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4节

  骏马驰骋。

  刘备在城内疾行,早有张飞在前开路。

  那如虎豹般的大嗓门在主道上响起:“县令迎贤,速速回避,切莫挡了道!”

  刘备平日里是不会在城内策马扰民的,当县尉的时候,还经常在城内走访,嘘寒问暖,颇有仁名。

  但今日却破例在城内策马,还令张飞前方开道,这让城内的士民黎庶不由好奇。

  “刘县尊这是要去迎接哪家的贤士,竟然这般的急切?”

  “虽然早知道刘县尊礼贤下士,但如今日一般城内策马疾行生怕怠慢了贤士的举动,还是第一次见到啊。”

  “我刚从城门口来,听说城外来了一个自称北海郑平的儒生,你们有谁听过北海郑平吗?”

  “北海郑平?莫非跟康成公有关?”

  “有同去瞧瞧的吗?”

  “同去!同去!”

  “.....”

  一时之间,好事的士民纷纷向城门口涌去。

  但大抵都是好奇之声,几乎没有酸儒在碎言,足见刘备在高唐县的人望。

  城外。

  郑平策马驻立,闭目养神。

  自剧县到高唐县,郑平率斥候十骑,一路倍道而行。

  虽然途中有些惊险,但郑平机警,都轻易的避开了。

  高唐令,是刘备第一个正式担任的县令级正职,不是公孙瓒麾下的别部司马、平原相以及陶谦任命的豫州刺史这种不由朝廷认可的伪职。

  而是由朝廷正式任命的平原相陈纪亲自委任的平原郡高唐令。

  食汉禄,名正言顺!

  郑平深知,刘备要立足青州,高唐令这个朝廷正职就不能丢。

  因此郑平才会在得到刘备书信的第一时间,就来高唐县了。

  郑平虽然有“狂士”之名,但“狂士”不等于恃才傲物。

  贤士,应当以务实为核心,而非追逐虚名。

  既然见到了刘备的诚意,就不用再几经试探了。

  倘若去追逐虚名,让刘备三顾而请,对于现在的青州局势而言,那是在将青州两百余万士民黎庶当成虚名的牺牲品。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若真如此傲慢,那郑平跟清谈高论的焦和又有什么区别?

  夏日炎热的燥风,如火一般刮在脸上。

  感受到地面一阵阵细微的震动,郑平徐徐睁开了双眼,明眸看向城门口。

  只见一骑飞奔而出,在郑平前方三米处勒住战马,真诚而略显急促的声音随之响起:“显谋先生远道而来,刘备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一县之尊,在听闻郑平到来时,不仅亲自策马出城迎接,见面第一句还是赔礼。

  城门口的士卒,一个个都看傻了眼。

  随之而来的士民,听到城门士卒的低语,亦是震惊不浅。

  刘备对郑平的礼遇,让这群士民门卒又是感动又是羡慕。

  扫了一眼城门口簇拥的士民,郑平嘴角泛起笑意。

  这可是替刘备扬名的好机会啊!

  善谋者,要善于抓准稍纵即逝的时机。

  于战马上拱手一礼,郑平抬高了嗓音,语气中多了七分的感动:“我本北海一白身,略有薄名,未逢明主。”

  “承蒙县尊厚爱,竟不辞辛劳、亲自千里之外的高密县寻访我!”

  “县尊有求贤的诚心,又有济世的壮志,郑平岂敢不奔赴而来?”

  “周有文王拉车求姜尚,秦有孝公求贤得商鞅。郑平不才,虽然不敢自比姜尚、商鞅,但念县尊知遇之恩,愿以毕生之谋略,助县尊济世安民!”

  “以仁义之光,扫乱世雾霾!”

  郑重而真诚的言语,在城门口响彻。

  刘备愕然的看向郑平。

  这,言重了吧?

  我虽然求贤,但也不敢自比文王和孝公啊。

  还有“不辞辛劳、不远千里”这话,更适合称赞显谋先生你吧?

  紧随而来的张飞,同样有些懵。

  “早知道显谋先生这般好请,俺还让大哥去什么高密啊?”张飞不由奇怪,低声嘀咕。

  但刘备却不敢有张飞这样的想法。

  难道,又是在诈?

  刘备不由想到了第一次遇到郑平时,那如变戏法一般的伪装。

  但这里人多眼杂,刘备也不便多问。

  想到这里,刘备连忙回了一礼:“先生言重了!我既是汉臣,自当以安民为己任。”

  “唯恐不能胜任,故而请先生出仕!”

  “先生一路辛苦,请随我入城再叙。”

  郑平也不多言,跟着刘备策马入城。

  但到了城门口时,刘备明显感受到了城门口士民门卒眼中的钦慕。

  甚至于还有士人高呼:“恭喜刘县尊得贤才!”“高唐有刘县尊,士民之幸事啊!”之类的赞美之语。

  刘备有些受宠若惊,不断的拱手回礼。

  “县尊在高唐县,颇受人尊敬啊。”待到人群散去,郑平恢复了常态,和煦而笑。

  此时。

  刘备终于反应过来,肃然起敬:“先生刚才是在替刘备扬名?”

  郑平轻轻摇头:“若无县尊往日积累的仁义,又岂会有今日士民欢呼之景?”

  “我不过是恰逢其会,不可居功。”

  刘备凛然,有才能识时机,谦逊又不居功,这才是真正的贤才啊!

  “先生过谦了!”

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请贤士

  衙署,宴厅。

  八个庄重古朴的编钟并排而立,纹饰精密而细致。

  两个温婉的侍女持槌轻敲,清脆而悠扬的曲音,在宴听回荡。

  三处席桌,各摆着美酒果肴,这是刘备能拿得出来的最高规格酒宴规模了。

  八个编钟和会律调的侍女,是上任高唐令留下来的,桌上的三坛酒,还是张飞的珍藏。

  虽然条件不足,但刘备还是尽心的准备。

  “县衙简陋,礼数不周之处,请先生勿怪。”刘备微微汗颜,离席来到郑平面前,要亲自给郑平斟酒。

  但这斟酒的动作却被郑平拦住了。

  “县尊,这酒权且记下吧。”郑平心中亦有感动,敛容而道:“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病,百福之会。”

  “但如今世道混乱,又有天灾人祸,百姓尚且无余粮,官吏又岂能饮酒为乐?”

  “县尊既有大志,应当带头禁酒,除必要习俗如春秋社祭、婚姻之礼外,当效仿文帝‘禁群饮’,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以示惩戒。”

  陪宴的张飞一听,顿时急了:“俺都半年没碰过酒了!今日正好趁着大哥宴请先生,才将珍藏的酒拿出来。你一来就要禁酒,俺可不服!”

  “翼德,不得无礼!”刘备轻斥一声,向郑平长揖一礼:“先生心怀百姓,品行高洁令人钦佩。但酒宴若无酒,唯恐有人言我刘备不识礼数,怠慢了贤士。”

  郑平起身扶起刘备,儒雅而笑:“县尊莫非以为我郑平是个庸俗之人吗?倘若贤士只会照搬礼数,而不顾当前困境,那也称不上贤。而是一群沽名钓誉之辈,对江山社稷而言,跟蛀虫无二。”

  北海郑平,果然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啊。

  刘备暗暗惊叹,对郑平的品行又有了新的认识。

  “大哥~”张飞眼巴巴的看着刘备。

  半年啊!

  你知道俺张飞这半年是怎么过的吗?

  俺滴酒未沾啊!

  这先生一来就禁酒,这不是故意寻俺张飞的不痛快吗?

  刘备见张飞这可怜模样,虽然于心不忍但也不想因此而寒了贤士之心,严词训诫道:“翼德,你忘了县中的存粮了吗?倘若身为县尊的我不带头禁酒,高唐县内的官吏士民,又会糟蹋多少粮食?”

  似乎是觉得训斥的话颇有些无情,刘备又缓和语气许诺道:“待县中粮食充足,一定许你饮酒。”

  尽管闷闷不乐,但张飞没有继续反驳,只让侍从将宴席上的美酒撤下。

  这时,郑平温和的笑声响起:“翼德将军,何故对这些粗劣的酒水念念不忘呢?”

  “粗劣?”张飞猛地睁大了环眼:“先生,这可是俺珍藏的美酒,卖酒的人说了,地下埋了十年呢!论香醇,堪称酒中上品。”

  郑平轻轻摇头:“酒若浑浊,埋上十年亦是浊酒;正所谓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真正的美酒,不仅要如清泉一般晶莹剔透,更有酱香突出,优雅而细腻,即便是空樽,亦能留香持久。”

  张飞愕然:“先生,你莫不是在跟俺戏言?岂会有这般的美酒存在?传说中的杜康酒也比不上吧?”

  郑平则是轻笑:“若不信,跟在下打个赌如何?倘若将军能戒酒三年,三年后,在下让将军痛饮此等佳酿。”

  刘备亦是惊诧的看向郑平。

  这世间的美酒,即便是宫廷上品,刘备也是见过的。

  那是在卢植门下时,卢植宴请四海名儒时见到的,是当年汉灵帝刘宏御赐给卢植的。

  即便是宫廷上品,也没有郑平说得这么玄乎啊。

  扫了一眼张飞的表情,刘备顿悟。

  先生这是担心翼德偷喝酒,影响了禁酒令的推行,所以才跟翼德打赌?

  一旦禁酒,犯禁者就得依律严惩。

  倘若犯禁的是张飞,那这禁酒令就成戏言了。

首节上一节14/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