯定要灭个国,把文治武功都拼凑完整。

  李璇也明白,甘肃虽然偏远,但皇帝给的是个好差使,当即便做了一番坚定诚恳的表态。

首节上一节154/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