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一个碗 第277节

杨凌也是微微点头道:“善!”

郭图也是眼珠子乱转,他一向以笮融为榜样,见笮融说话了,也是不甘落后的站出来道:“陛下,荀攸大人出生颖川荀氏,同样智计无双,理应入阁。”

众人闻言,同样没人反对,荀氏乃是颖川大族,也是大汉世家的代表,荀攸入阁,任何人都无法反对。

敢反对荀攸入阁,便是与天下世家作对。

杨凌想了想,便点点头,笑道:“可!”

这又是一个名额,众人顿时有些急了,一共可就七个名额!

审配立刻站了出来,朝板一扬,开口道:“陛下,河北名士沮授沮公与有治世之才,理应入阁,田丰田元浩刚正不阿,若是能够进入内阁,对于天下万民来说,也是一件幸事!”

他这一开口,直接便举荐了两个人,当初,他们外袁绍麾下之时,田丰沮授是他们排挤的对象。

可是,投靠大明之后,这些人都是河北派,虽然不敢明目张胆的拉帮结派,可是,这些人内心里都是有小算盘的。

大明要成立内阁,河北必须有人才行,除了田丰沮授,其余人根本不够资格入阁,因此,审配开口,便将二人推举出来。

顿时,众人议论纷纷起来!

田丰沮授确实有才,不过,二人投靠大明之后,并没有明显的功绩!

张邈立刻反对道:“陛下,沮授田丰的确是大才,不过,选择内阁成员,还需看对方的功绩才是,臣以为,陈宫台追随陛下多年,劳苦功高,理应入阁。”

张邈的意思非常明显,如果田丰沮授都能入阁,陈宫也必须入阁才是!

这一点,没人能反对,毕竟,若是论功劳,陈宫肯定超过田丰沮授,若论才华,陈宫也未必会输给二人。

随后,众人一个个出来说话,反正就是吵着田丰、沮授和陈宫三人,谁应该入阁!

杨凌看着底下众臣,心里也是一阵无语,自己的大明可不能发展成后世的明朝!

第452章 刘馥求见

“肃静,一个个把朝堂当成了什么地方?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杨凌忍不住喝道。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杨凌想了想,内阁之中必须有一个河北派,田丰这家伙刚正不阿,若是进入内阁,以他那臭脾气,恐怕会得罪不少人,沮授则要圆滑许多!

至于陈宫,则跟随自己多年,也一直任劳任怨,确实可以入阁。

想通以后,杨凌便开口道:“朕决定,让沮公与和陈宫台入阁,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杨凌已经开口,众人不敢反对,河北派也有了沮授入阁,他们也算勉强满意。

于是,众人齐声拜道:“陛下圣明!”

杨凌淡淡一笑,再次开口道:“还有最后两个名额,诸位爱卿有何建议?”

此时,几乎站在大臣最后面的杨弘眼珠子咕噜噜的乱转,在前面的大臣里到处打量!

他曾经是袁术的宠臣,投靠大明之后,并没有受到重用,被杨凌丢在了外交部!

外交部几乎成了杨凌丢垃圾的地方,只要是奸臣,几乎一个没跑,全进了外交部。

忽然,他眼前一亮,出列道:“陛下,淮南鲁肃鲁子敬,为人宽厚,勤政爱民,理应入阁。”

杨凌一愣,随即思索起来,鲁肃是江淮士族的代表,入阁也是正常!

“可!”最终,杨凌点点头,同意鲁肃入阁!

这一下,下面的大臣们都急了,纷纷开始推举入阁的人选,这可就最后一个名额了!

他们岂能不急?

陈群、钟繇、刘晔等人都纷纷被人举荐入阁!

只是,杨凌一直沉默不语,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

至于徐庶和诸葛亮,却是没人举荐!

徐庶投靠大明之后,一直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这应该是徐庶心里其实想着刘备!

自然,没人会举荐他!杨凌虽然知道他的能力,不过,既然对方不愿意冒头,杨凌也不想强求什么,大明顶级人才不在少数,也不缺徐庶一人,只要不让他为刘备效力即可!

至于诸葛亮,则是因为对方太过年轻,在朝中没有什么威望,同样无人举荐!

不过,自己让诸葛亮负责第一届科举考试,杨凌觉得,还是应该给诸葛亮一个机会!

毕竟,诸葛亮的治政能力确实不错,未来可以代替郭嘉,成为内阁首辅!

于是,杨凌摆摆手,阻止了群臣的议论,开口道:“这最后一个名额,以朕看来,不如就给诸葛孔明吧!”

“这…陛下,诸葛亮年纪轻轻,恐怕不妥!”顿时,就有人不干了,直接反对。

杨凌摆摆手,笑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在我大明,用人只看才华。”

在杨凌看来,最后一个名额应该给荆州士族,只是,庞统这家伙投靠了刘备,荆州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诸葛亮后世可是在荆州浪的,杨凌便直接把这个名额给了他。

况且,诸葛亮的才华,也足够进入内阁了,这才是主要原因。

最终,在杨凌的坚持下,最后一个入阁名额便确定下来!

大明第一届内阁正是确定了下来!

首辅郭嘉、次辅贾诩,其余内阁成员分别是荀攸、沮授、陈宫、鲁肃和诸葛亮!

有了内阁,杨凌终于闲了下来!

只是,让杨凌无语的是郭嘉,这家伙成了内阁首辅,可是压根就不呆在内阁。

内阁的办公地点,就在杨凌的御书房附近不远!

这家伙不呆在内阁,却是跑到杨凌的御书房,喝茶抽烟。

“奉孝,你难道不打算回内阁看看?”杨凌试探着问道。

郭嘉摆摆手,笑道:“不去了,臣已经交代了孔明,普通事务,由他代替臣投票,除非有重大事情,再来找我。”

特么的…

杨凌一阵无语,自己当了甩手掌柜,把政务丢给了郭嘉为首的内阁。

这家伙也是有样学样,直接把自己的事情,甩给了徒弟诸葛亮!

其实,杨凌知道郭嘉这是相信诸葛亮的能力,普通的事情交给他完全够了!

时间缓缓流逝…

杨凌每日里就在后宫陪陪自己的夫人和孩子们,要么就是在御书房与郭嘉喝茶下棋,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这一日,鲁肃突然求见!

“子敬,你这是?”杨凌有些疑惑,鲁肃可不清闲,每日里都在处理政务,有时候忙得脚不沾地,平时很少主动前来见自己。

“陛下,有人想要求见陛下,臣认为,此事事关重大,这才前来。”鲁肃开口道。

“哦?是什么人?居然需要子敬亲自引荐?”杨凌立刻来了兴趣,能值得鲁肃亲自引荐的,难道是一个顶级人才?

“回陛下,此人就在宫外,只是,没有陛下允许,臣不敢将之带进来!”鲁肃笑道。

杨凌点点头,问道:“仔细说说。”

鲁肃点点头,开口道:“陛下,此人叫做刘馥,乃是…”

听鲁肃说完,杨凌有些无语,这什么刘馥,自己身为穿越者,都没有听说过,应该不是什么大才吧?

“此人有何过人之处?值得子敬你亲自引荐?”杨凌问道。

“回陛下,此人乃是大汉名臣,曾经做过上党太守,后来辞官,避难淮南,与臣相识,若说才能,此人不仅善于理政,爱护百姓,更加善于水利工程。”鲁肃回道。

杨凌点点头,倒是不太在意,治政之才,自己麾下可不少,这个什么听都没听过的刘馥,还不值得他的重视!

鲁肃自然看出了杨凌的不在意,连忙说道:“陛下,此人听说了前些日子黄河决堤的事,这才特意前来,想要为我大明治理黄河,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臣不敢耽搁。”

“什么?他要治理黄河?”杨凌一惊,原本不在意的他,直接站了起来!

对于黄河,杨凌也是非常头痛,历朝历代,谁不治理黄河,可是,根本没用黄河依旧该泛滥就泛滥!

若是能将黄河给治理好,对于整个华夏的意义,恐怕不下与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

杨凌又岂能不激动?

第453章 水泥

“杜子腾,去将宫门口的刘馥带进来!”杨凌连忙吩咐道。

很快,刘馥父子便来到了御书房!

“草民拜见皇帝陛下!”刘馥和儿子刘靖不敢怠慢,见到杨凌便大礼参拜。

杨凌微微一笑,非常和蔼的笑道:“刘老不必多礼,请起。”

“谢陛下。”刘馥父子这才起身。

随即,杨凌又让二人坐下,这才开口道:“听闻刘老有意治理黄河,此事可当真?”

刘馥也没有拐弯抹角,抱拳道:“陛下,确实如此,老夫听闻了前些日子的黄河决堤,心忧不已,自古以来,黄河多次决堤,给沿岸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无数人丧身于滔滔洪水之中,老夫不才,对于治理河道有些心得,这才前来求见陛下。”

“刘老心怀天下,当真难得,这黄河水患一直困扰着华夏,只是,治理黄河需要花费多少?刘老可曾算过?”杨凌先是夸奖了一下刘馥,这才问道。

这一问,倒是把刘馥给问住了,他是被曹操忽悠来的,一心就想着过来劝说杨凌,治理黄河,根本没有算过具体要花费多少!

“陛下,老夫一直想着如何劝说陛下同意,却是未曾算过具体花费,不过,想要彻底根治水患,就必须兴修黄河大堤,方可安枕无忧!”刘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杨凌点点头,以现在的科技,想要彻底治理黄河。

也只能重新规划河道,修建大堤,让黄河稍微改道,等修好之后,将黄河水引入修好的河道内,才能彻底根治黄河。

同时,还必须治理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

不过,想要修建黄河大堤,也不容易,有一个东西是必须有的!

好在,自己是穿越者,那玩意的制作方法,自己也是知道的!

想了想,杨凌再次开口道:“刘老,你看这样行不行,这段时间,你先去黄河沿岸考察一番,做出一个大致的规划,然后将整治黄河的具体费用计算出来,然后交给朕过目,朕这边也需要准备一些东西。”

刘馥闻言想了想,这才抱拳道:“诺!”

随后,杨凌便让刘馥父子离开了皇宫,整治黄河是个大事,肯定不可能说干就干,另外,想要修建黄河大堤,杨凌还想弄出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水泥!

“老杜,去把马钧给朕叫来!”杨凌一旁的杜子腾吩咐了一声。

随即,他便拿起纸笔,开始回忆水泥的制作!

相对于后世工业化水泥的制作方法,杨凌是准备用最简单的水泥制作方法。

首先,便是将石灰石、粘土磨成面儿,再煅烧成熟料。

用熟料和炼铁后剩的矿渣同磨,就是水泥了。

这就是简单的水泥制作方法,俗称土法烧水泥。

这样的方法非常简单,现在也可以制作,此时,石灰石早就开始使用了。

当杨凌放下笔,便发现,杜子腾已经带着马钧回来了!

不过,因为杨凌刚刚在回忆水泥的制作,二人没有打扰,只是静静的站在一旁。

首节上一节277/4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