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95节

  妙月点点头:“那我就放心了,不定怎么样,能把今明两年熬过去就行。在京这段时间,我们也不能闲着吧,你们给我们派些什么活计?”

  凝香回道:“要不你们在长乐宫帮着处理王府庶务?去皇宫跟朝云暮雨一起监管皇城也行,还可以去西山红云宫照看皇子、公主;再或者,替我们服侍夫君也行,我们几个正好歇歇。”

  妙月点点头:“我们不想理你们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还去红云宫看孩子吧。”

  “行,那就拜托了。”

  几人又聊了一会,妙月、碧瑶两人便告辞离去了。

  见两人走远,朱祁钰长出了一口气。没想到的是,另外五位爱妃也跟着一起大大松了口气。

  朱祁钰刚要问,凝香便解释道:“总算把人吓唬走了,夫君别介意,刚刚不把我们的日常表现得荒诞一点,她们还有意留下来呢。”

  朱祁钰点点头:“理解理解,她们几个人怎么越来越儒家化了,跟刘昌的夫人生生就是一个路子出来的。

  难怪刘昌总是要凝香去帮他调解家事呢,这么一看,刘昌天天被个道德女夫子管着,真是有点可怜,我已经开始同情他了。”

  林香玉笑道:“别管这些了,吃完蛤蜊疙瘩汤,咱们去爬山。”

  ……

  十余日无话,却说九月二十一日,在海上乘风漂泊两千多里的大明水师,终于抵达了加贺。

  真正难的是远洋航行,到了登陆时,却异常简单,令众人大感意外。

  日本人就没想到会有人能从这么远的地方登陆,有记载以来确实也从未有军队在此登陆过,所以压根就没人设防。

  再说加贺、越前一带的平坦海岸线长达二百里,日军不是在打内战,就是在援朝战争中消耗掉了,怎么设防,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第680章 英雄所见大略相同 明袭加贺日袭

  在登陆加贺后,明军了五天时间稍作休整,便开始分兵出击。

  正所谓兵贵神速,要在日本反应过来、整军备战之前,迅速攻下加贺、能登、越前、越中四国。

  范广、方瑛率明军两万,挟山义就的三千降兵,向北进攻越中。

  徐永宁、武忠、张宁率明军两万,向南进攻越前。

  薛希琏、黄松率军两万在加贺修筑军港,建造营垒,为后续大军提供保障。

  由于大海茫茫、难于侦察,所以明、日双方的消息都具有滞后性。

  站在室町幕府的视角上,此刻的局势是这样的:

  ‘明军征调主力战船于釜山,意图强攻博多港。而幕府已经从诸大名手中新征调五万大军,派往了筑前、丰前、长门、周防等国,从而将博多等港的防卫大大加固。

  按照当年抗击大元的经验来说,明军虽然水师强大,但很难成功登陆,并获得稳定立足点。

  就算找着个犄角旮旯完成登陆,往前一看,三面全是大山,从博多港到京都,走陆路的话,相隔千里全是大山,一生一世爬不完。

  大元皇帝忽必烈,雄心勃勃要攻下日本,结果被日本的地形给活活耗崩溃了。

  明军试探性地攻击了一下对马岛,被打得损兵折将、狼狈不堪。

  日本本土就是一个放大百倍的对马岛,那明军能攻得下来吗。’

  所以室町幕府信心满满,普遍认为大明天子好大喜功、有勇无谋。最终必然会像大元皇帝忽必烈一样,折戟沉沙、遗憾败北。

  有了这个共识之后,室町幕府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政,在乳母今参局等近人的撺掇下,悍然纠集海盗近万人,秘密资助军械粮饷,令其分兵两路,突袭南京与山东。

  由于足利义政之前曾派心腹近臣有马持家作为特使,前往北京与大明皇帝谈判。

  在这个过程中,有马持家通过特殊渠道,了解了许多大明朝廷的内幕消息。

  有马持家回到京都,仔仔细细禀报了一番,足利义政与心腹们一合计,出了个损招:

  让后园天皇写亲笔信,分别联络大明废帝朱祁镇、大明皇太子朱见深、山东衍圣公孔彦缙,劝其共同推翻当今天子。

  然后让近万海盗分为两路,一路突袭南京,劫持废帝朱祁镇、皇太子朱见深,一路突袭山东,杀到孔府,劫持衍圣公孔彦缙。

  如果成功,则将朱祁镇等人劫持到日本,复辟其帝位,令大明效仿日本的南北朝分立。

  从而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报复大明皇帝诱导室町幕府大举援朝,间接促成镰仓公方自立幕府的阴谋。

  如果失败,也无所谓,大不了死数千海盗而已。而即使失败,大明也必然发生内讧,皇帝与废帝、皇太子相互猜疑,以致朝野动荡,明军对日本的攻势恐怕支持不下去的。

  足利义政越想想高兴,总之一句话:风险很小,收益很大;买定离手,稳赚不赔。

  足利义政还是更多在意朱祁镇、朱见深父子,至于衍圣公孔彦缙被加进来,则是受了乳母今参局的极力游说。

  而今参局如此卖力鼓动,则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今参局是个很贪财的女人,至于游说于京都权贵之间的神秘力量到底来自何方,无所谓了,只要银子是真的就行。

  足利义政,今年二十一岁,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统治者。由于在援朝抗明之前无法掌握实权,所以经验不足,注定要被大明天子玩弄于股掌之间。

  本来今年要成婚,迎娶十六岁的‘玉美人’日野富子,但是连续不断地战事耽误了足利义政。

  ……

  十月初一,天气转冷。

  朱祁钰拥着锦被,靠在窗边看风景。被窝里左边一绝色佳人,右边一绝色佳人,又润又滑,甚是温存。

  浅雪、素汐两人坐在茶几旁,守着一堆文书认真地写写划划。

  朱祁钰盯着明媚如镜的玉泉湖看了半晌,才回过头来问道:“最近有没有增加新的奉天靖难忠臣?”

  浅雪回道:“没了,前前后后,一共出现了五十四位奉天靖难忠臣。他们天天被锦衣卫‘请’到奉天靖难署,聚在一起商讨怎么代天行诛、替天行道,把夫君赶下皇位,以解上天之怒。

  满朝也就这么些大臣了,敢于站出怼夫君的大臣早站出来了,剩下的出于各种原因,不会再公开反对夫君了。”

  朱祁钰点点头:“那就等吧,等到合适的时机,我就把他们派往南京,去效忠怡王和太子。

  杀完这最后一批,应该也就彻底安静了,明年咱们换太子。”

  “什么是合适的时机?”

  朱祁钰笑道:“天下之英雄者,所见必大略相同。我会去突袭日本,那足利义政也会来突袭大明的。

  突袭着突袭着,机会就出来了。”

  “足利义政会突袭哪里?”

  朱祁钰幽幽一笑:“我怎么知道,大明的海岸线那么长,足利义政也不能听我命令啊。

  反正我会再调两万朵颜卫、一万神机营南下,其中两万五千人去青州,五千人去登州。

  然后命内阁传谕南、北直隶及山东、浙江、福建各省,一定要严加防范倭寇侵袭。

  发现倭寇登陆,当地总督、巡抚立即调兵全力围杀。兵贵神速,不必再反复请示朝廷了。”

  浅雪点点头,又问道:“怡王的寿节快到了,咱们最后一年给他送礼物了,这次让杨埙做的漆金屏风是大明疆域全图,可惜日本还没有打下来。

  还有皇太子上奏,请求寿辰之日,去孝陵给怡王拜寿,夫君许还是不许?”

  “许,离寿节还有四十天呢,到时候让他去吧。虽说怡王有大罪于国,但咱也不能阻止太子尽孝啊。最后一年了,由他吧。

  咱派人过去,也给太子送些东西,别显得我这做叔叔的太凉薄。”

  浅雪笑道:“夫君勿忧,给太子送礼物的船队半个月前就出发了,如今沿着运河应该都快到南京了。

  我们一口气准备了价值五六万两的礼物,绝对是拿的出手的。”

  朱祁钰连连点头:“甚好,甚好,还是你们这些做婶娘的称职。”

  感谢小不叮打赏5000点币

第681章 京城政局暗流涌动 八千倭寇登陆

  聊完琐事,朱祁钰又掰着指头把日本算计了一遍:全日本应该是七八百万人口。由于日本重视农业,平时都是武士在打仗,不怎么折腾农民,不搞全民皆兵。

  再加上日本分散着大大小小的藩国,并没有强力集权。

  所以日本的极限军事动员能力,不会超过四十万。

  抗明援朝,日本已经死了十三万人;关东那边,镰仓幕府和关东管领、室町幕府联军打的昏天黑地,整个战场又牵制了十几万大军。

  也就是说,室町幕府能够动用来和我们作战的大军,上限应该不超过十二万。

  我已经在加贺投入了二十多万人,然后再在港投入二十万,大势可定。

  朱祁钰也越想越美,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

  ……

  京城这中,吏科的给事中们却愁眉苦脸地聚在一起,商量着上书请愿。

  最近皇帝一口气将五十四位官员排斥出了朝堂,并逼他们天天在大明门外现眼。

  都察院在王文的掌控中,御史们不大愿意说话;礼部这几年早被皇帝杀服了,现任尚书王一宁又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诚交好。吏部尚书何文渊坚定地支持皇帝。

  现在能站出来劝谏皇帝的,也就只有六科给事中这部分言官了。

  都给事中张让慷慨激昂地鼓动着吏科的给事中们,大部分人都热烈响应,只有乔毅安安静静坐在角落里,不言不语。

  久而久之,乔毅终于被众人发觉了,纷纷出言相询。

  乔毅摇摇头,对众人回道:“我真不觉得圣上有什么过错,自正统十四年以来,圣上力挽狂澜于既倒,保宗庙社稷无恙;

  对外,收取安南、缅甸、暹罗、朝鲜、乌思藏等地,彻底覆灭麓川,击溃瓦剌主力。

  对内,兴利除弊、开源节流。为百姓减免赋税徭役,与民休养生息。又撤钞关、抑佛事、削宗藩、平民变。

  圣上哪里对不起天下臣民了,为什么总有人没完没了地挑刺呢?”

  众人想反驳,又无处着力。乔毅讲的,都是事实。

  如果有人非要站出来鸡蛋里头挑骨头的话,传到皇帝耳朵里,就等着吃不了兜着走吧。

  都给事中张让见气氛尴尬,忙站出来打圆场:“孟谦兄讲的很有道理,我们大侄子闭门读书甚是辛苦,如今天又冷了,孟谦兄多回去照顾照顾他吧,就算请几天假也使得。”

  乔毅立即就坡下驴,和众人客气了几句,便离开衙门回家了。

  出了正阳门,回到外城,乔毅在菜市转了转,先五十文买了一只鸡、两条鱼,又了八十文买了两瓶好酒及果蔬点心若干,然后高高兴兴回到自己的小院。

  乔凤听到动静,出来看视,见是父亲回来,大禁惊奇:“连中午都没到,父亲怎么跑回来了?”

  乔毅笑道:“给你做饭啊,今天多歇会吧,咱们爷俩喝两盅。”

  “今天又是什么日子?”

  “不是什么日子,但最近朝廷里发生的事情有点多,咱爷俩一边喝酒吃肉,我一边给你讲讲时政。

  明年会试策论里肯定是要考的,多了解一下是必须的。”

  乔凤点点头,于是乔毅亲自下厨,整治好酒菜,两人在屋中生了盆炭火,然后上了炕,摆好茶几,一边吃喝一边聊了起来。

  乔毅先喝了一大杯,然后笑道:“自打你中了举人,从朝廷大员到勋爵贵戚,见了我全都嘘寒问暖的。

  有了何宜跟王献的先例,如今朝野上下很多人盯着呢。只要你明年中了进士,就等着被哄抢吧。”

  乔凤笑问道:“父亲觉得我最终娶谁比较好?”

  乔毅摇摇头:“不知道,最近的朝局我越来越看不明白了。圣上的手段,看上去越来越荒诞不经,实际上却比刚登基时更加的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不过你不用担心,你考中进士前我不能四处找关系,以免惹人闲话。

  但你中了进士,我就算厚着脸皮硬往上凑,也得帮你找个明白人参谋参谋。

首节上一节395/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