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29节

  以白身讨贼,结果军功不被承认,混了六七年才勉强混上一个邺城都尉,还是被临时提拔的。

  这袁绍要不来问罪,麴义只能在黎阳当个别部司马。

  别部司马听起来高大上、还能带兵,其实这就不是个正式编制,兵都是自己的,麴义勉强只能算韩馥的一个客将。

  也就袁绍问罪后,韩馥才给了麴义一个都尉的正式军职。

  这其中的苦楚,只有如刘备这种亲身经历过的才能真正理解!

  有类似的遭遇,刘备跟麴义越聊与投机。

  “刘使君,你如今已经贵为青州刺史,而我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邺城都尉。”麴义惆怅一叹:“昨日又得罪了韩馥,估计这邺城都尉也当不了多久了。”

  “天下虽大,却无我等苦寒之地出身的武人用武之地啊。”

  刘备见时机到了,大笑一声:“麴都尉何必妄自菲薄!大丈夫行于乱世,当光明磊落,即使处于逆境,也当屈身守分,以待天时!”

  “如今天时已至,麴都尉可还有砥砺前行的勇气?”

  麴义吃了一惊:“天时?哪里还有天时?”

  刘备轻笑:“昨日我说过,今日登门拜访,要替麴都尉和舍弟解斗!”

  “舍弟云长,近日要跟着卢尚书西征董卓,虽然前途艰险,但云长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倘若麴都尉有意,我便去寻韩使君,请韩使君也委派麴都尉协助卢尚书西征董卓。”

  “将者,当以统兵为长,而非单挑斗狠。”

  “这私下比剑,赢了输了都算不得本事,唯有西征董卓,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方显英雄气概!”

  麴义豁然而起,死死的盯着刘备,一字一顿地问道:“你,要让我征讨董卓?”

  刘备从容轻笑:“莫非麴都尉不愿?亦或者,麴都尉惧怕董卓?”

  麴义凝神注视刘备许久,见刘备不似说假,大笑三声:“我麴义征战沙场数年,岂会怕那董卓?若有机会,我也想跟董卓的西凉军一较高低!”

  “若刘使君能让我麴义建功立业,我麴义这条命,就是刘使君你的了!”

  对于建功立业,麴义的渴望十分强烈。

  能以先登成军的,都是悍不畏死的狠人。

  为了建功立业,麴义不惜生死!

  刘备敛容:“麴都尉,你这条命不是我的,而是你自己的!我不需要你替我卖命,只需要你替我杀尽这世间的乱臣贼子,助我匡扶大汉!”

  “我以青州刺史之名向你承诺,若你能助我匡扶大汉,他日我刘备,必定亲自请天子为你封侯。”

  麴义的表情也渐渐变得肃穆。

  若是韩馥说这样的话,麴义一定会嗤之以鼻。

  但经过刚才跟刘备的畅谈,知道刘备以前也是个军功不被承认、奔走四方不得志的武人后,麴义有了深切的共情感。

  此时再听刘备的壮志豪言,以及那句“你这条命不是我的,而是你自己的”,麴义只感觉沉寂许久的内心也多了些涟漪了。

  “昨日辱骂刘使君,是麴义无礼!”麴义忽然抱拳一礼:“麴义及八百先登士,愿随卢尚书西征董卓,刀山火海,死亦无惧!”

  若沮授来了,肯定会惊呼。

  一向桀骜的麴义,竟然会向刘备赔礼?

  刘备大笑,连忙扶起麴义:“若有麴都尉相助,是我大汉幸事啊!”

  关羽也上前一礼道:“麴都尉,昨日是关某失礼了。”

  对于麴义这样纯粹的武将,关羽也是心有钦佩的。

  尤其是在听了麴义述说往事后,关羽亦有共情之心。

  在卢植的教导下,关羽虽然依旧傲,但比起以前也更懂如何当一个帅了。

  虽然还有些生疏,但显然关羽的这一礼让麴义对关羽的隔阂也少了许多。

  麴义是武人,同样也敬佩勇武之士。

  “关相勇武神威,麴义甘拜下风。”

  刘备心中更喜。

  虽然关羽和麴义的问礼更多出于礼数,而不是真的就互相认可,但能让两个都傲慢的武人互相问礼,这已经一个很不错的兆头了。

  “云长,你昨日不是说要将珍藏的《春秋》送给麴都尉吗?”郑平忽然开口提醒。

  关羽微微一愣,先生不是说送《春秋》不如送……

  但很快,关羽领会了郑平的用意,将怀中的《春秋》递给麴义:“麴都尉,关某最是钦佩忠勇之士,以此《春秋》相赠,还望麴都尉不要嫌弃。”

  麴义本想说自己不看《春秋》,但转念一想这话太无礼了,只能道了一声谢将关羽赠的《春秋》收下。

  但麴义又是个不想欠人情的,咬牙道:“关相,可有兴趣看我演练军士?”

  这练兵之法,向来都不会轻易示人。

  麴义肯让关羽观摩,也等于将关羽视为自己人了。

  刘备轻笑:“麴都尉,我跟显谋对练兵不感兴趣,就在这里静候吧。云长也是深谙练兵之术的,你们可以多多交流。”

第131章 再谋冀州,颍川奇才迭出

  “大哥,麴义虽然桀骜,但也是个重情义的。”

  “而且他练的兵,皆是悍不畏死的骁勇之士,若能跟着去征讨董卓,必能令西凉军惊惧。”

  自麴义军营离开后,关羽难得的给了麴义一个极高的评价。

  关羽善武,在研习郑平赠送的兵书、接受卢植一对一的授业后,不论是练兵还是统兵都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如今更是盛赞麴义的练兵手段,这让刘备惊讶的同时也多了欣喜。

  “有麴都尉加入,卢师的讨董之行,就更稳妥了。”

  刘备阻止不了卢植讨董,也难以跟着卢植照应。

  唯有替卢植寻得更多的精兵悍将,才能让卢植有更多的胜算。

  行军打仗,不是说谁更有帅才谁就一定能赢的。

  精兵悍将、钱粮保障、出兵大义、各路援兵,先比的是人力物力,其次才是谋略。

  自涿郡招募的千余勇骑、公孙瓒处借来的五百精骑、陶谦处借来的三千丹阳兵、麴义的八百先登士、可能引兵前来的常山国赵云及麾下精锐、以及协同卢植进兵的关羽和田豫。

  这样的阵容,已经是刘备当前能给卢植凑出来的最强阵容了。

  虽然,这兵几乎都不是青州本土兵、这粮也不是青州提供的粮,怎么看都有空手套白狼的嫌疑,但能凑得几千精兵悍将、十万石粮草,那也是刘备的本事。

  韩馥没有拒绝刘备的提议,当即就同意让麴义去跟着卢植讨董。

  毕竟又能得名声、又不用烦恼如何安置麴义,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韩馥不会不答应。

  邺城外。

  刘备和卢植策马而行。

  “西征之行,艰险万分,还请卢师务必谨慎。”刘备情真意切。

  若无卢植,刘备也难以被推举成青州刺史。

  卢植点头:“玄德,西征之事,有老夫足矣,青州看似步入了正规,但依旧是内患严重,你也切勿大意了。”

  郑平则是跟关羽同行,嘱咐道:“云长,我虽然让华子诚去出使长安表奏使君功劳,但董卓乱政,未必会将使君的表奏当回事。”

  “这次你随卢师去长安,除了要跟从卢师征讨董卓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让使君有正式的诏命!”

  关羽凛然:“先生要关某如何做?”

  郑平凝声道:“打出声势,可让董卓忌惮你而不得不采取柔和之策!”

  “若西征顺利,董卓必然会遣人来见云长,许诺好处。”

  “而云长要坚持的就两个:第一、诏命使君为青州牧!第二、让宗正卿定宗族世谱、诏告使君汉室宗亲之名。”

  “唯有此二点,是必须要得到的!”

  “其余许诺,云长可见机行事。”

  关羽微微点头,询问道:“先生,若是董卓要求关某退兵,又该如何?”

  郑平冷笑一声:“不论是诏命使君当青州牧,还是诏告使君汉室宗亲之名,那都是天子的圣旨,跟董卓有什么干系?”

  “诏令之前,按兵不动,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诏令到手,谨遵军令,为将者当令行禁止、妄言者杀。”

  关羽丹凤眼微微一张,显然有些吃惊郑平的布计。

  这是要诳董卓啊!

  但一想到眼前这个青州驾平日里的作风性格,关羽很快就释然了。

  对董卓这样的篡逆之辈,诳了也是除贼之举。

  交代了细节,卢植跟刘备的道别之语也结束了。

  “玄德,就送到这里吧!”卢植看着前方的三岔路口,心气豪迈:“他日若能攻破长安,老夫再邀玄德入长安赴宴。”

  刘备暗暗叹气,向卢植再次拱手一礼,眼神亦是坚定:“卢师此去,必定马到功成!”

  关羽也上前跟刘备作别:“大哥,愚弟不在时,你在青州多保重!”

  麴义、田豫也纷纷抱拳辞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知何故,刘备脑海中忽然泛起了燕太子丹送荆轲时的画面。

  但很快,刘备将这个不吉利的画面散去,只在马上抱拳送卢植等人远去,直到道口只有刘备和郑平十余骑。

  “显谋,卢师此去,我这心中始终不踏实。”刘备忧心忡忡。

  郑平轻笑一声,看似不在意,但握着羽扇的右手却微微有些僵硬:“使君勿忧,西凉军虽然骁勇,但叔父麾下的精兵悍将也不少,即便不能克敌制胜,也能全身而退。”

  于内心而言,郑平并不看好卢植这次西征。

  虽然卢植有多年的统兵经验,麾下有关羽、麴义、田豫效命,又有丹阳兵及可能出现的常山兵相助,但终归不是依靠青州的力量西征的。

  孤军西征,这其中的变数太大了!

  袁绍虽然暂时同意了跟韩馥分治冀州,但郑平不认为袁绍真的会认真履行这个赌约。

  分治冀州,只是因为刘备的介入,韩馥和袁绍双方有了个台阶。

  袁绍即便表面答应,私下也不会心服的,冀州的夺权未必能拖延到一年后。

  兖州的刘岱,同样是个不稳定的因素。

  复杂的局势掺和在一起,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卢植的西征。

  “希望如此!”

  刘备调转马头,不再去想卢植西征的事。

  这青州,还有一大堆的事等着刘备去处理。

  正如卢植说的一样,青州内患严重,不可有丝毫大意!

首节上一节129/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