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13节

  “不仅如此,大司马还任命公孙瓒为涿郡太守,有巡视幽州各郡的权力。”

  “子纲先生猜测:大司马可能被公孙瓒软禁了!”

  “公孙瓒跟袁绍,很可能也结盟了。”

  果然,还是走到这一步了。

  公孙瓒,呵~

  郑平暗暗冷笑。

  给公孙瓒活路他不走,非得走绝路。

  那传国玉玺,是轻易能碰的吗?

  “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郑平了解了原委,让张飞先行离去。

  张飞顿时开心了:“不急!不急!先生既然回来了,俺就陪先生走一会儿。”

  诸葛亮在一旁笑道:“兄长,翼德将军是不信你呢!”

  张飞脸有些红、佯怒轻斥道:“阿亮你还是个小孩,不要问大人的事。”

  “俺怎么可能不信任显谋先生?”

  诸葛亮一点不惧怕:“那你跟着兄长做甚?”

  张飞理直气壮:“最近临淄城不太平,俺是在护送显谋先生!”

  诸葛亮“吓了一跳”:“翼德将军,不如你先护送我吧!我还年幼,兄长可是能开硬弓的!”

  郑平轻笑:“阿亮,你先回学堂吧。使君下了命令,翼德又岂会不跟着?”

  张飞嘿嘿一笑:“还是显谋先生懂俺!”

  来到衙署,刘备正在跟关羽对弈而坐。

  但看刘备的表情,明显心思不在棋盘上。

  “大哥,显谋先生回来了!”

  听到张飞的大嗓门声,刘备猛地抬头起身,快步向前、语气急切:“显谋,你可算回来了!”

  “幽州出事了!”

  郑平点头:“来的路上,翼德已经跟我详细说过了。”

  “可有沮授和田丰的消息传回?”

  刘备摇头,语气变得凝重:“没有!昨日的探子,还是从辽东绕回来的。”

  “子纲说伯圭兄极有可能跟袁绍结盟,软禁了大司马。”

  “倘若真如此,青州,该当如何!”

  刘备问出这个问题,就意味着对公孙瓒还抱有侥幸之心。

  郑平轻叹:“使君,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公孙将军会返回幽州,想必沮公与已经被公孙将军弃之不用了。”

  “冀州封锁关隘不许青州兵马通过,就只有一个可能。”

  “袁绍和公孙将军,都已经知道传国玉玺在大司马处了。”

  “他们是冲着传国玉玺去的!”

  “公孙将军已经中了袁绍诡计,不可能回头了。”

  刘备眼神多了几分黯然:“难道伯圭兄,也想效仿董卓吗?”

  “拥立新的天子后,他就能位比三公。”

  “的确,不可能回头了。”

  公孙瓒的一意孤行,让刘备黯然神伤。

  “使君,现在不是哀伤感叹的时候。”郑平徐徐道:“倘若公孙将军邀使君一起共立新君,使君会如何抉择?”

第197章 刘备重义,易侯统领四州

  如何抉择?

  刘备的眼神变得复杂、迟疑。

  他要是知道如何抉择,就不会让郑平速回临淄城了。

  “显谋,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刘备看向郑平、眼中多了三分期望。

  上回。

  郑平让公孙瓒去常山国,成功延缓了公孙瓒跟刘虞之间的矛盾冲突。

  刘备也相信这一次,郑平依旧有办法。

  郑平暗暗一叹。

  重情义,这是刘备的人格魅力。

  但同样,重情义会让刘备很难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

  世事如棋,乾坤变化难测,这鱼和熊掌也难以兼得。

  良久。

  郑平轻摇羽扇,双眸中多了几分不忍。

  终究,郑平还是不想看到刘备因为公孙瓒而受煎熬。

  “子纲的猜测跟我的猜测是一致的,公孙将军受袁绍蛊惑返回了幽州,定然会软禁大司马,妄图让大司马称帝。”

  “如此一来,他就能从一个奋武将军,升迁为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甚至大将军。”

  “董卓能挟天子以令天下,公孙将军亦可以效仿。”

  刘备握紧了拳头:“若非袁本初蛊惑,伯圭兄又岂会犯下此等罪事,可恶的袁本初!”

  内心深处,刘备对袁绍已经十分憎恨了。

  郑平斟酌片刻,又道:“只要公孙将军不犯下杀大司马的大错,那这事还有回旋的余地。”

  刘备豁然起身:“那我亲自去趟涿郡!想必伯圭兄看我之面,或许能悬崖勒马。”

  郑平摇头:“使君,你不能去涿郡。”

  “你如今是青州牧、镇西将军,而公孙将军只是一个奋武将军,他定然会羞于见你。”

  “若你以青州牧和镇西将军的身份去劝谏,公孙将军不仅不会感激,反而还会恼羞成怒。”

  刘备愣住。

  虽然不愿意相信公孙瓒会嫉妒自己的官职和将军位,但以刘备对公孙瓒的了解,公孙瓒是属于有好事会想照顾自家兄弟、但决不会轻易拉下脸去求助自家兄弟的个性。

  公孙氏在幽州是大族亦是名门,但庶子出身的公孙瓒自幼都不受家族重视。

  能混到今天这个地位,是公孙瓒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

  因此,公孙瓒可以向人展示自己的强大和尊贵,但绝不会让人看到自己的羸弱和卑微。

  越是亲近之人,越是如此!

  刘备可以低姿态的去请公孙瓒帮忙,但公孙瓒绝对不愿意刘备高高在上的劝谏自己要如何如何。

  “既然我不能去劝,显谋是否可以再往一趟涿郡?”刘备目光中又添期待。

  以郑平的辩术之能,刘备相信郑平一定有说服公孙瓒的话术。

  郑平再次摇头:“使君,游说的本质是趋利避害。”

  “上次能游说成功,是因为公孙将军去常山国比留在右北平更有利。”

  “但这一次,还有比留在涿郡、拥有传国玉玺、挟大司马以令幽州四方更大的利益让公孙将军心动吗?”

  单单就一个传国玉玺,就足以让公孙瓒疯狂了,再加上号令幽州诸郡县,哪里还有比这更大的利益?

  “将传国玉玺送到大司马处,反而让我害了大司马啊!”刘备长叹:“就没有其他应对之策了吗?”

  郑平踱步摇扇:“使君,你身在局中,被一叶障目了。”

  刘备愕然的看向郑平。

  郑平轻言解释道:“使君只是一个青州牧,管的是青州事,何必去介入幽州事?眼下还有一人,比使君更担心幽州的变故。”

  “还有一人?是谁?”刘备不解。

  袁绍和公孙瓒结盟,这河北之地除了他刘备,还有谁会在意幽州变故?

  郑平扇指长安方向:“长安的董卓!”

  一经提点,刘备这才反应过来:“在这之前,不论是袁术,还是我和大司马,都未公开传国玉玺的事。”

  “即便坊间有流言,但也是未经证实的,关东士民虽然有怀疑但未必会信。”

  “然而,长安的董卓,一定会信!”

  “因为长安没有传国玉玺,哪怕只是关东的流言,董卓也会信!”

  “所以,只要我将传国玉玺在大司马处的情报呈报给长安的天子,那么董卓就一定会介入幽州事,用一切能用的办法,去阻止大司马称帝!”

  “妙啊!”

  刘备想通了关键。

  顾及跟公孙瓒的旧日情义,刘备没办法做到熟视无睹。

  但如郑平分析的一样,刘备亲自去介入幽州事只会适得其反,会让公孙瓒拥立新天子的决心更坚定。

  而让董卓介入就不一样了。

  董卓能安然的在长安静观关东之变,就是因为董卓有天子在手。

  挟天子以令天下,这是董卓能在关中安稳的原因。

  但现在,公孙瓒和袁绍得了传国玉玺,哪怕刘虞不愿意,公孙瓒和袁绍也能拥立其他的刘氏宗室王称帝。

  反正都是傀儡,拥立谁都一样。

  只不过,大司马刘虞是最佳选择!

  拥立刘虞,可以让幽州各势力更容易臣服。

  除非有把握在拥立其他宗室王称帝后,可以轻易让幽州各势力臣服,否则公孙瓒只会以刘虞的名义号令幽州,而不会立即拥立天子。

  而这个时间差,就是董卓介入的机会。

  “回到最初的问题来。”郑平目光灼灼:“倘若公孙将军邀使君一起共立新君,使君会如何抉择?”

  刘备的眼神,不似最初的复杂、迟疑,语气也变得坚定:“长安的天子,是灵帝血脉。既然天子还存在,拥立新君自然是有违天理道义的。”

  “青州只会拥护长安的天子,不承认第二个天子!”

  刘备已经想通了。

首节上一节213/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