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9节

  “换而言之,家父和孔融有足够的人望和声望去推举一个新的青州刺史!”

  郑平目视刘备。

  “自返回高密当日,我就向家父提出更换青州刺史的想法。”

  “同样也向家父聊及了县尊,希望家父能替县尊扬名。”

  “去北海,亦是向孔融举荐县尊,希望孔融能聚青州官面的人望推举县尊出仕青州刺史。”

  刘备的瞳孔瞬间紧缩,不由惊呼道:“先生跟我只见了一面,怎就断定我有资格出仕青州刺史?”

  张飞假装的严肃也瞬间崩塌,环眼中的惊讶不加掩饰:“难怪!康成公一听是大哥求访,当晚就设宴款待了。”

  郑平轻笑:“我曾出游诸州郡,在洛阳时造访了时任尚书的子干叔父。”

  “在聊及子干叔父的门人弟子时,子干叔父对县尊和公孙伯圭颇为欣赏。”

  “子干叔父说,公孙伯圭有威震塞外之勇,可当大汉的镇边大将;县尊有仁德之风,又重情重义,可牧守一方。”

  “倘若县尊跟公孙伯圭同镇幽州,则幽州内无民生之苦,外无乌桓之忧了。”

  刘备一听是卢植的评价,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向北方一拜:“我刘备,愧对卢师的栽培啊!”

  对刘备而言,能得到卢植的欣赏,是人生中难得的快意之事。

  学渣只是学习能力差,但对恩师的真情不会比学霸差。

  张飞的劝说、郑平的进言、以及卢植的期待,让刘备心中那微弱的火苗渐渐有燎原之势。

  刘备再次回到主位,端起盛有白水的酒樽。

  但这一次,酒樽中的白水平静如湖面,没有荡漾一丝涟漪。

  将酒樽白水一饮而尽,刘备长长的哈了一口气,仿佛刚才喝的不是白水,而且香醇的美酒一般!

  “虽然有康成公和孔北海相助,但我刘备若没有功绩,也难以令人信服。”

  刘备的眼神逐渐明朗,隐隐多了一丝深邃。

  如果说,在这之前的刘备比较理想化,更像是一个渴求建功立业的小年轻。

  平定一方的壮志,跟大部分有识青年一般无二。

  遇到不公正待遇,会鞭督邮,揍县长,任性辞官。

  即便是当这个高唐令,刘备都有遇事不顺辞官的退路想法。

  但此时的刘备,则多了三分成熟和稳重。

  县尉、县令和刺史,三者承载在肩上的重压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刘备这细微的变化,郑平看在眼里,了然于胸,不由又多了三分钦佩。

  三十岁的刘备,跟在荆州时期的刘备,不论是阅历和感悟都是有差距的。

  青年刘备,多有血勇之气,处事更趋向本心。

  中年刘备,历经宦海沉浮,行事更圆滑务实。

  而现在的刘备,在一腔血勇中多了三分成熟稳重,又不似历经宦海沉浮后的圆滑。

  更显英雄之气!

  犹还记得。

  大丈夫行于乱世,当光明磊落,即使处于逆境,也当屈身守分,以待天时。

  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备借得到人马,借不到人马,都必将亲至。

  其德昭昭,其志烈烈。

  郑平亦是起身踱步,羽扇轻扇肩头,儒雅之风盈盈其身。

  “县尊勿急,扬名亦需要时间!”

  “待明日跟高唐县的豪强富商商讨秋收事宜,再进行下一步的部署。”

  “这十二策论,县尊还有意呈递给焦和吗?”

  刘备沉吟片刻,摇了摇头:“我刚才的想法,太过于武断了。”

  “焦和不能采纳,策论又泄露,必然影响先生今后的部署。”

  “但陈相处,还是得呈递的。”

  “陈相是君子,一心想要平定平原郡的忧患,必然会认可的。”

  “待此间事了,先生与我同去平原县见陈相吧。”

  郑平暗暗点头。

  刘备能有这样的决定,就证明刘备已经在放眼整个青州了。

  “县尊,县兵日常可有出练?”郑平又问。

  自入城开始,郑平就未见到关羽,心中已有猜测。

  刘备点头:“高唐县的县兵基本都是三日一练,今日正是出练的时间。”

  “先生若有兴趣,不如一起去军营,正好引荐云长给先生认识。”

  今日谈论的要事太多,尤其是青州刺史一事,刘备得讲给关羽听听。

  还未等郑平回答,张飞直接离席起身,呼道:“同去!同去!上次中了黄巾伏兵,二哥心中一直憋着气。”

  “正好也让先生瞧瞧,二哥练兵的手段!”

第28章 选将练士,关羽孤傲依旧

  高唐县,西城。

  这里规划了军营校场,木栅高筑,远离闹市,用于县兵出练。

  高唐县只有县兵三百,并未如平原县一般,会在城外依山傍水处另筑军营。

  校场内,三百县兵,或是长矛出刺,或是刀剑劈砍,演练的声势虎虎生威。

  简陋的将台上,一个身材挺拔、丹凤眼、卧蚕眉、长髯及腹、面相孤傲的将官,仗剑而立。

  正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亦是如今的高唐县县尉。

  火辣的阳光照在脸上,让本就有些红的脸又多了一层红晕。

  “比起燕赵豪杰,这高唐县的县兵体格毅力,都差太多了。”

  关羽面容有些不善。

  县兵参差不齐,极难演练。

  “报!县尉,县令在军营门口请求入内。”

  “准!”

  听到门卒的汇报,关羽凌厉的眼神多了三分柔和。

  金鸣声起,令旗挥动。

  三百县兵暂停演练,纷纷看向将台的关羽。

  “列队!”旗官大呼一声。

  县兵连忙向将台前的八面令旗聚集。

  但聚集的动作却依旧有些杂乱,看得关羽忍不住蹙眉。

  在县兵聚集的期间,刘备、郑平和张飞三人策马而来。

  张飞见到将台的关羽,当即就大呼:“二哥,大哥将郑先生请回来了,以后俺就跟你一起演练县兵!”

  如果没有郑平,刘备是准备让张飞来兼任县丞的。

  关羽向来不喜欢跟士人打交道,只喜欢军营的氛围,这县丞又得是亲信人,就只有张飞能兼任了。

  关羽跳下将台,健步走向刘备,看向刘备的眼神多有钦佩之意:“大哥!”

  “云长演练兵马,辛苦了!”刘备翻身下马,拿出汗巾替关羽擦拭脸上的汗水。

  这熟练的动作,一看就不是第一次了。

  关羽的孤傲在刘备跟前,瞬间消弭,也不阻止刘备擦拭汗水的动作,凝声道:“替大哥分忧,愚弟职责所在!”

  但看向郑平的眼神,又瞬间恢复了孤傲。

  见关羽这副模样,刘备连忙引荐道:“云长,这便是北海康成公之子郑平,表字显谋。”

  “郑先生有经世之才,愚兄已经拜先生为高唐县的县丞。”

  郑平执扇一礼,微微屈身:“北海郑平,有礼了!”

  关羽斜着眼睛,瞥了一眼郑平,随即微微一拱手:“县尉关羽,见过郑县丞。”

  刘备和张飞都敬称先生,关羽却直呼县丞,这生分感直接写在脸上了。

  “二哥,先生有大才,不是腐儒。”张飞凑近关羽,低声轻言。

  刘备也有些尴尬。

  关羽这个性,不是一日两日,也不是故意针对郑平,而是针对所有士人。

  “先生,云长个性历来如此,并非有意。”刘备也低声解释。

  见刘备和张飞对郑平都这般的小心谨慎,关羽心中对郑平的印象更差了。

  郑平知晓关羽的个性,轻轻摇头:“无妨!先看看县兵出练成效吧!”

  关羽不由冷哼:“大哥,县丞管文事,县尉管武事,管文事者岂能插手武事?”

  “云长,不可无礼!”刘备轻斥一声:“去演练县兵,让我和先生一观成效。”

  见刘备微有怒气,关羽随即抱拳转身,亲自接过旗官手中的令旗,开始演练这三百县兵。

  “先生,云长的演练,可还入得了眼?”刘备微微得意:“虽然称不上精锐,但以前这些县兵,可是连列队都乱哄哄的。”

  “能将一县乌合之众演练成军,关县尉的确有些本事。”郑平轻赞一声,随即又摇了摇头:“只是这般练法,只能用于一县巡视,想要征讨黄巾却是难有作为。”

  关羽耳尖,此时听到郑平的点评,不由愠怒。

  丹凤眼一眯,关羽看向郑平的眼神变得不善:“郑县丞也懂练兵?”

  羽扇轻摇,郑平面不改色,轻笑一声:“略懂!”

  一个“略懂”,让关羽的火气更上头了。

  略懂,不是真的略懂。

  用这个词要么是谦虚要么是不屑。

  而在关羽眼中,郑平明显是在不屑!

  即便略懂,也比关羽练兵的法子强,这比直接说关羽练兵不行还气人!

  关羽那九尺身躯,如魔神般挺立,言语多了三分寒意:“愿听县丞高见!”

首节上一节19/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