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10节

  黑山贼因为天冷而退出了魏郡。

  面对黑山贼的进犯,袁绍只能守城,连将黑山贼驱逐都办不到。

  这让袁绍十分窝火。

  “诸位都是名仕俊杰,出身高贵。”

  “结果反被一群粗鄙的黑山贼给打得不敢出城。”

  “这般战绩,尔等不知羞耻吗?”

  袁绍怒火正盛,一群文武没人敢在这个时候自辩。

  难道要自辩说:因为要防备公孙瓒,所以才败给黑山贼吗?

  本来就已经很丢脸了,再用这种理由来自辩,就更丢脸!

  颜良和文丑最先受不得激。

  当即。

  颜良出列道:“明公,公孙瓒一日在常山国,邺城就一日不安宁。”

  “黑山贼虽然多,但终究只是小患;若不能灭掉公孙瓒,明公便会一直受制于人。”

  “末将请命进攻中山国,如若不胜,请斩末将首级!”

  文丑亦是附和:“明公,文丑请战!”

  淳于琼、高览等人,也纷纷请战。

  袁绍哼声道:“公孙瓒贼子,我恨不得生啖其肉!”

  “诸将且退下,待商议征讨公孙瓒之策,我亲自率众征讨公孙小儿!”

  待得颜良文丑等人退下,袁绍又看向许攸、逢纪等人:“诸位,说说吧,如何征讨公孙小儿!结盟刘虞的废话就不用再说了。”

  许攸、郭图等人都没说话。

  以如今的局势,结盟对抗公孙瓒已经不可取了。

  要解决公孙瓒,唯有打一场硬仗,以兵威取胜!

  而作战并非许攸和郭图擅长的。

  见许攸和郭图低头不语,逢纪颇有些得意的出列:“明公,冀州兵马皆已整肃,又跟黑山贼打了数场,虽然不及公孙瓒的兵马骁勇,但辅以战术,还是可以跟公孙瓒正面打一场的。”

  “公孙瓒自矜武勇,对麾下骑兵最是得意。”

  “要破公孙瓒,先得将公孙瓒最引以为傲的骑兵击败!”

  若是以往。

  郭图肯定第一个出列来反驳逢纪了。

  但今日,郭图选择了沉默。

  如今袁绍处于困境之中,若是再争斗,那大家都别玩了。

  袁绍见没人反驳,于是问道:“公孙瓒的骑兵最是骁勇,来去如风。而邺城几乎都是步兵,如何能赢?”

  逢纪大笑:“骑兵也就能在塞北战场上逞能,来了这内陆之地,有太多不利于骑兵作战的战场。”

  “只要明公有死战之心,破公孙瓒,易如反掌!”

  袁绍猛地拍案而起:“若不能击败公孙瓒,我在邺城也是坐困等死。”

  “元图,这邺城兵马都交给你调度,只要能赢公孙瓒,我亲自去当诱饵都可以!”

  袁绍开始发狠了。

  自夺了韩馥的冀州后,袁绍就事事不顺。

  按预想,应该是自己大杀四方,先定冀州,再定幽州,西吞并州,东灭青州,然后以青冀幽并四州之力,强势南下,定鼎霸王之业。

  结果。

  连臧洪都当了兖州刺史,执掌了兖州八郡国了,自己还在邺城犯愁怎么解决公孙瓒。

  一想到臧洪当了兖州刺史,袁绍又是一阵气闷。

  这兖州本来也是袁绍的囊中之物,结果一不留神就成臧洪的了!

  若不是臧洪一心恢复兖州民生,袁绍还得担心张邈会不会乘机渡河来魏郡。

  南有臧洪、东有刘备、北有公孙瓒、刘虞,最近西边还出现了董卓任命的并州刺史马腾和征北将军韩遂。

  一开始,袁绍是不怎么瞧得起马腾韩遂的。

  结果马腾韩遂比预料中的能打,白波四渠帅杨奉、韩暹、李乐、胡才,被马腾韩遂灭了三个,剩下的杨奉直接投了。

  若不是匈奴人不服马腾韩遂,这并州又出现了一个能号令全郡的。

  袁绍的生存空间被急剧的压缩。

  要么一战赢了公孙瓒,自此得冀州全境。

  要么输了自刎,不再留恋这世间。

  袁绍要跟公孙瓒死战,这麾下文武自然也不敢再有内斗之心。

  许攸、郭图、逢纪、审配、荀谌、辛评、辛毗等人,第一次选择了齐心协力,群策群力的替袁绍谋划跟公孙瓒的夺命一战。

  而此时的公孙瓒,却因为公孙越之死,而跟沮授出现了争执。

第195章 反败为胜,袁绍诓骗公孙

  公孙越死于李之手,派出去的幽州骑兵也只有公孙范一人逃了回来。

  得知这个消息的公孙瓒,不仅憎恨李,更是迁怒沮授,认为是沮授谋划不当才让公孙越身死。

  沮授无端受冤,对公孙瓒亦是颇有不服。

  公孙越会死,追根究底在于公孙瓒指使公孙越杀鲜于乾。

  献策让公孙越和公孙范假意抵挡李和郭汜,已经是在救公孙越了。

  沮授又怎能算到公孙越和公孙范会中李郭汜的埋伏?

  阳奉阴违应付袁术就行了,公孙越和公孙范非得去李和郭汜眼皮底下溜达还不作防备,这兵败身亡如何能怪到沮授头上?

  沮授的争辩,又让公孙瓒觉得颜面大失,认为沮授忘恩负义,忘记了当初是谁将沮授一家老小从邺城救出来的。

  不愿跟公孙瓒浪费唇舌的沮授,一怒之下直接选择了闭门不出。

  因此当公孙瓒得知袁绍进兵常山国时,也未选择跟沮授商议。

  火大的公孙瓒,先是严词斥责袁绍无端攻伐以收士民之心,然后调了三千白马义从、亲自引兵出击,同时又令五千步骑紧随其后,势必要将袁绍彻底击败。

  然而。

  此时的袁绍,因为受困于四面皆敌,竟然发狠的以身为饵,将公孙瓒的骑兵骗到了山谷之中。

  大意的公孙瓒来不及防备,先被张将骑兵自中间切断,随后左边颜良、右边文丑两路伏兵杀出,袁绍则是亲领淳于琼、高览等将,正面迎战公孙瓒。

  公孙瓒的大将严纲,当场被颜良斩杀!

  惊慌失措的公孙瓒,只能夺路而逃。

  三千白马义从,也折损了一半。

  虽然公孙瓒还有五千步兵,但遭逢大败的公孙瓒,心底忽然滋生了对袁绍的惊惧。

  引以为傲的白马义从都输了,大将严纲也被斩了,剩下的千余骑兵和五千步卒又能有什么作为?

  于是。

  原本只是一次战场上的失利,却让公孙瓒有了退兵之心。

  但袁绍刚赢了一阵,这死战之心又多了奋勇之心,一个个的buff都叠满了,哪里肯让公孙瓒全身而退?

  颜良更是胆大,直接率邺城骑兵绕到公孙瓒后方的高邑境内,然后打着马腾韩遂的旗帜,跟袁绍前后夹击公孙瓒。

  本就缺少死战之心的公孙瓒,见后方出现马腾韩遂的旗帜,更是不敢恋战之心,竟被颜良一路追到了常山国。

  若非沮授跟孙瑾等人引兵来救,公孙瓒差一点就得饮恨而亡了。

  而在公孙瓒退守常山国后。

  袁绍又遣使者给公孙瓒送信,述说利害,希望能跟公孙瓒结盟,一起对抗幽州的刘虞和并州的马腾韩遂。

  为表诚意,袁绍愿意让出河间国给公孙瓒。

  公孙瓒顿时迟疑,连召公孙范商议。

  “我军新败,若是跟袁绍继续打,难分胜负,反而会让刘虞和马腾韩遂坐收渔利。”

  “如今袁绍肯让出河间国,给足了我面子。”

  “我有意跟袁绍议和,范弟以为如何?”

  公孙范不解:“若要议和,也是兄长主动求和才合乎常理。如今袁绍胜了几阵,却遣使来求和,愚弟以为,这其中必有奸计。”

  “不如召公与先生问策?”

  但公孙瓒因为战败羞于见沮授,冷哼道:“沮授虽然有才,但只适合内政,不适合军务外事,不必询问。”

  “但范弟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倘若袁绍只是假意应承、故意欺瞒,那我就成笑话了。”

  “你亲自去带兵去河间国!”

  “倘若袁绍真心让出河间国便罢,若是假意欺瞒,直接杀了河间相,然后进兵渤海郡。”

  “邺城我打不了,难道我还不能打其他地方了?”

  公孙范见公孙瓒不肯问策沮授,只得亲自带兵去河间国。

  河间相一见公孙范到来,当即就开了城门,表示愿意依附公孙瓒。

  河间国到手,公孙瓒对袁绍的求和不再疑虑,只以为袁绍是因为四面皆敌,所以无奈求和。

  至于求和之前为何要先跟公孙瓒打一场?

  这个中原因,袁绍也在书信中解释过,若不打一场,有损袁绍四世三公袁氏的脸面。

  公孙瓒虽然有些不爽袁绍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方式,但如今兵败又得了河间国的好处,也忍下了这份屈辱。

  但公孙瓒不清楚的是,不论是议和还是出让河间国,都只是袁绍麾下谋士定下的诡计。

  若是公孙瓒肯信任沮授,沮授必然能识破逢纪的用意。

  但可惜,公孙瓒先被袁绍赢了几阵,然后又被眼前的利益迷了眼,根本没去多想这背后是否有诡计。

  “袁绍让出河间国?”

  “糊涂啊!袁绍怎么可能放弃大好优势,去跟公孙将军结盟!”

  当沮授得到消息时,公孙瓒已经驱兵去跟袁绍签订盟约了。

  这还是常山掾张逸冒着得罪公孙瓒的风险将消息告诉沮授。

  “公孙将军下达了严令,不许任何人将此事告诉公与先生。”张逸忧心忡忡:“但我始终觉得这其中有诈。”

首节上一节210/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