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57节

  这时候众人便已彻底上了贼船,谁敢反对兵变,当即就会被砍成肉泥。

  所有人都得被裹挟着往前走。

  跟曹钦差不多操作的,还有石亨、孙镗、任礼、刘永诚、毛忠府上的家丁。

  其他倾向于恭让皇帝的勋贵,则将家丁聚拢,观望风向。一旦恭让皇帝取得优势,大家便率领家丁加入迎上皇复辟的大军。

  若万一风向不对,恭让皇帝一败涂地,大家则会选择勤王,清君侧,向当今天子表忠心,以求撇清关系,躲过祸事。

  总之,就是墙头草,风往哪吹往哪倒。大家内心中倾向于恭让皇帝,但自家性命和荣华富贵更加重要。

  ……

  由于压力太大,朱祁镇召唤自己最喜欢的灵儿上龙床侍寝,

  一遍一遍地耕耘,直到深夜,朱祁镇累得眼皮打颤,方才忘却烦恼,沉沉睡去。

  与此同时,西郊齐王府,合欢殿中,朱祁钰正与四位宠妃聚在榻上等天明。

  素汐担心地问道:“母妃一个人进了京城,不会有事吧?”

  朱祁钰摇摇头:“可怜天下父母心,母妃为了我们,竟不惜以身犯险。

  不过不必太过担心,母妃去皇宫露了个面,便坐着你们的辇车去了武定侯府。

  明天一早,叛军刚一发动,老王府的八千亲卫便会立即退到武定侯府。

  聚集在武定侯府、奉天都司的亲卫,会超过两万人。保护母妃的安全,绰绰有余了。

  明天北京的城门一开,石亨率京营进城的同时,一万神机营便会携带战车火炮、强弓劲弩,从北城的安定门进入。

  然后两万朵颜卫会守在朝阳门外,截断石亨的退路,让他只能往前走。”

  素汐好奇地问道:“夫君临时改变计划,真的不会出问题吗?”

  朱祁钰笑道:“放心吧,兵贵神速,咱们的大兄恭让皇帝也一定会调整策略的。

  你以为他真的会信任陈祥?他真的会信任我们安插在他身边的爱妾?

  他真的相信了太后阴取宫人子之说?他真的和孙太后反目成仇了?

  都是互相迷惑对方罢了。

  现实就是,他不想去凤阳守陵,就只能选择放手搏上一把。

  他不搏的话,太子早晚被废,那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与其被钝刀子割肉,还不如搏一搏,好歹还有个念想。

  当然了,这都是我自己揣摩的。实际上大兄是如何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素汐笑道:“真是太复杂了,男人之间的阴谋诡计,怎么比我们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还激烈呢。”

  朱祁钰笑道:“没办法,都是被逼的啊。如果不是宣庙一顿瞎搞,给大明四处挖坑,就没咱们这些事情了。

  咱们现在正在山东的王府和汪氏玩宫斗呢。

  能把山西经营成那么一副鬼样子,我只能说: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林香玉笑道:“夫君眯一会儿吧,我们姐妹轮流守着就可以了。天刚一蒙蒙亮,我们立即叫醒夫君。”

  朱祁钰点点头:“好,天一亮,我立即出去,召集营州卫的将军们,让他们都看到我。

  免得谣言四起,把军心搞崩了。不然京城没失守,老窝反倒丢了,那可就闹大笑话了。”

  于是朱祁钰安安稳稳地睡了一觉。

  天一亮,朱祁钰立即穿戴整齐,带着四位宠妃来到甘泉宫,于南厅召见了赵、谷忠等营州卫将士。

  时隔两个月,众将终于见到了自家皇帝,顿时军心大定,再无疑虑。

  京城之中,曹钦身披重甲、骑着宝马,与石亨等人的家丁汇集在一起,浩浩荡荡杀向东安门。

  至此,众人也不掩饰了,一边前进,一边高喊:“太上皇帝复辟了,太上皇帝复辟了,太上皇帝复辟了,今日全城戒严,百姓居家,不得外出,违令者斩。”

  不过这可不是朱祁镇教大家这样喊的。

  朱祁镇并不想如此招摇,但架不住叛军自行其是啊。

  造反就是这样,计划是一回事,真到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一过万,无边无际。想要让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如臂使指,就算是韩白再世,也未必就能如愿。

第456章 曹钦顺利控制皇城 石亨率军包围

  叛军一路自发地高喊上皇复辟了,这并不是因为叛军愚蠢,恰恰相反,他们聪明的很。

  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好处。

  第一,大声喊出来,闹得人尽皆知。如此一来,所有叛军都被牢牢绑在了贼船上,退无可退,大家只能齐心协力,奋勇向前。

  第二,可以壮声势,提士气。

  第三,可以鼓动观望摇摆的中间派加入。

  叛军这么自发地一喊,曹钦很快也想明白了。

  当叛军行进到十王府南面时,曹钦选出战斗力最弱的五百家丁,命他们五人一组,在京城各处流窜,高声宣布太上皇帝复辟了。

  尤其是要将西城照顾到。东城还好说,是叛军主力所在,也是皇帝的亲卫主力所在。

  而西城,既没有叛军,也没有皇帝亲卫。但是西城住着许多勋贵,曹钦自己认为应该将太上皇帝复辟的消息喊出来,好让大家都知道,好鼓动勋贵们前来‘勤王’。

  然后叛军主力就这样一路高喊,经过十王府后,向西一转,便来到了东安门外。

  天刚亮,正好到了开宫门的时间,哈铭非常爽快地打开了东安门,叛军涌入了皇城。

  进入了东安门,只是进入了皇城。

  要进紫禁城,还要再过一道东华门。

  令叛军没想到的是,东华门外兴安出来一招呼,负责看守宫门的王瑶便立即打开了东华门,简直比哈铭还爽快。

  这实在是顺利地超出想象了。

  这可是造反啊,一旦失败了,所有人都要死全家的,所以曹钦、哈铭等人的情绪都是紧张、忐忑、亢奋。

  上头了之后,人就很难冷静地分析问题了。尤其是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想保持理性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曹钦命二弟曹铉率两千人守东安门,三弟曹铎率一千人守东华门。自己则率两千最精锐的家丁,与兴安一起冲进了紫禁城。

  哈铭则带着亲信锦衣卫回去保卫恭让皇帝。

  曹钦的两千精锐,迅速占领了奉天门、午门、承天门,并控制了内阁和文华殿区域。

  门达、卢忠率领的锦衣卫,则控制了承天门和大明门之间的官署区域,六部、翰林院、锦衣卫、鸿胪寺、通政使司、太医院等衙门均被控制。

  曹钦亲自率家丁来到英华殿解救太后,本以为会遭遇抵抗,不想阮昔直接带着三百净军跑了。

  寻常之人,同享乐易,共患难难。

  阮昔的一千净军,听到叛军高喊上皇复辟,并占领了紫禁城,当即便倒戈了七百人。

  阮昔只得带着三百人,灰溜溜地从玄武门逃之夭夭了。

  那七百叛变的净军甚至想反过来将阮昔擒住请赏,幸亏阮昔机灵,出了玄武门,一路向东,逃入了御马监,与郝义汇合去了。

  曹钦听到手下禀报,这才恍然大悟,使劲拍着脑门懊恼不已:“我说怎么总觉得哪里不对呢。

  咱们光顾着往前冲了,怎么没人想着去控制御马监呢。

  这要是御马监组织反攻,我们便麻烦了。”

  曹睿劝道:“兄长勿忧,我们已经控制了紫禁城,解救出了太后,皇帝一方大势已去,御马监人心离散,哪还有能力组织反攻啊。

  当务之急,是赶紧迎皇太后与太上皇帝至奉天门,完成复辟仪式。

  到时候正统皇帝诏命一出,京师传檄可定。”

  曹钦点点头:“也对,四弟率人去将所有宫人都集中到御园关起来,然后固守玄武门。若是御马监进攻玄武门的话,你就把宫人堵在玄武门口,当成肉盾,看郝义敢不敢大开杀戒。

  兴总管去请皇太后,我带人去奉天门保卫太上皇和藩王们。”

  兴安和曹睿立即领命,分头行事。

  曹钦向奉天门方向走了几步,忽然又停了下来,对身边一位心腹命令道:“你带五十个得力之人,去敲钟。

  使劲给我敲,敲够八十一下。”

  心腹本来就有些懵,听了这道命令,更加不知所以了:“都督,您疯了吗,只有皇帝驾崩了,才会连敲八十一下。”

  曹钦怒喝道:“让你敲,你就敲,哪里那么多废话。只有这样,才能让皇帝一方的士气彻底崩溃。

  这叫做亡羊补牢,如此一来,御马监也就不足为虑了。

  事成之后,嫁祸给宫人,就说宫人敲错了,到时太上皇都复辟了,没人会追究的。”

  必腹挨了训斥,连忙领命而去。

  等钟声响起之时,正好也是石亨率军从朝阳门入城之时。

  可怜朝阳门的守军,早早起来,按例打开了城门。

  不想刚打开城门,等来的不是入城的百姓,而是披坚执锐、威风凛凛的京营将士。

  这队伍一眼望不到头,随着石亨一声大喝,众将士齐呼:“诛佞臣、清君侧,迎太上皇帝复辟!”

  守城将士被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吓得呆坐到地上。

  石亨一马当先,带领京营大军杀入了城中,直奔皇帝所在的老王府而去。

  老齐王府就在朝阳门大街的尽头,石亨一路狂奔,抽个七八下马鞭也就到了。

  一万五千京军,倾刻之间,便将老齐王府围的水泄不通。

  围住之后,石亨并没有着急进攻,而是命曹吉祥、刘永诚、任礼率一千人前去向太上皇帝报信,并护卫太上皇帝。

  然后另外分出三千人,由孙镗、毛忠率领,去包围十王府与诸王馆、会同北馆。一来可以‘护卫’藩王们进入紫禁城;二来,可以将反对太上皇帝复辟的藩王软禁起来。

  三来,可以征调藩王的护卫,将其组织起来,由京军统领。藩王的护卫们合计五千有余,是一股相当可观的战力。

  至于为什么不进攻,石亨的想法是,太上皇帝能够迅速完成复辟流程,然后写好诏书,京师传檄而定。皇帝的亲卫,自然也会放弃抵挡,承认现实。

  石亨在山西打了个大败仗,平苗乱时又打了个大败仗。导致石亨手下一共就剩下这么点精锐,只要石亨脑子没有坏掉,他是绝对不愿意拿自己的精锐和皇帝的精锐对拼的。

  这些叛军啊,都不是没有情感、任人摆弄的傀儡。

  朱祁镇也没想到,每个参与兵变的勋贵武将心中都有一本账。

  一旦兵变拉开序幕,很多事情便开始不受控制了。

  石亨命刘永诚去护卫太上皇帝,却将刘永诚的侄子刘聚留在了身边。刘永诚是太监,没有儿子,那对他来说,侄子就是最亲的人了。

  石亨也留了一手,将刘聚带在身边,以防刘永诚瞎搞坑自己。

  如果一切顺利,那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出现变故,局面乱作一团的话,越是自己一方的人,越容易瞎搞坑队友。

  队友嘛,就是拿来卖的。

  石亨经验丰富,所以非常热情地将刘聚带在了身边。

  将一切布置妥当,石亨向刘聚好奇地问道:“宫里的钟声,响了多少下了,怎么没完没了了?”

  刘聚无奈地回道:“钟声一响,我就在心中默数,有七十四下了。”

首节上一节257/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