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44节

  “邺城我也不能回了,为今之计,只能南下去求袁术庇护了。”

  袁遗当机立断,直接将兵马抛弃,独自策马南下淮南避祸去了。

  剩下的兵马不知所措,只能去寻鲁相陈逸。

  陈逸本来就是个墙头草,谁也不想得罪,听得曹嵩父子被杀、袁遗畏罪而逃,陈逸整个人都不好了!

  “快,快,快去颍川,将此事告知曹使君。”

  陈逸又惊又俱,一边遣人通知曹操,一边亲自去华县收敛曹嵩父子的尸身,打造上好的棺木,遣人护送去许县。

  而在许县。

  得知董卓伏诛的曹操,颇有些遗憾:“没想到董卓权侵朝野,竟然被吕布杀了,让曹某错失大功啊。”

  本以为郭嘉的谋划,可以制衡青州的刘备。

  却没想到,这勤王诛董大功让吕布给夺走了。

  郭嘉却是笑道:“吕布,一介匹夫罢了。真正设局诛杀董卓的,是卢尚书。”

  “只是嘉听闻,卢尚书在诛杀董卓后,吐血昏迷,至今神志不清。”

  “而长安的公卿百官,也在趁机争权夺利了。”

  “尚书仆射荀攸,不得不称病在家。”

  “真是可笑,董卓虽然死了,但董卓余孽还在,如此急迫的争权夺利,这群人也离死不远了!”

第219章 曹操伐徐,王允结连吕布

  曹操亦是感叹:“卢尚书不惜自毁名声,也要诛杀董卓,真乃英雄也!”

  “只可惜,年迈体衰、大悲大喜,已近油尽灯枯了。”

  “卢尚书不能理事,尚书仆射荀攸又称病在家,奉孝以为,这长安何人能掌权?”

  董卓虽死,但刘协是掌不了权力。

  这一点,曹操看得很清楚!

  若是卢植尚在,或许还能还政于刘协,协助刘协治理天下。

  然而如今,卢植昏迷、荀攸称病,吕布虽然有诛董之功,但未必能在权力争斗中斗得过长安那群公卿。

  郭嘉摇头:“长安何人能掌权,现在还难以下定论。”

  “关键在于,长安的天子公卿,如何处置董卓余孽。”

  “董卓虽死,但董卓的女婿牛辅还在陕地,牛辅有数万兵马,皆是董卓亲信。”

  “除牛辅外,洛阳至长安一带,都有西凉军驻守城池关隘。”

  “稍有不慎,长安将再起祸事!”

  曹操眼神凝重:“如要避免长安再起祸事,当以招抚西凉诸将为主,宽恕他们的过往罪刑、以安其心,而后再徐徐图之。”

  郭嘉笑道:“明公真以为,天子和公卿肯宽恕西凉诸将?”

  “或许天子有这想法,但朝中公卿定然不会同意。”

  “诛杀董卓的功劳大多归于卢尚书和吕布,有野心的公卿若不能趁机除掉西凉诸将,又如何能立下大功、执掌朝政呢?”

  曹操叹道:“倘若长安再起祸事,我等又当如何?”

  郭嘉却是压低了声音:“长安不乱,明公又如何能迎奉天子?”

  曹操猛然醒悟,随即大笑:“奉孝之言,甚善啊!”

  如今诛董之功在于卢植和吕布,朝中公卿一心想立功掌权,极有可能对西凉诸将采取极端手段。

  但西凉诸将又岂会是一群待宰羔羊?

  一旦谋事不密,长安的天子和公卿将面临西凉诸将的反扑。

  郭嘉看穿了公卿的心思,也揣到了长安即将面临的危险。

  然而,曹操并不打算去提醒长安的天子和公卿。

  正如郭嘉说的一样,长安不乱,曹操如何能迎奉天子?

  畅聊之际。

  曹洪醉醺醺而来:“明公,出大事了!刘备联合陶谦,在华县杀了伯父和德弟!”

  曹操端着酒樽的手瞬间停滞,愕然的看向曹洪:“子廉,你今日喝了多少?”

  曹洪疾呼道:“明公,我没喝酒,不,我喝了酒,但我没说醉话。有伯父的仆从前来报信,人就在外面。”

  曹操眼神一沉:“将人带进来!”

  当仆从将陶谦在郯城宴请曹嵩三日、华县古寺张发难、曹宏引丹阳兵围堵等等往事一五一十的陈述后。

  曹操的细眼瞬间变得狰狞。

  砰的一声,曹操一拳砸在桌上:“陶谦、刘备,竟敢劫曹氏的家财!不可饶恕!”

  似乎是觉得有些不妥,曹操又补了一句:“杀父之仇,不可不报!子廉,立即传令三军,本将要亲征陶谦、刘备!”

  待曹洪和曹嵩仆人退下,郭嘉轻言道:“明公,这必是陶谦移祸之计,欲引明公跟刘备结仇。”

  “若要出兵亲征陶谦,可先遣人去青州质问刘备,避免刘备再驱兵南下。”

  “袁术在淮南虎视,明公若要以一敌二,会令袁术有机可乘。”

  曹操点头。

  就情感而言,曹操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般忿怒。

  这些年,曹操跟曹嵩的关系已经非常淡薄了。

  若不是顾及孝的名声,曹操连装都懒得装一下。

  出兵的真正目的也不是为了替曹嵩报仇,而是想趁机拿下徐州。

  报杀父之仇,多好的理由啊!

  谁来劝架也不好使!

  这个时代,哪怕是凶残如董卓也不能不孝。

  举孝廉更成了士人出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考核。

  报杀父之仇,是曹操的孝,任何指责曹操、阻拦曹操的,都不占大义。

  “三军缟素,不杀陶谦,难消此恨!”曹操采纳了郭嘉的提议、恨恨而道。

  ......

  长安。

  王允扬眉吐气。

  因为今日,王允官复原职了!

  按理说,诛杀董卓、论功行赏,卢植和吕布的功劳是最大的。

  由于卢植不能理事,吕布虽然有功但无人保荐,以至于朝中公卿大抵都故意忽略了吕布。

  这武将立功不被封赏的事,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

  董卓都死了,谁还惧吕布啊?

  然而,王允却瞅准了这个机会,私下给吕布送了美人金银,希望跟吕布结盟。

  于是,王允当着天子和文武百官陈述吕布的功劳,又据理力争的保荐吕布出任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

  吕布也是投桃报李,奏请刘协让王允官复原职、出任司徒,共同执掌朝政诸事。

  虽然朝中人多有不服的,但王允有吕布为助力,在这朝野上说话也不是谁都敢反驳的。

  王允刚当上司徒,就将矛头对准了太傅贾诩:“陛下,老臣以为,这太傅应该由德高望重的大贤来出任。”

  “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又是弘农杨氏名门之后,论才学论名望,太傅一职,非杨公莫属!”

  自杨彪手中抢回了司徒之位,王允自然也得给杨彪一些好处,拉拢这弘农杨氏名门后裔。

  同时。

  王允也不怀好意的盯着贾诩,准备杀鸡儆猴。

  贾诩也不是个好对付的,慨然出列道:“陛下,臣自知才不配位,每日里战战兢兢,如芒在背。”

  “如今有杨公出任太傅,是陛下之福。”

  刘协对贾诩的好感其实不少。

  虽然贾诩每日里都会讲课,不温不火,似乎没什么能让贾诩着急的,但刘协渐渐也明白,贾诩其实只是想让自己忍耐。

  尤其是卢植合谋吕布诛杀董卓后,刘协才领悟贾诩的深意。

  现在王允举荐杨彪当太傅,贾诩又主动请辞,刘协也不想多事,于是问道:“贾卿不愿当太傅,可有其他述求?朕一定满足贾卿之愿!”

  贾诩道:“南阳有诸多名仕,老臣希望能奉诏去南阳,宣扬陛下的仁名。”

  王允顿时皱眉。

  本来想杀鸡儆猴,结果贾诩不仅不上当,而且还想跑!

  这若跑了,王允拿谁来当鸡?

  想到这里,王允抢言道:“陛下!贾文和跟牛辅素来亲善,可令贾文和出任侍中,奉诏前往陕地招降牛辅。”

  贾诩不由暗骂:王允这老匹夫,存心跟老夫过不去吗?

  刘协果然心动,看向贾诩:“贾卿,可否替朕招降牛辅等人?”

  贾诩硬着头皮道:“若要去陕地,请让老臣带上家眷同往。”

  刘协疑惑道:“陕地偏远,为何要带上家眷?”

  贾诩脸不红心不跳:“陛下,董太师伏诛,身为董太师的女婿,牛辅自然是心中惶恐。”

  “若直接去陕地招降牛辅,牛辅定然起疑。”

  “可若老臣带上家眷去陕地,就可让牛辅见到陛下宽厚仁心之心。”

  “陛下连老臣都不疑,又岂会疑牛辅?”

  “如此,方能让牛辅安心归降!”

  刘协抚掌大笑:“贾卿肺腑之言,朕心甚悦。就依贾卿之言,许你带上家眷前往。”

  王允恨得牙痒痒。

  看向贾诩的眼神也多了忌惮。

  如此轻描淡写的,就得到了刘协的许可,这份心计可不是常人能具备的。

  王允见不能拿贾诩杀鸡儆猴,又看向蔡邕:“素闻蔡中郎通经史、善辞赋,不如作赋一篇,歌颂陛下之德、怒斥董卓之恶。”

  “如此也能让后人铭记国家的耻辱。”

首节上一节244/415下一节尾节目录