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89节

  朱祁钰故作不解地问道:“太子不是挺聪明灵秀的吗,怎么长大了反而如此冒失了呢?”

  裴当回道:“太子已自知储君之位不能长久,也不想再过多纠缠,只求得一王位,与心爱之人安安稳稳自在度日。”

  朱祁钰无奈地对高瑶笑道:“哎,看吧,我也是没办法,把皇位传给见深,我这些儿子们怎么活?

  总有些一心扶保太子的人自诩忠臣,他们效忠的方式就是让我的儿子们全都去死?忠于太子,不忠于皇帝,这样的忠臣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除了皇位,见深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舒舒服服当个亲王,未尝不是好事。

  非要我把皇位传给他,我真的做不到啊。”

  高瑶心中了然,这里其他人都是立场坚定的易储派,只有自己不够明确,于是连忙表态:

  “圣上仁爱之心,臣等感同身受。易储也是无奈之举,改封太子为怡王,确为两全其美之策。”

  朱祁钰心中暗笑:这高瑶比我还直白,改封太子为怡王,等于默认朱祁镇很快就要上路了呗。

  于是朱祁钰又问道:“靖国公到哪里了?”

  裴当回道:“半个月前,靖国公回到保定府老家了,说是修养一个月便进京。”

  “行吧,等他进京了,我立即召见。如今南京只有孝陵卫战力可观,京营、上直卫已经都不在了。

  让靖国公早点出任南京兵部尚书,迅速重建南京京营吧。”

  为了展示自己的开阔胸襟,为了安抚正统朝的旧臣,还是得对以王骥为代表的大臣们有所重用的。

  讲了这么半天,朱祁钰也累了,便命众人散了。

  悠哉悠哉地回到家中,朱祁钰往榻上一歪,享受起了美人服侍。

  林香玉问道:“夫君挺高兴啊,跟他们几个谈的不错?”

  朱祁钰冷哼一声:“还高兴呢,你生的好儿子,别的没学会,把你的伶牙利齿全继承了,小小年纪就会阴阳怪气地嘲讽我了。”

  “那孩子又干啥了?”

  “我说要开疆拓土,他就让我这个违背父亲意愿的不孝子去景陵向宣庙负荆请罪。”

  林香玉一脸无辜:“夫君就是违背宣庙意愿的不孝子啊,宣庙好不容易把安南送给黎利,您非要眼巴巴地抢回来。

  还有朝鲜、缅甸、暹罗、东胜、开平、奴儿干,那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被您给划拉回来了。

  如今又要去收旧港、攻日本,宣庙若是泉下有知,早就连肺都被您气炸了。

  咱们徐世子说的就是事实啊,人家没有阴阳怪气,您就应该再去景陵向宣庙负荆请罪。”

  朱祁钰点点头:“行吧,等朱祁镇死了,我再去一并向宣庙磕头赔罪。

  今天收到很多南京官员的辞呈,太子已经彻底不想再当下去了,他打算自请退位,并且取消婚约。

  太子还想另娶贴身宫女万氏为妻,万氏你还记得吧?”

  一说到婚嫁之事,几位宠妃都来了兴趣,纷纷围了上来。

  凝香问道:“就是咱们还在京中齐王府时,夫君特意关注过的那个万贞儿吗?”

  “就是她。”

  “她可是比太子大好多岁啊!”

  朱祁钰倒不在乎这些:“大就大呗,感情的事,不是年龄可以阻碍的。”

第670章 易储之论摆上台面 皇帝内阁达成

  何为荒唐,朱见深想纳宫女万贞儿为妃,而朱祁钰竟然倾向于同意了。

  半月无话,时光匆匆。

  六月九日,一早,内阁重臣主动来到甘泉宫,请求朝觐。

  朱祁钰带着朱文芳在青云大殿召见众人,一个久违的身影出现在大殿上。

  功勋卓著的靖国公王骥终于回到了朝堂,朱祁钰嘘寒问暖了半晌,方才进入正题。

  这次是礼部尚书王一宁先奏对,将皇太子的上书恭恭敬敬呈与皇帝,并细述其中原委。

  虽说朱祁钰早就知道了,但依然故作惊诧:“皇太子执意自请退位、降为藩王?还要取消之前的婚约?

  这也就算了,还要纳宫女万贞儿为王妃?”

  王一宁肯定地点点头。

  朱祁钰一脸慈爱地摸了摸朱文芳的头,方才向大臣们问道:“众位爱卿怎么看?”

  众人将皇帝的举动收于眼底,心中皆是一惊:皇帝这是已经懒得装了,摆明就是想改易太子。

  时机终于到了吗?自齐王世子出生到现在,皇帝忍了六年才动手,已经大出朝野所料了。

  内阁大部分人其实心里已经准备接受易储了。

  原因很简单,皇帝现在有十二个儿子,怡王就还剩下一个儿子:皇太子朱见深。

  父有天下,当传于子。

  再怎么发生意外,皇帝的十二个儿子又不可能都死掉,皇位无论如何都回不到正统一脉了。

  最最重要的是,忠于宣庙、忠于正统的军队和重臣都已经不在了,不论是兵变还是政变,都再也无从下手。

  而且即使群臣再没有良心,也得承认当今天子不肖其父,换成宣庙的脾气,早把正统全家杀得一干二净了。

  当今天子明明轻易便能不着痕迹地杀死皇太子,但偏偏却还肯走易储流程,这就已经够仁慈了。

  众人壮着胆子偷偷瞄向皇帝,皇帝的眼神中透露出了明显的不耐,还有一丝丝微不可察的狠戾。

  见众人不回话,朱祁钰幽幽冷笑道:“有谁想致仕吗?把奏本递上来吧,寡人当场给你们照准。

  寡人别的本事没有,平生就爱写这一个‘准’字。”

  吏部尚书何文渊率先跪地奏曰:“启奏圣上,父有天下,传之于子,此天经地义之理也。

  况怡王屡有大罪于社稷,皇太子本当废黜。是圣上仁德,维护至今。

  然改易太子,既是天下臣民之望,也是保障江山稳固之根本。

  微臣恳请圣上顺应人心,改立世子为皇太子,以正国本。”

  朱祁钰正襟危坐,并未出言反驳。

  见皇帝已经表明态度,王文、王骥、罗通、周忱、沈翼、黄溥、何宜等人便都跟着跪下了。

  前面老资历的都跪下了,王一宁、萧、姚夔、周、耿九畴这后进入内阁的五人相互对视一眼,不好再坚持了。

  内阁现有十五位大学士,已经跪下了八位,在外领兵的徐有贞、江渊不用问都知道肯定是支持皇帝的。

  略一迟疑,姚夔也跪下了。因为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在群臣为皇位继承争论不休时,是姚夔站出来呵斥道:朝廷任大臣,正为社稷计,何纷纷为!

  正是这话一锤定音,拥立朱祁钰之议彻底确定了下来。

  朱祁钰继位后,虽然明面上不怎么亲近姚夔,但姚夔才四十三岁就晋升刑部尚书,并进入了内阁,是景泰朝升迁最快的官员之一,比徐有贞都不差多少。

  姚夔也很通情达理,自己拥护了当今天子即位,现在若不支持易储,那不是逼着皇帝的儿子们去死吗,做臣子的哪能这么坑皇帝呢。

  而且姚夔的政治主张与当今天子极为一致,都是想抑佛教、禁采办、恤军匠、减力役、抚流民、节冗费。

  尤其是个抑佛这个问题上,姚夔是当今天子的铁杆拥趸。

  出席这次小朝会的君臣里,恨佛教恨得牙疼的就两个人,一个是朱祁钰,一个是姚夔。

  继姚夔之后,萧、王一宁也跪下了。

  周、耿九畴一看,就剩哥俩儿了,那还硬挺着有什么意思。而且自己和周忱、沈翼一样,都属于埋头干活派,在这些政治立场问题上,不声不响随大流即可。

  等人都跪完了,朱祁钰才假惶惶地推辞道:“皇太子无过,岂可擅自改易,搁置此议吧。

  太子的婚事,已经定下的事情又怎能轻易更改。至于太子喜欢宫女万氏,可将其纳为侧妃。”

  这话众人就不能同意了,大家跪也跪了、态也表了,皇帝您老人家又说不易储了,那不是耍人玩嘛。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没踏出那一步前迟疑不决,踏出了那一步之后就要坚定地向前看了。

  既然储位早晚非易不可,还不如今天就做到底,好赶紧拿到干预下任皇帝朱文芳的权力。

  现在名不正言不顺的,大臣们根本就管不到和朱文芳相关的任何事情。

  一想到朱文芳的正妻已经定了,文武师父更是早都教上了,而朱文芳只是齐王世子,朝野上下连插嘴的权力都没有,大臣们就痛心疾首。

  好在皇帝没有把事情做绝,太子三师、太子三少、詹事府诸属官的位置,还全都留着呢。

  既然易储已经挑明了,不一拥而上进行哄抢,还等什么呢。

  所以大臣们不肯起身,执意要皇帝正式决定易储。

  但是朱祁钰今天只想搞个闭门会议,与内阁就易储达成共识。

  要正式宣布易储,还得等明年才行。

  明年是景泰八年,既是武功大成之年,又是文治开端之年。

  年初打下日本,给朝廷挣来每年五百万两的额外收入;打下满者伯夷,收复旧港,全面发展海外贸易。

  这时候威望又涨一大截,便可以借势送走朱祁镇,废黜朱见深。

  至于百姓、士绅会不会支持?

  朱祁钰早早就留了一手:永久免除人头税,并且进行徭役改革。

  如此巨大的利益,不信百姓和士绅不支持。

  大明现在,已经有相当严重的藏匿人口了。地方士绅豪强为什么抗拒清查人口,还不是因为要交人头税嘛。

  还有百姓卖儿卖女的,也跟人头税有很大关系。

  至于徭役,更是一个极大的负担,不止普通百姓受罪,士绅豪强也早烦徭役烦透了。

第671章 世子出言议论法制 内阁众人心思

  摸着良心讲,大明从太祖开始,对百姓是真不咋地,对官员和士绅也没好哪里去。

  官员的俸禄啊,真是可怜。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胡宗宪的名言: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海瑞为母亲做寿,买二斤猪肉都成了惊动总督的大新闻。

  在大明当清官,日子是真不好过。

  这还是官员,老百姓的日子就更惨了。

  为什么大明亡得那么痛快,虐待百姓绝对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所以朱祁钰的改革,始终围绕着货币发行做文章。明太祖那套直白的拿废纸洗劫民脂民膏的做法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虽然直接印宝钞,比苦哈哈铸制银币铜钱简单多了,但印宝钞会上瘾,必然导致其胡乱贬值。

  通用货币胡乱贬值,经济能稳定?百姓能过得好?

  朱祁钰和大臣们掰扯了半天,终于就易储达成了共识:太子要换,但要等到明年。先将太子请辞的奏本公之于众,让朝野议论。

  而詹事府属官,现在就要开始设置。

  至于世子已经有了正妻和文武师父,内阁也只得认了。

首节上一节389/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