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35节

  祢衡猜得没错。

  秦翊虽然是袁术的部将,但封丘城之战后被曹操的部将擒获,然后一直都留在曹操麾下。

  曹操有心算计刘宠,于是让秦翊去投奔刘宠,务必要取得刘宠的信任。

  一开始。

  曹操并未有让秦翊刺杀刘宠的意图,而是借助刘宠的陈国兵,驱逐了袁术在豫州的势力。

  徐州失利后,曹操担心刘宠会跟刘备暗中勾结,于是就有了除掉刘宠的心思。

  因此在当了豫州牧,获得人事任免权后,曹操故意举荐袁涣为茂才,让袁涣出任陈相,借故调走了骆俊。

  曹操了解袁涣,知道袁涣是个守法有礼的。

  谁都可以出任陈相,但袁涣绝对不会出任陈相。

  这就给了曹操让亲信吕范去出任陈相的机会。

  吕范本是汝南县吏,曹操击败汝南太守徐后,吕范就自荐投了曹操。

  若是平日里,即便有刺客刘宠也能应付。

  但吕范到任后,对陈王府进行了大量的人事变动,以至于秦翊行刺的时候,刘宠身边的亲卫竟然都是新晋选拔的。

  虽然对陈王忠心,但戒心却是不强,连秦翊怀揣毒匕进入陈王内院这种疏忽都能出现。

  这才让秦翊得逞。

  而祢衡举荐华佗后,自然也被吕范给盯上了。

  也幸得祢衡机警,这才提前逃脱。

  若是被吕范抓了,那真就是告天天不应、告地地不灵了。

  到时候再制造个意外什么的,祢衡这条命就得交代在这了。

  在这个时代,让一个人永久消失而不会被人知道,可不是困难事。

  曹操宣布支持刘协、在豫州大肆的清除异己、安插亲信,倒是志得意满。

  然而在邺城,闻讯的袁绍可就不高兴了。

  “孟德传檄豫州诸郡国,宣称支持长安的天子?”

  “这消息,仔细确认过了吗?”

  袁绍语气不善的看着郭图。

  郭图点头:“仔细确认过了。刘协加封曹操为豫州牧、征东将军、许侯,这事在豫州已经传开了。”

  “好一个曹阿瞒!”袁绍气得拍案而起:“是本将对他不够好吗?给他征南将军不当,他要去当刘协小儿的征东将军?”

  袁绍那个气啊!

  曹操在豫州击败了袁术,袁绍还表奏刘陔给曹操请功。

  结果,刘陔的封赏还未到,曹操就给袁绍背后来了一刀。

  郭图的眼神也多了凝重:“明公,曹操如今支持长安的刘协,兖州刺史臧洪也极有可能表态。”

  “倘若曹操和臧洪出兵北上,我等就难以抵御了。”

  袁绍没好气地道:“曹阿瞒他敢出兵北上,本将定要刨了他的祖坟。可有良策应对?”

  郭图道:“自去年六月到如今,董卓跟我等已经交兵快一年了。”

  “虽然各有胜负,但依旧没能决出胜败。”

  “对于明公而言,拖得越久,涿城的天子威望就会越高。”

  “然,曹操和臧洪若是引兵北上,势必会打破这个平衡。”

  “若要破局,唯有连横淮南的袁术。”

  袁绍皱眉:“袁公路?你的意思是,要给袁公路封将?”

  “袁公路这厮,上回联合黑山军进攻魏郡的仇尚且没计较,还要给他封将?这是什么道理!”

  郭图劝道:“明公,黄河以南,唯一会表态支持涿城天子的,只有袁术了。为了明公大业,暂忍一时之气吧。”

  “天子在涿城,袁术是不可能再回到河北的。”

  “暂且给袁术一些好处,让其牵制曹操和臧洪,只要再拖几个月,董卓就只能返回长安。”

  “到那个时候,两帝同天的局势就不可撼动了。”

  “明公再徐图除掉公孙瓒,这黄河以北皆由明公掌控,天下间谁还是明公对手?”

  袁绍仔细想了想,忿忿的同意了郭图的方案:“公则以为,应该如何封赏袁公路?”

  郭图嘴角一弯:“可赐封袁术为骠骑将军、扬州刺史,总督兖、豫、扬、徐四州兵马。”

  “骠骑将军在车骑将军之上,袁术见官职比明公高,定然会欣然受印。”

  “总督兖、豫、扬、徐四州兵马,也让袁术有了出兵的理由。”

  “不过最好是由公孙瓒遣人去淮南,让袁术误以为这是公孙瓒之意。”

  袁绍抚掌赞道:“若是以公孙瓒的名义,袁公路定然会认为公孙瓒想要拉拢他来对付我。”

  “如此一来,不仅公孙瓒不会怀疑本将用意,袁术也一定会同意。”

  “袁氏一门,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只可恨袁公路不肯听我这兄长之命,若是兄弟齐心,哪还轮得到董卓在长安猖狂?”

  袁绍说这话的时候,脸不红心不跳,早将遣周喁、周昕、周昂去抢夺豫州,断袁术归路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当即。

  袁绍书信一封,遣人送往涿城。

  而公孙瓒也如袁绍预料的一般,没有怀疑袁绍的意图,派遣天使去淮南给袁术封将。

  公孙瓒跟袁术以前本就有合作,如今曹操在豫州宣称支持长安天子,拉拢曹操的死对头袁术,也是符合公孙瓒利益的。

第213章 以静制动,刘备稳坐青州

  曹操宣称支持长安的天子刘协,扬言要讨伐涿城的伪帝,打破了黄河以南诸州势力观望两帝相争的平衡。

  臧洪紧随曹操,遣张超向长安进贡,刘协封臧洪为兖州牧、安北将军、鄄城侯。

  庐江太守陆康、豫章太守华歆也相继传檄各县支持长安。

  丹阳太守周昕、前九江太守周昂则是拥护涿城天子。

  徐州刺史陶谦在治中从事王朗的建议下,派王朗向刘协进贡表示对长安汉室的支持,刘协得到陶谦的奏章后升任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郯城侯,王朗则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零陵太守张羡不服刘表,选择了支持涿城的天子。

  袁绍令张羡为长沙太守,督零陵、桂阳二郡。

  ......

  寿春。

  周昕和周昂二人,得到了袁绍的授命,暂时放弃了跟袁术交兵。

  公孙瓒委派的涿城天使,也经由青徐、抵达了寿春。

  看着骠骑将军印、扬州刺史的印绶,以及总督兖、豫、扬、徐四州兵马的圣旨,袁术的表情阴晴不定,让宣旨的公孙纪内心泛起了忐忑。

  “公孙将军对袁将军颇为钦佩,一直都认为袁将军才是汝南袁氏最杰出之人。”

  “因此公孙将军请陛下赐封袁将军为骠骑将军、扬州刺史、总督兖、豫、扬、徐四州兵马,位在邺城袁车骑之上。”

  若是换个人,估计已经接旨谢恩了。

  然而,公孙纪的话却如尖刀一般刺在袁术心口。

  怒火,自袁术心底滋生。

  袁术看向公孙纪的眼神也变得不渝了。

  “传国玉玺,是本将自洛阳寻得!”

  “公孙瓒窃据传国玉玺、妄立河间王刘陔称帝时,为何不曾想起本将?”

  “本将自置扬州刺史,何须刘陔来册封?”

  “总督兖、豫、扬、徐兵马更是可笑,难道本将接旨了,陶谦、曹操、臧洪、刘繇,就会将兵马交给本将吗?”

  “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这也配让本将接旨?”

  “连袁绍那个小妾养的,都封了邺侯,公孙瓒连个县侯都不肯给一个?”

  袁术一连几问,将公孙纪给问得有些呆:“袁将军想要县侯,公孙将军肯定会给的。待我回去回禀公孙将军,一定给袁将军请封个县侯。”

  袁术更是不满:“本将不问,公孙瓒就不准备给本将请旨封侯吗?”

  “回去告诉公孙瓒,大将军本将可以让给他,但他要封本将为大司马、开府、假节,兼兖、豫、扬、徐、青、冀六州都督。”

  “以及,九江侯!”

  公孙纪愣住:“袁将军,这封侯最高就是县侯了。”

  袁术眼一瞪:“胡说!郡侯自武帝时就有了,什么叫最高是县侯?推恩令下,多少郡侯本将岂会不知?”

  公孙纪顿时无语。

  你也知道是推恩令下的郡侯。

  那是汉室宗亲才有资格!

  即便是汉室宗亲,现在也没有郡侯。

  “袁将军,那是前朝”公孙纪试图打消袁术的念头。

  然而,袁术又岂会如公孙纪之意,挥袖一甩:“不封九江侯也行,可封本将为九江公。”

  公孙纪已经彻底无语了。

  封郡侯都不行,还想封郡公?

  “袁将军,这郡公未有先例。”公孙纪硬着头皮道。

  袁术哈哈大笑:“谁说没有先例?昔日王莽不就是被赐封的安汉公吗?回去告诉公孙瓒,直接封本将大司马、九江公、骠骑将军、扬州牧,享开府、假节之权。”

  “不必再言!”

  “再敢废言,叉你出城。”

  袁术令人直接夺下印绶和圣旨,然后就将公孙纪驱逐出城。

  “岳丈,为何非得要大司马、九江公?如此一来,岂非又得罪了公孙瓒?”黄猗不理解袁术这反应。

  如今袁术在寿春四面皆敌,正是需要盟友的时候。

  袁术冷笑:“大司马、九江公、骠骑将军、扬州牧、开府、假节,有了这些头衔,待本将驱逐了扬州的叛贼,在寿春自立九江王,公孙瓒也得给本将将王印送来寿春!”

  “至于得罪公孙瓒?得罪了又能如何?”

首节上一节235/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